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
  • 中华中医药
  • 中华中医药
  • 中华中医药
  • 中华中医药
  • 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중화중의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1727
  • 国内刊号: 11-5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zhzyyzz.com
  • 曾用名: 中国医药学报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中华中医药杂志简介

               《中华中医药杂志》原名《中国医药学报》,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国家级高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自然科技期刊中反映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中医学科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选择

中华中医药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文题:题名应简洁、确切、醒目,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中文题名一般18个汉字以内;英文题名一般不超过10个实词,第1个字母大写,其余小写(专有词首字母大写),定冠词“the”省略;一般不使用副题名。

  2. 作者及其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12名,作者姓名及排序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作者单位(使用全称,地区、邮编)加圆括号另列于作者姓名下,不同单位作者右上方加数字上标,以示区别,不同单位以分号分隔。指定通讯作者,并补充通讯作者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具体地址、邮编、固定电话、传真、E-mail等)脚注于文题页。指导者加圆括号列于作者姓名旁,其他要求同作者。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在前大写,名连成一词,加英文连字符,不缩写)、单位名称应进行英文翻译(按统一公布名称),作者名应全部列出,其他格式同中文要求。

  3. 摘要、关键词及基金资助:中文摘要200~300字,列于关键词前;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对应。摘要按照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段格式撰写;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可除外。

  所有栏目应附关键词3~8个,且英文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西医学尽量使用最新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交流中心编译的《中文医学主题词表(CMeSH)》中的汉译名,关键词中的缩写词应按CMeSH还原为全称,如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医学名词》(科学出版社,1989年及以后各版)矛盾,以后者为准;中医药学使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医药词语英文翻译参考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中医药名词》(科学出版社,2005年),以意译、直译相结合,中医药专有词汇建议音译。

  基金资助要求中英文对照,请查找原始英文。

  4. 引言(或绪论):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可简要介绍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国(内)外未曾报道”应写“笔者未见文献报道”。

  5. 正文:一般论文不强调统一格式,临床和实验研究类文稿内容格式宜有共性,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一级标题用黑体,二级以下标题用“1.”“1.1”“1.1.1”等标注。

  6. 结论:应准确、完整、精练。如果不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7. 科技名词术语:使用1989年以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医学名词》《中医药名词》和医学相关学科的名词,暂未审定公布者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医药词语全文应统一。

  使用英文缩略语,文内首次出现时,应先注明中文全称,括号内注明英文全称及缩略语。中药一药一名,不可连写,使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名称或常用名,一药多名者,文稿中应统一;如属引用医籍内容,可按原书所用;地方药应加以注释。西药中文名称应按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化学名,可在括号内标注商品名。草药注明拉丁学名。中医古籍使用全名,如文章内容需要,可标注相关版本信息。

  8. 图表、数字及计量单位:图表要求少而精,病理照片应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表格编排采用“三线式”,每幅图表冠有图题或表题,表内同一指标的有效位数应一致。正确使用阿拉伯数字及中文数字。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按照GB 3100-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具体可参阅《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9. 符号和缩略词:数字公式、计算式和化学方程式、分子式等均应用符号书写,可另注明所用文种(如拉丁文、希腊文、日文)、字体(正斜体、大小写)和形式(上下角标)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

  10. 参考文献: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的、对本文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正式文献,以近期发表文献为主,内部资料、文摘、转载、保密资料、未发表论文等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本刊不再受理无参考文献的文章。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文内标注及文后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参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及本刊规定,在引文末右上角按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注明,如[1]、[6,15]、[2-5]。日文文献中的汉字不可用我国的简化字代替,可提供参考文献首页复印件以备核实。

  参考文献的作者1~3名应全部列出,3名以上作者只列前3名,之后加“,等”,英文加“,et al”;外文作者姓列在前,名列在后,且缩写不加缩写点。外文杂志名称按《Index Medicus》中医学期刊名称缩写书写,不加缩写点。示例:

  【期刊】作者.文题.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

  [1] 邢玉瑞.有关“证”概念争议的问题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6):2247-2251

  [2] 梁宜,杜俊英,房军帆,等.电针治疗大鼠骨癌痛的镇痛效应及其对外周阿片受体表达的干预.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4877-4882

  [3] 杨冰,秦昆明,徐滢,等.决明子生品及炮制品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8):3294-3299

  [4] Bahadir M G,Hizir K,Mine G,et al.Bombesin ameliorates colonic damage in experimental colitis.Gig Dis Sci,1999,44(8):1531

  【书籍】作者.书名.卷(册)次.版本(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次需著录).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页-止页

  [1] 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册.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12-214

  [2] 诸国本.建设中国特有的中医药管理体制//崔月犁.中医沉思录(一).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7:213-215


中华中医药杂志数据统计

中华中医药杂志影响因子

中华中医药杂志发文量

中华中医药杂志总被引频次

无法辨别期刊质量?专业编辑老师一对一讲解,现在咨询 现在咨询
中华中医药杂志常见问题

热门常见问题

  • 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周期,几号出刊?

    根据投过稿的作者反应,杂志社回复的审稿周期大概在3-5个月左右。杂志是月刊,每个月1号出刊。

  • 中华中医药杂志录用率高吗?

    杂志的录用率和文章质量有直接关系,如果想要提高录用成功率,提升自己的文章质量才是关键。

  • 中华中医药杂志审稿快吗?需要多少钱?

    杂志社的审稿周期大概在3-5个月左右,审稿周期挺长的。根据投过稿的作者反应,一篇文章的版面费大概几千元左右,如果文章的图表多,超过规定的版面,还会额外收费。

  • 中华中医药杂志影响因子是多少?

    据知网显示,杂志目前的复合影响因子是1.577,综合影响因子为1.128。

  • 中华中医药杂志怎么样?

    杂志目前被多个核心数据库收录中,所以杂志刊物质量很高,但是很多作者反应杂志审稿周期长,所以如果着急发表的作者还是要谨慎些。

  • 中华中医药杂志官方网站是什么?

    杂志的官网是:http://www.zhzyyzz.com/

  • 中华中医药杂志外审多久?

    据作者反应,外审周期大概2-3个月。

  • 中华中医药杂志是几级?

    杂志目前是国家一级期刊。

  • 中华中医药杂志作者如何查稿?

    根据杂志社官网显示,作者投稿后在杂志社官网(http://www.zhzyyzz.com/)进行后续进度查询。

  • 中华中医药杂志是cscd吗?

    杂志被CSCD(扩展版)收录中。

  • 中华中医药杂志好投吗?投稿经验有哪些?

    杂志投稿命中率和稿件质量有很大关系,有作者反应期刊的审稿周期很长,所以提高文章的质量也是缩短审稿周期的关键,杂志的刊期可以加急,如果着急见刊的作者,可以联系杂志社。

  • 中华中医药杂志是核心期刊吗?

    杂志同时是科技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扩展版)期刊。

  • 中华中医药杂志投稿须知有哪些?

    可直接参考本页上方【投稿要求】栏目,杂志官网(http://www.zhzyyzz.com/)有详细的投稿要求,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参考。

权益保障
  • 刊物信息可查

    推荐刊物均可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正刊

  • 严格保密协议

    可签署保密协议 ,不透露任何用户信息可跟踪进程,全程协议

  • 售后服务保障

    1对1服务,7x24小时在线

  • 企业信誉保障

    15年经验沉淀,实体公司运营

中华中医药杂志目录文献
  • 中医古籍脉象比喻例探

    作者:谢洲;沈澍农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古医籍脉象表述中存在大量的比喻现象,包括一般比喻式及由比喻而来的单字脉名.由于时代隔阂、脉法发展、词义变化及文字讹误等原因,后世对其中部分用语的释解存在争议.文章集中探讨了数例相关用语:“革”与“营”分别来源于古代八音之革类乐器及黄河流域的居处建筑“营窟”;“参舂”(三人参舂)与古人劳动生活相关,表达早期遍诊法中不同诊脉部位的对比性脉象概念;“雀斗”与“雀啄”、“悬离”与“悬雍”则与因形、音相近而致的用语讹变有关.

    关键词: 脉象 用语 脉学
  • 肾阳虚股骨颈骨折患者松质骨组织差异蛋白质的表达分析

    作者:翁绳健;吴立忠;李炜明;詹洋;吴星;康荣彬;郑萍;郭洁梅;滕方舟;王建辉;朱亚菊;李保林;苏友新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比较并分析肾阳虚与非肾虚患者股骨颈松质骨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从骨组织功能蛋白质角度初步探讨“肾主骨”理论科学内涵.方法:收集肾阳虚患者及非肾虚患者的股骨颈松质骨标本各13例,进行骨总蛋白提取、双向电泳(2-DE)蛋白质分离、凝胶图谱的获取、质谱分析及生物信息学检索.结果:2-DE获得的肾阳虚及非肾虚患者股骨颈松质骨可辨识总蛋白点数目为582个,与非肾虚组比较,肾阳虚证组有16个蛋白出现差异表达.其中线粒体热休克蛋白90(Hsp90s)等5个蛋白表达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等11个蛋白表达下调.结论:股骨颈松质骨16个蛋白表达改变可能与肾阳虚证的发生有关, “肾”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与骨组织关系密切的蛋白表达而发挥“主骨”作用.

  • 基于IRE1α/JNK通路探析解毒通络调肝方对2型糖尿病调控机制

    作者:金美英;崔镇海;朴春丽;米佳;刘向荣;韩辅;潘韦韦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基于内质网应激IRE1α/JNK传导通路研究解毒通络调肝方对ZDF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10只SPF级非糖尿病Zucker Lean (ZL)鼠设为正常组,将88只成模SPF级Zueker Diabetes Fat(ZD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盐酸二甲双胍组(0.65g·kg-1·d-1)和解毒通络调肝方剂量组(高剂量18g·kg-1·d-1,中剂量9g·kg-1·d-1,低剂量4.5g·kg-1·d-1);4周干预后取胰腺,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IRE1α/IRE1α、P-JNK/JNK蛋白的表达;RT-PCR观察IRS-1、PI3K、Bax、Bcl-2 mRNA表达.结果:解毒通络调肝方显著降低胰腺组织中P-IRE1α/IRE1α及P-JNK/JNK的蛋白表达(P<0.01);显著增强IRS-1、PI3KmRNA表达(P<0.01).此外解毒通络调肝方可使Bax mRNA和Bcl-2 mRNA表达量的比值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进而减少凋亡发生.结论:解毒通络调肝方通过抑制IRE1α/JNK信号通路,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减少凋亡而保护胰岛功能.

  • 以形调神在治未病中的应用

    作者:曹凤娇;于化君;袁尚华;富斌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身医学、预防医学和中医“治未病”得到空前重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治未病中心袁尚华主任医师提出在注重“形神同调”的同时,注重以形调神,形成其独特的养生保健慢病防治策略和方法,对中医治未病具有深远意义和巨大作用.他认为形神和谐是健康的基础和表现,以形调神包括经络调神、药食调神、运动调神、起居调神及环境调神等,通过以形调神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理气血、安和五脏、强筋壮骨、长养精神,终做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相较现代心身医学特色突出,干预手段更加丰富.

