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基于4D-CT测定纵隔淋巴结与原发肿瘤位移及脏器体积变化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素贞;李建彬;张英杰;李奉祥;邵倩;范廷勇;徐敏;戚焕鹏

    目的:探讨基于四维CT(4D-CT)测定纵隔淋巴结与原发肿瘤位移及肺脏、心脏体积变化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诊断CT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9例,获得自由呼吸状态下4D-CT模拟定位扫描图像,分别勾画各时相图像中气管左侧组(1L、2L、4L、5区)、右侧组(1R、2R、4R区)、下组(7、9区)纵隔转移淋巴结及肺内原发肿瘤、肺脏和心脏,获得淋巴结及原发肿瘤在左右(LR)、前后(AP)、上下(SI)方向的位移及相应肺脏和心脏体积变化率,比较同一组淋巴结不同方向位移及不同组淋巴结同一方向位移差异性,并分析淋巴结位移与同侧原发肿瘤位移、肺脏及心脏体积变化率的关联性.结果:在LR方向上,左侧淋巴结位移与左肺内原发灶位移有明显相关性,r=0.929,P=0.022;在AP方向上,左侧淋巴结与左肺内原发肿瘤位移亦呈明显正相关,r=0.965,P=0.008.在LR方向上,左侧淋巴结位移与左肺脏体积变化率呈明显正相关,r=0.605,P=0.037;在AP方向上,右侧淋巴结位移与有肺脏体积变化率呈正相关,r=0.614,P=0.044.在LR方向上,左侧淋巴结位移与心脏体积变化率呈明显正相关,r=0.645,P=0.024;在AP方向上,左侧淋巴结位移与心脏体积变化率呈明显正相关,r=0.779,P=0.003;在SI方向上,左侧淋巴结位移与心脏体积变化率呈明显正相关,r=0.609,P=0.035.结论:自由呼吸状态下,左侧淋巴结LR及AP方向位移与同侧肺内原发肿瘤位移有较好的相关性;左侧肺脏和心脏体积变化率大小能预测气管左侧的1L、2L、4L及5区纵隔转移淋巴结位移.

  • Ki-67与分子亚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王永南;王颀;张安秦;韩晓蓉;许娟;李文萍

    目的:探讨Ki-67表达与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2007-01-2011-05接受新辅助化疗的55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Ki-67表达、乳腺癌分子亚型与新辅助化疗临床有效率及病理完全缓解之间的关系.结果:55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RR)为78.2%(43/55),其中有20.0%(11/55)病例达临床完全缓解(CR),9.1%(5/55)的病例达病理完全缓解(pCR),58.2%(32/55)病例达临床部分缓解(PR),21.8%(12/55)的病例为病情稳定(SD),无患者获得疾病进展(PD).Ki-67高表达组(Ki-67≥14%)新辅助化疗临床有效率优于Ki-67低表达组(Ki-67<14%),x2=7.004,P=0.018;但两组的肿瘤原发灶的病理完全缓解(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8,P=1.000.在Ki-67低表达组内,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306,P=0.040;三阴型乳腺癌的有效率优于Luminal A型,x2=10.617,P=0.009;三阴型、Luminal B型与HER-2过表达型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091,P=0.078;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与HER-2过表达型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17,P=0.812.在Ki-67高表达组内,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921,P=0.404.不同分子亚型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68,P=0.003;三阴型、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优于Luminal A型;三阴型、Luminal B型与HER-2过表达型的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74,P=0.354.而这4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335,P=0.062.结论:Ki-67表达和乳腺癌分子亚型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Ki-67高表达和三阴型乳腺癌的患者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更多.

