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중화종류방치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1.2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456/R
  • 国内刊号: 左文述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zgzlx@public.jn.sd.cn
  • 曾用名: 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社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王小燕;贺琰;凌冰;韦海明;康利克;蓝春勇;裴华洁;董小圆

    目的 乳腺超声成像是乳腺疾病诊断不可或缺的主要技术,造影技术又克服了传统超声的局限性,极大提高了检测肿块低速血流的敏感性.本研究观察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表现,探讨其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的特征.方法 对2013 01-01-2015-06-3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及手术治疗的451例乳腺肿块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血流情况进行观察及实时超声造影,选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对肿块的高频超声图像、造影增强形态、强度和造影时间强度曲线特征进行观察,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经病理确诊451例乳腺肿块中,恶性肿块240例,良性肿块211例,超声造影有其特征性表现.(1)恶性肿块表现为进入丰富,分布尚均及不均.其造影强度分别为高增强188例(78.3%),中等增强43例(17.9%),极少至低增强9例(3.8%).(2)进入肿块的增强范围常超过二维超声图像,周围可见多条粗大的血管进入肿块,恶性肿块范围增大、放射状增强、穿支血管均较良性明显增加,良性肿块可见环状增强,并为特征性改变,共59例(28.0%).(3)本组恶性肿块超声造影敏感度92.45%,特异度95.91%,阳性预测值96.66%,阴性预测值90.82%.本组恶性肿块二维超声检查敏感度82.63%,特异度65.02%,阳性预测值60.40%,阴性预测值85.29%.结论 通过系统地对乳腺恶性肿决超声图像及超声造影表现进行观察,进一步发现了不同乳腺肿块,尤其是恶性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表现,认为超声造影可提高对乳腺肿块低速血流显示的敏感度,并有其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提高诊断准确率.

  • 含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研究

    作者:李莉;王友群;孙蔚莉;武渊;刘德林

    目的 化疗仍是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基石,如何选择有效化疗方案及药物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探讨含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不同治疗线数及不同分子分型晚期乳腺癌对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治疗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0-01-01-2015-05-31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治疗23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一线化疗124例,二线61例,≥三线53例.铂类药物包括顺铂93例,给药方法为75mg/m2,一次性给药或分3d给药;卡铂33例,按血液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取5计算,一次性给药;洛铂112例,30mg/m2,一次性给药.联合药物包括吉西他滨(1 000 mg/m2,d1、d8)、长春瑞滨(25 mg/m2,d1、d8)、紫杉醇或紫杉醇脂质体(175mg/m2,d1)和多西紫杉醇(75 mg/m2,d1),21~28 d为1个周期.至少化疗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入组23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例(0.8%),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 57例(23.9%),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 134例(56.3%),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 45例(18.9%),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1.1%.全组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TTP)为6.0个月(95%CI为5.4~6.6个月).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一线化疗DCR为88.7%,二线为77.0%,三线为67.9%,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不同治疗线数TTP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状态亚组分析结果显示,HR阳性和阴性组DCR分别为79.9%和83.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2.根据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状态分组,阴性和阳性组DCR分别为80.0%和8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中位TTP分别为6.0和7.0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根据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亚组分析,两组DCR分别为78.7%和8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5;中位TTP分别5.5和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3种铂类药物分层分析,顺铂、卡铂和洛铂DCR分别为89.2%、75.8%和75.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3种铂类药物治疗患者的中位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2.全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及肝损伤,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含铂方案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大部分可耐受;不同分子分型间DCR未发现差异,HER2阳性及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位TTP更长;随着治疗线数增加,疗效下降,中位TTP缩短;3种铂类药物对比,含顺铂方案组显示出更优的疗效.