  • 基于肠道微环境探讨“从肠治肺”的新内涵

    作者:刘天浩;张晨阳;韩思思;袁嘉丽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从肠治肺”乃中医“肺合大肠”理论的临床运用,是中医临床核心治法治则之一,是对中医藏象理论以及整体观的认识与应用.结合肠道微环境的研究热点,文章试从肠道微环境进行探讨,旨在为“从肠治肺”提供科学内涵,丰富中医藏象理论,为中医临床“从肠治肺”提供参考.

  • 基于“肾藏精起亟”理论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骨桥蛋白影响

    作者:孔繁达;张艳;朱爱松;张洋;康伊;田淼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基于“肾藏精起亟”理论观察补肾活血中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骨桥蛋白(OPN)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5只为假手术组,剩余45只通过冠脉结扎配合力竭式游泳建立CHF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用药4周后,超声检测大鼠心脏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心肌及肾脏组织中OPN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心肌及肾脏组织中OPN m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室内径(LVID)显著增高,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均显著减低(P<0.05),心、肾组织中OP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LVID显著降低,EF、FS显著升高(P<0.05),心、肾组织中OP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可下调OPN蛋白及mRNA的表达,改善CHF大鼠心室重构,揭示了“肾藏精起亟”心肾相关的中医病机基础.

  • 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火八议

    作者:王淼;王洋;黄娜;胡柳;李灿东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一病,多数医家以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肾虚肝郁等证型分而治之.然临证所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挟火而病者甚多.文章试以“火邪”为思路分析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病理特点,并据此提出治火八法.

  • 大黄不同炮制品对大承气汤泻下作用变化研究

    作者:魏江存;秦祖杰;谢臻;唐春丽;陈勇;陈圣斌;阙祖亮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研究大黄不同炮制品配伍后的大承气汤对其泻下作用的变化及其共性关系.方法:将16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大黄不同炮制品配伍后的大承气汤组(6、10g/kg),按容积20mL/kg的剂量给药后,分别用代谢笼积分法、炭末推进作用及Na+-K+-ATPase活性实验,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配伍后的大承气汤对小鼠的正常泻下作用、炭末推进率及Na+-K+-ATPase活性的差异.结果:大黄不同炮制品配伍后的大承气汤的泻下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大承气汤6g/kg和10g/kg剂量组都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泻下作用、提高炭末推进率及抑制Na+-K+-ATPase活性;与生大黄大承气汤组比较,熟大黄大承气汤、酒大黄大承气汤、醋大黄大承气汤和大黄炭大承气汤的泻下作用、炭末推进率及Na+-K+-ATPase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大承气汤泻下作用有差异性变化,这可能与配伍中大黄不同炮制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引起大承气汤复方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溶出量变化及大黄不同炮制品药对间的相使相须作用有关.

  • 当归止咳平喘作用机制探讨

    作者:陈凤菲;史琦;阎玥;李友林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神农本草经》中载当归具有“主咳逆上气”的功效.目前该功效没有得到全面的阐释和临床应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中医药典籍以及现代科学研究结果,总结历代医家及现代研究的成果,提出当归治疗咳逆上气可能与其活血、养血、化瘀的作用有关.

  • 《金匮要略》复合病机的治则治法探析

    作者:杨梅;吕翠霞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金匮要略》讲杂病.杂,既言病种的多种多样,又言疾病的发生、发展之复杂.张仲景针对临床中的复杂情况在《伤寒论》中早提出了“合病、并病”之说,其本质揭示了多病机“共存”的事实,后世所谓的“复合病机”亦是例证之一.该病机类型在《金匮要略》病证中亦有较多体现,诸如《金匮要略》首篇中提到的:已病防传、表里同病、标本缓急、攻所得等治疗原则,都是针对这一病机类型所设立的.该些治则、治法不仅满足了临床需要,成为现代中医养生防病、治病的重要原则,而且在临床治疗中继续发挥其指导与借鉴作用.

  • 从症状学角度探痫病“癫”“痫”病名之演变

    作者:王秋;刘金民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中医学史上,以“癫”“痫”同称痫病之象甚久,至唐代孙思邈立“癫痫”之名,以“癫”命名痫病之象渐少, “痫”之名逐渐独盛.文章从文献研究的角度,探求古代医籍,认为痫病之所以历经“癫”“痫”病名之演变,是因为二者症状内含不同,且二者之症状亦随时代变迁而发展变化之故,癫”“痫”病名之演变,亦是历代医家对痫病的认识在探索中逐步成熟和完善之反映.

    关键词: 痫病
  • 基于中医古籍文献的湿疹病名及鉴别

    作者:郑胜;孙丽蕴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为探讨湿疹在中医古籍文献中的病名论述,文章根据湿疹典型临床表现,以“浸淫疮”“香瓣疮”“四淫”“湿疮”“火革疮”“绣球风”“奶癣”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华医典》中相关中医古籍文献.结果发现,《金匮要略》《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篇》等18部中医古籍从病名、临床表现、鉴别诊断、饮食调护等多层次、多角度均对湿疹进行阐释.因此,可以通过对湿疹中医古代文献病名及鉴别诊断进行系统梳理,对其古今病名进行规范化研究,以指导湿疹的临床治疗与应用.

  • 权衡观视域下证法方药体系化阐析

    作者:赖志亨;庞艳阳;曹毅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中医学是一门建立在宏观基础上的整体视角科学.人体是一个内外密切联系的整体,生理状态下,生命机能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条不紊的平衡运行.一旦平衡被打破,机体呈现出病理状态中的功能紊乱.从整体观对证法方药的两者关系展开论述.把控诊疗体系的整体性视域,系统性将证法方药一体化进行阐析,权衡视域至关重要.

  •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与《难经》

    作者:赵吉超;章文春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文章以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作为理论指导,对《难经》中形、气、神3个方面的阐述进行总结,并结合临床案例阐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指导《难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由此得出,《难经》中深刻体现了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以此理论不仅可以指导经典文献的研究,而且可以更好的将研究结果用于临床实践,从另一个角度更快的认识疾病的形、气、神3个要素,寻找出具有针对形、气、神三方面的治疗方法,有利于临床诊断效率的提升以及疗效的更好提升.

    关键词: 难经 形气神 生命观
  • 《金匮要略》食忌篇研究概况

    《金匮要略》后两篇专论饮食禁忌,为后世食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中一些条文含有迷信色彩,部分内容令人费解,由此引起此是否为仲景所著之争.但不可否认,其中蕴藏的中医食疗等内容,至今仍值得深入研究.内容考证方面,以日本学者森立之之功著.注解方面,古代注家着眼中医,多从五行生克制化,物性相感人手探讨,近代有中西医汇通解析,当代学者侧重总结其学术思想,或结合现代医学阐释.但仍有未完善及值得深入研究之处.

  • 经方“中风”理论源流与证治

    作者:瞿溢谦;林树元;刘佳佳;曹灵勇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中风”乃经方三阴三阳体系之核心概念.历代医家对其理解和诠释不尽相同.文章以经方医学理论源流为轴,研究“中风”的理论源流及其证治方药.“中风”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主要内涵以病因学概念为主;时至东汉末年,“中风”之内涵随着六经体系的初步建立已上升至病机学概念;待至隋唐时期,经方辨证论治之理法方药系统已日趋完备,“中风”之内涵在病证学概念上日臻完善,且其证治方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大量的扩充.若欲深谙经方治疗中风之法,研究经方“中风”理论源流与证治方药可谓是重中之重.

  • 论中成药的命名与文化内涵

    作者:张碧华;邵晖;李怡;胡欣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通过对中成药命名的规律和依据进行研究和归纳,发现命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中成药命名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中成药的命名作为历代中医药从事者集体智慧的结晶,蕴藏着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文化,但也存在夸大作用、暗示疗效等不规范问题.中成药的命名不仅应该做到合理、规范,也应体现中华文化的特色与丰富内涵,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作者:梁惠卿;许诗霖;毛乾国;张嘉挺;杨嘉恩;吴春城;钟群燕;连开伟;蔡洋;罗晨;庄鸿莉;陈少东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表达模式与中医证型及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等指标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相应的机制.方法:选择CHB患者556例,均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及肝组织活检,测定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炎症、纤维化程度及ALT、AST、HBV DNA水平.结果:①556例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分为6组:瘀血阻络证44例、肝肾阴虚证42例、肝郁气滞证48例、肝郁脾虚证282例、湿热蕴结证140例、脾肾阳虚证0例;按HBcAg表达模式分HBcAg阴性组42例、胞浆型HBcAg组186例、胞浆优势型HBcAg组290例、浆核各半型HBcAg组38例.②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均呈负相关;经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相关性.结论:肝组织HBcAg表达模式与中医证型、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均有相关性;HBcAg阴性组、胞浆型HBcAg组及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多处于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正气未伤,免疫功能较强,为抗病毒治疗的较佳时机.

  • 不同剂量活血灵方对骨折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

    作者:郭珈宜;范仪铭;李峰;崔宏勋;郭冰;郭艳幸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究中药方剂活血灵对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1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活血灵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创伤性造模方法制备大鼠骨折模型;各组在造模前1周灌胃,每天1次,连续14d;于造模后第7天取各组大鼠大隐静脉血栓测量重量,取各组大鼠腹腔血液检测凝血功能、生化法检测SOD、GSH-Px、MDA的含量.采用ELISA检测静脉组织、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凝血检测,模型组较空白组的凝血时间缩短(P<0.01),阳性药物组、活血灵各剂量组凝血时间较模型组有所改善(P<0.05,P<0.01).氧化应激检测,模型组与空白组SOD、GSH-Px、MDA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药物组、活血灵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炎症因子检测,模型组与空白组IL-1β、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药物组、活血灵各剂量组IL-1β、TNF-α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血灵可通过改善凝血指标,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及控制炎症,实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 以伏毒新识为核心探讨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作者:沈金峰;罗富里;胡芳;黄伟;谢娟;晏子友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慢性肾衰竭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肾实质发生损伤,肾脏功能减退,甚至发生萎缩,进而出现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引发一些列临床症状的疾病.近年来各位医家对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都有所阐述,随着伏毒新识的推广,对慢性肾衰竭病理产生机制及与危险因素的关系认识进一步加深.现从伏毒新识渊源、慢性肾衰竭危险因素与伏毒致病的关系、慢性肾衰竭病理机制与伏毒的关系、运用伏毒新识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等方面阐述伏毒新识探讨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

  • 补益宗气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营养状态、血清TNF-α及MSTN水平的影响

    作者:兰智慧;陈章生;宋文龙;黄春燕;刘良徛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补益宗气方对COPD大鼠营养状态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肌抑素(MSTN)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改善COPD营养不良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以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加烟雾吸入及冷风刺激建造COPD模型大鼠,治疗组给予补益宗气方灌胃,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对各组大鼠血清前白蛋白、瘦素、TNF-α、MSTN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补益宗气方干预前,模型组、治疗组血清TNF-α及MSTN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血清前白蛋白及瘦素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补益宗气方干预后,治疗组血清中TNF-α及MSTN含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血清前白蛋白和瘦素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②补益宗气方干预后,治疗组体质量和Lee's指数较模型组上升明显(P<0.05).结论:补益宗气方能增加COPD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改善营养状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TNF-α及MSTN水平,提高前白蛋白和瘦素水平有关.

