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鼻咽癌同期加量适形放疗生物剂量评估应用探讨

    作者:温戈;黄晓波;孙瑞;何智纯;张玉晶;夏云飞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加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conformal radiotherapy,SIB-CRT)与传统后期颅底加量适形放疗技术(traditional later skull base boost technique,LB-CRT)生物等效剂量(biologically effective dose,BED)的分布差异,探讨生物剂量概念对临床应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9-12-2012-12-19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初治的10例鼻咽癌患者,在设计分段照射70 Gy常规计划的基础上,每例患者均对生物加量靶区分别设计SIB-CRT及LB-CRT 2种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2种技术在靶区及危及器官中的物理剂量学差异,并采用L-Q模型将其转换成BED进行比较.结果:物理剂量方面,2种照射技术的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中,PTV2和PTV1的剂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IB-CRT中PTV-G的95%处方剂量所包含靶体积百分数(V95%)为99.3%,优于LB-CRT的98.6%,P=0.005;SIB-CRT中PTV-B的V95%为97.1%,明显优于LB-CRT的48.3%,P=0.001;SIB-CRT在PTV-B的小剂量(Dmin)为(70.2±2.1) Gy,优于LB-CRT的(68.5±3.3) Gy,提高2.48%,P=0.010; SIB-CRT在PTV-B的大剂量(Dmax)为(77.0±1.8) Gy,优于LB-CRT的(75.6±1.1) Gy,提高1.85%,P=0.016; SIB-CRT在PTV-B的平均剂量(Dmean)为(74.2±0.8) Gy,优于LB-CRT的(72.5±1.3) Gy,提高2.34%,P=0.015.SIB-CRT较LB-CRT同侧颞颌关节Dmean减少了4.8%,50%体积所受大剂量(D50)减少了5.1%,P值均为0.001;对侧则相应减少了5.9%和6.0%,P值均为0.007.生物学剂量方面,SIB-CRT物理处方剂量较LB-CRT低约1 Gy,但两者在PTV-B的Dmin、Dmax及Dmean的BED差异增大,SIB-CRT的Dmin为87.9 Gy,优于LB-CRT的85.2 Gy,提高3.17%,P=0.010;SIB-CRT的Dmax为98.6 Gy,优于LB-CRT的94.4 Gy,提高4.45%,P=0.001;SIB-CRT的Dmean为93.8 Gy,优于LB-CRT的89.8 Gy,提高4.45%,P=0.001.校准后物理剂量(adjusted physical dose,APD)与BED较一致,分别提高3.08%、4.23%及4.60%.SIB-CRT中PTV-G的105%与95%等剂量曲线间物理剂量差异为10.5%,BED差异增大,达22.1%,而APD差异为13.7%,反映生物特性的差异不如BED.结论:SIB-CRT技术更加适形和精确,且不明显增加甚至可减少部分危及器官的照射.应用BED对不同分割剂量及次数的放疗方案之间生物效应进行量化评估是可行的.

  • 原发性肝癌超声造影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刘丹;杨松青;张钧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03-01-2012-03-30解放军第208医院收治的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回顾性分析3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78.6%(22/28)肝细胞肝癌表现为“快进快出”的造影模式,且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快进快出”的表现越明显;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均表现为“快进快出”,主要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呈周边环状不规则高增强,内部呈现网格样高增强或无增强.门脉期增强消退.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2.4%和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125,P=0.013.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动态模式有显著特征,超声造影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 非恶性肿瘤患者胆汁CA19-9含量检测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吕大鹏;高宏;宫柯;连正杰;郭怡晖;张士东

