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중화정형외과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0.9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4453/R
  • 国内刊号: 崔政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cjpls@cmaph.org
  • 曾用名: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保留部分前鞘的TRAM瓣在乳腺癌同期乳房再造中的应用

    作者:刘小蕉;叶秀娣;王萃;虞渝生

    目的 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保留部分前鞘的下腹部横行腹直肌肌皮瓣(TRAM瓣)进行一期乳房再造,并探讨降低术后腹壁疝、腹壁膨出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对2002至2004年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16例患者(一、二期9例,三期7例),于根治术同期采用保留部分前鞘的TRAM瓣术式再造乳房.结果 本组16例再造乳房与对侧基本对称12例,不对称的4例中,3例为对侧乳房中度以上下垂,1例为再造乳房偏小.术后随访平均2年5个月,所有病例的TRAM瓣均存活,仅1例发生腹壁膨隆.结论 部分筋膜法TRAM瓣一期再造乳房,可保持传统TRAM瓣手术的效果并能降低术后腹壁并发症发生率.

  • Monobloc截骨牵引成骨和颅骨重塑治疗Crouzon综合征

    作者:韦敏;詹明坤;方建蔺;张英;郭智霖;祁佐良

    目的 总结Monobloc截骨外置牵引和颅骨重塑治疗1例Crouzon综合征伴颅缝早闭额部后缩病例的经验体会.方法 经颅内外联合径路.额部颅骨截骨前移重塑加植骨,Monobloc截骨并外置牵引器,将额、双侧眼眶和面中部颧骨上颌骨整体逐步前移,牵引结束后同定4个月.结果 截骨牵引手术顺利.额眶、面中部牵引前移达20mm,患儿突眼、反咬合得到完全纠正,术前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转为轻度.结论 Monobloc截骨外置牵引和颅骨重塑为治疗Crouzon综合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双侧单蒂瓣法加提肌吊带成形术修复6~12个月婴儿完全性腭裂畸形

    作者:黄巍;冯兰云;许海华;游静

    目的 探讨修复婴儿完全性腭裂畸形的佳时机.方法 应用双侧单蒂瓣法(Bardach法)加双侧腭帆提肌吊带成形术.于婴儿6~12个月时完成腭裂修复术,并应用计算机辅助FFT(快速博立叶变换)元音声学对婴儿术前、后的发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本组26例婴儿腭裂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腭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发音经计算机辅助FFT声学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儿腭咽闭合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双侧单蒂瓣法加双侧腭帆提肌吊带成形术,于婴儿6~12个月时完成腭裂修复术,技术安全可靠.术后发音效果良好.

  • 三种修复全耳廓缺失术式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赵延勇;庄洪兴;蒋海越;蒋文杰;胡晓根;胡守舵;王淑杰;潘博

    目的 探讨3种修复全耳廓缺失术式的佳适应证,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960例全耳廓缺失者分别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法(786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结合Medpot耳支架法(355例)、置桩赝复体法(24例)修复,分析不同术式的适应证,并对其临床效果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3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耳廓外形,肋软骨耳支架法适用于乳突区皮肤完好的30岁以下患者;Medpor耳支架法适合成年、特别是30岁以上,或局部皮肤有轻度炎性反应之患者;置桩赝复体法适用于耳后乳突区皮肤损伤严重,或不愿接受其他再造方式之患者.结论 根据适应证合理选择术式,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整复术的术式改良

    作者:潘宝华;夏炜;卢丙仑;栗勇;潘勇;郭树忠

    目的 探讨改良术式修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的效果.方法 手术切几线与口鼻轮廓线相一致,片使鼻翼外侧脚整体旋转复位,重建鼻槛及鼻底,通过鼻腔的V-Y黏软骨瓣使鼻翼软骨上推,矫正鼻畸形.结果 自2000年以来,应用此方法对69例单侧唇裂继发唇、鼻畸形患者进行了修复,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术后瘢痕线不明显.结论 轮廓线切口以及鼻翼软骨上推复位的方法符合唇、鼻的解剖特征,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唇裂 畸形
  • 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牵张成骨后软组织侧貌变化