  • 中国古代本草传统的近现代嬗变

    以王履、徐大椿等为代表,古代医家虽然对药性理论阐释药物功效发生机制的局限性有所认识和反思,但影响古代本草理论嬗变的主要力量,并非来自中医自身,而是近代以来西学的冲击.受西医药物学分类方式的影响,近代医家以功效分类本草,以实现传统本草学形式上的科学化. “20世纪50年代”以后,以《中药学》教材为标志的新的中药学范式,则有从内容上将功效作为中药学主体的趋势,本草传统至此发生重大改变.在这个重新建构起来的中药学体系中,药效的凸显使药性流于一种形式上的附庸和点缀,高等中医院校《中药学》教学、学习、考核各个教学环节的重点,经常变成了对功效的讲解和记忆.

    关键词: 药性 功效 本草 中医学
  •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大鼠肝脏的脂质组学分析

    作者:朱宗敏;王焕军;于瑞雪;张世明;刘阿娜;蒋海强;李运伦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从脂质组学层面揭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发病机制.方法:高血压大鼠灌服附子汤复制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采集正常组与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组大鼠肝脏脂质的代谢物信息,寻找与肝阳上亢证密切相关的差异性脂质生物标志物.结果:共鉴定出9种潜在脂质生物标志物,其中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鞘磷脂、神经酰胺、胆固醇酯上调,磷脂酰丝氨酸下调,主要涉及体内甘油脂类、甘油磷脂类、鞘脂类代谢通路.结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发生与脂质代谢紊乱有关,甘油脂类、甘油磷脂类、鞘脂类等脂质代谢物可能是中医证候中肝阳上亢证的物质基础.

  • 中蒙医学关于整体观念的认识

    作者:武丽媛;郭蕾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文章通过介绍中蒙医学的整体性理论,总结、对比了二者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内容,即人体各组成部分有机相连,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诊断上可由表及里,治疗上兼顾整体与局部,由此说明整体观念在两种医学理论中的重要性.同时,整体观念的重要性还表现在人体在维持自身正常运行的同时能够使内外环境达到统一平衡.提高自身的调节能力,能动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两种医学所倡导的理念.

  • 浅谈“医工结合”对针灸针具改革的影响

    作者:吴建丽;于致顺;魏庆双;李慧玲;邢广月;孙忠人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针灸针具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从原始的砭石到当前各种现代针具的创制,都是时代与针灸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如何利用好工学理论和技术进行针具改革和创新一直是个瓶颈问题.本文简要叙述了针具发展的历史及电、声、光、磁等技术与传统针具结合应用的现状,并介绍了本团队关于针具改革的研究情况,欲以“医工结合”角度为突破点,为针具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点思路,以期有更多经济、方便、有效、无创的针具为人类健康服务.

  • 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模型中医证候探讨

    作者:连雅君;王庆国;王雪茜;吴梦瑶;雷超芳;马重阳;翟昌明;周璐;魏玮;程发峰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讨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中医证候特征.方法:通过胆总管结扎切断(CBDL)的手术方式复制胆汁淤积性肝炎重症大鼠模型,以方(清开灵)测证基础上通过体征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爪、舌RGB采集图像进行量化可视处理,相关现代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对该模型的证候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基础体温升高,饮水量增加,摄食量下降,耳廓微血流流速偏快,舌象、爪象的R/(R+G+B)值升高,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功能指标显著升高(P<0.01),体征结合指征量化结果症状表现为身热、口渴不甚、烦躁、鼻衄、多怒撕咬、小便色深黄、舌质偏红等症状.结论:本实验中胆汁淤积性肝炎大鼠模型更符合热入营血的证型.

  • 基于“八虚”理念探析机关之室“代偿”及其意义

    作者:周龙云;陈旭青;田子睿;崔学军;施杞;王拥军;卞琴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八虚者,机关之室,然其非仅称谓之语,更纳涵着所指“本气不足,劳易虚损”的内在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机体求于平、和,而表现出诸多代偿之象.文章即从“八虚”之内涵、“八虚”之“代偿”及“代偿”之意义三方面,立于“八虚”理念,探讨机关之室“代偿”其及所提示的摄身御病之理.笔者以为,机关之筋肉者,应其本气不足,衡其内在不坚之生理性“代偿”,以示摄身防病之则;筋骨衰损,骨端渐进者,应其正气虚惫,和其内在空乏之病理性“代偿”,以昭缓疾治病之理.而摄身防病、缓疾治病者,因生命之时不同而用法不一,少壮长阳,中老勿用则为其不变之法.

  • “五七”至“七七”阴虚质女性肠道菌群及宿主NF-κB信号通路共变化机制

    作者:俞若熙;杨玲玲;李思琪;刘齐;张慧丽;李英帅;骆斌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依据《黄帝内经》关于女性生理特点的描述,“五七”至“七七”之年为女性“渐衰期”.阴虚质是一种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少苔等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现代研究发现,阴虚质与衰老密切相关,同时肠道菌群参与宿主衰老过程,并与宿主基因存在共变化特征.前期研究提示,阴虚质存在肠道微生物失衡,及与细胞衰老经典NF-κB活化途径相关因子mRNA表达异常.基于此,提出“阴虚质女性渐衰期存在与衰老相关特征功能菌群,且与宿主NF-κB通路存在共变化调控特征”这一假说,并对研究思路进行了阐述.本研究对于开展基于肠道菌群、基因的阴虚质女性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 补肾活血法对膝骨关节炎兔的TGF-β/BMPs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杨帆;徐江喜;常冰;包盈盈;侯秀娟;朱跃兰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对兔膝骨关节炎模型(KOA)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兔36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建立KOA模型,药物干预4周,利用RT-PCR、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膝关节胫骨平台软骨及关节液中的BMP-4、BMP-7、TGF-β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BMP-4、BMP-7和TGF-β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药物干预后,补肾通络方能够提高KOA兔的BMP-4、BMP-7和TGF-β1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含量.结论:本法对TGF-β/BMPs信号通路发挥调控作用,可以间接抑制软骨细胞被破坏,调节TGF-β1、BMP-4和BMP-7的分泌以保护受损的软骨细胞,进而缓解KOA进展,改善预后.

  • 浅谈“玄府学说”在中医眼科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海静;韩锦丹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近年来中医眼科在理论及诊疗方面开始重视玄府学说.笔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玄府学说与气血、络脉息息相关,对眼病的辨证论治及临床用药方面有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文章旨在通过浅谈玄府学说理论体系,运用通调脉络和开通玄府等方法,并阐述眼科常用方——逍遥散等的致病机制,为治疗眼科疾病提供新思路.

  • 杜仲叶总黄酮对围绝经期大鼠模型的影响

    作者:田硕;白明;苗明三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杜仲叶总黄酮对不完全去势法制备围绝经期大鼠模型的影响.方法:各组分别给予大豆异黄酮、更年安以及大、中、小剂量杜仲叶总黄酮混悬液,连续给药30d,进行大鼠的Open field法测试,观察相关脏器指数,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及骨钙素(BGP)、血浆中β-内啡肽(β-EP)的水平,相关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雄激素受体(AR)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杜仲叶总黄酮能使大鼠活动距离和站立次数增加,使如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子宫指数、肾上腺指数和血清E2、T、BGP、血浆β-EP水平提高,并使血清FSH、LH、GnRH水平降低;明显或显著的提高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中ER水平,以及下丘脑和垂体中AR水平.结论:杜仲叶总黄酮不同剂量组可以对抗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的性激素(E2、T、FSH、LH)水平紊乱,调整失调的雌雄激素受体(ER、AR)水平,纠正骨质疏松状态.

  • 考古发现与《针灸避忌太一之图》考源

    作者:杜锋;张显成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金代闲邪聩叟所撰《针灸避忌太一之图》见于《新刊补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此图具列太一游宫的大、小周期以推度针灸的避忌日期.今从中医学、文献学和考古学等跨学科角度综考此图之渊源,认为其原理与《太素·风论》和《灵枢》中的《九宫八风》篇以及《易纬·乾凿度》卷下郑玄注等相关文献的论旨相通,此亦可上溯至西汉太一九宫式盘(公元前173年),甚或与新石器时代的含山玉版(公元前第三千纪)等考古发现有关.可知,《针灸避忌太一之图》中有关太一游宫数术内容的来源甚为古远,传统医学的理论构架源远流长.

  • 小红蒜总萘醌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唐雪澜;李心蕊;马欣;阙晓;苏靖;邱明丰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优选小红蒜有效部位总萘醌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UV和HPLC,以总萘醌含量,异红葱乙素、红葱乙素和红葱甲素含量以及固形物收率为指标,比较回流法、超声提取法、渗漉法、冷浸法以及热浸法的提取效果,并结合单因素实验与正交试验,优选佳提取方法及其工艺参数.结果:回流法提取小红蒜总萘醌效果佳,佳工艺条件为:10倍量85%乙醇回流2次,每次2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且科学合理、经济环保.

  • 基于病情变化术语的名老中医哮喘医案的疗效评价研究

    作者:叶超;林色奇;薛汉荣;余建玮;查青林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索中医治疗哮喘的疗效评价方法,客观评价现代名老中医哮喘医案疗效,发掘中医治疗哮喘的疗效特点.方法: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中343例名老中医治疗哮喘医案为分析对象,采用文本挖掘技术进行分析.数据分析在SAS 9.1.3平台上进行,将病情变化术语进行症状和程度规范,利用数据库将初诊现病史与末次诊察病情变化进行关联,比较2次诊察的程度变化,将疗效判定规则输入SAS软件程序,由程序给出疗效结果.结果:疗效分析显示:哮喘医案的饮食差、大便秘结、睡眠差、喘息、咳嗽、哮鸣音、胸闷等主要症状的疗效较好,其好转消失率分别为90.63%、80.00%、78.57%、78.03%、77.68%、66.67%、62.16%;而流涕、喷嚏、鼻塞、咯痰、出汗、咽痒、口干等症的疗效较差,好转消失率仅分别为53.33%、50.00%、50.00%、47.15%、44.44%、39.13%、16.67%.结论:现代名老中医哮喘医案的疗效具有一定特色,主要表现在对全身症状,如饮食差、大便秘结、睡眠差的改善上,对疾病相关症状喘息、咳嗽、胸闷也有改善作用,借助文本挖掘技术客观抽取医案的病情变化术语,有助于客观评价中医医案疗效,推动名老中医经验的高效传承.