    目的:检测非恶性肿瘤患者胆汁中CA19-9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1 1-01-2011-10-3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中心非恶性肿瘤患者61例,其中6例胃溃疡,22例结直肠腺瘤或息肉,17例胆囊结石,16例胆囊腺瘤或息肉.手术前采取外周静脉血液标本5 mL,手术中胆汁胆囊采集胆汁标本10 mL.采用微球酶联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所有病例随访1~4年.结果:61例患者外周血清中CA19-9含量为(5.93±4.06) U/mL,属于正常水平,其中胃溃疡组为(7.13±6.37) U/mL,结直肠腺瘤或息肉组为(5.56±3.52) U/mL,胆囊结石组为(5.46±4.27) U/mL,胆囊腺瘤或息肉组为(6.48±3.79) U/m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胆囊胆汁中CA19-9含量为(290 174.96±389 985.78) U/mL,其中胃溃疡组为(219 334.77±213 246.13) U/mL,结直肠腺瘤或息肉组为(327 754.85±489 632.47) U/mL,胆囊结石组为(263 567.54±268 466.28) U/mL,胆囊腺瘤或息肉组为(293 338.07±419 274.36) U/mL.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胆囊胆汁中CA19-9含量明显高于外周血清中CA19-9含量,P=0.005.有7例患者胆囊胆汁中CA19-9含量较低,为(4.21±2.34) U/mL;另外54例患者胆囊胆汁中CA19-9含量极高,为(327 789.69±399 517.12) U/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随访期间,没有肿瘤发生,目前生存59例,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脑卒中.结论:部分非恶性肿瘤患者胆汁中CA19-9含量极高,可能原因是患者胆管和胰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CA19-9.单独胆汁中CA19 9含量升高并不能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依据.

  • 肺多原发癌或转移癌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陈大理;徐缓;车国卫

    目的:总结肺多原发癌及转移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临床鉴别诊断的新进展.方法:以“肺多原发癌、肺转移和诊断”等为关键词,检索2008-01-2012-12 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标准:1)肺多原发癌及转移癌的分子机制;2)肺多原发癌及转移癌的外科治疗;3)分子及基因分析在肺多原发癌诊断中的价值.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6篇.结果:肺多原发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肺多原发癌与转移癌的准确诊断仍较困难.复习文献发现,“区域癌变学说”被证实存在于肺组织中,致癌因子在不同位置的肺组织导致相异的基因突变,如微卫星杂合性缺失和p53基因突变等,终形成具有异质性基因表型的多原发癌;相反的,转移癌与原发灶之间存在着相同或相似的组织学起源和基因表达谱,研究发现其微卫星杂合性缺失及p53基因突变相似.综上所述,肺多原发癌与转移癌之间起源的差异为分子或基因变化,可为多原发癌与转移癌的鉴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论:基于肺多原发癌与转移癌形成的分子机制差异,发现可用于诊断的分子标志(如微卫星杂合性缺失和p53基因突变等),有助于肺多原发癌与转移癌鉴别诊断及改善患者的预后.

  • 小肠腺癌微卫星不稳定与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相关性分析

    作者:高峰;王小云;卢加杰;艾合买江·库尔班江;李月娴;米热阿依·阿不都哈德尔

    目的:探讨小肠腺癌中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基因(mismstchrepair,MMR) hMLH1和hMSH2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998-04-01-2009-12-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小肠腺癌组织58例及相应的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采用聚合酶链-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石蜡标本DNA的MSI情况,以及hMLH1和hMSH2基因的突变情况,比较MSI组和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组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的差异.结果:58例小肠腺癌样本中,MSI19例,占32.76%;MSS 39例,占67.24%.19例MSI中,高频率MSI (high frequency MSI,MSI-H) 12例,占20.69%;低频率MSI(low frequency MSI,MSI-L)7例,占12.07%.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出36个不稳定位点,其中BAT26的频率为30.56%(11/36),D2S123的频率为33.33%(12/36),BAT40的频率为11.11%(4/36),D17S250的频率为13.89%(5/36),D3S346的频率为11.11%(4/36).12例MSI-H中,hMLH1基因突变6例,hMSH2基因突变1例(第7外显子突变);7例MSI-L中,2例发生hMLH1基因突变,未发现hMSH2基因突变.19例MSI中,存在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者9例,总突变发生率为47.37%(9/19);39例MSS中,未发现hMLH1和hMSH2基因突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7,P<0.001.结论:MSI是小肠腺癌中一个常见分子事件,hMLH1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MSI的主要原因,联合分析MSI和hMLH1及hMSH2基因突变情况对小肠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胃癌组织HMGB1和RAGE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郭云娣;白光辉