  • X射线导丝定位术对乳腺单纯成簇钙化诊断价值的探讨

    作者:李云;李文武;胡大卫;赵善生;刘岩松;李同义;郑刚;左文述;于志勇

    目的:应用乳腺X射线机及其配套的二维定位装置导丝定位指导手术切检,探讨对不可触及的乳腺微小病变单纯成簇钙化进行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乳腺X射线片显示乳腺单纯成簇钙化灶[钙化点>(3~5)个/cm2],X射线引导下定位并用导丝标记钙化的位置;标记后根据导丝锚定位置切除病变,并进行快速冰冻活检,明确诊断.结果:68例患者中,成功定位65例,导丝放置准确率为95.6%.定位过程中晕厥3例,1例出现气胸并发症.病理诊断恶性病变24例(35.3%),良性病变44例(64.7%).结论:对于乳腺X射线摄影发现的单纯成簇状钙化,在乳腺X射线导丝定位系统引导下进行切除活检,是提高早期乳腺癌诊断率并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

  • 新辅助化疗下保留乳房治疗T2期乳腺癌安全性的临床探讨

    作者:张祯;梁洪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下保留乳房治疗原发肿瘤为T2期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原发肿瘤为T2期乳腺癌患者,TE方案新辅助化疗后行保留乳房治疗.多西紫杉醇i00 mg/m2,静脉滴入,d1;表柔比星60 mg/m2,静脉滴入,d1;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均按计划完成4个周期.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行放射治疗,并依据肿瘤分子生物学信息进行相应的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对患者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乳房外形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乳房保留成功率为71.8%.采用新辅助化疗4个周期后,手术前肿瘤病灶临床完全缓解(CR) 13例,部分缓解(PR) 67例.随访至2011-07,局部复发率为3.8%(3/79);远处转移率为7.6%(6/79).结论:新辅助化疗下保留乳房治疗T2期乳腺癌是安全的,其具有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以及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 长春瑞滨联合洛铂或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对比分析

    作者:刘凌丽;刘剑仑;杨华伟;蒋奕;韦薇;唐玮

    目的:观察洛铂联合长春瑞滨(NL方案)或顺铂联合长春瑞滨(NP方案)对蒽环及紫杉类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9例确诊为蒽环类、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NL方案组或NP方案组治疗.NL方案组20例,长春瑞滨(NVB) 25 mg/m2,静脉滴入,d1,d8;洛铂(LBP) 30 mg/m2,静脉滴入,d1.NP方案组19例,NVB 25 mg/m2,静脉滴入,d1、d8;顺铂(DDP) 30 mg/m2,静脉滴入,d1~d3.21 d为1个周期,至少2个周期.结果:39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NL组总有效率(RR)为60%(12/20),NP组为47.4%(9/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 NL组为94 d,NP组为128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NP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NL组,P<0.05;但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蒽环、紫杉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NL方案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

  • RUNX3基因与食管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帅;王洲

    目的:总结RUNX3基因与食管癌前病变、食管癌细胞株及食管癌组织相关性的研究历史、现状及面临问题.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RUNX3基因、食管癌前病变和食管癌”等为关键词,检索1999-01-2012-01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RUNX3基因在Barrett食管、食管癌细胞及组织的表达;2)RUNX3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的机制;3)RUNX3基因检测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的意义.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文献32篇.结果:在食管癌前病变、食管癌细胞株及食管癌组织中,RUNX3基因启动子存在异常甲基化,RUNX3基因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RUNX3基因表达缺失与食管癌的进展及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并导致TGF-β-Smads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结论:RUNX 3基因参与食管癌细胞生长、分化、调亡及细胞信号传导,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 RASSF1A基因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增燕;李建国

    目的:总结RASSF1A基因作为新型的肿瘤抑制因子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现状,探讨其高甲基化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前景和临床价值.方法:应用PubMed数据库检索系统以“RASSF1A、methylation、breast cancer和epigenetics”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12-08关于RASSF1A基因与乳腺癌相关性研究.纳入标准:1)RASSF1A基因甲基化的相关研究;2)RASSF1A基因高甲基化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5篇.结果:RASSF1A高甲基化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一个早期事件.RASSF1A高甲基化水平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57%~85%);逆转RASSFIA基因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可成为乳腺癌药物治疗的新方向.RASSF1A基因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结论:RASSF1A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 胃癌组织Tau蛋白表达与紫杉醇敏感性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琼;王南瑶;钱建忠;沈东;袁明;李苏宜;茅卫东