  • 基于δ和θ频带脑电功率分析八段锦对中间型和外向型人格大学生的“调心”效应差异

    作者:郭郁;张琳;张佳蕾;闫健;陈悦;魏玉龙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通过常规脑电监测八段锦训练前后不同人格在校大学生δ和θ频带功率总体和空间(导联)变化,分析八段锦诱发“调心”效应的人格特异性.方法: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受试者,根据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中的E量表(代表内外向性)将大学生分成不同人格组,均接受八段锦训练,比较训练前、后不同人格的脑电δ和θ频带功率的差异.结果:根据E量表原始分所转化的标准T分数情况,将受试者分为中间型人格组和外向型人格组,中间型人格组和外向型人格组在性别构成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总体比较:训练前,中间型人格组与外向型人格组在δ、θ频带功率皆无统计学差异;训练后,中间型人格组在δ、θ频带功率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P<0.01),外向型人格组在δ、θ频带功率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P<0.01);训练后中间型人格组δ、θ频带的绝对功率皆显著高于外向型人格组(P<0.01).空间(导联)比较:脑电地形图上训练前中间型人格组与外向型人格组的δ、θ频带分布趋势大体一致;训练后,中间型人格组δ和θ频带功率呈全脑区同步增高的趋势,外向型人格组在δ和θ频带功率呈全脑区同步降低的趋势.左有脑功能区的协同情况:训练后中间型人格组在δ和θ频带功率的左右侧对应大部分脑区(导联)的相关性皆升高或由不具有相关性变为相关;外向型人格组在δ频带功率的左右侧对应大部分脑区(导联)的相关性皆降低或由相关变为不具有相关性,在θ频带绝对功率的左右侧对应大部分脑区(导联)的相关性皆升高.结论:八段锦训练对外向型人格和中间型人格大学生均能够由“身之平衡”进而诱发“调心”效应,这种“调心”效应无论在δ、θ频带功率变化上还是在大脑两侧半球δ、θ频带的协同性上皆存在明显人格特异性,这可能是八段锦锻炼能够全面有效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大脑调节机制之一.

  • 小儿久咳合剂对感染后咳嗽(肺热阴虚证)大鼠肺匀浆中SP含量及肺组织中SP、VR1及PGP-9.5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婷;罗银河;王孟清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小儿久咳合剂对感染后咳嗽(肺热阴虚证)大鼠肺匀浆中P物质(SP)含量及肺组织中SP、类香草素受体1(VR1)及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表达的影响,探讨该药对大鼠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调节作用.方法:从50只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40只采用烟熏+内毒素滴鼻+甲状腺素灌胃+辣椒素雾化诱咳法建立感染后咳嗽(肺热阴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孟鲁司特钠组、小儿久咳合剂小剂量组、小儿久咳合剂大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予以相应药物进行干预,空白组及模型组则给予同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肺匀浆中S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大鼠肺组织中SP、VR1及PGP-9.5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小儿久咳合剂大、小剂量组大鼠肺匀浆中SP含量明显降低(P<0.01),肺组织中SP、VR1及PGP-9.5蛋白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小儿久咳合剂能通过降低肺匀浆中SP含量,减少肺组织中SP、VR1及PGP-9.5的表达来减轻气道神经源性炎症,进而发挥治疗作用.

  •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辟谷研究

    作者:邹雪芳;夏林炜;赵吉超;林松;章文春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通过辟谷的实验研究,探索有别于现有生命模式的另外一种可能存在的生命模式,从而使人类生命获得更大自由.方法:4名受试者在指定空间、全天24h监控下,按照《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导引调摄法内容指导动功和静功的习练.其中两名受试者不饮不食,另外两名但饮不食.同时,每天监测受试者体质量、血压、血糖、体温、脉率、血氧饱和度等基本生命体征;实验前后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4名受试者练功质量、精神状态均良好,2人但饮不食辟谷各21d,1人不饮不食辟谷9d,1人辟谷11d(第1至7天不饮不食).4人辟谷期间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研究初步表明,确实存在另外一种不饮不食或但饮不食亦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的生命模式.

  • 芍药、白芍、赤芍的历代本草考证浅析

    通过梳理考证历代本草专著对芍药、白芍、赤芍的记载,可知芍药之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代时期的继承和发展,赤白二芍的区别逐渐被认识.分析历代各本草著作对芍药性味功效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性味功效的内涵,可知赤芍与白芍虽分为两种药物,但两药性味较一致,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苦,平”,到《名医别录》的“酸,平、微寒”,到《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千金翼方》《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备要》的“苦、酸,平、微寒”.明晰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功效方面:白补赤泻;白收赤散;白芍敛阴益营,主补无泻;赤芍散邪行血,破积泄降.经对比,古代本草著作记载的赤芍、白芍主治功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基本相同.

  • 健脾化浊调脂方通过NOX/ROS-NF-κB通路对ox-LDL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作者:刘言薇;刘中勇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基于NADPH氧化酶(NOX)/活性氧(ROS)/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探讨健脾化浊调脂方(JHTG)对氧化应激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VSMC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5%、5%、10%JHTG组,抑制剂组和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在ox-LDL刺激后分别予以2.5%、5%、10%含药血清,NF-κB抑制剂和阿托伐他汀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ELISA法检测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荧光探针法测定ROS,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对NOX和NF-κB通路相关参数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表现VSMC过度增殖和氧化应激损伤,NOX/ROS-NF-κB通路的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JHTG各组、阳性对照组和抑制剂组能抑制VSMC增殖,且10%JHTG抑制效果佳(P<0.05);同时JHTG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MDA水平,提高SOD活性,降低ROS、IKK-α、IKK-β、NF-κB表达和抑制NOX4、p22phox蛋白表达(P<0.05).结论:JHTG能够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并可能通过抑制NOX/ROS-NF-κB信号通路减少氧化应激导致的VSMC增殖,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起到防治的作用.

  • 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评价中医症状对HIV感染者中医证型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静茹;马建萍;马秀兰;张颖;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曾琳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HIV感染者常见中医证型的诊断规律.方法:制定中医证候调查表,收集477例HIV感染者,患者中医证型为气虚湿阻型(237例)和气阴两虚型(240例),将收集到的临床症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筛选出可区分2类中医证型有显著贡献的5个变量:乏力、五心烦热、盗汗、皮肤瘙痒、身体困重.建立HIV感染者中医证型预测模型:P=1/[1+exp(1.155-0.758×乏力+0.694×五心烦热+0.840×盗汗-1.180×皮肤瘙痒-1.360×身体困重)];预测模型的一致率分别为81%和64%.结论:HIV感染者常见中医证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与临床诊断吻合良好,能提高HIV感染者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 基于阴阳消长规律探讨抑郁症分时治疗策略

    作者:陈紫莹;吴丽丽;严灿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着昼夜节律紊乱的症状.文章基于阴阳消长平衡规律,探讨了抑郁症昼夜节律紊乱的中医病因病机.笔者认为抑郁症患者症状出现“晨重”现象与其体内阳气不足以及清晨阳气升发障碍有关;而抑郁症患者常见的夜间入睡困难则主要与阳过盛不能人阴,或阴不足无法制阳,阴阳无法相交有关.有鉴于此,笔者提出对抑郁症患者采用昼夜分时治疗的策略,即清晨(卯时)给予温升阳气的方药,傍晚(酉时)给予滋阴敛阳安神的方药,通过恢复阴阳盛衰消长平衡,从而调整抑郁症患者存在的昼夜节律紊乱,达到缓解或减轻临床症状的效果.期望这一策略的提出能为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治疗方向.

  • 小檗碱调控IR-HepG2细胞miR-29a-3p及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毛竹君;翁思颖;王磊;柴可夫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讨小檗碱(BBR)对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IR-HepG2)中miR-29a-3p和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建立胰岛素(100nm)诱导的IR-HepG2模型.生物信息学算法预测miR-29a-3p靶基因.通过RT-PCR检测miR-29a-3p和靶基因的mRNA表达.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分析荧光素酶活性.将miR-29a-3p模拟物和抑制剂通过lipofectamine2000转染进IR-HepG2细胞.免疫印迹法检测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的各基因蛋白表达.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IRS1是miR-29a-3p的靶基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R-29a-3p表达显著升高(P<0.05),IRS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BBR组抑制了这种变化(P<0.05,P<0.01).与阴性对照(NC)组比较,miR-29a-3p模拟物可显著抑制与IRS1 3'-UTR融合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活性(P<0.01).WB结果显示,miR-29a-3p下调IRS1蛋白表达,而miR-29a-3p则促进IRS1蛋白的表达.miR-29a-3p模拟物转染组IRS1mRNA表达下调,miR-29a-3p抑制剂转染组表达相反.BBR能够上调转染miR-29a-3p模拟物或抑制剂的IR-HepG2细胞中的IRS1 mRNA表达.在IR-HepG2细胞模型中,转染miR-29a-3p模拟物组的IRS1,pIRS1ser307、Akt、pAktser473和PDK1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转染miR-29a-3p抑制剂后这些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BBR治疗后,上述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miR-29a-3p在IR-HepG2细胞中能调控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通路,BBR能下调或维持miR-29a-3p水平,增加IRS1 mRNA和蛋白表达,调节胰岛素受体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阿魏酸作为多味中药质量评价指标的特异性

    作者:王卫明;彭慧;张贵君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为提高中药检测指标在中药检验中的合理性,使得检测指标在保障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防止检测指标的形式化.选取阿魏酸这一检测指标讨论其在功效方面的针对性,对比药性、药味、归经、基原等方面的特异性.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发现以阿魏酸作为检测指标的中药有3个,分属于活血化瘀药、补血药和解表药,阿魏酸既不能代表活血化瘀药的全部功效也无补血、解表作用.通过检索文献发现《中国药典》中含有阿魏酸的中药有30余种,对比其药性、药味、归经、基原等发现无特异性.阿魏酸作为多味中药质量评价指标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 定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肺组织TSLP、GATA3表达的影响

    作者:崔振泽;黄燕;刘明涛;徐超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定喘汤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肺组织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GATA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定喘汤组和利巴韦林组.采用滴鼻法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应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SLP、GATA3 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及下游因子IL-4、IL-10、IL-13分泌情况,观察定喘汤和利巴韦林对上述指标及肺指数的影响.结果:定喘汤组能显著性下调TSLP及GATA3 mRNA表达,利巴韦林组下调TSLP mRNA表达作用显著(P<0.05),而对下调GATA3 mRNA表达作用不显著;定喘汤组、利巴韦林组都能降低肺指数、TSLP和GATA3蛋白含量,显著抑制1L-4、IL-10、IL-13分泌(P<0.05).结论:定喘汤对RSV感染的干预机制可能与调控RSV感染大鼠肺组织中TSLP及GATA3表达有关.