    目的:探讨HMGB1和RAGE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01-01-2008-12-30苏州市立医院手术切除的240例胃癌标本及同期患者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距离癌组织≥7 cm),制成组织芯片蜡块,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HMGB1及RAGE蛋白表达.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HMGB1和RAGE蛋白表达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MGB1和RAGE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7.5%和20.0%,且均为弱阳性;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8%和44.6%;HMGB1和RAGE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表达与肿瘤TNM分期(x2=4.911,P=0.027)和淋巴结转移(x2=3.893,P=0.048)相关;RAGE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x2 =4.887,P=0.027)相关;两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以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HMGB1蛋白表达的独立因素.HMGB1及RAGE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38,P=0.032.结论:HMGB1和RAGE蛋白可能是预测胃癌组织浸润和转移的有用指标;联合检测HMGB1和RAGE蛋白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和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标志,并有可能用于指导胃癌的个体化治疗.

  • 食管鳞癌组织MTA2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关系探讨

    作者:李秀娟;李明霞;赵轶峰;金春亭;范婕;李海军;李玉珍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MTA2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995-01-01-2010-12-3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标本96例及正常黏膜标本(距离肿瘤组织>5 cm)3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TA2蛋白的表达,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Podoplanin检测食管鳞癌及正常黏膜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分析MTA2表达及LVD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Cox回归模型评估MTA2、LVD及各病理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96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2阳性表达率为65.6%(63/96),且MTA2在高、中、低分化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0%(12/25)、60.9%(14/23)和77.1%(37/48),在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7.2%(44/57)和48.7%(19/39),在Ⅰ~Ⅱ期和Ⅲ~Ⅳ期阳性率分别为55.3%(26/47)和75.5%(37/49),MTA2表达与分化程度(x2=6.467,P=0.039)、淋巴结转移(x2 =8.323,P=0.004)和TNM分期(x2=4.335,P=0.037)明显相关.死亡病例MTA2的阳性表达率74.6%(50/67)也明显高于存活病例的44.8%(13/29),x2=7.967,P=0.005.96例食管鳞癌组织LVD为6.07±1.95,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4.78±1.35,P=0.001;淋巴结转移组的LVD为8.25±1.86,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4.72±1.18,P=0.004;死亡病例的LVD为7.61±2.22,存活病例的为4.95±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食管鳞癌组织中MTA2阳性和阴性表达的LVD分别为(7.87±2.09)和(4.79±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LVD均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MTA2的阳性表达可能是诱导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原因.LVD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 胃癌组织C-Met和MMP-11表达与肝转移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宝国;杨永栋;于霞;高华;张文斌;王玻玮;王云海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肝转移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01-21-2008-12-13收治的胃癌未发生肝转移及同期肝转移患者各78例石蜡样本,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C-Met和MMP-1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的方法对胃癌肝转移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筛选出胃癌肝转移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变量回归分析.指标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结果:C-Met mRNA和MMP11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13%和56.41%,在肝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70.50%和75.60%,在非肝转移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9.70%和37.20%,两者的阳性率在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C-MetmRNA、MMP-11mRNA表达与胃癌的脉管侵犯(x2=4.692,P=0.03;x2 =5.878,P=0.015)、淋巴结转移(x2=6.914,P=0.009;x2 =10.23,P=0.001)、TNM分期(x2=4.989,P=0.026;x2 =7.843,P=0.005)相关;其中MMP-11mRNA表达还与胃癌浸润深度相关,x2=13.9,P<0.001.C-Met和MMP-1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97%和57.69%,在肝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0%和71.80%,在非肝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和43.60%,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在肝转移组与非肝转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01;C-Met和MMP-1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x2=5.692,P=0.017;x2 =8.936,P=0.003)和TNM分期(x2=4.084,P=0.043;x2 =6.779,P=0.009)相关;其中MMP-11蛋白表达还与胃癌浸润深度相关,x2=4.237,P=0.04.结论:C-Met和MMP 11在胃癌组织中的过表达可能与胃癌肝转移的行为相关,有望为胃癌肝转移的预测提供客观依据.