  •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回顾性记忆与前瞻性记忆损害的研究

    作者:贾倩倩;轩菡;程怀东;陈振东

    目的 目前有大量研究发现乳腺癌化疗后的记忆障碍存在异质性,是否与分子分型有关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试图了解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和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化疗后的记忆障碍是否存在差异,以及TNBC化疗后的回顾性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RM)与前瞻性记忆(prospective memory,PM)损害特征.方法 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2014 03-01-2015-06-30的TNBC和NTNBC术后辅助化疗后患者各30例为观察组,同时将年龄、教育程度及体能状况等与观察组相匹配的60名健康女性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测查及RM和PM问卷调查.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MMSE、RM和PM得分分别为(27.08±1.37)、(17.97±4.34)和(18.78±4.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80、-6.486和-8.645,均P<0.05;与NTNBC组对比,TNBC组MMSE、RM和PM得分分别为(26.50±1.67)、(19.30±2.60)和(20.33±3.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24、-2.483和-3.018,均P<0.05.结论 乳腺癌化疗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RM障碍和PM障碍,且TNBC患者的RM和PM损害均较NTNBC患者显著,提示激素受体的不同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化疗后记忆障碍发生的异质性有关.

  • 隐匿性乳腺癌九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张昉;徐虎;孙林德;梁妍;寇德强;邱镜丹;钟立森;高灵灵;千年松

    目的 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一种少见类型的乳腺癌,OBC发病率较低,缺乏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因而在诊断和治疗上存在较多争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OB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OB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08-27-2015-01-23收治的OBC患者9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0.7岁,中位年龄52岁.本组均因腋下无痛性肿块而就诊,穿刺病理确诊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6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例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结果 9例患者术后病理均确诊为OBC,3例经全乳连续切片发现原发癌灶.TNM分期:T0N1M05例,T0N2M01例,T0N3M03例.全组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28个月.除1例死亡外均无瘤生存至今,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O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隐匿,但预后好.以腋下无痛性肿物而就诊的中老年女性应考虑OBC的可能.穿刺病理结合免疫组化可以帮助确诊.乳腺MR是术前筛查乳腺内原发灶的敏感方法.治疗应以手术为主,术后加做全身的辅助综合治疗.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年轻患者临床特征与诊治探讨

    作者:王昊天;蔡汶润;罗伟;曹旭晨

    目的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虽然是一种少见类型乳腺癌,但在我国患病人数仍很可观,而且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年轻双侧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综合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5-01 01-2008-12-31收治的15例≤40岁(30~40岁)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118例非年轻(>40岁)BPBC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年轻BPBC占同期全部BPBC的11.3%,年轻与非年轻BPBC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年轻BPBC患者初潮年龄早,生育次数少,第二原发癌处于病理学分期Ⅱ期的患者比例高,以上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BPBC与非年轻BPBC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1.1%和8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和8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7.结论 年轻BPB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BPBC,与非年轻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了二者预后的不同,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侧年轻乳腺癌术后患者为发生对侧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应加强随访,以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手术治疗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路长红;马莉;孙增峰;佘春华;李鹏;李文良

    目的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旦发生脑转移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对于一些脑转移瘤患者,手术仍然是其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但是就如何选择手术获益人群,仍然是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就NSCLC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后组织亚型对患者术后生存期预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05-01-01-2013-12-31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脑系科收治的78例手术治疗NSCLC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40例,女38例.年龄38~81岁,中位年龄55岁.以发现脑转移病灶首发44例,发现肺原发病灶首发34例.病灶位于幕上43例,幕下9例,幕上下均累及26例.颅内病灶单发28例,颅内病灶≥2个50例,有颅外其他部位转移26例,仅有颅内部位转移52例,患者术前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KPS)均≥70.结果 患者研究终点是术后生存期,从患者手术之日计算.中位生存期为8.40个月,本研究中只有2例(2.56%)患者其生存期分别为39和52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4.5%、11.9%和5.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x2=5.918,P=0.015)、NSCLC组织亚型(x2=5.361,P=0.021)、脑转移瘤是否首发(x2 =3.932,P=0.047)、脑转移瘤术前化疗与否(x2=4.810,P=0.028)、原发灶控制与否(x2=21.452,P<0.001)、脑转移术后全脑放疗与否(x2=32.454,P<0.001)和脑转移术后化疗与否(x2=7.690,P=0.006)对术后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NSCLC组织亚型(P=0.001)、原发灶控制与否(P=0.015)、脑转移瘤是否首发(P=0.026)和术后是否行全脑放疗(P<0.001)是其独立的预后因素.NSCLC中鳞癌脑转移瘤患者中位生存期7.98个月,并且无一例鳞癌脑转移瘤患者生存期>2年,明显低于NSCLC中腺癌脑转移瘤患者.因此,术后全脑放疗是脑转移瘤患者良好预后因素.结论 在选取手术治疗NSCLC脑转移瘤患者时,考虑由预后等级评估所确定的脑转移个数、KPS评分、年龄以及颅外转移有无等4个参数时,也应该把NSCLC组织亚型对术后预后影响考虑在内.