  • 基于miR-155/NF-κB信号通路探讨新风胶囊改善类风湿关节炎血瘀证患者肺功能的机制

    作者:章平衡;刘健;纵瑞凯;万磊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基于miR-155/NF-κB信号通路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瘀状态与肺功能的关系及新风胶囊(XFC)对其影响.方法:选取RA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新风胶囊治疗组30例,来氟米特(对照)组30例.观察新风胶囊对RA患者细胞因子、凝血指标、NF-κB、miR-155、血瘀症状体征积分及肺功能参数的影响.结果:与轻度血瘀证组比较,XFC重度血瘀证组的FEV1/FVC、FEF50、FEF75显著降低(P<0.05,P<0.01),p65、miR-155显著升高(P<0.05,P<0.01).与LEF重度血瘀证组比较,XFC重度血瘀证组FEV1/FVC、FEF5.显著升高(P<0.01),p65、IL-6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XFC组FEF50、FEF75、PEF、IL-10、IL-4、PAF-AH显著升高(P<0.05,P<0.01),血瘀症状体征积分、IL-17、IL-6、D-D、FBG、PLT、PAF、NF-κB通路指标、miR-155显著下降(P<0.05,P<0.01);与LEF组比较,XFC组的FEF50、PEF显著升高(P<0.05),关节刺痛、舌质、皮下瘀斑、血瘀总积分、IL-17、D-D、FBG、PLT、PAF、p65、p50显著下降(P<0.05,P<0.01).且RA患者肺功能与细胞因子、血瘀指标、miR-155、NF-κB具有相关性.结论:RA血瘀证患者肺功能异常,可能与其体内miR-155的高表达、NF-κB的异常活化、凝血指标异常以及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衡有关,而新风胶囊能够通过调节miR-155/NF-κB信号通路,改善血瘀状态从而改善RA患者肺功能.

  • 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模型大鼠肾髓质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徐路;张琦;徐建虎;杨子庆;李雷兵;任小彤;罗炽琼;李林鲜;肖桦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运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模型大鼠肾髓质差异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温阳消饮组、去桂消饮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以1%λ-角叉菜胶制备胸腔积液模型,造模成功后2h,温阳消饮组、去桂消饮组予以相应药物灌胃,日1次,连续5d.灌胃结束后处死大鼠.每组取3只大鼠的肾髓质进行基因表达谱检测,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结果:①温阳消饮组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其共同表达通路有3条: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系统性红斑狼疮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通路;共同表达基因有7个:LOC317471、Olr462、Mcpt8I3、Olr718、Mcpt8I2、Cd80、Ttn.②去桂消饮组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其共同表达通路有1条: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共同表达基因有3个:Cep295nl、Mcpt8I3、Fam64a.结论:①温阳消饮法对胸腔积液模型大鼠肾髓质基因的调控是通过多个通路及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②该法可能是通过上调Mcpt8I3基因调控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影响其炎症反应的;③温阳消饮组与去桂消饮组在肾髓质基因的Pathway分析中存在差异,温阳消饮方可能是通过上调Mcpt8I3基因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通路而发挥利尿消饮作用的;④本研究中未发现该法对cAMP-PKA/PKC及VWP通路有影响.

  • 石菖蒲-远志药对配伍机制初步探讨

    作者:许亚萍;伍旭明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对石菖蒲-远志药对配伍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利用HPLC技术对药对共煎物及单味药水煎物进行了分析.制备了α-细辛醚-细叶远志皂苷结合物,采用红外光谱法(MIR)、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及粉末X射线衍射(PXRD)对其研究.并对比了α-细辛醚、细叶远志皂苷与结合物的溶解曲线.结果:α-细辛醚和细叶远志皂苷在共煎物中的含量高于单味药水煎物;结合物呈现出与单体成分的显著差异,且在水中的溶解性显著优于单体成分.结论:石菖蒲-远志药对配伍的物质基础机理很可能为α-细辛醚和细叶远志皂苷二者结合,引起理化性质改变,增加了二者的煎出.

  • 基于整合药理学分析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不齐的分子机制

    作者:陈婷;王天琪;张砚;孟棵;杨秋蕊;王炎炎;王怡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预测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不齐的分子机制,为通脉养心丸有效成分辨识、分子机制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合药理学平台,进行通脉养心丸化学成分分析、疾病靶标预测、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中药方剂-化学成分-作用靶标-疾病靶标”多维度关联的网络关系,对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不齐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结果:通脉养心丸药物靶标与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不齐疾病靶标基因功能分析结果显示有细胞质、胞外谷氨酸门控离子通道活性、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线粒体、ATP结合、用于蛋白质翻译的tRNA氨酰化等条目.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集中在谷氨酸能突触、神经系统、氨基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通脉养心丸作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不齐的中药中,生地黄、党参、阿胶、大枣的化学成分及预测靶标数居多.结论:通脉养心丸通过离子通道、线粒体途径、ATP能量代谢、神经系统等相关通路来达到对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不齐的治疗作用.本研究还得到通脉养心丸发挥这一作用的主要药物可能是生地黄、党参、阿胶和大枣.

  • 基于《黄帝内经》五音理论探析辨证施乐

    《黄帝内经》记载了五音的特点,并将五音与五脏、五志相结合形成了五行音乐疗法.文章根据文献中关于五行音乐的记载,探索五行音乐的特点及施乐方法,分析五行音乐中关于脏腑辨证、情志辨证、体质辨证的选乐方法,提出辨证施乐、辨志施乐、辨质施乐,为五行音乐疗法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

  • 蝶腭神经节针刺技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作者:李新吾;司银楚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鼻部疾病的技术和方法是由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吾主任医师、研究员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李新吾主任发明该技术的过程,蝶腭神经节针刺术的解剖学和作用机制分析,蝶腭神经节的定位和进针点,针刺方向以及调针,针刺注意以及一针多效的分析等.文章经李新吾主任亲自审定,对此技术的临床推广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正交试验优选银翘散常压机器煎煮佳工艺研究

    作者:束雅春;陆兔林;秦昆明;陈亚军;蔡宝昌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研究银翘散常压煎药机佳煎煮工艺.方法:本试验以绿原酸、牛蒡苷、连翘苷、芦丁、橙皮苷,合煎液中浸出物与相对密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4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对检测指标具有显著性影响.银翘散常压煎药机佳煎煮工艺为A1B3C3D2组合,即将银翘散饮片浸泡15min,一煎加16倍水,二煎加10倍水,煎煮2次,每次常压煎药机煎煮25min.结论: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考察与正交试验优选银翘散佳常压机器煎煮工艺,对规范中药汤剂煎煮工艺具有积极意义.

  • 薏苡仁历史应用概况及现代研究

    作者:罗云云;杜伟锋;康显杰;赵金凯;应泽茜;杨柳;葛卫红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薏苡仁在我国分布广泛,是我国的传统中药,在药食两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但目前对薏苡仁的基础研究尚不深入,缺乏本草考证及炮制加工理论的研究,笔者查阅了相关医药古籍,并检索了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学期刊,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对薏苡仁名称、历史概况、种源、产地分布、炮制方法、主要成分、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综述,以期能在薏苡仁药食两用方面得到更加合理地开发与应用.

  • 赵炳南论治湿热毒蕴型皮肤病组方高频中药之文献诠释

    作者:杨旭杰;裴晓华;董尚朴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本研究以数据挖掘所获得的赵炳南论治湿热毒蕴皮肤病之高频中药为基础,采用人工翻阅与网络检索相结合,纸质资料与电子文本相匹配的方法,筛选与高频中药相关的资料展开理论研究与文献评述.研究结果显示高频中药均获得了古今文献的支持.在高频中药之中,蒲公英、金银花、薏苡仁、车前子、白鲜皮、龙胆草、生地黄、生甘草的用量、频次与比重均遥遥领先,体现出湿热毒蕴皮肤病三清三利、清解为主、补益为辅的论治法则,这8味中药清除湿热毒邪、扶助正气之功效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学论著中已有述及,且得到现代药理、药化等研究的进一步证实,因而可以作为湿热毒蕴皮肤病临床遣方及新药设计的基础中药组方.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气化论治策略

    再生障碍性贫血之病因病机尚需进一步阐明,其治疗经历了以补脾益气到补肾为本的过程.目前临床一般遵从脏腑辨证的规律,从肾、脾人手进行论治.文章从气化理论的角度分析再障病情的发展变化,提出再障的病机以肾为本,以脾为标,以心为主,以肝、肺为变的总原则.胃为生气之源,胆为升发之本,胆随胃降,胃随胆升,对于再障的辨治至关重要,符合气化整体观念之临床真实世界.

  • 活血开窍方改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研究

    作者:宗鑫;王世军;章洪华;邓甜甜;于华芸;季旭明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研究活血开窍方对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海马CA1区AchE、ChAT、Aβ、AP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该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为活血开窍大剂量组、活血开窍小剂量组、盐酸多奈哌齐组、模型组,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Morris水迷宫观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AchE、ChAT、Aβ、APP表达.结果:Morris水迷宫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穿越原平台位置的次数、第四象限游泳时间及游泳路程均显著性缩短和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开窍组上述3个指标均显著性提高(P<0.05,P<0.01).小鼠海马CA1区AchE、Aβ、APP阳性细胞个数、阳性细胞面积比例显著性减少(P<0.05,P<0.01),ChAT阳性细胞个数显著性增多(P<0.05,P<0.01).结论:活血开窍方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与降低小鼠海马CA1区AchE、A β、APP表达,提高胆碱能系统ChAT表达有关.

  • 近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针灸学科项目资助概况及热点分析

    作者:余思奕;郭保君;申治富;胡幼平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库,筛选2014年至2016年获资助方向为中医针灸(H2718)的课题,分析资助数量、资助额度与资助项目依托单位等一般情况.并通过项目名、关键词等对资助项目热点病症谱和热门研究方向进行归纳,绘制针灸学科发展“地貌图”,有助于申报者了解针灸学科基础研究方向和申报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痹证古方用药特点分析

    作者:杨阳;张一颖;亢力;王琳;杜昱;马洪明;李园白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讨痹证古方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筛选《中医经典古方数据库》自春秋战国以来治疗痹证的古方,利用频次及关联分析方法总结高频单味药及药物组使用特点及规律.结果:共收集古方1 413首,中药451味,味高频单味药味性多温热,归经多人肝、脾、肾三经,治疗多以滋补肝肾为主,祛湿活血为辅.结论:民国以前医家治疗痹证多以培元固本、标本兼治为原则.

  • 芩楼清利丸对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大鼠血清及皮损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梅沉成;何文凤;李瑞婷;孙超逸;范欢;任映;王蓬文;屈双擎;张云璧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讨芩楼清利丸治疗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采用0.1%二硝基氯苯溶液(DNCB)分别致敏2次建立ACD模型.治疗组将芩楼清利丸溶于纯净水中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组将盐酸西替利嗪片溶于纯净水中灌胃给药,模型组采用纯净水灌胃,每天2次,共2周.实验2周后取材前评估皮损疗效;取材后,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肤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检测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以及皮损组织中白细胞三稀B4(LTB4)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三烯受体1(BLT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4 (Caspase-14)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皮损红斑、水肿、丘疹、表皮剥脱等均显著减轻(P<0.05).病理结果提示,两组大鼠背部皮肤的角质层变薄,表皮层、真皮层内炎症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显著减少.模型组LTB4、TNF-α、Caspase-14 mRNA的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上升(P<0.01,P<0.05),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LTB4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P<0.01),TNF-α、Caspase-14 mRNA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也显著下降(P<0.01,P<0.05).模型组大鼠皮肤BLT1 mRNA的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血清中IL-4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芩楼清利丸治疗AC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及皮损中的相关炎性因子及促进表皮屏障恢复有关.

