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351例老年食管鳞癌放射治疗长期生存多因素分析

    作者:卢晓旭;吴慧;成灏;王建华;陈永顺;徐靖

    目的:分析影响老年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长期生存的多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1例进行放射治疗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截止至2013-01-10,总随访率90.9%,1、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2%(155/351)、13.96%(49/351)和9.69%(34/3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1、3和5年生存率在T分期、N分期、M分期和临床分期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化疗在3和5年生存率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示,N分期、M分期和放疗剂量为影响1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临床分期为影响3和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1年生存率中,放疗剂量2组(56.9%)明显优于1组(41.3%)和3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78,P<0.001;3年生存率中,3组(5.88%)与1组(17.52%)和2组(17.4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03,P=0.009.随访结束共死亡317例,其中肿瘤因素258例(81.4%),放疗并发症33例(10.4%),心脑血管疾病14例(4.42%),其他12例(3.79%).结论:T、N、M、临床分期、放疗剂量及是否化疗为影响老年食管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配合全身化疗能够延长生存期,而超过60 Gy的放疗剂量对于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无益.

  • 非小细胞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技术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张曙光;陈晨;张百江;宋平平;李广旭;刘希斌;王国范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示踪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的应用特点,研究SLN预测早期NSCLC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切除的临床Ⅰ期NSCLC患者88例,随机分为4组,术中分别注射亚甲蓝溶液(A组,32例)、纳米碳混悬液(B组,27例)、99锝硫胶体(99 Technetium sulfur colloid,99Tcm SC)溶液(C组,17例)及亚甲蓝联合99TcmSC(D组,12例),对肺癌SLN进行识别.常规行肺叶切除,将探测到的SLN和纵隔淋巴结分别切除.终以病理诊断作为标准.结果:A组的SLN检出率为59.4%(19/32);B组为63.0%(17/27);C组为76.5% (13/17)和D组为91.7% (11/12).D组显著高于前三组,P=0.042.A组SLN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9.5%、66.7%、86.7%和10.5%;B组为94.1%、75.0%、92.8%和5.9%;C组为92.3%、80.0%、88.8%和7.7%,D组为100.0%、100.0%、100.0%和0.C组SLN放射性计数值为6208±3206,非SLN为1324±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D组SLN为6315±3423,非SLN为143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染料和放射性同位素可适用于SLN检测,联合法检测SLN具有更好的可行性.SLN一定程度可反映临床早期NSCLC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有助于提高对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预测.

  • 胰腺癌三种精确放疗计划剂量学比较与分析

    作者:李爽;李贵新;邓军吉;王文浩;崔传水;陈伟;刘锦;马长庚

    目的:分析胰腺癌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tion conform radiotherapy,3DCRT)治疗计划、5野调强放疗(5beamIMRT)治疗计划和7野调强放疗(7beamIMRT)治疗计划,确定患者选择合适的放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胰腺癌的患者分别制定3DCRT、5beamIMRT和7beamIMRT治疗计划,对其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和危及器官的差异进行评估.结果:V110%剂量区3DCRT剂量高于5beamIMRT和7beam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beamIMRT的CI值均大于3DCRT和5beamIMRT,其适形度好,而3DCRT的CI值较5beamIMRT略高,适形度较5beamIMRT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7beamIMRT的HI值均低于3DCRT和5beam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脏D1/3剂量区3DCRT高于5beamIMRT和7beam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肝脏Dmean区3DCRT高于5beamIMRT和7beamIM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脊髓Dmax区7beamIMRT高于5beamIMRT和3DC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7beamIMRT在靶区处方剂量、CI、HI、肝脏受量上优于3DCRT及5beamIMRT;3DCRT脊髓受量上优于5beamIMRT和7beamIMRT,双肾受量D1/3、D1/2上7beamIMRT要低于5beamIMRT和3DCRT;7beamIMRT所需跳数做多;7beamIMRT对于胰腺癌癌放疗具有放射物理优势.

