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TACE结合手术治疗肾母细胞瘤的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刘胜;孙鹏宇;王向东

    为了评价介入性肾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合手术治疗肾母细胞瘤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8例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术前行TACE治疗(研究组48例)和单纯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评价肾母细胞瘤术前TACE的优缺点.TACE结合对照组在行TACE后44例患者的肿块明显缩小,平均缩小39.2%,且在手术切除肿瘤的包膜完整性(研究组40/48,对照组16/40)、肿瘤完全切除率(研究组48/48,对照组20/40)和术中出血量[研究组(115.2±61.7)mL,对照组(220.8±105.3)mL]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肾母细胞瘤术前介入治疗能有效提高肿瘤的完整切除率,降低手术风险和复发的概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软组织软骨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毛荣军;杨克非;郭莉;谢乐;房惠琼;李启明;樊长姝

    目的:探讨软组织软骨瘤(STC)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组织学发生机制.方法:对11例STC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表型进行分析.结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局部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少数伴有局部压痛,术后罕见复发.影像学显示,与骨无关联的软组织内肿块伴有程度不等的钙化.镜下肿瘤组织境界清楚,分叶状,由成熟透明软骨或纤维软骨构成,可伴有程度不等的钙化、黏液变及囊性变;软骨瘤细胞形态不一,多无异形性,核分裂像罕见;少数软骨小叶周边梭形间质细胞密集,无胞周空晕或陷窝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所有成分均表达vimentin,成熟软骨细胞及梭形软骨细胞还部分表达S100及CD34;软骨结节周边梭形间质细胞部分表达a-SMA、MSA及CD34,散在表达CD163;透明软骨基质CollagenⅡ表达程度不等,Collagen Ⅰ及CollagenⅢ呈阴性表达或局灶弱阳性表达;纤维软骨基质及钙化区表达Collagen Ⅰ及CollagenⅢ,CollagenⅡ表达阴性或局灶弱阳性表达.结论:STC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良性软骨性肿瘤,STC的形成可能初由间充质细胞演化为具有CD34阳性表达的梭形间质细胞,继而向软骨方向分化形成STC,但这一演化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 经食管和经气管内镜超声引导下纵隔细针穿刺活检技术在诊断纵隔淋巴结肿大中的应用

    作者:孙曦;白莉;高杰;苏丹

    目的:对比分析经食管(EUS-FNA)以及经气管(EBUS-TBNA)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在纵隔肿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2—2011-02-17行EUS-FNA或EBUS-TBNA检查的共177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80例行EUS-FNA操作,97例行EBUS-TBNA操作.所有的穿刺部位均位于4组(气管旁)或7组(隆突下)淋巴结,病变直径>1 cm被定义为肿大淋巴结.分别计算EUS组和EBUS组的诊断成功率并进行比较,统计运算采用x2检验.结果:EUS组和EBUS组诊断率为56.2%和67.0%,P> 0.05; EUS组共80例患者,在操作过程中未发生出血、窒息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无需紧急处理,EBUS组当中有4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2例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结论:EUS-FNA与EBUS-TBNA的诊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FNA的安全性要略好于EBUS-TBNA.

  • 奈达铂联合多西紫杉醇一线治疗复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建化;张武;陈文俊;原少斐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多西紫杉醇一线治疗复发/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疗效及急性不良反应.方法:收治既往未行化疗(辅助或新辅助化疗除外)及分子靶向治疗的复发或晚期NSCLC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全组可评估疗效的73例:研究组(奈达铂联合多西紫杉醇)36例,对照组(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37例.比较两组的近期有效率、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急性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4.4%(16/36)和45.9%(17/37),P=0.098;PFS分别为5.2和5.1个月,P=0.655;Ⅲ+Ⅳ度消化系统急性毒性,恶心及呕吐分别为2.8%(1/36)和27.0%(10/37),P=0.004;食欲下降分别为5.6%(2/36)和32.4%(12/37),P=0.022;肾毒性分别为0(0/36)和5.4%(2/37),P=0.027;血小板下降为11.1%(4/36)和2.7%(1/37),P=0.011.>4个周期为72.2%(26/36)和45.9%(17/37),P=0.032.结论:奈达铂联合多西紫杉醇一线治疗NSCLC,疗效与标准方案相当,但患者对该方案治疗的顺应性较好.