  • 微小直肠类癌内镜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Schroeder Collins Charles;侯庆生;郭洪亮

    目的 西方国家直肠类癌是第3位的消化道类癌;而在我国,直肠类癌发病居胃肠道类癌的首位.对于直径<10 mm的直肠类癌而言,是可以选择内镜下治疗的.本文对微小直肠类癌不同内镜下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比较.方法 应用CNKI、Medline和PubMe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直肠类癌,内镜,治疗”等为关键词,检索2003-1-2015-12的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184篇,中文文献48篇.纳入标准:(1)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效果;(2)内镜下治疗直肠类癌的安全性.排除标准:(1)研究目的不是内镜治疗的效果或安全性;(2)其他直肠肿瘤的内镜治疗.根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34篇文献.结果 传统的息肉切除术或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治疗直肠类癌操作简单,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很难达到完整的组织学切除.透明帽辅助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capassisted EMR,EMR-C)、套扎器法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 with ligating device,ESMR-L)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显示出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EMR-C和经肛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能够用作传统息肉切除或EMR没有完整切除后的补救治疗.结论 不同内镜下治疗方式各有利弊,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在内镜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治疗方式之间的疗效和长期预后的比较还需要大样本研究去评估.

  •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和组织Th22与IL-22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王小霞;康佳丽;朱莉

    目的 辅助性T细胞22 (T-helper 22,Th22)是CD4+T淋巴细胞亚群,以高水平分泌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为特点,Th22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 22参与了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Th22细胞及IL-22水平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2-01-12-2014-12-3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宫颈癌患者5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clial neoplasm,CIN)患者26例和20例子宫全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22细胞数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IL-22,并对Th22细胞和IL 22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Th22细胞数量在宫颈癌组(F=8.357,P=0.021)、CIN组(F=6.557,P<0.001)外周血和组织中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宫颈癌组和CIN组外周血IL 2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13.471,P<0.001;Th22细胞数量在CIN Ⅰ、Ⅱ和Ⅲ级患者外周血中依次为(1.99±0.61)%、(2.41±0.53)%和(3.29±0.68)%,F-14.623,P<0.001;Th22细胞数量在CIN Ⅰ、Ⅱ和Ⅲ级患者组织中依次为(4.78±0.51)%、(5.21±0.43)%和(6.06±0.59)%,F=8.676,P=0.002.CIN Ⅰ、Ⅱ和Ⅲ级患者外周血IL-22依次为(8.37±0.71)%、(9.73±0.83)%和(11.48±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77,P<0.001.外周血Th22细胞数量和1L-22水平与肿瘤直径(P=0.002,P=0.035)、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均P<0.001)、分化程度(均P<0.001)、淋巴结转移(均P<0.00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Th22细胞和IL-22水平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r=0.355,P=0.005;r=0.438,P=0.004).宫颈癌组织中Th22细胞与肿瘤直径(P=0.014)、FIGO分期(P<0.001)、分化程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密切相关.组织中Th22细胞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r=0.532,P=0.003),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486,P=0.004.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与组织中Th22细胞呈正相关,r=0.784,P<0.001.外周血中Th22细胞与IL-22水平存在正相关性,r=0.807,P<0.001.结论 Th22细胞数量及其效应因子IL-22水平在宫颈癌变过程中逐渐升高,Th22细胞可能通过分泌IL-22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宫颈癌细胞增殖、侵袭和淋巴结转移.