    作者:傅潇慧;陈军;平飞云;严丰国;单一旦

    目的 比较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前、后软组织面型及唇颏部变化,评价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治疗下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 对16例患者行颞颌关节成形术+颞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并于术后5 d开始行骨牵引延长,每日2次,每次0.4 mm.颌骨测量每例患者手术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软组织面型、唇颏部结构各项指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患者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面突角、软组织下面高、面下份凸度、下唇长度、唇间隙、唇颏比、上下唇至审美平面距、颏唇沟深度和颏软组织厚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面突角从治疗前(35.488±6.510)°减小为治疗后(8.295±3.985)°,面下份凸度从治疗前(-40.281±7.558)mm变为治疗后(-14.506±3.359)mm,唇颏比从术前(78.375±12.340)%增加至术后(50.744±5.412)%.结论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治疗严重小下颌畸形可使患者面中下部软组织得到适应性改变.

  • MDCTA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组织瓣营养血管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贾懿;刘伟;曾昂;张海林;乔群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术前组织瓣营养血管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依据初步手术方案进行术前组织瓣营养血管MDCTA血管三维重建,得到相关的血管走行、解剖位置及其穿支血管数量、位置、直径等信息.继而指导组织瓣的设计和手术方案的确定,在此基础上完成手术并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2006年8月至2007年8月于临床应用16例(24例次).其中腹壁上、下动脉及穿支10例次,旋股外动脉降支及穿支4例次,胸背动脉及穿支10例次.其中有3例根据MDCTA血管三维重建结果改变了手术方案.16例术中组织瓣营养血管分布、走行、数量同术前三维血管图像完全吻合.术后组织瓣完全存活,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MDCTA三维血管重建技术为术前设计提供了准确、形象、直观的三维血管信息,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 微型钛板支架矫正单侧唇裂术后鼻底凹陷畸形

    作者:王占

    2003年6月以来,我们采用微型钛板作支架矫正单侧唇裂整复术后继发鼻底凹陷畸形9例,获满意效果.

  • 顺行与逆行跖内侧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功林;章鸣;郭翱;张文正;胡玉祥;丁法明

    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顺行与逆行两种类型的跖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软组织缺损17例,取得满意效果.

  • 婴儿Ⅲ度唇裂术前注射肉毒毒素A术后减张

    作者:沈卫民;崔杰;陈建兵;王顺荣;季易

    我们于2004至2006年对24例婴儿Ⅲ度唇裂应用术前注射肉毒毒素A减低缝合张力和模糊手术瘢痕,效果良好.

  • 重建生理性上睑动力学结构的重睑术探讨

    作者:许凤芝;程健;陶志平;曾玮;姜方震;薛旦;马奇

    切开法重睑术具有效果确实.适应范围广的优点,然而传统的技术,存在着诸多不足[1,2].我们通过对东方人上睑微结构解剖的研究[3],证实了先天重睑者上睑提肌腱膜纤维有纤维束穿过眼轮匝肌而止于上睑皮肤,其为形成重睑的动力学结构基础.因此我们对传统术式进行创新,提出了更符合生理性上睑动力学的重睑术,并于1999年以来临床应用2068例、4 096只眼,取得较好效果.

  • 宽颏缩小术

    作者:陈小平;杨甄宇;沈剑

    2004年2月至2006年8月,我科应用颏截骨成形技术对18例宽颏进行了缩小改型,获得了满意效果.

  •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儿童足背软组织严重缺损六例

    作者:范鹏举;黄晓元;张丕红;龙剑虹

    2007年2月至2007年8月,我们收治6例因车祸致足背软组织严重缺损的儿童患者,由于损伤重、缺损面积大,采用游离背阔肌肌皮瓣另加皮片移植修复,获得良好效果.

  • 足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深部组织外露的皮肤缺损五例

    作者:武峰;黄佳军;郝尧

    我院自1996年起,采用足底穿支为蒂的足背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远端深部组织外露的皮肤缺损5例,获得良好效果.