  • 基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分析

    作者:宋亚刚;李艳;苗明三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基于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提出原发性肝癌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列出中西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符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1项赋值为11.1%,中医临床中符合1种证型赋值为12.5%,根据该标准对现有原发性肝癌动物模型进行评分,以评分反应动物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吻合情况,评分越高,吻合度越高.较高吻合度的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有:移植性VX2兔肝癌动物模型和中医脾虚证、湿热证分别结合瘤细胞注射的大鼠动物模型,但存在诸多缺点.整体上原发性肝癌造模方法诸多,但缺少反应原发性肝癌临床特点和体现中医病因病证的动物模型,缺乏动物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原发性肝癌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及建立体现原发性肝癌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病理模型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中医学“火”论

    作者:张云飞;王超;胥佳;冯红梅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文章通过论“火”之源,火与水的关系,君火、相火关系之常与变,强调火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性,谨慎见火清火,见热清热,火的出现往往与阴阳失调、水火不济、气机不畅等因素有关,临床上辨明病理性“火”产生的病机,合理引火归元,恢复其阴阳调和、水火既济、一气周流方是上策.

    关键词: 元气
  • 超声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铁苋菜中7种活性成分含量

    作者:罗庆红;周光明;廖安辉;高意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通过超声辅助萃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铁苋菜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儿茶素、咖啡酸、芦丁、杨梅素及柚皮素7种有效成分含量.方法:利用Phenomenex 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6%乙酸;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波长290nm;柱温40℃;进样量20μL.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7种成分在25min内均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良好,RSD均>0.9990(n=7).加标回收率(n=3)平均值为101.56%~111.43%(RSD<1.88%).结论:实验结果可靠、重复性好,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铁苋菜的质量监控和药用植物铁苋菜的定量检测.

  • 鹿角多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作者:王平;张会敏;李刚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讨鹿角多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影响.方法:利用HPLC法检测经超滤所得的不同分子量的鹿角多肽,并考察不同浓度、不同分子量的鹿角多肽对BMSCs增殖、生长周期、成骨化的影响.结果:BMSCs生长良好;当鹿角多肽(分子量800~1 500)浓度为1.261×10-1g/mL时,细胞增殖率45.84%,促进细胞增殖效果明显优于其余各浓度样品;鹿角多肽(分子量为800~1 500)可明显增加大鼠BMSCs的ALP值,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鹿角多肽组(分子量800~1 500)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指数为38.68%,优于其他各组.结论:鹿角多肽(分子量800~1 500、浓度1.261×10-1g/mL)对BMSCs具有良好的促增殖、促成骨化作用.

  •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的共同特点

    作者:叶明花;蒋力生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通过对当代309位名老中医养生经验的系统分析,发现其共同特点为:一是有中医理论指导,能用中医理论阐释其养生的方法和原理;二是有临床实践依据,养生经验既来源于临床,又能在临床指导运用;三是自觉自主意识强,不仅对生命的养护有高度的自觉性,而且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主动的调整;四是能辨人辨体养生,按照人群个体、地理环境、四时气候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强的养生指导;五是注意保健抗衰老,普遍在中年开始注重养生;六是注重养生防疾病,把“治未病”当作职业追求的高目标.

    关键词: 名老中医 养生 特点
  • 疏风解毒胶囊对大鼠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的研究

    作者:刘妍;温和;唐桂毅;段蕊;黄妍;张海娇;张春云;胡金芳;曹勇;李文军;翟永林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评价疏风解毒胶囊对妊娠大鼠及胚胎-胎仔发育的影响.方法:每组25只雌性SD大鼠从妊娠第6~15天每天灌胃给予疏风解毒胶囊(4.15、12.46、37.37g生药/kg)或去离子水1次,评价妊娠母鼠的状态、体质量和体质量增长、摄食量、生殖能力及胎仔的体质量、性别、顶臀长、尾长和外观、内脏、骨胳发育的畸形或变异.结果:母鼠第1天给药时出现体质量增长减少(P<0.01),此后体质量增长正常.母鼠给药后的摄食量和生殖能力,胎仔的生长和发育均正常.结论:本实验条件下,母体及胚胎发育的安全剂量均为37.37g/kg,按照体质量计算,该剂量相当于人用大临床使用剂量的81倍.

  • 黄芪多糖对重离子辐射BMSCs防护作用及与NF-κB相关机制研究

    作者:张利英;王磊;张丽昕;张苡铭;许小敏;丁楠;华君瑞;刘永琦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PS)对重离子辐照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增殖作用、维持其基因组不稳定性以及与NF-κB信号通路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BMSCs,随机分为Ctrl组、APS组、IR组、APS+IR组.Ctrl组为常规BMSCs,APS组用50μ g/mL APS干预BMSCs,IR组用2Gy 12C6+辐照BMSCs,APS+IR组用50μ g/mL APS干预受辐照BMSCs.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松弛素法测各组BMSCs的微核率;免疫荧光测53BP1免疫荧光簇集焦点;Western Blot检测P65、p-P65、COX-2蛋白表达.结果:与Ctrl组比较,12C6+辐射后BMSCs增殖水平降低,克隆形成数减少(P<0.05);微核率和免疫荧光焦点显著增多(P<0.01);P65、p-P65、COX-2等相关蛋白上调(P<0.05,P<0.01).与IR组比较,APS+IR组BMSCs细胞增殖水平升高,克隆形成数增多(P<0.05);微核率和免疫荧光焦点显著减少(P<0.01,P<0.05);P65、p-P65、COX-2蛋白下调(P<0.05).结论:APS对2Gy12C6+辐射BMSCs具有促增长作用,可能和下调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维持BMSCs基因组稳定性有关.

  • 块根糙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降糖活性研究

    作者:杨颖博;王蒙;王峥涛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研究块根糙苏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降糖活性.方法: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筛选块根糙苏的降糖活性部位.利用多种分离分析技术从活性部位中共分离得到5个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1、芹菜素2、槲皮素-4’-O-β-D-萄糖苷3、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萄糖苷5),其中3~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活性实验验证活性部位中5个黄酮的降糖活性.结果:5个黄酮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o-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427.8,502.7,803.4,698.8,768.2μmol/L,均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为3 760.0μmol/L).结论:块根糙苏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糖活性,提示具有潜在的抗糖尿病功效;为进一步开发高效、新型的抗糖尿病药物提供了先导化合物.

  • 皮类植物药在皮肤病中的传统应用与现代研究开发

    作者:刘本玺;董广平;刘海洋;李尚雨;刘本玉;杨勤运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从“中药指南”本草数据库中,查找出能够治疗皮肤疾病的皮类植物药材,进行系统整理和编目.并从临床使用、药理作用和研究开发3个方面,对皮类植物药的运用和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掘“以皮治皮”的传统医学思想,讨论“以皮治皮”的科学内涵;建议从中找出活性显著的皮类植物药材,指导开发皮肤疾病的药品制剂.

  • 蒋健运用麻子仁丸辨治脾约证经验探析

    作者:周丹;蒋健;李欣;崔晨;耿琦;李敬伟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文章通过案例进一步介绍蒋健教授用麻子仁丸治疗脾约证尿频、尿失禁的诊疗学术观点.蒋健教授认为:现代医学确有一些疾病可以表现出脾约证大便鞭和小便数的临床特点,凡是大便鞭和小便数在病机上存在某种程度因果关联的疾病,可按脾约证用麻子仁丸治疗;大便鞭和小便数偶然同时出现、并不存在因果关联的疾病,并不支持将之看作是脾约证;判断大小便有无因果关联只能通过用麻子仁丸治疗以后大便鞭与小便数同步改善来倒推.脾约证有时可但有小便数而并无大便鞭,其证据是对此用麻子仁丸治疗以后小便数能够得到改善.这个观点的临床意义在于,对小便数进行一般辨证论治难以取效时,毋忘脾约证的可能性而可试用麻子仁丸进行治疗.脾约证小便数除了小便次数增加外,还包括小便难以忍耐甚或遗尿、尿失禁.

  • 李丽霞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

    作者:刘文文;陈楚云;李丽霞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痉挛性斜颈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局灶性肌张力障碍疾病,发病原理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颈部姿势畸形,西医治疗效果不理想.李丽霞教授认为本病以督脉为本,筋脉为标,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实在风寒湿壅滞经络,虚在肝肾不足,阴虚血少;使用针灸结合火针治疗本病,通督调神舒筋,滋阴祛风止痉,标本兼顾,取得良好疗效.现通过分析李丽霞教授治疗痉挛型斜颈的医案,为临床治疗痉挛性斜颈提供参考.

  • 董幼祺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

    作者:李梦瑶;董继业;董幼祺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文章介绍董幼祺教授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证经验.阐述正气虚弱是发病的基础,在临床的急性期、缓解期、稳定期,分别以祛除邪气、扶正祛邪、调扶正气为法则.尤其强调恢复人体正气,并配合穴位贴敷和冬季膏方等方法进行预防性治疗,以改善患儿体质,提高其免疫力.

  • 浅析贾英杰“尤重调理脾胃之法”治疗肺癌围治疗期的特色经验

    作者:李小江;牟睿宇;邬明歆;李文杰;贾英杰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居高不下,是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威胁人类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西医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尽管治疗的方式在继续更新,但是患者预后仍旧不太理想,生存率没有明显的改善.中医药治疗可以延长肺癌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化疗、放疗等联合应用具有增效减毒作用,且在综合治疗方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贾师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认为肺癌发病的根本因素为脾胃虚弱.贾师认为治取中焦为治疗肺癌的核心,尤重调理脾胃之法,并贯穿于始末.

  • 倪宣化辨治疑难病症经验

    作者:刘建材;郑涵尹;李传芬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通过整理研习倪宣化的病案,总结倪老辨治疑难病症的经验.倪老认为辨治疑难病症,要以客观全面的病史资料为基础,运用各种辨证技巧对病症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精准选方、变通用药,在复诊时以病机为中心灵活调整处方.倪老辨治疑难病症的经验贯穿辨证论治的全过程,运用于临床多获良效,值得借鉴.

  • 张晓梅治疗哮喘的常用对药及角药经验

    作者:董环;孟丽红;于小林;顾潇枫;张晓梅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简述张晓梅教授治疗哮喘的常用对药及角药.哮喘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中医药治疗哮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运用对药及角药的药物组合治疗哮喘能起到协同增效、相互兼治、相互制约的作用,治疗效果满意.运用对药及角药同时亦结合证候分析从而药证相应,力求做到方证相应、药简功专、标本兼治的治疗效果,发挥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治疗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 阎小萍运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作者:李春;贾蕊菡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干燥综合征(SS)属于中医学“燥痹”范畴,阎小萍认为其发病与感受燥邪、阴液亏虚、津液不布密切相关,病机演变由浅入深,逐渐累及心肺、脾胃以及肝肾.阎小萍以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加减不同,对SS的灵活运用及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应用中出神入化.

  • 从态论治慢性腹泻

    作者:康雷;李磊;贾冬冬;赵晓东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文章阐述了从态论治慢性腹泻的治疗理念,慢性腹泻的基本病机、核心病机及病机演变,以及针对该病不同状态要素,分析目前所处的疾病状态及状态演变,从状态着手进行辨证论治,为临床辨治慢性腹泻提高疗效提供参考.