  • 益气除痰方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抗肿瘤免疫功能研究

    作者:张恩欣;周岱翰;侯超

    目的 周岱翰教授的经验方益气除痰方(Yiqi Chutan Formula,YQCTF)具有“培土生金”的作用,已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具有较好的疗效,但是其精确抗肿瘤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探讨YQCTF对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的影响.方法 构建Lewis肺癌(Lewis lung carcinoma,LLC)的小鼠移植瘤模型,以检测YQCTF对小鼠体内移植瘤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以CD11b-PE和F4/80-FITC标记抗体测定移植瘤中TAMs,测定YQCTF对小鼠肺癌移植瘤中TAMs产生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YQCTF能较强地抑制小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2.5 g/kg YQCTF处理组的抑瘤率达51.37%,5.0 g/kg YQCTF处理组的抑瘤率达68.46%.并且,YQCTF能较强地抑制小鼠移植瘤中TAMs的产生,相比较于溶剂对照组的CD11b+ F4/80+ TAMs占所有CD11b+细胞比例为(21.81±2.66)%,2.5 g/kg YQCTF处理组的CD11b+ F4/80+ TAMs占所有CD 11b+细胞群比例为(11.47±1.64)%,5.0 g/kg YQCTF处理组的CD11b+F4/80+ TAMs占所有CD11b+细胞群比例为(6.53±1.57)%,且YQCTF处理组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YQCTF可抑制肿瘤微环境中TAMs的产生,从而达到抗肿瘤免疫的效应.

  • 戊地昔布对直肠癌Colo32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冷洁;赵晶;高向阳;宋超;高超

    目的 戊地昔布为第2代选择性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抑制剂,主要用于抗炎止痛,已被证实具有拮抗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但其对直肠癌细胞的作用鲜有报道.本研究探讨其对人直肠癌细胞Colo320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药物终浓度为0、5、10、25、50、100、200 μmol/L的戊地昔布分别处理Colo320细胞24、48、72及96h后,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戊地昔布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戊地昔布对Colo320细胞克隆形成率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戊地昔布对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戊地昔布作用后细胞内COX-2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leaved Caspase-3、Bax、Bcl-2、p38MAPK及P-p38MAP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CCK 8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提示,不同浓度(0、5、10、25、50、100、200 μmol/L)戊地昔布分别作用于直肠癌Colo320细胞24、48、72及96 h后,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呈时间(r=0.686~0.972,P<0.001)及浓度(r=0.829~0.976,P<0.001)依赖性.24、48、72、96h的IC50值分别为582、153、136和61 μmol/L;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戊地昔布处理后细胞克隆形成率由(28.5±1.2)%下降至(3.3±1.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4.227,P<0.001.流式结果显示,戊地昔布使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由9.3%增加到30.8%,除50 μmol/L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849,P=0.613)外,其余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694,P=0.001),但对细胞周期阻滞现象不明显.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戊地昔布使细胞内COX-2表达量降低(F=36.771,P=0.002),cleaved Caspase 3/Caspase-3(F=161.097,P<0.001)、P p38MAPK/p38MAPK(F=104.770,P<0.001)和Bax/Bcl-2(F=370.001,P<0.001)比率明显升高.结论 戊地昔布能够抑制直肠癌Colo320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是通过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及激活MAPK和Caspase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 三维培养下脂肪细胞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影响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明;田甜;吴凤霞;刘现栋;胡俊丰;胡超

    目的 自体脂肪移植在乳腺癌患者乳房重建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移植的脂肪细胞与乳腺癌细胞发生哪些相互作用目前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构建三维培养的乳腺癌细胞与脂肪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脂肪细胞对乳腺癌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atrigel胶对乳腺癌MCF-7细胞进行三维培养,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方式;取成年女性腹部脂肪组织进行接种培养,通过Transwell小室建立乳腺癌MCF-7细胞与脂肪细胞共培养模型及MCF-7单独培养模型,比较MCF-7细胞迁移水平的变化;采用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分别构建共培养后及单独培养的MCF-7细胞表达谱,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乳腺癌MCF-7细胞在Matrigel胶中生长呈现多细胞球形体;共培养12 h后,共培养组MCF-7细胞每高倍镜视野迁移数为(267±48)个,单独培养组为(125±21)个,共培养后的MCF-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t=5.421,P=0.005 9.表达谱芯片共筛出差异表达基因18个,其中表达上调基因15个,表达下调基因3个.结论 脂肪细胞能够显著增加乳腺癌MCF-7细胞的迁移能力,推测可能与BCAS1、S100P、S100A10、S100A11及ANXA2基因有关.