  • 鼻背中部塌陷畸形整复术

    作者:徐大道;蔡艳丽;葛丽荞;曹辉;张海雄;王翡;李明兰;蒋晋安

    鼻背中部塌陷可因短鼻骨、外伤及鼻整形时鼻中隔软骨去除过多或鼻外侧软骨萎缩所致.我们在Gunter[1]方法的基础上作了某些改进,并于1996年10月至2004年lO月治疗此类患者共14例,效果满意.

  • 岛状穿支皮瓣在会阴部及腹股沟创面的应用

    作者:王先成;鲁青;李晓芳;吴祖林;赵柏程;贺吉庸;王玉银;刘小平;皮立

    2006年7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岛状穿支皮瓣及腹壁下动脉岛状穿支皮瓣修复会阴及腹股沟创面共13例,获得满意效果.

  • 侧后腰背部扩张带蒂皮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一例

    作者:夏双印;陈伟华;夏昊晨;安宁;侯占江;傅朝蓬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000年3月21日下午因工作不慎被冷却滚筒机将右上肢卷入,致使从肩峰、腋窝至腕部皮肤撕脱,伤后上肢及手均失去活动与感觉,手肿胀明显.

  • 治愈下肢巨大疣状血管瘤一例

    作者:王配合;杨建民;安亮恩;王鹏;赵晓程;石晓波

    患者男,44岁.因左大腿先天性赘生性肿物43年人院.出生时即发现左下肢大腿内侧及前外侧皮肤色素沉着,局部隆起,无疼痛,不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隆起部位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部分呈结节状,部分呈疣状,无破溃和瘙痒,未作特殊处理及治疗.1个月前患者发现赘生性肿物增大加快,前外侧赘牛性肿物钝痛,伴有左下肢肿胀,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双下肢彩色B超检查显示:深静脉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给予穿着弹力袜对症治疗,下肢肿胀减轻.

  • 假体隆乳术后纤维包囊内结核性积液一例

    作者:朱晓海;江华;袁湘斌;赵耀忠;林子豪

    1 病例介绍患者女,30岁.于1999年在俄罗斯行乳房下皱襞切口硅凝胶假体置入隆乳术,术后无任何不适.2003年人我院前10 d发现右侧乳房明显增大,乳房内上象限出现包块,质地偏硬,无红、肿、热、痛,因乳房左右不对称,严重影响外观,要求手术治疗,遂以"右侧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后假体周围积液"入院.经询问月经、婚育史、家族史均无异常.全身体检未发现异常.专科情况:双侧乳房下皱襞隆乳术切口瘢痕.长3.5 cm,已软化,双侧乳房皮肤色泽未见异常.

  • 心理学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与研究

    作者:周薇;李青峰

    目前整形外科的心理学研究多采用实证法,以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为参照样板,重视观察与实验.

  • 细胞周期素H及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7在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涓;张端莲;陕声国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H(cyclin H)、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7(CDK-7)在人皮肤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皮肤血管瘤组织中增牛期、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中cyclin H和CDK-7蛋白的表达.并结合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表达cyclin H和CDK-7蛋白的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不同时期血管瘤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cyclin H和CDK-7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值和平均阳性面积.结果 增生期血管瘤内皮细胞cyclin H和CDK-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退化期及正常皮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退化期与正常皮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cyclin H和CDK-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K7和cyclin H在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促使内皮细胞大量增生,使血管瘤不断生长,提示CDK7和cyclin H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 下颌骨外板与颅骨外板移植后吸收率的比较研究

    作者:赵延峰;陆平;周晓南;郝云飞;曲昌锋;李海峰;归来

    目的 通过比较下颌骨外板与颅骨外板移植后的吸收率.以为下颌骨外板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8~12个月龄成年小香猪8只,分别截取一侧下颌骨外板及部分颅顶部外板并修整成相同大小(2.5 cm×1.0 cm),用排水法测量体积后将两骨块贴附植于鼻拱部两侧.随机挑选2只动物,于术后12周处死,取下颌骨外板及颅骨外板贴附植骨区各1.5 cm×0.5 cm大小骨质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另6只动物于术后24周处死,用印模材料翻制移植骨块模型后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同时取骨质标本行组织学检查.结果 下颌骨外板贴附移植后总体吸收率为(41±5)%,颅骨外板为(46±1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移植骨愈合改建过程与颅骨外板一致.结论 下颌骨外板是颅面部贴附植骨良好的自体骨源.