  • 从舌辨治月经后期临床体会

    作者:王瑶瑶;周海虹;许玲夏;郭蓁萤;陈少东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月经后期为妇科常见病证,临床常因无明显症状或症状多而杂,给辨证带来一定难度.舌诊作为中医诊病的特色诊法,辨治月经后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医案2则,探讨舌诊在诊治月经后期中的临床意义,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 马大正运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治疗妇科杂病经验

    作者:徐道芬;高楚楚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伤寒论》治疗湿热瘀里兼表证的经方,马大正主任医师紧扣内郁湿热,外有表邪之病机,用于治疗有表证兼里湿热的月经疹、妊娠期湿疹、妇人皮肤虫行感、妊娠期药疹等妇科杂病,皆取得卓效,彰显一方治多病、异病同治的理论,其经验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 商宪敏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经验

    作者:赵睿学;李城;李璐;杨惠民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商宪敏教授认为慢性支气管炎以肺脾肾虚、功能失调为本,痰饮、外邪为标,病性往往是虚实错杂,本虚标实.在治疗上,标本兼顾,攻补兼施;注重辨分期、辨寒热、辨诱因、辨痰性、辨脏腑治疗,注意辨证辨病相结合,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通痹治痿法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实践

    作者:赵家有;宋春生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文章首先从概念、病因及病位等方面阐释痹与痹证的区别,进而论述内伤致痹.以痹与痿的关系为切入点,阐发通痹治痿的理论内涵和临床价值.中医学认识人体可高度二分为体和用,不通为痹,痿即功能减退.体痹用痿是“因痹致痿”病机转化的具体形式,阳虚或热盛在病机转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热盛尤为关键,概括为“体痹-热/寒-用痿”是“因痹致痿”病机转化的具体路径.据此,确定清通补法、和(平)通补法和温通补法等通痹治痿三法, “通”为“三法”核心,清、和及温是“通”痹手段, “补”为径直治痿之法.通痹治痿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广阔的运用前景,尚需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丰富通痹治痿法的科学内涵,形成可推广、复制的诊疗方案.

  • 张杰治疗失眠特色及验案举隅

    作者:洪靖;王鹏;姜瀚;刘海燕;张杰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失眠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文章从失眠的病因病机、临证分型、用药特色、辨治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张杰治疗失眠的学术思想和个人经验.张老师有3点辨治经验:守脾胃中土,以阳气为本;久病多兼郁,宜开郁畅机;顺阴阳服药,应更替养神.常见5种证型:肝血不足、阴虚火旺、肝郁气滞、寒湿困中、饮食积滞.善用4类对药:酸枣仁、乳香;五味子、柏子仁;茯神、远志;龙骨、牡蛎.并举验案3则,以飨同道.

    关键词: 张杰 失眠 名医经验
  • 王庆其补气健脾托疮生肌法治疗经验

    作者:王少墨;王秀薇;戴彦成;姚怡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王庆其教授借鉴中医外科采用消、托、补治疗疮疡病的理念以及“脾主黏膜”的观点,采用补气健脾、托疮生肌法治疗消化道溃疡病每获良效.文章整理分析王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以飨读者.

  • 归脾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共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林;钟艳;赵静;全淑林;石学慧;李振光;王净净;刘叶辉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共病(PSCA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将80例PSCA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中药组用归脾汤加味加减.两组均观察6周.治疗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评分,测定血清5-HT、NE、BDNF水平,观察临床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后,中药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4周后,中药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血清5-HT、NE、BDN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中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6周后,两组疗效比较,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能减少失眠、肌强直、震额、食欲减退等方面不良反应(P<0.05).结论:归脾汤加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伴焦虑共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 健脾益气摄血颗粒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珺;张蕴;张玲;张雅月;马薇;陈科;陈信义;侯丽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摄血颗粒改善“脾不统血证(脾气虚)”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症状及止血疗效.方法:应用中央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ITP患者按3∶3∶2分为中药组(健脾益气摄血组)、联合组(健脾益气摄血联合强的松组)、西药组(强的松).治疗21d,每周访视1次,采集症状与出血等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临床症状疗效中药组(104例)、联合组(103例)在临床证候显效率与有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治疗7d后出血程度较入组时明显减轻(P<0.05),中药组的血小板均值及增长趋势始终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颗粒在改善“脾不统血”ITP患者的脾(气)虚症状及出血症状上,疗效优于并早于单用强的松;联合用药优势更加明显,并且对强的松可能潜在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毫火针联合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临床观察

    作者:杨敏;郭菲;姚乐;张成会;刘朝霞;丰靓;刘红霞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通过观察毫火针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来验证毫火针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计算机简单随机法,将40例白癜风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毫火针治疗,对照组单纯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分别在治疗后4、8、12周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结果:治疗4、8、12周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42.1%、68.4%、68.4%,试验组有效率分别为61.1%、94.4%、94.4%,8、12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未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毫火针联合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较单独外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白癜风疾病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好.

  • 健脾清热活血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疗效及NLRP-6、Caspase-1、IL-8的影响

    作者:陈良荣;绳荣湍;邱燕婷;宋杰;陈玉;马媛萍;方健松;刘畅;张涛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讨健脾清热活血方对UC患者NLRP-6、Caspase-1及IL-18的变化.方法:将3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健脾清热活血方,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剂,疗程为12周,应用肠镜下Baron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NLRP-6、Caspase-1、IL-18表达变化评估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总体有效率相当,无显著差异;肠镜下Baron评分治疗后降低,组内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降低,治疗前与治疗后12周组内比有显著性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LRP-6、Caspase-1、IL-18基因及免疫组化阳性细胞分布面积均降低,治疗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清热活血方可负向调节NLRP-6表达,抑制Caspase-1活化,下调IL-18表达,发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用.

  • 热敏灸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影响

    作者:李泰标;张芸;谢洪武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热敏灸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予以热敏灸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对照组则以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20d后的前列腺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20d后NIH-CPSI评分、前列腺液中白细胞、卵磷脂小体及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0%,对照组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尤其在改善患者血瘀状态方面为著,且不良反应少.

  • 百合保肺汤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传博;凃洁;黄忠连;李泽庚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讨百合保肺汤对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48例放射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与对照组(24例),治疗组予以抗生素、激素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百合保肺汤.观察两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肺损害积分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急性放射性肺损害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百合保肺汤能显著降低放射性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减轻急性放射性肺损害,对放射性肺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 《灸经图》敦煌古穴治疗贝尔氏面瘫疗效观察

    作者:徐兴华;殷世鹏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以敦煌石窟中《灸经图》古穴发际、扳眉、耳上关、口吻、颊车髓孔、足阳明、足太阳为主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敦煌古穴针刺组(A组)和敦煌古穴灸法组(B组),每组30例.分别进行针刺及艾灸治疗,并以敦煌古法吹粉法及House-Bra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估.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敦煌古穴针刺组的治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67%(17/30)、33.33%(10/30)及90.00%(27/30),敦煌古穴灸法组依次分别为53.33% (16/30)、33.33%(10/30)及86.67(26/30).两组在改善面神经功能及面部临床症状缓解程度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敦煌古穴针刺和艾灸在治疗面瘫方面疗效相近.

  • 扶阳宣痹汤治疗中老年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司誉豪;马勇;郭杨;马少华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扶阳宣痹汤治疗中老年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予扶阳宣痹汤口服,对照组予腰痹通胶囊口服,均为两个疗程.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有效病例中,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9例,两组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寒凉感、麻木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僵硬症状间无显著性差异;④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阳宣痹汤治疗中老年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清温并用法对HBV-ACLF非阳黄证患者Treg/Th17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征福;彭杰;陈斌;孙克伟;张涛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清温并用法对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非阳黄证患者外周血清Treg/Th17型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两中心、随机、对照设计方法,根据中央随机系统将36例非阳黄证的HBV-ACL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例,对照组16例,试验组为西医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清温并用法,对照组为西医内科综合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应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第0周及第8周时外周血清标本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介素(IL-10、IL-17、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治疗后,试验组在8周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黄疸总体有效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总胆红素(TBIL)、国际化标准比值(INR)、提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清IL-10、TGF-β、IL-17、IL-23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仅在降低IL-17、IL-10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温并用法治疗HBV-ACLF非阳黄证患者能促进黄疸消退、改善凝血功能,或与其调节Treg/Th17型细胞因子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 养阴益气合剂治疗结缔组织病继发间质性肺病60例临床观察

    作者:秦鸿;王洪;周继朴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探讨养阴益气合剂治疗结缔组织病继发间质性肺病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予以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基础治疗,观察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养阴益气合剂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记录6分钟步行试验(6MWT)、肺功能等结果,且停药12周后再次随访6MWT,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肺功能(FVC、DLCO)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1);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6MWT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0.01),且停药12周后观察组的6MWT仍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益气合剂治疗结缔组织病继发间质性肺病气阴两虚证患者有显著疗效,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增强活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益气活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王博雯;张策;高奋堂;李燕玲;张福;谢萍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心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1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对照组81例,疗程4周,观察纽约心功能分级、Lee's心力衰竭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和脑钠肽(BNP)疗效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好转,Lee's心衰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左室射血分数、BNP疗效指标、安全性分析均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益气活心丸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 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临床研究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住院及门诊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灸组、壮医药线点灸组、针灸组、口服西药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统计各组治疗前后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研究患者在各组间,不同的性别、年龄及病程对治疗前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是否有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各组均能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老年KOA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是病程与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病程越长,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结论:老年KOA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病程和年龄有关,患者病程越长,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

  • 蝮蛇解毒汤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海东;龚旭初;张允申;杨万富;陈旭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蝮蛇解毒汤治疗蝮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探讨中医药干预在蝮蛇咬伤救治中的疗效.方法:收集300例蝮蛇咬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A、B、C 3组,各10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B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口服季德胜蛇药片;C组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口服蝮蛇解毒汤;共治疗6d.观察并分析3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局部症状(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全身体征(复视、瞳孔、眼睑下垂、张口困难、颈项及全身肌肉酸痛、烦躁、呼吸)、实验室检查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百分比(N%)、尿红细胞计数(URBC)、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C组显效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各组患肢疼痛、肿胀程度、全身症状积分均有缓解(P<0.01),C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优于A、B组(P<0.01),B组与A组无统计学差异;C组肿胀程度、全身症状积分显著优于B组(P<0.01),B组显著优于A组(P<0.05);实验室指标上,各组治疗后N%、URBC、Cr、CK-MB、CRP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ALT治疗前后仅C组有改善;且在N%、URBC、Cr、ALT、CRP指标改善情况上C组优于B组、A组(P<0.05).结论:西药常规疗法加用蝮蛇解毒汤治疗蝮蛇咬伤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基于固本培元治则的针推结合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临床观察

    作者:吴兴全;魏晓光;张红石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观察同本培元治则指导下的针推结合法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联合针刺推拿组(治疗组),比较两组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排便次数、SF-36量表中各维度评分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有效率90.00%显著性高于对照组83.33%(P<0.05).治疗组在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3个SF-36量表维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固本培元治则指导下的针推结合法可以提高糖尿病性腹泻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针刺三阴交穴对原发性失眠患者PSQI与PSG的影响

    作者:赵晋莹;王富春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目的:针刺三阴交穴和非经穴治疗原发性失眠,观察两种方法对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多导睡眠图(PSG)的影响差异,从而对三阴交穴治疗原发性失眠进行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以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排标准的72例患者根据计算机Excel表随机均分为针刺三阴交穴和非经穴,共治疗5个疗程,1个疗程为5d,每个疗程中间间隔为2d,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的PSQI和PSG数值的变化.结果:三阴交穴组总有效率为61.76%,非经穴组总有效率为40.63%,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SG疗效评价,①组内比较:对三阴交穴组治疗前后PSG的4个因子分析,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②组间比较:治疗后三阴交穴组与非经穴组比较,对觉醒次数、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等3个因子分析,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SQI疗效评价,①组内比较:三阴交穴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以及PSQI总分等5个因子分析,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经穴组治疗前后比较,对睡眠时间以及PSQI总分分析,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后三阴交穴组与非经穴组比较,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以及PSQI总分等4个因子得分进行分析,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对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其睡眠效率有很好效果.