  • 结直肠癌骨转移的诊治现状和进展

    作者:洪若熙;罗健

    目的:回顾和总结国内外结直肠癌骨转移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结直肠癌/大肠癌、骨转移、双磷酸盐、诊断和治疗”作为关键词,检索1991-01-2013-02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结直肠癌骨转移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2)结直肠癌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进展.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37篇.结果:文献报道的结直肠癌骨转移发病率为6%~10.4%.结直肠癌骨转移常见于椎骨,其次为骨盆及肋骨.结直肠癌骨转移常合并其他脏器转移,如肝、肺.骨相关事件(SRE)发生率约为70%.文献报道首次发生SRE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结直肠癌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X射线、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治疗目的以姑息为主,双磷酸盐治疗及局部放疗占有重要地位.结论:结直肠癌骨转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结直肠癌患者的管理中应警惕骨转移可能,争取早诊早治.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必要时联合几种治疗方法.

  • Ⅲ 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岳金波;王真真;于金明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治疗的研究现状,探讨Ⅲ A(N2)期NSCLC患者根治术后治疗的选择.方法:应用PubMed、西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及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和放疗”为关键词,联合检索1996-01-2012-10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ⅢA(N2)期NSCLC;2)术后;3)化疗;4)放疗,去除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疗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2篇.结果: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和回顾性分析研究显示,ⅢA(N2)期NSCLC术后辅助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一系列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试验证明术后化疗对于ⅢA(N2) NSCLC患者明显获益;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目前缺乏高级别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支持;术后放疗靶区各肿瘤中心存在分歧,但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案统一确定的靶区勾画能降低这种差异.结论:目前对于ⅢA(N2)期术后切缘阴性的NSCLC患者,应给予术后辅助化疗联合放疗,不推荐术后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化疗和放疗的顺序多采用先化疗后放疗模式.术后放疗靶区仍存在争议,在新的放疗技术条件平台下,有必要开展对手术完全切除后的ⅢA(N2)期NSCLC患者进行术后放疗靶区相对统一规定的Ⅲ期研究试验以进一步明确术后放疗价值.

  • 胃癌组织RASA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潘英;陈洪;张慧;程正源;王智;刘洋;陆枫林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初步探讨RAS-A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取40例胃癌患者手术标本,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别检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分别为70%(28/40)和30%(12/40),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率与性别(P=0.622)、年龄(P=0.168)无明显相关;但与分化程度(P=0.006)、肿瘤大小(P=0.043)、侵袭深度(P=0.015)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0);在肿瘤体积大、分化程度差、侵袭深度较深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明显增高.结论:胃癌组织中RASAL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发生率高,且与分化程度及进展阶段相关,提示RASAL1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 结直肠癌组织VEGF-C和Podoplanin表达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任彦武;高峰;宋枫;徐明;杨增强;周松涛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Podoplanin的表达,探讨VEGF-C和Podoplanin与结直肠肿瘤淋巴管生成、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03-15-2012-03-15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肛肠外科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新鲜标本40例,同时收集距相应肿瘤组织边缘5~10 cm的正常结直肠组织(以下简称正常组织)标本40例作为正常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 织及40正常结直肠组织VEGF-C和Podoplanin的表达,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对两指标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VEGF-C阳性率分别为55%和15%,P=0.009.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VEGF-C Podoplanin阳性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分别为6.03±3.72和3.33±2.76,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分别为94%和29%,P=0.034;且与pTNM分期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LVD值分别为8.11±3.46和4.82±3.31,P=0.004;且与pTNM分期和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组织VEGF-C阳性和阴性表达LVD值分别为7.73±3.34和3.78±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结直肠癌中VEGF-C阳性率和Podoplanin阳性LVD显著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提示VEGF-C可能通过诱导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证实VEGF-C和Podoplanin在结直肠肿瘤淋巴管生成、发生、发展及肿瘤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肿瘤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 γ-氨基丁酸对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抑制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刘臣海;朱成林;黄强;谢放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功能受体.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2例胆管腺癌和12例正常胆管组织标本GABAAR(β3)(A受体)、GABAB R(R1)(B受体)和GABAcR (ρ2)(C受体)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的GABA、GABA+荷包牡丹碱(A受体拮抗剂)、GABA+ phaclofen(B受体拮抗剂)孵育胆管癌细胞QBC939 48 h,采用MTT和Annexin 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结果:42例胆管癌组织中GABABR(R1)阳性表达率为61.9%(26/42),12例正常胆管组织中GABAR(R1)阳性表达率为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651,P=0.006.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GABA能明显抑制胆管癌细胞QBC939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但此效应可被phaclofen拮抗,而荷包牡丹碱则不能.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0和(4.32±0.28)%;100μmol/L GAB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15.30±0.80)%和(23.15±0.21)%;100 μmol/L GABA+100 μmol/L荷包牡丹碱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14.23±0.57)%和(22.93±0.37)%;100 μmol/L GABA+100 μmol/L phaclofen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2.66±0.74)%和(4.30±0.69)%.结论:GABA可能通过GABAB受体介导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

