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剂量造影剂影响的研究

    作者:闫婧;高山宝;刘娟;孔炜伟;任伟;杨阳;朱丽晶;钱晓萍;刘宝瑞

    目的:探讨CT造影剂对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剂量的影响.方法:共有40例患者入组,其中食管癌患者34例,肺癌患者6例,中位年龄62岁.在相同扫描条件下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图像融合状态下,分别勾画大体靶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以及危及器官,以平扫图像为基础图像进行剂量计算和计划优化,PTV边缘剂量1.8~2.0 Gy/次,总量45~66 Gy,并以此计划进行治疗.利用计划系统图像融合的功能,将在平扫图像(C-)上勾画的靶区及照射野设计复制到增强图像上,在增强图像(C+)上重新进行剂量计算;分别比较C+和C-图像中相对应的单次治疗照射野MU的不同(按照2 Gy/次计算),肿瘤中心点的剂量、肿瘤边缘点的CT值及剂量的不同;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有205个照射野,其平扫及增强图像射野MU分别为284.55±63.64和283.00±63.21,P=0.120;肿瘤中心点的剂量分别为平扫(45.219 5±9.561 4) Gy、增强(45.211 7±9.614 5)Gy,P=0.772;肿瘤边缘点的剂量分别为平扫(43.837 2±9.304 9)Gy、增强(42.904 5±9.164 5)Gy,P=0.001;边缘点的CT值分别为平扫(140.83±40.55) HU、增强(39.20±20.82) HU,P=0.00.结论:采用适当的扫描条件,对于胸部肿瘤,可以采用直接增强扫描的方式进行CT定位,使用CT增强扫描对放疗计划的优化影响不明显.

  • 同步放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许守利;夏成功;王士珂;马永华;孙建刚;苏洪阳;乔元岗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术(综合组,n=19)和单纯放化疗(对照组,n=21).化疗采用常规EP方案,放疗为适形放疗.分别于治疗完成后3、6个月和1、2、3年复查,从KPS、肿瘤大小、生存率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价,研究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的KPS评分及肿瘤体积减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CR+PR)综合组为78.9%,而对照组为42.9%.综合组6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约为100.0%(19/19)、89.4% (17/19)、73.6%(14/19)和57.9%(11/19);对照组分别为100%(21/21)、76.2%(16/21)、47.6%(10/21)和28.6% (6/21),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放化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是目前较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一种综合治疗方法.

  • 食管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晶;王澜;韩春;刘巍;张靖;李晓宁;高超

    目的:观察中晚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毒副反应及疗效.方法:将中晚期食管癌患者155例分为同期放化疗组77例和单纯放疗组7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中位处方剂量均为60 Gy.化疗方案为顺铂、5-FU和亚叶酸钙针,于放疗开始的第1、5周同期给予,观察患者治疗完成情况和急性毒副反应及生存率、局控率并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同期组白细胞、血小板、血色素减少情况均高于单放组,P<0.05.两组≥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51.95% (40/77)和24.36%(19/78),x2=12.510,P=0.000,中重度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5.58%(12/77)和3.85%(3/78),x2 =6.108,P=0.013.2)同期组与单放组1、2、3和4年局控率和总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未寻找到加入同期化疗后局控和生存获益的患者.3)局部控制失败仍然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期组与单放组死于远处转移患者的比率分别为28.6%( 10/35)和32.6%(14/43),x2=0.144,P=0.704.结论:食管癌精确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有可能出现较重的毒副反应,患者总生存率、局控率及中位生存期有提高的趋势,但均未达统计学差异,临床价值需要进一步探讨.

  • 食管癌新辅助化疗的Meta分析

    作者:孟凡路;田金徽;马力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进行评估,从而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资源,搜集2010-04前发表的有关新辅助化疗治疗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按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0.2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而后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 5.0.17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 34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手术性比,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根治切除率[RR=1.12,95%CI(1.04~1.22)]和5年生存率[RR=1.39,95%CI(1.15~1.68)]而两组间3年生存率[RR=1.18,95%CI(0.94~1.49)]、疾病进展时间[MD=0.61,95%CI(-4.87~6.10)]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1,95%CI(0.83~1.76)].结论:食管癌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提高根治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使患者受益.

