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三阴性乳腺癌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周疗新辅助化疗临床观察

    作者:王丽娜;张崇建;李连方;王甲彬;崔树德

    目的 观察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周疗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0-01-01-2012-10-31河南省肿瘤医院经空芯针活检结合免疫组化检查诊断为TNBC患者67例,术前接受紫杉醇80 mg/m2(静脉滴入,d1、d8和d15)、表柔比星75 mg/m2(静脉滴入,d1)和环磷酰胺600mg/m2(静脉推注,d1)化疗,21d为1个周期,共4个周期.根据RECIST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疗效,按照WHO抗癌药物不良反应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 总有效率为91.0%,临床完全缓解(cCR)43.3%(29/67),部分缓解(PR)47.7%(32/67),疾病稳定(SD)9.0%(6/67),无疾病进展(PD)病例;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41.8%(28/67).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8.4%(19/67),2例(3.0%)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Ⅲ~Ⅳ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及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4.9%(10/67)、3.0%(2/67)、7.5%(5/67)、4.5%(3/67)和4.5%(3/67).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心脏毒性病例.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3.6%和88.9%.结论 表柔比星和环磷酰胺联合紫杉醇周疗用于TNBC的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单次全身照射与分次全身照射模式的对比分析

    作者:赵奇;马骁;周菊英;秦颂兵

    目的 对比单次全身照射(single total body irradiation,STBI)8 Gy和分次全身照射(fractionated total body irradiation,FTBI) 12 Gy两种不同的全身照射模式,探讨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全身照射(total body irradiation,TBI)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04-05-2010-07-10确诊的1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移植前TBI预处理,70例患者进行STBI 8 Gy照射,90例患者行FTBI 12 Gy照射,2次/d,2 Gy/次,连续照射3d,2次间隔6h,比较不同方案的急性期毒副作用、造血重建时间、移植存活率、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IP)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 STBI 8 Gy照射组和FTBI 12 Gy照射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61.4%(43/70)和40.0%(36/90),x2=7.223,P=0.006;口腔黏膜炎分别为71.4%(50/70)和45.6%(41/90),x2=10.746,P=0.001;腮腺炎分别为64.3%(45/70)和48.9%(44/90),x2=3.782,P=0.037.两组上述毒副作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BI 8 Gy组中性粒细胞造血重建时间、血小板造血重建时间、移植存活率和Ⅲ~Ⅳ度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13.84士3.84、16.69±4.70、95.7%(67/70)和14.3%(10/70),FTBI12 Gy组分别为14.31±3.79、17.43±5.26、95.6%(86/90)和16.7%(15/9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P发生率FTBI 12 Gy照射组为4.4%(4/90),STBI 8 Gy照射组为14.3%(10/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P的发生与照射方案和剂量率有关,与性别、年龄、干细胞来源和腮腺炎无关.结论 FTBI 12 Gy方案与STBI 8 Gy方案相比可减轻急性期毒副作用,减轻肺部放射损伤,而造血重建时间、移植存活率和aGVHD的发生两种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FTBI 12 Gy方案,吸收剂量率控制在4~6 cGy/min,肺中位剂量控制在<8 Gy,对比STBI 8 Gy方案是安全、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

  • 乳酸异常代谢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宇;刘志刚;王晖

    目的 总结乳酸异常代谢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临床预后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 应用Medline、PubMed及谷歌学术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酸、肿瘤代谢、临床预后”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4年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肿瘤细胞乳酸代谢;2)乳酸与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3)乳酸与肿瘤临床预后;4)乳酸与肿瘤个体化治疗.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有25篇.结果 肿瘤细胞能够通过无氧糖酵解利用葡萄糖产能,以满足其增生的能量需求.乳酸作为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的主要代谢终产物,在细胞内和细胞间隙大量聚集,密切影响肿瘤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并与放射敏感性、临床预后紧密相关.目前已有针对肿瘤细胞乳酸代谢的靶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结论 肿瘤细胞异常乳酸代谢有希望成为肿瘤患者预后提示及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

  • ATX-LPA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营波;刘慧

    目的 总结近年来关于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autotaxin-lysophosphatidic acid,ATX-LPA)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乳腺肿瘤、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为关键词,检索2006-01-2014-04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ATX-LPA生物学功能的相关研究;2)ATX-LPA在乳腺癌中的相关性研究.排除标准:非乳腺癌和非ATX-LPA.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45篇.结果 ATX与LPA组成ATX-LPA生物轴,通过作用于特异的G蛋白耦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介导信号通路的转导,在乳腺癌发生、转移、化疗耐药、内分泌耐药和放疗抵抗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靶向ATX-LPA生物轴有望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ATX-LPA生物轴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分子机制、针对这些机制中某些靶点的抑制剂或单克隆抗体在基础实验和(或)临床试验中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结论 ATX-LPA在乳腺癌发生、转移及耐药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证实,具体机制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来揭示,靶向ATX-LPA有望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选择,提高乳腺癌治疗疗效.