    目的:研究Tau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应用紫杉醇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胃癌组织中Tau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Tau蛋白的表达丰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中Tau蛋白表达水平;MTT法分析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珠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珠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胃癌组织Tau蛋白(3+)表达率为12.77%(6/47),(2+)表达率51.06%(24/47),Tau蛋白高表达率为63.83%.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Tau蛋白在胃癌MKN45细胞株中相对高表达,在BGC823细胞珠中相对低表达,P=0.014 7.MTT法分析发现,不同剂量紫杉醇对细胞珠MKN45和BGC823均有细胞抑制作用,但对Tau蛋白表达低的BGC823细胞株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紫杉醇浓度6、8、10、30、50、70和90 μg/mL,其P值分别为0.051 91、0.000 50、0.021 89、0.002 28、0.002 45、0.549 39和0.022 7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紫杉醇对两细胞珠均有诱导凋亡作用,且Tau蛋白低表达的BGC823细胞珠凋亡率更明显.结论:Tau蛋白在胃癌细胞中有较高表达,紫杉醇对Tau蛋白表达低的胃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其敏感性更高.

  • ER表达状态乳腺癌差异表达microRNAs相关信号通路的分析

    作者:姜茂竹;曾融;麦仲伦;吴钢;郑燕芳;张积仁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的方法,建立一种对不同ER表达状态乳腺癌差异表达microRNAs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系统分析的方法,探讨microRNAs在不同ER状态中可能发挥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文献挖掘,找出不同ER表达状态乳腺癌差异表达microRNAs,利用预测软件TargetScan、PicTar、miRanda和TarBase数据库得出microRNAs可能靶向的基因集,对靶基因集进行去除随机化的富集分析后,再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相关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通过文献挖掘的方法找到了5个不同ER表达状态乳腺癌microRNAs差异表达数据集,分别包含了11、43、25、6及19个差异表达的microRNAs.经过靶基因预测及富集后,得到的不同microRNAs靶基因集分别包括1 553、1 750、1 905、1 250和1 826个靶基因.进一步功能及通路分析发现,这些靶基因集可能参与转录相关蛋白质定位及转移、RNA代谢、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分裂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并发现3条共同的BIOCARTA细胞信号通路可能与ER表达调节相关.结论:找到了不同ER表达状态乳腺癌差异表达的microRNAs,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microRNAs进行系统分析,为进一步研究microRNAs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分化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 人小细胞肺癌食蟹猴模型的建立

    作者:周凤丽;吴少珠;陈健宁;毕筱刚;张天托

    目的:建立各方面更接近人类的小细胞肺癌(SCLC)动物模型,为SCLC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作为实验动物,经切除脾脏后,通过支气管镜直接注入人类SCLC细胞株Nci-h446至食蟹猴的支气管黏膜,诱导建立人SCLC的食蟹猴模型.通过胸部CT扫描和经支气管镜活检送病理,鉴定模型建立的成功率.结果:人小细胞肺癌食蟹猴模型的建立所需时间少需要9个月,但早约6个月即能发现细胞水平的变化(核异质变).食蟹猴模型的生活状态、生化水平及影像学改变都与人类肺癌的发病过程相似.6只食蟹猴成功生长出肺癌的有3只,模型建立成功率为50%.按接种部位计算,12个接种细胞浓度为1×107 mL-1的位点,成功生长出肺癌的3个,成功率为16.7%;接种细胞浓度为1×107 mL-1的位点,出现细胞核异质以上改变(包括癌变)的5个,占41.7%;但接种细胞浓度为1×105 mL-1和接种细胞浓度为1×106 mL-1的位点,成功率为0.所有36个接种位点成功率为8.3%,出现细胞核异质以上改变(包括癌变)的百分率为13.9%.结论:通过支气管镜直接接种人类SCLC细胞株Nci-h446至食蟹猴的支气管黏膜,能成功建立人SCLC的食蟹猴模型,但细胞浓度至少达1×107 mL-1.