  • 靶向沉默CXCR4基因抑制肝细胞癌侵袭体外研究

    作者:常远鸿;李汀;阴俊;郭佳;吴彦钊;樊林

    目的:采用RNAi技术构建CXCR4 shRNA干扰载体,探讨靶向沉默CXCR4基因表达后对人肝细胞癌增殖和侵袭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检测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细胞株CXCR4表达程度.通过RNAi技术,将CXCR4 shRNA干扰载体转染CXCR4高表达的肝癌细胞HepG2,并采用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株,蛋白质印迹法和RT-PCR验证shRNA对CXCR4基因的靶向沉默效率.以转染空载体细胞为阴性对照组,MTT法检测CXCR4基因沉默后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CXCR4基因沉默后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MMP-2在细胞内表达.结果:CXCR4靶向沉默的细胞CXCR4表达受到显著抑制.HepG2、HepG2-Vector和HepG2-CXCR4-细胞CXCR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0.07、0.54±0.04和0.14±0.05,F=57.42,P<0.001.正常HepG2、HepG2-Vector和HepG2-CXCR4-细胞的CXCR4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05、1.05±0.11和0.19±0.03,P<0.001.MTT结果显示,CXCR4基因沉默能明显抑制HepG细胞的增殖.72 h时正常HepG2、HepG2-Vector和HepG2-CXCR4-细胞的相对增殖速度分别为1.34±0.05,1.32±0.03和1.14±0.03.Transwell试验显示,10% FBS趋化作用下,HepG2、HepG2-Vector和HepG2-CX-CR4-穿膜细胞数分别为85±13、89±17和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1,P<0.001;SDF-1趋化作用下,HepG2、HepG2-Vector和HepG2-CXCR4-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68±20、171±24和30±9.蛋白质印迹法显示,相对于正常HepG2细胞(0.83±0.04),HepG2-CXCR4-细胞MMP-2相对表达量(0.31±0.06)明显下降,P<0.001;而HepG2-Vector细胞MMP-2相对表达量(0.85±0.07)改变不明显,P=0.75.HepG2、HepG2-Vector和HepG2-CXCR4-细胞MMP-9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5±0.04、0.33±0.07和0.32±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79.结论:通过RNAi技术成功靶向干扰CXCR4基因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可能与其抑制侵袭相关分子MMP-2表达有关.

  •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对人肝癌细胞hsp90α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研究

    作者:李卫华;陈广原;余湘文;石永英;彭妙官;李慧;卫建筠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参与人肝癌细胞hsp90α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蛋白质印迹法及荧光素酶活性检测技术,检测不同剂量HBx表达载体转染的HepG2细胞中hsp90α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及启动子活性的变化,并观察转录因子c-Myc阻断剂10058-F4对上述效应的影响.采用启动子实验分析c-Myc对hsp90α基因启动子的激活作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达HBx的HepG2细胞中c-Myc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蛋白质印迹法及ELISA分析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水平及内源性ERK的活性.结果:HBx基因转染HepG2细胞中hsp90α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启动子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增强,P=0.006 1;c-Myc阻断剂抑制了HBx对hsp90α基因表达的上调效应.c-Myc通过与c-Myc位点(-1094/-1088)结合转录激活hsp90α基因启动子活性.HBx使HepG2细胞中c-Myc mR-NA和蛋白表达增强,并伴有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ERK活性明显提高,P=0.032.结论:HBx通过ERK信号通路反式激活肝癌细胞c-Myc介导的hsp90α基因启动子活性,从而上调hsp90α基因表达.