  • 恩度联合草酸铂对人结肠癌细胞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李慧;刘岩;田甜;马丽霞;刘显红;牛凯;朱晶;程颖

    目的:体外观察恩度联合草酸铂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观察恩度和草酸铂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细胞HCT116和SW480生长的抑制作用;应用细胞迁移试验及黏附试验检测上述联合用药对HCT116和SW480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的影响.结果:细胞增殖试验显示,恩度单药(18 μg/mL)、草酸铂(0.25 μg/mL)单药、恩度和草酸铂联合用药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对HCT116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4%、32%和45%;对SW480细胞抑制率分别为20%、31%和41%.联合用药组相比单药组有更强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CT116和SW480细胞中,联合用药对比恩度,P值分别为0.041和0.022;对比草酸铂,P值分别为0.033和0.029.联合用药抑制细胞增殖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细胞培养120 h后,相比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对HCT116细胞抑制率达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7,P=0.024;对SW480细胞抑制率达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98,P=0.031.恩度联合草酸铂可明显抑制HCT116细胞迁移和细胞黏附,与对照组相比,联合用药对细胞迁移抑制率为86.1%,t=2.054,P=0.000 7;对细胞黏附抑制率为55.6%,t=25.74,P=0.029.联合用药不影响SW480细胞迁移能力,但抑制该细胞系的黏附能力,抑制率为66.4%,t=12.47,P=0.012.联合用药抑制HCT 116细胞迁移和黏附的效果优于SW480细胞.结论:恩度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恩度联合草酸铂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黏附等多方面功能,将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乌苯美司对大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袁昌劲;黄晓东;余涛;孔庆志

    目的:观察乌苯美司对大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分别用低、中、高浓度乌苯美司(1.0、4.0和8.0 μmol/L)处理大肠癌细胞,应用CCK-8检测处理前后细胞增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大肠癌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状态;应用MSP检测处理前后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正常大肠癌细胞表现为对数增殖状态,低浓度乌苯美司处理后的大肠癌细胞增殖率为61.23%,中浓度为20.25%,高浓度为7.97%,细胞增殖速度与乌苯美司浓度呈负相关;并且经乌苯美司处理后的大肠癌细胞传代5、10和15代的增殖速度均低于正常未处理细胞.对照组大肠癌细胞吸光度值为0.554 2±0.01,低浓度组为0.359 4±0.217,中浓度组为0.153 4±0.013,高浓度组为0.091 8±0.004,吸光度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细胞凋亡率依次增高,正常组大肠癌细胞凋亡率为1.53%,低浓度组为24.33%,中浓度组为35.74%,高浓度组为4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8,P=0.025.正常大肠癌细胞DAPK基因启动子呈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质表达缺失,经低、中、高浓度乌苯美司处理后,DAPK基因启动子被逆转成去甲基化状态,mRNA和蛋白质恢复表达,表达量与乌苯美司浓度正相关,处理的大肠癌细胞传代后仍可检测到DAPK基因mRNA表达.结论:乌苯美司可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整DAP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有关.

  • 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闫伟涛;陈保平;马振峰;问明;崔乃鹏

    1 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因检查发现胃壁肿物2周于2012-5-23入住我院.主诉:1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间断性,腹部明显,不伴有恶心和呕吐等症状,自行口服消炎药及抑酸药后缓解,一直未诊治.自诉近1个月来上腹部疼痛有所加重,后口服消炎药及抑酸药后无缓解,遂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肿大,莫非征阴性,未触及明确肿物.全腹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存在.双侧锁骨上下及双侧腹股沟区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 河南地区女性HPV感染及基因型分布研究