  • 泪腺皮脂腺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阳;李洪升;李宗娟;王作民;刘立恒;李宝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59岁,因“右侧眼球突出、复视3个月”于2015-04-09就诊于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查体:右眼视力0.4,眼睑皮肤外观无异常.右眼颞上侧触及质硬、固定、无痛肿物,大小约1.0 cm×1.0 cm.非轴向眼球突出5 mm.眼球向内下方轻度移位,各方向运动明显受限.左眼查体无异常.颈部淋巴结、耳前淋巴结未触及异常肿大,腮腺区未查及异常.行颅脑MR示,右眼泪腺区不均匀强化肿块,无眼球及眶骨受侵(图1).全身影像学检查未查及其他部位肿瘤.于2015-04-13行全麻下经皮前路开眶单纯肿物切除术.

  • 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家系成员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情况调查

    作者:阳泽龙;靳彦文;刘晓静;韩小伟;进淑娟;庞汉民;郝晓鹏;曹诚;黄焰

    目的 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和BRCA2基因已经证实与家族性乳腺癌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及家系成员BRCA1和BRCA2突变特征及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2013 12-02-2015-06-08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55例及家系成员48名,共计103例样本.柚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DNA直接测序方法检测BRCA1和BRCA2基因全编码外显子序列.结果 55例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发现5个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位点,1个突变位点乳腺癌信息库中见报道(BRCA1:4730insG),4个为新发现突变位点(BRCA1:1937insC,4538insAG;BRCA2:1382delA,2820delA).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2突变率为9.09%(BRCA1,5.45%;BRCA2,3.64%),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突变率为22.22%(x2 =1.99,P=0.20),早发性乳腺癌患者(≤35岁)突变率为20.00%,x2=0.79,P=0.39.48例家系成员检测到3个新发现突变位点(BRCA1:1370insA,3459insA;BRCA2:6502insT),总突变率为6.25%.结论 中国汉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基因突变率显著低于国外,应重点关注有家族史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家系成员中发现BRCA基因致病性突变,家系成员突变率和发病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应引起重视.

  • 中国口腔癌中高危型HPV感染率的Meta分析

    作者:张春林;陈月红;邓泽义;李春雷;李柳金;谢民强;刘兆辉

    目的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可能与口腔癌的发病有关.迄今为止,中国人群中仍缺少大样本量的研究分析中国口腔癌中的HPV感染率及口腔感染HPV的致癌风险.本研究对中国口腔癌中高危型HPV的感染率以及感染高危型HPV的口腔癌致癌风险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检索CNKI、VIP、CBM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Embase等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4-10-24.纳入符合条件的文献,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口腔癌患者中HPV(未分型)、HPV-16、HPV-18和HPV-16/18重叠感染率,并根据检测方法、标本类型和研究时间进行HPV-16感染率的亚组分析.纳入病例-对照研究,进行高危型HPV-16、HPV-18感染与口腔癌的发病风险的荟萃分析.结果 共44篇文献纳入中国口腔癌中HPV感染率的荟萃分析,中国口腔癌中HPV的总感染率、HPV-16感染率、HPV-18感染率、HPV-16/18的重叠感染率分别为52%(95%CI:41%~63%)、42%(95%CI:33%~51%)、22%(95%CI:13%~30%)和11%(95%CI:7%~16%);口腔鳞癌中HPV-16感染率为42%(95%CI:32%~52%).亚组比较显示,2000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中HPV感染率更高,P=0.020;PCR和非PCR检测方法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新鲜冷冻组织组和石蜡保存标本相比,虽然HPV感染率较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共15篇文献纳入口腔癌HPV-16感染风险效应的荟萃分析,OR为5.95(95%CI:3.97~8.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5篇文献纳入口腔癌中HPV-18感染风险效应的荟萃分析,OR=1.55(95%CI:0.77~3.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结论 中国口腔癌患者中HPV感染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其感染以HPV-16为主,并且有随时间增高的趋势.感染HPV 16明显增加了中国口腔癌发生的危险性.

中华肿瘤防治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