  • p53激活抗肿瘤药物应用p21途径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筛选初步研究

    作者:吴清华;陈荣誉;邓治亮;张宝;石嵘;马文丽;郑文岭

    目的:构建含人p21启动子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感染肿瘤细胞后用于检测p53激活的抗肿瘤药物筛选.方法:从人血白细胞DNA中克隆p21启动子,用于控制Firefly荧光素酶的表达;Renilla荧光素酶基因和EGFP基因与IRES相连,在CMV启动子控制下表达;将上述元件和基因克隆至载体pLL3.7中,应用酶切和测序反应验证后再转染至U251和Eca109肿瘤细胞建立细胞检测模型.结果:成功构建含人p21启动子、大小约13 kb的pLL3.7-Dluc重组质粒,经LipofecttamineTM转染后用于细胞药物筛选;采用MTT方法对8种不同药物对U251和Eca109细胞处理后进行IC50检测,其中姜黄素和丹参酮ⅡA在U251肿瘤细胞中的IC50分别为20和8μg/mL,Eca109细胞的IC50分别为12和25 μg/mL;药物作用转染后U251细胞48 h后作荧光素酶检测,计算F/R值并SPSS 13.0分析,姜黄素和丹参酮ⅡA的P值分别为0.003和0.024,药物作用后荧光检测结果显著;该实验在Eca109细胞模型中姜黄素和丹参酮ⅡA取得了一致性的结果,P值分别为0.001和0.015.人参皂苷Rb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通过p21途径检测双荧光素酶基因的表达状况,提示姜黄素、丹参酮ⅡA和人参皂苷Rb1三种药物在U251和Eca109肿瘤细胞中具有使p53活性增加的功能.

  • 保元解毒汤对恶病质模型动物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作者:王文苹;欧阳兵;吴智春;王中霞;刘超;季旭明

    目的:建立肺癌恶病质模型,探讨保元解毒汤对模型动物生活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用Lewis肺癌细胞株皮下接种C57BL/6小鼠,建立肺癌恶病质小鼠模型.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中药干预组(TCM)和醋酸甲羟孕酮组(MPA),每组各10只.观察小鼠体质量、摄食量、瘤体积、瘤质量、腓肠肌质量和生存期等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8、18和29天分析小鼠体质量及摄食量变化有差异,尤其以第29天差异为显著.MC组小鼠体质量为(20.02±0.45)g,TCM组小鼠体质量为(23.75±0.21)g,MPA组小鼠体质量为(23.32±0.44)g,TCM组较MC组体质量明显增加,P=0.009;TCM组较MPA组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1.MC组小鼠摄食量为(1.13±0.15)g,TCM组小鼠摄食量为(2.26±0.57)g,MPA组小鼠摄食量为(2.50±0.15)g,TCM组较MC组摄食量明显增加,P=0.001;TCM组较MPA组摄食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3.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8、18和29天分析小鼠体质量及摄食量变化有差异,尤其以第29天差异为显著.药物治疗后,MC组小鼠腓肠肌质量为(79.31±1.73) mg,TCM组小鼠腓肠肌质量为(107.70±1.57) mg,MPA组小鼠腓肠肌质量为(82.48±1.52) mg,TCM组较MC组明显增加,P=0.005;较MPA组明显增加,P=0.007.接种29 d后,MC组小鼠瘤体积为(7 664.34±286.00) mm3,TCM组小鼠瘤体积为(3 935.44±561.40) mm3,MPA组小鼠瘤体积为(5 960.22±290.00) mm3,TCM组较MC组明显缩小,P=0.005;较MPA组明显缩小,P=0.007;MC组小鼠瘤质量为(8.06±1.82)g,TCM组小鼠瘤质量为(3.78±0.98)g,MPA组小鼠瘤质量为(6.65±0.79)g,TCM组较MC组明显缩小,P=0.043;较MPA组明显缩小,P=0.052;MC组小鼠生存期为(29.90±3.21)d,TCM小鼠生存期为(34.80±3.39)d,MPA小鼠生存期为(30.30±3.20)d,TCM组较MC组明显延长,P=0.043;较MPA组明显延长,P=0.045,MC组与MPA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结论:保元解毒汤对改善肺癌恶病质小鼠生活质量有较好作用,可以延长其生存期.