  • 旋覆代赭汤加味防治肿瘤化疗后恶心呕吐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作者:史国军;山广志;王海荣;董晶;杨华锋

    目的:评价旋覆代赭汤加味防治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01-2010-12的相关文献,收集中药旋覆代赭汤预防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试验、评价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并采用RevMan 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终纳入12个RCTs,Meta分析显示,有效率(RR)为1.20,95%CI(1.13~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漏斗图显示不对称,提示纳入评价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中药旋覆代赭汤预防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有效,但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低,尚需开展更多设计合理、执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长的RCTs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 缩金胶囊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观察

    作者:李建柱;任红;李大鹏

    为了观察中药缩金胶囊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运用缩金胶囊治疗放化疗后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0例,并与放化疗后的30例后续无治疗和给予胸腺五肽增强免疫力治疗的30例患者的症状相比较.同时记录症状评分、总体健康质量及生存质量评分.中药治疗组各症状评分和总体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胸腺五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中药缩金胶囊可有效地改善经手术及放化疗后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MMPs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研究的现状

    作者:邓晓莉;张文海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乳腺癌、侵袭转移和MMPs为关键词,检索近几年PubMed全文.纳入标准:1)肿瘤转移机制的新研究进展;2)MMPs结构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3)与乳腺癌相关的MMPs的新研究进展.根据纳入标准,后纳入分析28篇文献.结果:MMPs不仅降解细胞外基质,还促进或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免疫耐受.MMPs在乳腺癌中的特异性高表达,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结论:MMPs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关系尤为密切,将有望成为乳腺癌临床研究中重要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 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玉莲;申杰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甲状腺癌、癌基因和分子标志”等为关键词,检索1990-2011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2)分子生物学改变的检测技术和临床应用.符合要求纳入分析的文献32篇.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大量相关基因结构和表达调控的改变.其中研究较多且特异性强的分子标志包括BRAF、Ret/PTC、Ras和PAX8/PPARγ等.现今,甲状腺细针抽吸( fine-needle aspiration,FNA)活检技术已成为诊断结节性甲状腺疾病,鉴别肿瘤良恶性为可行的方法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对FNA样本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已被证明可明显提高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细胞学诊断的准确度.结论:对FNA活检样本检测多位点甲状腺癌分子标志,将有助于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

  • miRNA与淋巴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棋;闫慧芝;温振科

    目的:总结microRNA在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系统,以“microRNA和淋巴瘤”为关键词,检索2004-2011年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306篇;纳入标准:1) MicroRNA的一般特性;2)MicroRNA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3)MicroRNA与霍奇金淋巴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7篇.结果:MicroRNA在淋巴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存在差异性表达,既具有抑癌基因的作用,亦可发挥癌基因的作用,参与淋巴瘤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凋亡,并呈现出MicroRNA介导的网络性调控.结论:MicroRNA在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可能为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 内镜下卢戈液染色与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食管浅表性病变对比研究

    作者:武育卫;胡文华;高春芳

    目的:比较卢戈液染色与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食管浅表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298例食管浅表性病变先后用3%卢戈液和0.5%亚甲蓝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及范围,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将染色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早期癌10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1例,非上皮内瘤变93例.卢戈液染色,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不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0%(167/174)、89.5%(111/12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多呈淡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1.8%(134/217)、91.4%( 74/81)和57.6% (118/205)、75.3%(70/93).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不染色-亚甲蓝深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是99.4%(173/174)、86.3%(107/124);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淡染色-亚甲蓝淡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8%(210/217)、81.5%(66/81);非上皮内瘤变多呈卢戈液淡染色-亚甲蓝不染色,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0%(205/205)、69.9%(65/93).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诊断早期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卢戈液染色相似,z=0.076,P=0.939 1;但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双重染色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卢戈液染色,z=3.155,P=0.001 6和z=4.148,P<0.000 1.结论:卢戈液-亚甲蓝双重染色能准确判断食管浅表性病变性质,且鉴别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非上皮内瘤变明显优于卢戈液染色.