  • 芦荟多糖防治皮肤放射反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卢儒彪;陈伊娜

    为了总结芦荟多糖(AP)对皮肤放射防护效果,回顾性分析2007-08-01—2008-08-01我院放疗的初治鼻咽癌(NPC)患者185例,用AP油膏2 mg/mL作为皮肤放射保护剂,从放疗开始至结束予左颈照射野涂抹防护剂,右颈照射野不涂防护剂(空白)对照观察皮肤放射反应.全部患者鼻咽及颈部照射野采用直线加速器8 MVX射线照射,辅以电子线照射颈后三角区.颈预防量Dr 50 Gy/25次,根治量60~64 Gy/30~32次.鼻咽68~72 Gy/34~36次,5次/周.皮肤反应采用RTOG皮肤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评级.185例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放疗,用药组与对照组出现皮肤Ⅰ级放射反应分别为58.9%和71.4%,Ⅱ级分别为37.8%和25.9%,Ⅲ级分别为3.2%和2.7%,x2=6.388,P=0.041;用药组与对照组出现皮肤Ⅰ级放射反应中位剂量分别为30和36 Gy,Ⅱ级分别为50和54 Gy,Ⅲ级分别为58和58 Gy,x2 =0.350,P=0.839.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临床试用该药剂后Ⅱ级、Ⅲ级皮肤反应较高,提示该制剂对皮肤急性放射损伤无保护效果,须予以剂量或剂型改进.

  • 贝伐单抗联合一线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春姗;石玮;严丹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一线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生存期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0)和对照组(n=18),研究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或FOLFOX4方案,对照组给予单纯FOLFIRI或FOLFOX4方案.评估比较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时间.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18/20)和50.0%(9/18),x2=7.47,P<0.01.研究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6.8和9.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1.2和6.3个月,t值分别为4.68、4.83,P值均<0.05.研究组6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0%和65.0%,对照组为66.7%和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93、8.41,P值均<0.01.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FOLFIRI或者FOLFOX4方案对晚期结肠癌患者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选择,能够提高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且不良反应轻微.

  • 颅底鼻腔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误诊分析

    作者:廖秋林;陈晓东;赖日权;陈炳旭;崔华娟;彭大云

    为了探讨颅底、鼻腔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点,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颅底鼻腔EH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该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少且轻微,无特征性.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占位影,侵袭性生长,血供丰富.病理学上肿瘤呈结节状分布,细胞形态以上皮样或梭形细胞为主,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巢团状不规则排列,结节周边细胞较丰富,间质黏液变.瘤细胞一般缺乏多形性,核分裂及坏死少见.免疫组化显示,CD31、CD34阳性,广谱CK偶见灶性阳性,其他抗体阴性.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颅底鼻腔EH为一种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病理学特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不明显,容易误诊,需要引起重视,组织病理学是确诊关键.

  • 沙利度胺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骥群;鲁光平;于志坚

    目的:总结国内外沙利度胺抗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现状.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沙利度胺和肿瘤”为检索词,检索2000-01-01— 2011-06-30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沙利度胺抗肿瘤的基础研究;2)沙利度胺抗肿瘤的临床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3篇.结果:沙利度胺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等作用机制.临床上可与化疗联合,应用于多发性骨髓瘤、肝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神经胶质细胞瘤、前列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的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晚期食管癌、晚期结直肠癌和高危复发肾癌的治疗中无明显疗效.沙利度胺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乏力、皮疹和嗜睡等,深静脉血栓是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结论:沙利度胺对常见多数恶性肿瘤具有辅助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光动力疗法联合相关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杨宛莹;张南征

    目的:总结可增强光动力疗法(PDT)抗肿瘤免疫效应的相关治疗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数据库,以“光动力疗法、肿瘤、免疫疗法、靶向光敏剂、肿瘤疫苗和免疫抑制”等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1-08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PDT联合的免疫疗法;2)靶向光敏剂;3)PDT光照剂量;4)PDT免疫抑制效应; 5)PDT肿瘤疫苗.排除重复研究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符合分析的文献32篇.结果:PDT处理后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影响极为复杂,既能促进抗肿瘤免疫,在某些情况下又能抑制免疫;PDT联合免疫佐剂、细胞因子或免疫细胞可有效增强PDT抗肿瘤免疫反应;疫抑制效应具有条件性,可通过制备靶向光敏剂、调节光照剂量和去除负向调节性免疫效应分子及调节性T细胞等多种途径减弱甚至去除这种生物效应;PDT处理后肿瘤细胞裂解物具有免疫刺激作用,可用作肿瘤疫苗.结论:联合免疫疗法或其他方法来增强PDT抗肿瘤免疫效应、拮抗免疫抑制效应,可显著提高PDT抗肿瘤疗效.