  • 乳腺癌组织HSPC159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张麟童;吕世军;郑洁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HSPC159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SPC159 mRNA和蛋白质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HSPC159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618士0.102,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0.321±0.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37.HSPC159蛋白在乳腺癌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42/63)和27.0%(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22,P<0.001.乳腺癌组织HSPC159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x2=0.303,P=0.582)和腋窝淋巴结转移(x2=0.292,P=0.589)无关;但与肿瘤大小(x2=6.712,P=0.035)、TNM分期(x2 =6.116,P=0.047)、组织学分级(x2=6.136,P=0.047)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组织HSPC159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提示HSPC159的表达上调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乳腺癌组织SATB1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张淑群;高晓燕;马一楠;马兴聪;靳耀锋;薛兴欢;代志军;姜建涛

    目的 通过检测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质1(special AT-rich sequence binding protein 1,SATB1)在不同阶段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0-06-01-2012-04-01乳腺组织存档蜡块标本25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SATB1的表达,采用X2检验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ATB1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癌前病变)、非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早期浸润性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及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2%(2/32)、6.4%(3/47)、20.4%(10/49)、45.0%(9/20)、52.9%(9/17)和76.6%(72/94),后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前三者,P<0.05;浸润性非特殊类型乳腺癌SATB1蛋白阳性率为88.5%(54/61),明显高于浸润性特殊类型乳腺癌的54.5%(18/33)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的52.9%(9/17),P<0.05;SATB1蛋白表达在分期晚或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TB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预示SATB1蛋白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乳腺癌早期预测及治疗的重要靶标.

  • 乳腺癌组织CXCR7及NF-κB表达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赵凤辉;刘凤磊;贾丛伟;王金穗;蔡玮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XCL12的特异性受体CXCR7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意义,研究其与乳腺癌的发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2003-01-01-2006-01-01手术切除的102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以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CXCR7及NF-κB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x2检验比较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XCR7及NF-κB的表达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CXCR7及NF-κB的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CXCR7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R7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6.3% (88/102)和14.7% (14/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00,P<0.001; NF-κB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89.2%(91/102)和10.8%(1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00,P<0.001.CXCR7和NF-κB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等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为0.023和0.003;CXCR7及NF-κB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28,P=0.048.结论 CXCR7和NF-κB在乳腺癌组织中具有相关性高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且与淋巴结的转移存在密切相关,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遗传性乳腺癌BRCA1/2甲基化研究及生存分析

    作者:吴涛;王秀梅;王斌;杨亮;赵倩;迪力夏提·金丝汉;许文婷;董文文;朱丽萍

    目的 探讨BRCA1/2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临床病理特征对遗传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 2005-01-01-2011-01-0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74例.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RCA1/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收集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年龄、遗传背景、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亚型、肿瘤细胞分级和临床分期),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74例乳腺癌患者BRCA基因未突变者中,共发现24例BRCA1/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率为32.43%(24/74).其中BRC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25.68%(19/74),BRCA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6.76%(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47,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x2=15.927,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x2=20.490,P<0.001)、临床分期(x2=39.589,P<0.001)和分子分型(x2=15.093,P=0.001)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肿瘤分子分型是影响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436和2.181.结论 BRCA1/2启动子甲基化不是影响遗传性乳腺癌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分子亚型为HER-2过表达型和临床分期晚的遗传性乳腺癌预后差.