  • 食管鳞癌组织DNA甲基化与肿瘤侵袭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王长春;毛伟敏;凌志强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多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提取7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新鲜冷冻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酚氯仿法抽提组织中的DNA,然后用亚硫酸氢盐进行甲基化处理,后用Real-time MSP技术分别检测了APC、RARβ2、CDH1、p16INK4a和RASSF1A 5个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组织中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肿瘤组织中5个基因DNA甲基化率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神经脉管浸润均显著相关,P<0.050,且APC、p16INK4a和RASSF1A甲基化与肿瘤T分期显著相关,P<0.050,RARβ2及CDH1基因甲基化与肿瘤T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320,0.105).这5个抑癌基因甲基化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长度、分化程度、吸烟和饮酒等7项指标无显著相关性.经Logistic分析,家族肿瘤史是肿瘤组织APC基因DNA甲基化的独立相关因素[P=0.036,Exp(B)=34.675,95%CI(1.253~959.844)].结论: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APC、RARβ2、CDH1、p16INK4a和RASSF1A均存在高甲基化现象,肿瘤组织中DNA甲基化与肿瘤侵袭程度显著相关;家族肿瘤史是肿瘤组织APC基因DNA甲基化的独立相关因素.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Livin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薛书霞;张景华;李景武;张志勇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因子Livin和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 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Livin、Caspase-3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Livin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3%,高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的25.0%和10.0%( P<0.05);Caspase-3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7%,明显低于乳腺增生和乳腺癌旁组织中的75.0%和80.0%(P<0.05);Livin蛋白与Caspase-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着临床分期增加显著升高(P<0.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aspase-3蛋白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Livin蛋白与ER、PR表达负相关(P<0.05),与c-erbB-2的表达无相关性,P> 0.05.Caspase-3蛋白与ER、PR表达显著正相关(P<0.05),与c-erbB-2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Livin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中的标志,并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Caspase-3在Livin抗凋亡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塞来昔布对耐长春新碱细胞株KB/VOR增殖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闫怡轩;李伟忠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口腔癌耐长春新碱细胞株KB/VCR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KB/VCR细胞分为长春新碱组、塞来昔布组、长春新碱联合塞来昔布用药组及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对KB/VC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gp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ho123的蓄积.结果:长春新碱与塞来昔布联合用药组对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明显高于长春新碱组和塞来昔布组(P均<0.01).长春新碱与塞来昔布联合用药组及塞来昔布组细胞的P-g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长春新碱组和对照组.长春新碱与塞来昔布联合用药组及塞来昔布组细胞内Rho123的荧光强度显著高于长春新碱组和对照组.结论: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可显著增强KB/VCR细胞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gp的表达,增加细胞内长春新碱的蓄积有关.

  • 食管癌肿瘤条件培养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探讨

    作者:赵晶;刘丹;刘明娜;裴凤华;迟宝荣

    目的:探讨Survivin、Survivin-△Ex3及VEGF在食管癌细胞诱导血管形成中作用的相关性.方法:用食管鳞癌肿瘤条件培养基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ELISA法检测肿瘤条件培养基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用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中Survivin、Survivin-△Ex3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肿瘤条件培养基中VEGF蛋白表达随培养时间呈上升趋势.实验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Survivin在更换肿瘤条件培养基后4及10 h时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vsRPMI:4 h:1.019 7±0.058 8 vs 0.658 8±0.043 7,P=0.000 5;10 h:0.797 1±0.074 4 vs0.444 9±0.041 2,P=0.001 0),而Survivin-△Ex3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 vs RP-MI:4 h:0.423 7±0.087 0 vs 0.294 0±0.043 1,P=0.109 1;10 h:0.372 7±0.084 8 vs 0.226 4±0.009 2,P=0.078 1),VEGF在4及10 h时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MvsRPMI:4 h:0.276 7±0.065 8 vs 0.977 8±0.044 5,P=0.000 0;10 h:0.173 9±0.024 1 vs 0.917 8±0.124 7,P=0.004 8).结论:食管癌肿瘤条件培养基可通过VEGF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同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这为食管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 雷帕霉素对人淋巴瘤Raji细胞株增殖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王炜;高玉环;王彬;刁兰萍;刘海生;武莉丽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宜欣可)对人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体外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5、10、20、40、50和100 nmol/L)雷帕霉素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 h)对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雷帕霉素对Raji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E、Cyclin A和p27及凋亡蛋白抑制因子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帕霉素浓度>5 nmol/L对Raji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且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依赖关系.雷帕霉素处理后,可明显抑制Raji细胞周期发展(P<0.05),随着药物浓度的加大、作用时间的延长,处于G0/G1期细胞逐渐增多,S期和G2/M期细胞则逐渐减少.但Raji细胞没有发生明显的凋亡现象(P>0.05).5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后,Raji细胞的Cyclin D1、Cyclin E、p27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Cyclin A和Survivin表达水平被明显抑制(P<0.05).结论:雷帕霉素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发展抑制Raji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细胞Cyclin A和Survivin表达有关.