  • 白细胞介素-18与肿瘤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作者:邵奇;王宁

    目的:总结白细胞介素-18(IL-18)与肿瘤的侵袭、转移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探讨其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重要作用机制.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IL-18,白细胞介素-18,肿瘤”等为关键词,检索2005-01-01—2012-03-31相关文献,共检到文献680条.纳入标准:1)IL-18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2)IL-18抑制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3)IL-18在不同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与预后.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41篇.结果:IL 18主要通过免疫调节、影响肿瘤血管生成和对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调节等多种复杂机制来实现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介入.当IL-18表现为免疫激活或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时,主要发挥其抑制肿瘤的作用;当IL-18在免疫逃逸、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细胞黏附和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表现为促进作用时,其亲肿瘤效应尤为显著.但是IL-18在不同肿瘤中上调或下调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IL-18与VEGF、黏附分子、趋化因子、M-CSF、TNF和MMPs等其他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因子间的关系及信号转导机制也需进一步完善.结论:IL-18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具有两面性,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和作用条件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综合分析.

  • 大鼠骨髓源内皮祖细胞分化过程Notch信号通路活化及榄香烯干预机制的探讨

    作者:孟晓;宋颖;刘云鹏;杨向红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及β-榄香烯对该通路的影响.方法:大鼠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EPCs)的原代培养;RT-PCR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0、4、7、10、14 d)和不同浓度β-榄香烯(0、5、10、20 μg/mL)干预的EPCs中CD133、vWF和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y-2和Hes-1的表达.结果:随着EPCs培养时间的延长,CD133表达明显减弱,vWF表达无显著变化,Notch信号通路靶基因Hey-2和Hes-1表达增加;随着β-榄香烯浓度的增加,Hey-2和Hes-1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在EPCs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发生活化;β-榄香烯对EPCs的分化和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推测,β-榄香烯可能会抑制EPCs分化为内皮细胞,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 EZH2基因沉默对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

    作者:吕佳;孙晓阳;丁涟沭

    目的:研究RNA干扰技术抑制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ZH2)的表达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EZH2基因的shRNA质粒并转染至U251细胞中,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ZH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四甲基偶氮哇盐(MTT)实验和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实验观察转染后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靶向EZH2基因的shRNA质粒成功抑制了U251细胞EZH2基因的表达,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56.00%和88.73%;转染shRNA EZH2后,U251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在转染96 h后,生长抑制率达35.79%;转染48 h后,U251细胞早、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6.59±0.83)%和(38.63±0.80)%,较阴性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均增加,以晚期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ZH2基因的沉默能有效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提示EZH2可能成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 未婚妇女宫颈微偏腺癌一例报告

    作者:彭亚琴;卢玉兰;蔡红兵

    1 病例报告患者,女,76岁,退休工人,终身未婚,无性生活史.因"阴道不规则出血1个月"于2011-09-13入院.2011-08初期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小便后手纸带血,量明显小于月经量,色鲜红,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3d后自行停止.2011-09-23患者感劳累后再次出血,量少于第1次,伴阴道中量排液,稀薄水样,无明显异味,无腹痛、发热等不适.

  • 醋酸染色肉眼观察在子宫颈癌筛查分流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崔晓莉;康乐妮;张询;王禹;李长青;王纯雁;赵方辉;乔友林

    目的:评价醋酸染色肉眼观察(VIA)在宫颈癌筛查中分流自我取样人乳头瘤病毒(HPV) DNA阳性人群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 500名河南省新密市25~65岁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初次访视时每位妇女均接受了自我取样HPV DNA检测和VIA.任何筛查阳性及随机10%阴性的妇女进行第2次VIA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下可见病变处直接活检;无可见病变但筛查阳性时行四象限随机活检+宫颈管搔刮术(ECC).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结果:终有2 463名妇女纳入分析.目标人群自我取样HPV的阳性率为17.3%(427/2 463),检出CINⅡ+的灵敏度为89.2%(33/37),特异度为83.8%(2 032/2 426),阳性预测值(PPV)为7.7%(33/427).用VIA对自我取样HPV DNA阳性者进行分流,阴道镜转诊率由17.3%(427/2 463)降至2.5%(61/2 463),x2=304.7,P<0.001;特异度和PPV可分别达到98.3%(2 384/2 426)(x2=350.0,P<0.001)和31.2%(19/61),x2=30.7,P<0.001,灵敏度为51.4%.结论:用VIA分流自我取样HPV DNA阳性妇女,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筛查的特异度和PPV值,明显降低阴道镜转诊率,对于未绝经妇女,意义更为显著.这种分流方法可以有效节约卫生资源,有望成为宫颈癌筛查分流的一种新选择.

  • 中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生物等效剂量优化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张广顺;黄劭敏;邓小武

    目的:对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靶区与器官不同分次剂量的生物效应进行计划优化设计,评价和探索以生物等效剂量条件改善中晚期鼻咽癌IMRT计划质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IMRT计划20例鼻咽癌患者,按治疗分次和线性二次模型设定危及器官的等效剂量限制条件并重新进行治疗计划的优化计算.分析和比较生物等效剂量优化计划(BEPlan)与原物理剂量优化计划(PHPlan)的结果,包括靶区适形性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危及器官平均剂量和大剂量等参数.结果:与PHPlan比较,BEPlan处方剂量包绕的靶区体积(TV95%)无明显差别,CI和HI分别改善了8.03%和8.33%,较靠近靶区的危及器官剂量略有上升但生物等效剂量远小于各器官的剂量限制值.结论:采用等效剂量优化方法有助于提高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性和均匀性.