    作者:智艳芳;李肖甫;班振英;邱翠;荣守华;张新

    目的:研究河南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分布特点,为宫颈癌防治及HPV疫苗研制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选取2012-02-2013-05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科门诊、生殖医学门诊、妇女保健及健康体检的河南女性14 873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技术对14 873例女性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可检测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3和MM4等18种高危亚型以及HPV6、11、42、43和44等5种低危亚型,并对各亚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 873例女性中共检出HPV阳性者3 566例,总阳性率为23.98%(3 566/14 873),其中高危型感染占69.01%(2 461/3 566),低危型感染占17.33%(618/3 566),低、高危混合感染占13.66%(487/3 566).23种亚型共检出22种,低危型44未检出.高危型HPV基因型按检出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16(16.73%)、58(10.17%)、52(9.11%)、56(6.48%)、66(5.76%)、33(4.74%)、68(3.92%)、31(3.60%)、53(3.13%)、59(3.00%)、35(2.53%)、51(2.00%)、73(1.08%)、45(0.94%)、83(0.84%)、39(0.69%)、18(0.61%)和MM4(0.04%);低危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43(11.34%)、6(5.17%)、42(4.76%)、11(3.35%)和44(0).感染类型以单一感染为主,占71.17%(2 538/3 566),其中以高危型为主,占54.66%(1 949/3 566),低危型占16.52%(589/3 566);多重感染占28.83%(1 028/3 566),其中以二重感染为主,占20.11%(717/3 566).按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5组,年龄段与HPV感染率呈U型曲线关系,<25岁年龄组HPV感染率高达28.31%,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x2=22.747,P<0.001;≥55岁年龄组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结论:河南地区HPV感染类型以高危型和单一感染为主,主要感染亚型为16、43、58、52和56.

  • 上高县2009-2012年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作者:方菊芬;彭仙娥

    目的:研究宜春市上高县4年期间居民恶性肿瘤的死因情况,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2年上高县户籍居民死因监测资料中死于恶性肿瘤的1 124例病例资料,对其死亡趋势的变化、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恶性肿瘤死亡信息及各类肿瘤的死亡率排位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法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2009-2012年恶性肿瘤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6.9%(1 124/6 640),死亡率为81.8/10万,粗死亡率4年期间分别为75.2/10万、63.1/10万、85.1/10万和106.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04;标化死亡率分别为70.9/10万、59.6/10万、73.9/10万、88.9/10万.4年间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为103.8/10万,女性为58.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P=0.001;标化死亡率男性为97.1/10万,女性为48.9/10万.0~1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2/10万,15~39岁为15.1/10万,40~64岁为102.3/10万,≥65岁为531.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 448.7,P<0.001.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肛门癌和白血病,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68.6%(771/1 124),消化道肿瘤占前5位肿瘤死亡的51.5%(397/771).结论: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特别是对≥40岁年龄组人群,减少或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同时肺癌、消化道癌以及白血病防治工作应为今后肿瘤防治的重点.

  • 5-氮杂胞苷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王帅;陈华夏;王洲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试剂5-氮杂胞苷(5-azacytidine,5 azac)上调RUNX3基因表达后,食管癌Eca10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方法:体外培养Eca109细胞,应用10、20和50 μmol/L较低浓度的5-azac干预72h,实时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RUNX3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改变;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RUNX3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变化;细胞划痕、Transwell实验观察Eca109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裸鼠成瘤实验观察体内Eca109细胞移植瘤生长的变化.结果:经10、20和50μmol/L 5-azac干预72 h后,RUNX3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增加2.18±0.23、4.57±0.26和6.90±0.36倍;RUNX3蛋白表达相对系数分别为0.196±0.004、0.278±0.013和0.396±0.025.Eca109细胞经5-azac处理后,部分RUNX3基因去甲基化.0、20和50 μmol/L 5-azac干预72 h后,RUNX3基因的去甲基化条带亮度值比值分别为0.125±0.003、1.791±0.112和2.987±0.236,P<0.001.0、10、20和50μmol/L 5-azac干预72 h后,Eca109细胞运动至划痕处细胞数分别为715±20.1、398±19.3、302±16.4和124±13.8.相比于对照组,10、20和50 μmol/L干预组迁移细胞数百分率分别为62%、46%和12%,侵袭细胞数百分率为60%、45%和8%.RUNX3基因表达上调后,Eca109细胞裸鼠体内移植瘤生长减慢,F=67.5,P<0.001;10、20及50 μmol/L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5.6%、53.4%和79.8%.结论:较低浓度5-azac通过去甲基化途径上调人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RUNX3基因表达,并抑制Eca109细胞迁移、侵袭及体内增殖.