  • 纳米雄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体内外研究

    作者:詹秀琴;赵凤鸣

    目的 观察雄黄粒径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效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传统方法制备水飞雄黄,气流粉碎机制备气流雄黄,微射流制粒机制备微射流雄黄,对3种雄黄颗粒进行电镜观察、粒度测定和X射线衍射测定;显微镜观察3种粒径雄黄对SMMC7721肝癌细胞生长形态的影响;MTT法观察雄黄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成功建立HepA小鼠实体瘤模型,以生理盐水灌胃作为对照,观察3种粒径雄黄给HepA小鼠灌胃后移植瘤块的质量和坏死率.结果 3种方法制备的雄黄颗粒粒子直径的d50分别为49.26、4.88和0.28 μm,以微射流方法制备的样品粒度小,达到纳米级别;3种颗粒均可使SMMC7721细胞形态发生凋亡变化;MTT法测得的A值分别为0.402±0.036、0.278±0.024和0.183±0.021,对照组为0.634±0.036,F=430.900,P<0.001;瘤块质量分别为(0.425 8±0.230 8)、(0.348 2±0.153 1)和(0.307 7±0.116 8)g,阴性对照组为(0.634 7±0.208 5)g,F=3.76,P=0.028;瘤块坏死率分别为(25.5±19.8)%、(32.7±12.4)%和(37.2±11.8)%,阴性对照组为(18.0±6.5)%,F=2.94,P=0.041.结论 雄黄在体内外均对癌细胞有抑制生长和促进凋亡的作用,且随着粒度的降低,作用逐渐增强.

  • Ku70去泛素化与乳腺癌转录激活因子2α稳定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前川;曹军皓;丁进亚

    目的 探讨Ku70去泛素化与乳腺癌中转录激活因子2a(activatior protein 2α,AP-2α)蛋白稳定性增高的相关性.方法 脉冲追踪技术分析AP-2α稳定性;免疫共沉淀验证AP-2α和Ku70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乳腺癌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AP-2α泛素化水平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AP-2α及其泛素化水平;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抑制Ku70的表达,观察乳腺癌细胞中AP-2α泛素化、AP-2α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脉冲追踪结果显示,乳腺癌细胞系中AP-2 α的蛋白半衰期32 h,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仅2h,说明乳腺癌细胞系中AP-2 α的蛋白稳定性增高;免疫共沉淀证实AP-2α和Ku70蛋白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蛋白质印迹检测显示,MG132提高正常乳腺上皮细胞AP-2α泛素化水平,但对乳腺癌细胞AP-2α的泛素化作用不明显;蛋白质印迹检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AP-2α泛素化水平与其蛋白水平成负相关;siRNA抑制Ku70表达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中AP-2α泛素化,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917,P<0.05;AP-2α及其靶基因HER-2的蛋白水平随处理时间增加而显著下降,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989,P=0.011.结论 Ku70可抑制乳腺癌转录因子AP-2α泛素化降解,稳定性增高的AP-2α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从而激活癌基因HER-2.

  • RGD与细胞穿膜肽共修饰miRNA脂质体的构建及抗肿瘤研究

    作者:蔺伟;李庭;杜金瑞

    目的 制备RGD和细胞穿膜肽TAT共修饰载microRNA-34a脂质体(RGD/TAT-miLPs-34a),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研究脂质体与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亲和力和增殖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GD/TAT-miLPs-34a;定量细胞摄取实验研究MG63细胞对RGD/TAT-miLPs-34a的摄取效率以及对脂质体摄取的影响因素.定性共聚焦实验观察肿瘤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MTT实验研究RGD/TAT-miLPs-34a对MG63细胞的细胞毒性;构建骨肉瘤异位瘤模型,研究不同脂质体对肿瘤的生长抑制率.结果 MG63细胞在与脂质体共同孵育4h后,RGD/TAT-miLPs-34a组摄取效率为(185.3±17.5)%,TAT-miLPs-34a组为(67.5±8.6)%,RGD-miLPs-34a组为(82.7±9.5)%,miLPs-34a组为(40.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7.93,P<0.001.RGD/TAT-miLPs-34a 4 h摄取效率是2h摄取效率(101.3±12.4)%的1.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58,P=0.001.骨肉瘤MG63细胞给药48 h后,RGD/TAT-miLPs-34a组MG63细胞存活率为(18.5±5.3)%,TAT-miLPs-34a组为(36.1±5.2)%、RGD-miIPs-34a组为(44.8±6.7)%,miLPs-34a组为(67.7±8.9)%,生理盐水组为(98.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9.271,P<0.001.荷瘤裸鼠治疗实验miLPs-34a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率为(19.4±3.2)%,RGD-miLPs-34a组为(39.6±4.8)%,TAT-miLPs-34a组为(42.6±6.5)%,RGD/TAT-miLPs-34a组为(73.7±7.1)%,生理盐水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37,P<0.001.结论 细胞穿膜肽与RGD共修饰载miRNA脂质体能够有效识别并穿透肿瘤细胞膜进入肿瘤细胞,是一种潜在高效的骨肉瘤靶向给药系统.