    关键词: 下颌骨 颅骨 骨移植
  • 利用脱细胞基质预构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辉;杨大平;郝晨光;郭铁芳;刘国锋

    目的 在犬腹腔内预置脱细胞基质后形成结缔组织管,观察将其作为血管替代物的力学特征及移植于自体股动脉后的组织结构变化.方法 在犬腹腔内埋置长8~12 cm用硅胶棒支撑的制备好的脱细胞基质,3周后将硅胶棒周围形成的管状物作为血管替代物移植于自体股动脉,同时对此管状物作力学、组织学检测及与颈动脉、股静脉的对比分析.在移植术后6个月观察血管通畅情况.光镜、透射及扫描电镜观察替代物的组织结构.结果 ①血管替代物的力学性能弱于正常动脉而强于正常静脉.②组织学观察:形成的管状物内腔有少量的间皮细胞黏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结构较完整;纤维网中充满成纤维母细胞.6个月后内皮细胞在替代物内壁覆盖连续,平滑肌细胞与对照组相近.③移植6个月后脱细胞基质组血管全部通畅.结论 ①用脱细胞基质预构的血管替代物力学性能符合血管移植、血运重建的需要.②所形成的血管替代物移植6个月后组织相容性良好,替代物管壁厚度及组织结构已接近正常血管.

  • 小分子干扰RNA抑制CyclinD 1表达诱导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研究

    作者:梁大宁;高建华;鲁峰

    目的 探讨RNA干扰阻断细胞周期蛋白DI(CyclinDl)基因表达后,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针对CyclinDl基因设计并合成特定的小分子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染入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测定CyelinDl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FITC-Annexin V/PI细胞平均百分率为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NA梯型观察凋亡细胞DNA变化.结果 特异性siRNA能在mRNA水平下调成纤维细胞的CyclinDl基因的表达.转染特异性siRNA 24、48、72 h后,Gl期细胞平均百分率分别为(59.80±3.06)%、(66.01±4.03)%和(67.43±5.35)%,高于对照组(54.50±5.35)%;S期细胞平均百分率为(18.40±1.42)%、(17.21±1.76)%和(11.07±1.00)%,低于对照组(22.33±1.4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82±0.45)%、(15.71±1.06)%、(18.32±1.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68±0.12)%,细胞DNA断裂成片段状.结论 特异性siRNA分子能够抑制细胞CyclinDl基因的表达,使细胞阻滞于Gl期,并诱导细胞凋亡,为应用RNA干扰技术治疗瘢痕疙瘩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

  • 以颈浅动脉为蒂的颈肩背皮瓣几种术式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婷婷;王春梅

    1 发展简史1973年McGregor发现轴型皮瓣远端有超灌注现象,提出轴型皮瓣可携带随意型皮瓣作为整体掀起应用.1974年陈宗基[1]报道经细小吻合支跨区供血的逆行轴型皮瓣.1983年王业江[2]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局部皮瓣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随后国内司徒朴等[3]于1986年首次报告了真皮下血管网的带蒂薄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

  • 前臂游离皮瓣在保存舌功能的半舌再造术中的应用

    作者:廖贵清;苏宇雄;刘海潮;李金;法赫米;区德明;王勤

    目的 探讨前臂游离皮瓣在保存舌功能的半舌再造术中的I临床应用.方法 2002年7月至2006年11月,对40例原发灶为舌侧缘且未超过中线的舌癌患者,于舌癌联合根治术同期行吻合血管的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半舌缺损,部分病例将前臂外侧皮神经与舌神经断端吻合,制备成感觉皮瓣.结果 40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前臂游离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6个月,平均2年6个月,供、受区均无严重并发症.再造舌外形好,运动协调.吞咽、语音功能接近正常,感觉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临床疗效满意.结论 对于舌癌联合根治术造成的半舌缺损,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临床效果满意.重建后的舌功能恢复较为理想.