  • 培美曲塞腹腔用药对H22腹水瘤小鼠腹水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永强;潘琦津;胡晓桦;刘志辉;廖小莉;林燕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腹腔用药对荷H22肝癌腹水瘤昆明小鼠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制备恶性腹水模型,造模24 h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和培美曲塞低、中、高剂量组[10、50和90 mg/(kg·d)]以及顺铂组[0.6 mg/(kg·d)]5组,每组18只.分组后给予各药物连续10d腹腔内注射治疗.每天用药前测量小鼠的体质量、腹围,并观察小鼠日常活动状态.用药结束24 h后(第11天)各组处死8只小鼠测量腹水量,并解剖小鼠观察腹腔脏器及肺脏的转移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腹水中H22细胞凋亡率.其余剩下小鼠观察其生存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结果:培美曲塞腹腔用药可改善荷瘤小鼠生存质量.培美曲塞低、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小鼠腹水量分别为(15.05±3.95)、(10.93±3.05)、(8.08±2.22)和(7.30±2.32) mL,较空白对照组(17.85±2.56) mL减少,其中培美曲塞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美曲塞腹腔用药可减少荷瘤小鼠脏器转移.培美曲塞低、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小鼠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4.30±2.26)、(15.70±1.89)、(20.10±5.90)及(19.1±3.21)d,较空白对照组(13.20±1.93)d有不同程度延长,生命延长率分别为8.33%、18.94%、52.27%和44.70%,其中培美曲塞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小鼠生命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美曲塞低、中、高剂量组和顺铂组小鼠腹水中H2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1±0.76)%、(3.63±1.19)%、(8.85±1.86)%和(7.68±2.17)%,均高于空白对照组的(0.73±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美曲塞腹腔用药治疗荷H22腹水瘤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在补给叶酸后安全性好,其机制可能与培美曲塞诱导鼠肝癌H22细胞凋亡相关.

  • 马钱子碱经皮给药对乳腺癌骨转移抑制机制的探讨

    作者:夏克春;张梅;李平

    目的:探讨马钱子碱经皮给药对乳腺癌骨转移的抑制机制,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培养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20只雌性Balb/c-nu/nu裸鼠麻醉后,无菌条件下,局部骨内注射乳腺癌单细胞悬液0.2 mL,复制乳腺癌骨转移模型.2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马钱子碱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模型组4组,分别给予20%(0.2 mg/g)、10%(0.1 mg/g)和5%(0.05 mg/g)浓度的马钱子碱膏(每日总剂量≤腹腔给药的半数致死量)和凡士林经皮给药,涂抹裸鼠的整个腹部和造模的部位,1 g/次,4次/d(每次间隔3 h),连续15 d.影像学观察骨转移情况;RT-PCR检测并比较各组肿瘤组织中,骨转移相关因子VEGF、COX-2和PTHrP的表达量.结果:胫骨的X射线表现,马钱子碱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骨质破坏不明显,低剂量组和模型组的骨质破坏明显,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RT-PCR结果显示,钱子碱高剂量组VEGF、COX-2和PTHrP mRNA的表达分别为25.30±0.90、20.63±0.73和25.56±0.54,马钱子碱中剂量组分别为24.10±0.73、20.49±0.76和25.74±0.48,马钱子碱低剂量组分别为25.27±0.75、21.02±0.65和25.65±0.44,模型组分别为24.09±0.74、21.14±0.66和25.75±0.39.与模型组比较,马钱子碱各剂量组VEGF、COX-2和PTHrP mRNA的表达量随着马钱子碱剂量的增加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钱子碱经皮给药能抑制裸鼠乳腺癌骨转移瘤的生长,减轻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COX-2和PTHrP的表达而抑制乳腺癌骨转移瘤的生长.

  • 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基因转染抑制鼠胃癌细胞MFC增殖的观察

    作者:李丽华;汪晓洁;胡静;杨立波;寿涛

    目的:构建pcDNA3.1/15-PGDH(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鼠胃癌细胞MFC,观察15-PGDH对MFC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15-PGDH,转染胃癌细胞MFC,建立稳定转染细胞株,RT-PCR检测转染细胞中15-PGDH基因的表达情况;MTT法测A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克隆形成实验分析15-PGDH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15-PGDH基因转染成功,转染后鼠胃癌MFC/15-PG-DH细胞中15-PGDH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1.06±0.08,明显高于空质粒转染组的0.22±0.01及未转染细胞组的0.2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基因转染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MTT结果显示,细胞生长至第4、6、8天,15-PGDH基因转染组细胞的A值均较低,分别为1.173±0.072、1.405±0.040和1.689±0.116,与空质粒转染组细胞的1.452±0.062、1.955±0.098和2.755±0.3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未转染MFC细胞的1.534±0.082、1.972±0.073和2.477±0.319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5-PGDH基因转染细胞组克隆形成率为18%,与未转染细胞组63%及空质粒转染细胞组59%相比,克隆形成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5-PGDH基因转染可显著抑制鼠胃癌MFC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