  • 利妥昔单抗耐药淋巴瘤细胞株构建及其表型分析

    作者:王文廉;万里新;屈中玉

    目的 构建对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耐药的淋巴瘤细胞株,并对其表型特征进行分析,为解决Rituximab的耐药问题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梯度加药法”在体外构建对Rituximab耐药的人淋巴瘤细胞株Daudi-R.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Rituximab诱导亲代和耐药淋巴瘤细胞的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CD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Annexin Ⅴ/PI双染检测Rituximab对亲代细胞和抵制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耐药细胞表面CD20、CD55和CD59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耐药细胞株细胞内凋亡调节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10、2和0.4 μg/mL的Rituximab能以CDC效应分别杀伤(86.4±4.08)%、(78.79±6.91)%和(62.87±4.12)%的Daudi-WT细胞,而对Daudi-R细胞的杀伤效应分别下降至(26.23±42.53)%(t=25.08,P<0.001)、(24.67±1.49)% (t=15.43,P<0.001)和(17.99±2.33)%(t=18.98,P<0.001).二抗交联的Rituximab诱导Daudi-WT和Daudi-R的凋亡率分别为(26.11±2.78)%和(16.11±3.50)%,t=3.877,P=0.018.诱导耐药后3d,Daudi-R表面CD20的相对表达量为Daudi-WT细胞表面(0.73±0.07)倍(Dunnettttest I-J=-0.29,SE=0.091,P=0.035),诱导耐药10d后恢复正常,为Daudi-WT细胞的(1.18±0.15)倍,Dunnettttest I-J=-0.18,SE=0.091,P=0.169).流式细胞术证实耐药细胞表面膜结合型补体调节蛋白CD55+和CD59+的细胞亚群分别从Daudi-WT的(1.59±0.62)%和(1.39±0.59)%上升至(90.1±3.74)%(t=-40.49,P<0.001)和(90.33±2.69)%(t=-54.4,P<0.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BcF2和Bcl-xl的表达量显著上升,而凋亡促进蛋白Bax和Bak的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 耐药淋巴瘤细胞通过上调其表面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和细胞内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和下调细胞内凋亡促进蛋白的表达,对Rituximab介导的CDC和诱导凋亡作用产生抵制.

  • NQO1基因C6O9T多态性和环境因素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汪满金;俸瑞发;刘晓萌;陈威;谭盛葵

    目的 探讨醌氧化还原酶1 (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基因C609T多态性和环境因素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10-15-2014-02-15共24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和该院2013-03-01-2013-12-30共284名女性健康体检者的人口学和环境暴露资料等,并采用TaqManMGB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QO1基因C609T在两组中分布频率的差异,以及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 病例组NQO1基因位点CC、CT和TT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7.42%、49.60%和22.98%,对照组中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51%、50.35%和1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48,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与CC基因型相比,CT或TT基因型的个体罹患乳腺癌的风险OR值分别为1.33和2.92.病例组等位基因T频率(47.78%)较对照组(40.32%)增高(x2=6.00,P=0.014),携带T等位基因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1.36倍.交互作用分析表明,NQO1基因C609T多态性与经常熬夜、被动吸烟、精神创伤、睡觉佩戴胸罩、性格和体育锻炼等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其OR值分别为2.45、3.96、2.40、1.98、0.33和0.52.结论 NQO1基因C609T多态性可能为乳腺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且与环境因素具有协同致癌作用.