  • Bcl-2siRNA对胃癌细胞凋亡及其紫杉醇敏感性影响研究

    作者:陈曦;林振兴;林锦娟;陈英玉;余宗阳;欧阳学农

    目的:研究特异性siRNA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以及探讨采用RNA干扰技术下调Bcl-2基因能否增强SGC-7901胃癌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方法:通过脂质体HiperFect将Bcl-2 siRNA转染入胃癌细胞SGC-7901;采用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Bcl-2 siRNA转染前后胃癌细胞Bcl-2基因表达的变化;用Annexin Ⅴ法及细胞周期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用MTS法观察细胞对药物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结果:Bcl-2 siRNA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抑制Bcl-2mRNA的表达水平,抑制率为(87.6±5.3)%,P=0.001;Bcl-2 siRNA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率为(85.7±3.6)%,P=0.003.Bcl-2 siRNA组、紫杉醇组和紫杉醇+Bcl-2 siRNA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49.00%、46.10%和66.00%,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强.Bcl-2 siRNA+紫杉醇联合用药对SGC-7901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凋亡率为48.00%,Bcl-2 siRNA组和紫杉醇组分别为9.03%和21.50%.Bcl-2 siRNA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IC50分别(7.25士0.22)、(54.45±0.82)和(68.9±0.91)μg/L,Bcl-2 siRNA转染胃癌细胞SGC-7901对药物紫杉醇更敏感,其IC50值比阴性siRNA转染组降低86.7%,即对紫杉醇敏感性增加7.25倍.结论:靶向Bcl-2 siRNA可明显下调靶基因Bcl-2表达,促进SGC-7901细胞凋亡并能提高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 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阴道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黄盛松;吴登龙;桂亚平;吴强;刘博;易祥华

    1 病例报告患者女,83岁,因尿路上皮癌根治术后8个月,阴道出血6d于2010-11-23就诊.患者2010-03曾因反复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5个月伴贫血于我院就诊,CTU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膀胱占位(图1),取病理活检显示,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于全麻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根治性左肾、输尿管切除+右输尿管皮肤造瘘术,术中病理冷冻见右输尿管切缘、尿道口切缘均未见肿瘤侵犯.由于患者身体状况欠佳,术中生命体征不平稳,未行阴道及子宫附件切除.

  • 广西肝癌高发区蛋白质芯片联合ELISA筛检肝癌血清差异蛋白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何国珍;黄天壬;邓伟;余家华;张春燕;利基林

    目的:检测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细胞癌患者中血清相关差异蛋白.方法:应用基于广西肝癌高发地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对广西肝癌高发区11例肝癌患者与11名正常健康人血清蛋白进行检测,应用ELISA法对筛检出来的蛋白质在44例肝癌血清和44名正常健康人血清中进行验证.结果:蛋白质芯片结果提示,肝癌组血清IGFBP-2的浓度为(887.48±225.91) ρg/mL,高于对照组血清IGFBP-2浓度为(558.17±125.97) ρg/mL,t=2.846 9,P=0.021 6;肝癌组血清p21的浓度为(1 040.97±395.91) ρg/mL,低于对照组(2 756.64±1 355.64) ρg/mL,t=2.570 6,P=0.013 9;ELISA结果显示,肝癌患者血清IGFBP-2浓度为(2 006.54±407.71) ng/L,高于对照组(1 463.81±634.70) ng/L,t=4.772 3,P<0.001;肝癌患者血清p21浓度为(2 293.095±1 378.03) ng/L,低于对照组(3 244.076±745.07) ng/L,t=4.026 7,P=0.000 1.结论: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到的2个血清差异蛋白,可能是肝癌患者血清特异性生物标志,与广西肝癌高发区肝癌发生发展有关.