  • 骨髓间质细胞致瘤过程中特征基因筛查及其生物学意义的研究

    作者:韩崇旭;许文荣;王文兵;孙艳;乌慧玲

    目的:研究骨髓间质细胞(MSCs)诱导致瘸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差异显示(FDD)技术寻找MSCs诱导致瘤(F6)的关键基因.将回收的差异关键基因片段,进行PCR再扩增,TA克隆cDNA片段,测序后经BLAST软件检索以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FDD成功分离了MSCs和F6肿瘤细胞之间的不同基因片段,TA克隆得到15个EST片段,GenBank序列比对分析表明,这些片断均与相关基因片断同源,其中C356、G392和G383分别与nucleostemin,Cyclin Ⅰ和Siva基因同源,同源百分比分别为95%、97%和100%.结论:F6肿瘤细胞的发生机制是一个涉及到众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nucleostemin、Cyclin Ⅰ和Siva等基因在人类骨髓间质干细胞诱导突变转化为F6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小儿先天性纤维肉瘤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段守兴;李建宏;王广欢;张镟;钟军;祁艳卫;蒋学武

    1病例报告患儿男,4d,G3P3,足月剖宫产.因发现左前臂巨大红色肿物4d入院.患儿出生时即被发现左前臂有一红色巨大肿物,肿物表面发亮,患儿能自行抬起左前臂,左手指可活动.出生后肿物无明显增大.体检:一般情况可,营养中等,头颈胸腹未见异常,左前臂可见一大小约8 cm×7 cm×6 cm的椭圆形红色肿物,表面皮肤紧张、发亮,触之呈囊实性,质软偏中,触摸无明显哭闹不安,活动度差.左手背轻度浮肿,非指凹性,左上肢及手指活动度可.

  • 胃癌相关幽门螺杆菌与宿主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

    作者:于文胜;孙作成;徐慧民;许加友;孙充兵;高红雷;李国军

    目的:鉴定幽门螺杆菌(Hp)与宿主细胞人类胃上皮细胞(AGS)作用后差异蛋白的改变.方法:应用双向电泳分离菌株26695与AGS细胞相互作用前后的蛋白,应用Image Master 2Dv3.1软件对蛋白图谱进行比较,对目的蛋白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及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应用Mascot软件进行蛋白搜库.结果:共监测到5个差异蛋白斑点,经质谱分析鉴定为2种蛋白,分别是热体克蛋白60和烷基过氧化还原酶.结论:烷基过氧化还原酶可能进入AGS细胞或结合于AGS细胞膜上,有助于明确Hp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后的致病过程.

  • 鼻咽癌患者一级亲属不同性别人群EB病毒抗体和患病概率分析

    作者:俞霞;季明芳;余元龙;程伟民;吴标华;曹素梅

    目的:通过对散发性鼻咽癌患者一级亲属EB病毒感染和患病概率分析,了解遗传和性别因素对EB病毒抗体水平和患鼻咽癌概率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检测散发性鼻咽癌患者一级亲属(亲属组)和一般人群(对照组)血清EB病毒VCA/IgA和EBNA1/IgA抗体,统计不同人群抗体阳性率、鼻咽癌风险概率和癌检出率.结果:亲属组和对照组的VCA/IgA阳性率分别为6.78%和5.83%,EBNA1/IgA阳性率分别为6.10%和4.00%,抗体阳性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亲属组的阳性率高于男对照组(P<0.05).男亲属组的鼻咽癌高危率大于男对照组(P<0.05).在亲属组与对照组,VCA/IgA阳性率显示与性别无关(P>0.05),而EBNA1/IgA阳性率和鼻咽癌高危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男亲属组癌检出率大于男对照组,P<0.05;男对照组癌检出率大于女对照组,P<0.05.结论:散发性鼻咽癌患者男性一级亲属EBNA1/IgA抗体阳性率和患鼻咽癌风险较一般男性高,而女性亲属以上指标与一般女性无差异.散发性鼻咽癌一级亲属中男性患鼻咽癌的风险高于女性.男性一级亲属鼻咽癌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再次提示由血缘关系反映的遗传因素是鼻咽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 IP6对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细胞生长抑制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宋扬;李敏

    目的:研究肌醇六磷酸(IP6)对HT-29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HT-29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低剂量IP6组和高剂量IP6组,用药20 d后处死小鼠.比较各组抑瘤作用和裸鼠一般状态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移植瘤细胞形体变化,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情况,并运用RT-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移植瘤Bcl-2及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IP6组出现典型凋亡现象,PCR及蛋白检测也显示IP6可显著上调Bax蛋白的表达,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P<0.05);在移植瘤质量和体积方面,用药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用药组移植瘤呈现下降趋势.结论:IP6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起到抑制和延缓肿瘤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ax蛋白表达和下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