  • MiR-452逆转人乳腺癌MCF-7/DOC细胞对多西他赛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胡清;钟山亮;季明华;陈伟贤;吕萌萌;马腾飞;唐金海;赵建华

    目的 探讨miR-452在逆转人乳腺癌MCF-7/多西他赛(docetaxel,DOC)细胞对多西他赛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验证对DOC耐药的乳腺癌细胞MCF-7/DOC及其亲本细胞MCF-7中miR-452的表达差异,同时分别检测MCF-7和MCF-7/DOC转染miR-452模拟物和抑制物后的表达变化.用MTT法检测细胞转染后对DOC耐药性的变化,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生物信息学预测的miR-452靶基因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MCF-7/DOC细胞中miR-452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亲本细胞MCF-7的表达量(78.86±21.89)倍,t=3.88,P=0.02;MCF-7转染miR-452模拟物后,miR-452相对表达量高于其阴性对照组(212.15±50.08)倍,t=11.13,P<0.01;耐药性实验组为(1.98±0.11) μmol/L,高于阴性对照组的(0.85±0.08) μmol/L,P<0.01;IGF-1R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低于其阴性对照组,mRNA水平为(0.54±0.22)倍,t=2.90,P=0.04.相反,MCF-7/DOC转染miR-452抑制物后,miR-452相对表达量低于其阴性对照组(0.58±0.07)倍,t=8.00,P=0.02;耐药性实验组为(44.45±3.20)μmol/L,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07.31±6.63) μmol/L,P<0.01;IGF-1R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高于其阴性对照组,mRNA水平为(50.90±4.16)倍,t=53.76,P<0.01.结论 miR-452可能通过靶基因IGF-1R改变DOC的耐药性.

  • PAK4促进人乳腺肿瘤细胞G1/S期转化机制探讨

    作者:李彦姝;张红艳;刘芙蓉;李丰

    目的 研究p21蛋白激活激酶4(p21 protein activated kinase 4,PAK4)对人乳腺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转染不同剂量PAK4真核表达载体或慢病毒敲除PAK4表达,收集细胞提取蛋白进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4和Cyclin D1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PAK4过表达和敲除后对细胞生长周期影响.结果 过表达PAK4明显上调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中的Cyclin D1蛋白表达,引起G1期细胞减少(从80%下降到55%),导致G1/S期转化细胞增多.慢病毒敲除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中的PAK4表达降低了的Cyclin D1蛋白表达,使G1期的细胞增加12%,而S期的细胞下调7%.结论 PAK4调节Cyclin D1表达,促进人乳腺肿瘤细胞MCF-7 G1/S期转化,揭示PAK4可能是重要的人乳腺肿瘤治疗靶点.

  • 乳腺癌组织p53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性Meta分析

    作者:李志华;雷秋模;熊建萍

    目的 评价乳腺癌组织p53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为乳腺癌的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2000-04-2013-11乳腺癌组织p53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研究,按照一定的入排标准将研究方法相似的文献归类整理,原始数据汇总后进行Meta分析和统计处理.结果 共纳入22篇相关临床研究,p53表达阳性762例,其中有效478例;p53表达阴性1 094例,其中有效7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p53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新辅助化疗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9,95%CI:0.44~1.09,P=0.11.亚组分析显示,在蒽环类基础化疗(OR=0.65,95%CI:0.24~1.76,P=0.40)和紫杉类联合化疗(OR=0.70,95%CI:0.40~1.25,P=0.23)中,p53表达的阳性与阴性组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统一免疫组化阳性标准p53≥10%,则发现p53表达的阳性与阴性组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9,95%CI:0.29~0.82,P=0.006.结论 p53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敏感性的指标,只有统一免疫组化阳性标准p53≥10%后,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才可能有预测作用.

  • 中国人群FGFR2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相关性研究的Meta分析

    作者:邱秀娟;成芳;高俊

    目的 系统评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基因内含子的3个单核苷酸位点rs2981582、rs1219648和rs2420946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2014-06-01之前关于FGFR2基因内含子的3个单核苷酸位点rs2981582、rs1219648和rs2420946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研究,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14 568例患者和12 864名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FGFR2 rs2981582、rs1219648和rs2420946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有显著相关性.以地域进行亚组分析,rs2981582的T等位基因在南方人群(OR=1.13,95%CI:1.06~1.22,P=0.001)和北方人群(OR=1.26,95%CI:1.06~1.49,P=0.008)中与乳腺癌显著相关;rs2420946的T等位基因在南方人群(OR=1.15,95%CI:1.08~1.23,P<0.05)中与乳腺癌显著相关,北方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95%CI:0.87~1.22,P=0.695);rs1219648的G等位基因在南方人群(OR=1.19,95%CI:1.10~1.28,P<0.05)和北方人群(OR=1.17,95%CI:1.00~1.37,P=0.05)中与乳腺癌有显著相关.结论 FGFR2 rs2981582、rs1219648和rs2420946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乳腺癌易感性显著相关,但以地域进行亚组分析时则表现有差异.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