  • 超重和肥胖患者肝细胞腺瘤微卫星不稳定性分析

    作者:付华辉;金光植;刘海平;丛文铭

    目的:探讨超重/肥胖患者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基因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发生特点和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手术切除HCA患者的性别构成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kg/m2)等特点,采用石蜡切片显微组织切割基础上的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检测方法,选取与脂肪代谢、糖代谢、肥胖和雌激素代谢通路相关的5个基因相连锁的12个微卫星,随机对其中60例HCA患者,包括34例超重/肥胖患者的HCA组织中进行微卫星MSI检测.结果:在166例HCA中男114例,女52例.154例有完整BMI数据的HCA患者中超重/肥胖患者53.9%(83/154),其中男74例(89.2%),士9例(10.8%),男性患者的BMI平均为(25.78±0.75) kg/m2显著高于女性的(21.70±0.81)kg/m2,P=0.001.34例超重/肥胖患者HCA中,微卫星D12S1398发生MSI-H的频率为75.0%,显著高于MSI-L的31.2%,P=0.013;D6S1064发生MSI-H的频率为78.5%,显著高于MSFL的33.3%,P=0.020.结论:与西方国家报道的HCA患者不同,中国HCA的发生以男性超重/肥胖患者多见,其发生可能与HNF-1α(D12S1398)和HIPPO(D6S1064)等代谢通路紊乱有关.微卫星MSI检测有助于临床了解HCA可能的病因和发生机制以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程度.

  • SPHK1和HIF-1α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渤娜;辛彦;赵晶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癌前病变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鞘氨醇激酶(sphingosine kinase 1,SPHK1)和缺氧诱导因子-1 α(hypoxiainduciblef actor-1α,HIF-1α)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差异性和相关性,并探讨两者表达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检测胃癌标本254例(其中205例距癌灶边缘>5 cm处取配对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慢性萎缩性胃炎43例,肠上皮化生107例及异型增生17例中SPHK1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SPHK1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0.6%,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2.0%,x2=69.106,P<0.00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1.9%,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2.0%,x2=7.435,P=0.006;在肠上皮化生中阳性表达率为59.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2.0%,x2=44.338,P<0.001;在异型增生中阳性表达率为82.4%,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2.0%,Fisher确切概率法检测P<0.001.HIF-1α蛋白在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65.4%,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4.9%,x2=74.564,P<0.00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5%,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4.9%,x2=3.837,P=0.050;在肠上皮化生中阳性表达率为71.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4.9%,x2 =62.038,P<0.001;在异型增生中阳性表达率为82.4%,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4.9%,x2=25.004,P=0.001.胃癌Borrmann分型中SPHK1在Ⅲ和Ⅳ型的阳性表达率为64.2%,显著高于Ⅰ和Ⅱ型的阳性表达率的42.9%,x2=6.659,P=0.010;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为65.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50.6%,x2=4.611,P=0.032.胃癌Borrmann分型中HIF-1α蛋白在Ⅲ和Ⅳ型的阳性表达率为69.8%,显著高于Ⅰ和Ⅱ型的阳性表达率的42.9%,x2=11.248,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为70.6%,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53.2%,x2=7.154,P=0.007.胃癌组织中SPHK1和HIF-1α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k=0.302,P=0.001.结论:SPHK1和HIF-1α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过表达提示其在胃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两者可同成为胃癌诊断和预警转移有价值的生物标志.胃癌组织中SPHK1和HIF-1α表达的相关性提示SPHK1的过表达可能导致HIF-1α表达上调.