  • 易位扩张皮瓣在面颊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胡守舵;张海明;冯越蹇;钟亚妮;赵延勇;庄洪兴

    目的 总结易位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颊部皮肤缺损中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方法 将扩张的易位皮瓣分为单纯易位扩张皮瓣、易位-推进-易位扩张皮瓣和旋转-推进-易位扩张皮瓣3种.对135例面颊部血管瘤、瘢痕、色素痣患者,根据其皮肤缺损的形态、位置,应用此3种易位扩张皮瓣修复.单纯易位扩张皮瓣若长宽比例大于2:1,则需行延迟术.结果 本组共形成139个易位扩张皮瓣,其中单纯易位扩张皮瓣17个(皮瓣延迟15例).易位-推进-易位扩张皮瓣69个,旋转-推进-易位扩张皮瓣53个.有6个易位扩张皮瓣出现远端血运障碍(0.5~2 cm),其中单纯易位扩张皮瓣2个,其他类型易位扩张皮瓣4个.其余皮瓣良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颊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根据缺损的形态和位置恰当地设计应用各种易位扩张皮瓣修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 指端部分缺损的形态学修复

    作者:王振军;程国良;侯书健;张云飞;屈志刚;袁光海;滕国栋

    目的 研究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足趾组织移植急诊修复拇指及其他手指指端部分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例21指指端部分缺损者,应用趾趾腹皮瓣、第2趾趾腹皮瓣、第2趾趾甲皮瓣、跗趾半侧趾甲皮瓣、第2趾半侧趾甲皮瓣游离移植进行再造.结果 19例21指游离皮瓣、趾甲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过3~6个月的随访,患指指腹饱满并具有指纹,外观良好,两点分辨觉为4~6 mm.结论 对于手指指端部分缺损,应用上述手术方法进行再造,可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 带隐神经的足内侧复合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魏在荣;王达利;王玉明;祁建平;孙广峰;王波;唐修俊

    目的 探讨带隐神经的足内侧复合皮瓣的解剖特点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解剖观测10具尸体标本(20侧下肢)的足底内侧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支、外径、长度和分布.自2004年1月以来,采用带隐神经肌腱的足内侧复合皮瓣修复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缺损12例,7例以带隐神经的皮瓣修复皮肤缺损,5例同时携带隐神经和趾展肌腱修复部分跟腱以及皮肤缺损.供区游离植皮.结果 足内侧动脉分为深支和浅支,其直径分别为(1.5±0.3)mm和(1.0±0.2)mm.18侧肢体深支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2侧肢体浅支再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深支无大的分支.皮瓣供区有隐神经终支和足背内侧皮神经内侧支分布.临床应用12例,皮瓣全部存活,8例获随访1个月至2年,皮瓣色泽、质地、功能良好.结论 带隐神经的足内侧复合组织瓣修复跟腱及其周围组织缺损,解剖恒定,手术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 基于网络的面部畸形患者三维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刘哲;张海林;张正国;乔群

    目的 通过三维扫描仪采集30例面部畸形患者的三维面部数据,建立基于网络的数据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三维扫描仪获取患者面部各点的空间信息,并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对获得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曲面重建,构建三维模型.数据库系统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信息和手术信息.网络访问系统采用Java语言编写.结果 数据库各模块之间链接可靠,基于网络的查询系统方便准确,因而具有数据挖掘功能.图像分析系统提供的患者面部三维模型的显示,可以在线交互式地对模型进行观察.结论 所建立的数据库和网络系统符合整形外科的专业要求,可用于临床治疗以及科研教学.

中华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1998 01 02 03 04
1997 01 02 03
1996 01 02 03 04 05 06
1995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1 02 03 06
1993 01 02 04 05 06
1992 01 02 03
1991 01 02 03 04
1990 01 04
1989 01 02 03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