  • Ad/Bcl-XL shRNA对结直肠癌原代肿瘤模型抑瘤作用初步研究

    作者:胡静姿;王晓炜;周玮;戴胜

    目的:建立预测药物敏感性的结直肠癌原代肿瘤模型,并在该模型中进一步评价Ad/Bcl-XL shRNA对结直肠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结直肠癌手术标本的新鲜组织建立原代肿瘤模型.建模后利用Ad/Bcl-XL shRNA瘤内注射进行后续的抗肿瘤治疗,同时以Ad/GFP和PBS作为对照.治疗后测量肿瘤大小,监测治疗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及正常脏器的毒性作用,并观察裸鼠存活时间.结果:共接种了22例结直肠癌肿瘤标本,有3例标本成瘤,分别命名为NO.9、NO.15和NO.18,它们在形态学上与患者原始肿瘤基本一致.Ad/Bcl-XL shRNA治疗后结果显示,其在3例原代肿瘤模型中均能显著抑制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在NO.9模型中,Ad/Bcl-XL shRNA治疗组的肿瘤体积为(351.4±108.4) mm3,Ad/GFP组和空白对照组则分别为(666±103.6)和(677.3±252.6) mm3,H=8.06,P=0.018;在NO.15模型中,Ad/Bcl-XL shRNA治疗组肿瘤体积为(240.4±83.3) mm3,Ad/GFP组和空白对照组则分别为(474.4±44.4)和(559.9±118.4) mm3,F=19.409,P<0.001;在NO.18模型中,Ad/Bcl-XL shRNA治疗组肿瘤体积为(230.5±187.9) mm3,Ad/GFP组和空白对照组则分别为(619±139.7)和(668.7±246.6) mm3,F=8.966,P=0.003.后续的TUNEL分析显示,Ad/Bcl XL shRNA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其凋亡率达到10.98%,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的1.52%和Ad/GFP组的1.47%,H=9.38,P=0.009.同时结果还显示,Ad/Bcl-XL shRNA治疗后显著延长了荷瘤裸鼠的存活时间,在模型NO.9中,空白对照组、Ad/GFP组以及Ad/Bcl-XL shRNA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1、31.4和58 d,P=0.009;在模型NO.15中,3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5.3、84.3和99 d,P=0.014;在模型NO.18中,3组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33.4、33.6和72.8d,P=0.046.结论:Ad/Bcl-XL shRNA在结直肠癌原代肿瘤模型中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提示其可能是一种潜在的治疗结直肠癌的方法.

  • 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作者:倪嘉延;孙宏亮;骆江红;王卫东;陈耀庭;许林锋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穿刺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独RFA治疗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收集有关比较RFA联合TACE和单独RFA治疗HCC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应用RevMan 5.1版统计软件,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598例HC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联合TACE治疗HCC患者的总体生存率(OR1年=2.96,95%CI:1.84~4.74,z=4.49,P<0.001;OR2年 =3.72,95%CI:1.24~11.16,z=2.34,P=0.02;OR3年=2.65,95%CI:1.81~3.86,z=5.04,P<0.001)显著高于单独RFA治疗;肿瘤无复发生存率(OR3年=3.00,95%CI:1.75~5.13,z=4.01,P<0.001;OR5年 =2.26,95%CI:1.43~3.57,z=3.51,P<0.0014)亦显著高于单独RFA治疗;单独RFA治疗HCC肿瘤的进展发生率明显高于RFA联合TACE治疗,OR=0.60,95%CI:0.42~0.88,z=2.66,P=0.008.RFA联合TACE与单独RFA治疗HCC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RFA联合TACE治疗非小肝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的生存率高于单独RFA治疗.结论:TACE联合RFA治疗HCC的临床疗效显著优越于单独RFA治疗,TACE联合RFA值得在肝癌的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

  • 食管癌切除术后不同重建途径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作者:贺生亮;韩彪;马敏杰;魏宁;杨侃;张瑜

    目的:评估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经胸骨后或食管床2种重建途径吻合对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a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各数据库建库至2012-12;同时辅助其他检索,纳入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经胸骨后或食管床2种重建途径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RCT,中文3篇,英文8篇,共9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胸骨后重建途径比较,食管床途径能明显减少食管胃吻合口瘘发生率(OR=0.52,95%CI:0.33~0.82,P=0.005)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OR=0.40,95%CI:0.25~0.66,P<0.001),心、肺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OR值(95%CI)分别为0.50(0.24~1.04)、0.98(0.58~1.65)和0.97(0.27~3.39),P值分别为0.06、0.93和0.96.结论:食管癌切除术后食管胃经食管床途径较胸骨后途径能明显减少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