  • 胃癌组织ZNF139与RUNX3基因甲基化相关性及其生物学意义探讨

    作者:李勇;范立侨;赵群;檀碧波;安昭杰;刘羽;王冬;张志栋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钙指蛋白139(znic finger protein 139,ZNF139)基因的表达和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对55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ZNF139 mRNA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ZNF139在胃癌组织中表达(0.659 2±0.229 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354 0±0.083 6),t=9.281,P<0.001;胃癌组织ZNF139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t=2.453,P=0.017;与分化程度有关,t=5.162,P<0.001;与浸润深度有关,t=4.145,P<0.001;与淋巴结转移有关,t=4.279,P<0.001.胃癌组织Runx3甲基化率为54.5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27%),x2=28.778,P<0.001;胃癌组织Runx3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x2 =3.911,P=0.048;与浸润深度有关,x2 =7.333,P=0.007;与淋巴结转移有关,x2=10.530,P=0.001.发生Runx3基因甲基化的胃癌组织ZNF139表达强度(0.803 0±0.195 2)明显高于未发生Runx3甲基化的为胃癌组织(0.486 6±0.123 1),t=7.017,P<0.001,胃癌组织中Runx3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ZNF139的表达强度呈明显正相关性,t=1.000,Kappa=0.707.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ZNF139表达上调及Runx3基因甲基化率增高现象,且两者存在高度相关的一致性,提示ZNF139表达上调及Runx3基因甲基化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参与了胃癌的进展及转移.

  • 跨种属肝癌组织细胞周期蛋白B1表达意义研究

    作者:卢晓旭;曹骥;朱伶群;杨春;李瑗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通路中的细胞周期蛋白B1 (Cyclin B1)在人、大鼠、树鼩不同种属的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38例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大鼠(15例肝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和树鼩(10例肝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10例正常肝组织)中Cyclin 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人肝癌组织Cyclin B1 mRNA的表达量(0.011 4±0.009 6)高于正常肝组织(0.004 8±0.002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高于癌旁组织Cyclin B1 mRNA的表达量(0.003 7±0.002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癌旁组织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大鼠肝癌组织Cyclin B1mRNA的表达量(0.002 8±0.001 9)高于正常肝组织(0.000 6±0.000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对应的癌旁组织Cyclin B1 mRNA的表达量(0.002 9±0.002 5)高于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癌组织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9.树鼩肝癌组织Cyclin B1 mRNA的表达量(0.014 8±0.010 9)高于正常肝组织(0.001 3±0.000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对应癌旁组织Cyclin B1 mRNA的表达量(0.008 3±0.006 4)高于正常肝组织,P=0.060;肝癌组织与对应的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Cyclin B1 mRNA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肿瘤直径及肿瘤分化明显有关,而与肝外转移、肿瘤个数及血清AFP水平无明显关系.Cyclin B1蛋白在人的肝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0.570 7±0.221 9)明显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0.418 5±0.254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于正常肝组织(0.375 4±0.127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Cyclin B1在大鼠的肝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0.661 9±0.398 1)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0.372 6±0.104 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Cyclin B1在树鼩的肝癌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0.656 3±0.280 8)明显高于其对应癌旁组织(0.426 0±0.201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跨种属筛选肿瘤关键基因策略可能有助于发现肝癌关键基因,Cyclin B1有可能是影响肝癌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分子之一.

  • 粪便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作者:梁钢;肖虹;郑绘霞;李宁;武丽娜;高红变;赵杨璐;梁建芳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评价粪便中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tumor M2-pyruvate kinase,tumor M2-PK)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电子数据库,纳入以tumor M2-PK诊断筛查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学实验,提取特征信息.采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汇总分析,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结果:15个研究的汇总灵敏度为77% (95%CI:74%~80%),特异度为77%(95%CI:75%~79%),阳性似然比为4.14(95%CI:3.19~5.38),阴性似然比为0.29(95%CI:0.25~0.34),诊断比值比DOR为16.31(95%CI:11.28~23.58).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下面积SROC AUG为0.858 2,Q=0.789 0.结论:应用ELISA法检测粪便tumor M2-PK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力中等,该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的一种辅助方法.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