  • 喉癌组织HMGA2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马丽娟;肖旭平;范莎莎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中HMGA2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Q-PCR)检测HM-GA2基因在20例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中mRNA的水平,同时制作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其在50例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组织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组织HMGA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8±0.261和0.203±0.151,HMGA2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86.0% (43/50)和27.3%(1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MGA2的表达与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MGA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喉癌新的肿瘤标志或预后因子.

  • 骨肉瘤组织SRp20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作者:包俊杰;麦威;于宏伟;郭扬;曲国蕃

    目的:探讨骨肉瘤组组织SRp20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Max 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骨肉瘤组织和18例骨软骨瘤组织SRp2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中,SRp20胞核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1%(9/64)和0(0/18),P=0.195;而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中,SRp20细胞质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4%(47/64)和5.6%(1/18),P<0.001.在骨肉瘤组织中,SRp20的细胞质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P=0.002)、Enneking分期(P=0.001)以及5年生存率(P=0.023)相关.结论:SRp20细胞质表达与骨肉瘤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成为预测患者预后情况的靶点.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CD137L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承婷;刘怡茜;武常玲;蒋倩;束永前

    目的:观察人非小细胞肺癌( NSC LC)组织中CD137L的表达,探讨CD137L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61例NSCLC组织中CD137L的表达.将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137L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质,部分位于细胞核.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90%(28/61),统计学分析显示,NSCLC组织CD137L表达与年龄、性别和病理类型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临床分期相关(P=0.027),且CD137L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较表达阴性患者延长,P=0.023.结论:CD137L在NSCLC组织中有表达,其阳性表达率可能与临床分期相关;CD137L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对判断NSCLC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大肠癌组织PTEN和Skp2蛋白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李静;尹林林;王静;张钢锋

    目的:观察大肠癌组织中PTEN缺失和Skp2表达情况,并观察两者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大肠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SP方法检测大肠癌组(61例)和对照组(20例)中PTEN和Skp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并观察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PTEN表达率(72.13%)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0%);大肠癌组Skp2表达率(52.46%)明显高于对照组;PTEN缺失和Skp2的表达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TEN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31.86%)低于阳性组(83.97%),Skp2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58.33%)低于阴性组(82.76%).PTEN和Skp2的表达呈负相关,r=-0.445,P=0.001.结论:PTEN缺失和Skp2表达可能与大肠癌发生、转移和预后有关,联合检测PTEN和Skp2蛋白可作为预测大肠癌发生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 结直肠癌组织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作者:朱月琴;范钦和;姜松梅;姜慧峰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6例癌旁组织中E-cadherin、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00 0;低分化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低于高分化和中分化癌,P=0.000 0;浸润至或侵出浆膜层的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低于浸润至肌层的癌,P=0.000 8;有肿瘤出芽者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低于无肿瘤出芽者,P=0.006 1;淋巴结转移组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0 0.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36 9;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低于高分化和中分化结直肠癌组织,P=0.023 8;浸润至或侵出浆膜层的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低于浸润至肌层的结直肠癌组织,P=0.020 2;有肿瘤出芽的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低于无肿瘤出芽的结直肠癌组织(P=0.025 7);有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P=0.013 3).结论:结直肠癌组织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状况的变化标志着癌细胞在形态-分子表型上发生了改变,表达丢失时即意味着出现了上皮-间叶转化(EMT),后者预示着肿瘤趋向浸润和转移.E-cadherin和β-catenin在肿瘤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而调控E-cadherin和β-catenin的表达有望成为肿瘤的个体化干预靶点.

  • 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基因突变与钠碘同向转运体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莎莎;林岩松;梁军;姚如永;邢晓明;赵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BRAFV600E基因突变及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蛋白的表达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8-01-01—2011-01-01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PTC石蜡包埋组织30例,其中癌旁组织为正常组织(G正常组)15例,癌旁组织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G结甲组)15例.对PTC组织行DNA提取、PCR扩增、基因测序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同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NIS蛋白表达,结果以免疫组化评分(IHS)表示.结果:30例PTC均无BRAFV600E基因突变;30例PTC组织中NIS蛋白表达,从0~12分,G正常组IHS=(7.92±3.01)分,G结甲组IHS=(6.58±2.71)分,两组NIS差异无统计学1意义,t=1.11,P=0.95;BRAFV600E突变与NIS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尚未发现癌旁不同的PTCBRAFV600E基因有突变及NIS蛋白表达的差异.BRAFV600E基因突变与NIS表达在PTC中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