  • 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株hsa-miR-143/145基因簇表达生物学信息的分析

    作者:蒋森;杨晓娣;王秀芳;鲍子超;付海龙;杜云翔;赵亚萍

    目的:探讨hsa-miR-143/145基因簇在人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株中的表达,并对其生物学特征以及功能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人ESCC细胞株KYSE-150和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株Het-1A中hsa-miR-143/145基因簇的相对含量;应用miRBase获取并分析hsa-miR-143/145基因簇序列特征并比较其同源性大小;应用TargetScan 6.1、PicTar及miRanda预测hsa-miR-143/145基因簇的靶基因,取三者预测结果的交集,并结合已证实的靶基因进行功能注释(GO)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人ESCC细胞株KYSE-150中hsa-miR-143表达水平为0.000 2±0.000 5,显著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0.000 6±0.000 7,t=10.301,P=0.001;hsa-miR-145的表达水平为0.000 5±0.000 1,显著低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Het-1A的0.001 2±0.000 2,t=6.139,P=0.004.应用3种靶标预测软件预测hsa-miR-143和hsa-miR-145的靶基因,取交集有119个基因,结合已证实的靶标基因,共224个.hsa-miR-143/145基因簇在21个物种上都显示了很好的同源性,其靶基因显著富集在癌症通路、与癌症发生相关的信号通路以及心肌通路中.结论:Hsa-miR-143/145基因簇可能参与ESCC的发病机制,其预测靶基因集合富集于多个生物学过程并且显著富集于癌症通路,为后续Hsa-miR-143/145基因簇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一例报告

    作者:李文凤;高丽;梁军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5岁.2011-11查体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个月就诊.查体:双侧乳腺发育正常,乳头无偏斜、凹陷,乳房皮肤无红肿、隆起和凹陷;右侧乳头下方可触及一肿物,大小1.5 cm×1.0 cm,质硬,界限清晰,有压痛,与皮肤、胸壁无粘连.双侧腋窝及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B超检查示,右侧乳腺实性占位.钼靶显示,左侧乳房肿块.行穿刺活检示,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内见异性细胞浸润,核有异性,隐约见核分裂像,意见为乳腺浸润性癌.

  • 男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胡崇珠;杨颖;马宁;方志沂

    1 病例报告患者,男,86岁.主因发现左侧乳腺肿物1年于2010-09-01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既往史:26年前曾行右侧乳腺癌根治术,病理示乳腺单纯癌(图1A),肿瘤直径1.0 cm,淋巴结阴性,当时未行受体检测.术后未行辅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20余年.5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无肝炎、糖尿病史.患者性格谨慎、敏感,无吸烟、饮酒嗜好.家族史:父母、兄弟姐妹均无肿瘤病史,其女儿患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左侧腮腺癌.查体:发育正常,体型消瘦.

  • 多西他赛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

    作者:查全斌;唐金海;季明华;吴建中;乔恩奇;何跃君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Docetaxel)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增殖抑制作用,探讨作用过程中与MAPK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多西他赛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多西他赛作用后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多西他赛处理后MAPK通路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多西他赛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呈浓度、时间依赖性.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悬浮细胞增多.流式细胞术分析可见,在多西他赛1.25和2.50 μg/mL浓度下,停滞于G2/M期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6.52±1.30)%和(29.15±0.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0.59)%,P<0.01;同时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1±0.09)%和(3.15±0.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42±0.02)%,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多西他赛处理后,细胞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JNK/SAPK蛋白的表达水平上升,而总ERK1/2、JNK/SAPK、p38及p-p38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升高.结论:多西他赛通过影响ERK1/2和JNK/SAPK信号转导通路,调节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