  • 针刺腧穴痛觉敏感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腧穴痛觉敏感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痛敏穴组和非穴组,确定受测者头部、颈部、上肢、下肢相应腧穴,用圆形探棒寻找痛觉敏感点,痛敏穴组在敏感点处行针刺泻法操作,非穴组在敏感点外旁开5mm处浅刺2~3mm,不做补泻手法,均留针20min,每周治疗2次,12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痛敏穴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各腧穴敏感点压痛阈值显著增高(P<0.05),其中角孙穴的敏感点治疗后压痛阈值显著增高(P<0.01);非穴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各腧穴敏感点压痛阈值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腧穴敏感点能明显提高皮肤压痛阈值,从而减轻患者对疼痛的敏感度,达到临床治疗偏头痛的目的.

  • 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结直肠癌的研究

    作者:贾茹;金赟(契);刘宁宁;李琦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是大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调节肠道菌群是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作用途径之一.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具核梭杆菌及硫酸盐还原细菌为结直肠癌致病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是两种常见的益生菌.文章从肠黏膜损伤、慢性炎性反应、相关信号通路、调节免疫等方面介绍肠道菌群对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综述中医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和机制,为揭示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治结直肠癌提供依据.

  •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相关研究现状及思考

    作者:张冀东;胡镜清;何清湖;孙贵香;孙涛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目前,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包括了冠心病与体表相关区域和相关穴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索,并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进行了对比,但目前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文章对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冠心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对下一步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

  • 针刺得气类评测工具研究现状及应用概述

    作者:郝歆宇;鲁凌云;段多喜;孙路强;魏韬;吴强;陈泰霖;郑倩华;周思远;李瑛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文章通过广泛检索国内外文献,在对现有针刺得气类评测工具的设计及应用相对比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现行得气类评测工具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并对针刺得气、针感、得气的客观化研究及相关评测方法展开讨论.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演变,得气类评测工具虽然已从早期基于疼痛感觉相关的测量逐渐拓展到对与得气相关的情绪、感觉传导等不同内涵变化的关注,但在目前依然缺乏能够得到普遍认可的针刺得气评测丁具的背景下,本文指出得气量表的构建应与临床紧密结合,充分考虑得气本身具有多维度复杂性的内涵,从整体结构的设置上完善评价指标的设置,从而为得气在临床治疗中的客观量化发挥的作用以及相应评测工具的构建提供更加合理的评判方法和参考依据.

  • 血管性痴呆中医病机及人参皂苷益智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高强;张斐姝;张丹丹;王一浩;刘甘露;林景峰;王育纯;常泽;田丹枫;韩振蕴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据统计中国现有痴呆患者700~800万,其中血管性痴呆(VaD)占10%~20%.然而VaD的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并不明确,王永炎院士曾提出VD“正虚毒损络阻”的病机学说,且《神农本草经》中也有人参“益智”作用的论述.基于VaD中医病机的探讨及临床实践,我们认识到中药人参对认知改善的确切作用,而人参皂苷作为人参的有效成分,其益智机制尚不明确.故而,文章从VaD的中医病机以及人参皂苷益智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综述.

  • 三七及其制剂联合化学药物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爽;张强;周伟龙;郑梦成;孙如煜;杜守颖;李鹏跃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治疗和预防过程中常需要多靶点用药.以三七为代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联合化学药物可显著改善心血管症状,具有靶点多、有效率高、血药浓度变化平稳等特点,且对远期疗效有积极作用.文章综述了三七及其制剂与化学药物联用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报道和机制研究,以期为合理用药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 石斛药用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作者:梁烨;邹才华;李近都;李世龙;李天资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石斛是我国名贵药用植物之一,其主要药用成分是其次生代谢物,但其来源有限、含量低、成本高,限制石斛使用空间.研究石斛药用成分的次生代谢产物的网络结构、限速步骤,解析次生代谢合成过程,掌握其药用成分的产生规律,并进行基因克隆或仿生物合成等,对合理开发利用石斛资源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石斛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代谢物的检测和鉴定、代谢关键酶的识别和克隆等多方的研究取得的进展作简要综述.

  • 冠心病痰浊证与脂蛋白代谢的研究进展

    作者:师帅;胡元会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脂蛋白作为血液中的脂类载体,其代谢异常是冠心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而从中医学角度则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痰浊形成密切相关.目前许多研究认为冠心病痰浊证与脂蛋白代谢之间存在关联.文章对冠心病痰浊证与LDL-C、HDL-C、载脂蛋白、LP (a)相关的研究进行综述,建议在冠心病的研究中,应加强对痰浊证的深入研究、寻找痰浊证客观指标的脂蛋白、参考国外新的脂蛋白机制成果、并期待权威学术机构建立冠心病痰浊证的临床研究标准.

  • 周围性面瘫大鼠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许明敏;黄辰;李瑛;张微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面神经易受损伤而致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心理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彻底阐明.因此,合理建立周围性面瘫动物模型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对该模型制作的方法整理较粗略,缺少对某种动物造模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深入总结.由于大鼠面神经与人类相似,易于暴露.因此本文通过检索近20年大鼠面神经损伤致瘫的模型制作方法,针对大鼠面瘫模型制作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分析比较,以期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的思路.

  • 中医药防治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的诊疗策略及思考

    作者:黄坡;郭玉红;赵京霞;刘清泉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探讨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的病机,寻找更加优化的治法与方药.通过中西医学的对比研究,运用取类比象的古代哲学思维方法,采取从不同的中医辨证方法人手分析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的病机.从脏腑、经络、六经辨证方法分析得出,三焦是人体气-水-火-痰-湿-热的通路,类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膜迷路;柴芩温胆汤具有宣通三焦,畅达少阳之效.三焦郁阻为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柴芩温胆汤可作为梅尼埃病急性发作期的主方.

  • 中医病机干预视角下的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思路

    作者:钱洁;谭佳妮;徐长亮;程海波;沈卫星;孙东东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病机是病变本质的反映,指导中医临床立法组方.中药物质基础是中药起效、中医实现疾病防治以及病后康复的关键所在.病机能将中医理论与临床用药紧密联系,文章从中医病机干预的视角,探讨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思路,以求中医病机思维与中药研究紧密结合,相互融通,协同发展.

  • 中国式疼痛诊疗模式发展探析

    作者:程肖芳;于长禾;李多多;翁志文;顾柯;崔志强;陈琳;刘长信;王锡友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对健康需求的提高,疼痛诊疗从仅祛除疼痛转变为紧急止痛、维持疗效、提高生活质量,过程中演变出不同的疼痛诊疗模式.由于诊疗模式的建立和选择受到国情、医学进展、时间、地域、政策、费用等因素影响,探索出一条更适应中国国情的疼痛诊疗模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团队提出中国式疼痛诊疗模式是将疼痛诊疗中先进的中西医理论和中西医临床疼痛专科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社会、环境、心理的现实,以人体全身状况为根本,进行修整、调整,使之成为有效、合理、经济,更加符合中国国情,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疼痛性疾病治疗的诊疗模式.文中详细论述整合医学作为指导思想的意义,简单论述阶梯式治疗的内容及特点,通过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中国式疼痛诊疗模式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疼痛诊疗模式可能是中国现阶段较为合适的诊疗模式,多种诊疗模式并存的情况下,形成新模式的不同疼痛诊疗模式,证明新模式的优越性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运气学说应对疫病的历史经验及现实思考

    作者:林明欣;杨威;张萌;朱建平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运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今医家用其指导疫病防治已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构建了运气学说的理论基础,宋金元时期对其研究日益增多.明清时期的温病学家则善用运气学说预测疫情,分析病证,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新中国成立初期,亦有中医学者利用运气学说来指导疫病的预测、预防及治疗而屡获佳效.自2003年以来,运气学说在预测疫情、指导疫病的防治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价值.目前,运气学说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从提高其理论地位、推动其教学改革、加强其参与疫病防控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研究,以期其能更好地指导中医理论研究及临床实践.

  • 数字中医药在中医药发展中的前景展望

    作者:夏帅帅;李亮;杨萍;邵峰;孙贵香;黄惠勇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近代以来,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中医药开始停滞不前,凸显落后,中医药人却无法找到其发展的突破点.笔者立足发展的角度,从时代发展、学科融合创新、大数据驱动及产业与时俱进4个方面的要求探讨数字中医药研究在中医药发展上的紧迫性、重要性.

  •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临床研究实践与思考

    作者:许前磊;马玉青;许向前;桑锋;谢世平;郭会军;徐立然;李青雅;金艳涛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中医药在无症状HIV感染者的早期干预、中医临床辨证治疗、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治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不良反应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良治疗等多个方面的临床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大大提升了中医药防治艾滋病水平.笔者通过近年来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临床实践,提出从以下3个层次开展深入研究:首先,准确定位,选择中医药治疗具有特色优势的切入点开展系统的临床研究;其次,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后,新药研发是提升中医药防治HIV/AIDS临床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 中医病证关系研究评析

    作者:邢梦;邢玉瑞 期刊:《中华中医药》2018年12期

    中西医病证结合作为当代中医临床的主要诊疗模式,则病证关系自然就成了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的重要问题.通过从病证关系逻辑分析、同证异治研究问题探讨、“同病类证”概念辨析三方面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提出中西医病证关系,从逻辑学的角度推论,无非同病同证同治、同病异证异治、同病异证同治、异病异证异治、异病同证同治、异病同证异治6种组合情况.同证异治的关键是因疾病基本矛盾不同而采用不同治法,从证的层次分类论述同证异治的依据,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同病类证”的实质是病证逻辑关系中的同病异证同治,不能说是重要的理论创新.

中华中医药杂志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6
1999 06
中华中医药杂志网友评论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4个月内

    第一篇文章,整体感觉还是很顺利的,7月初投的稿件,11月返回修改,校样,录用。感觉只要文章方向符合期刊的要求,有一定的新意,还是很容易中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2个月内

    我是1月底投的稿件,两个月后返回审稿意见,3月8号修改返回,26号被录用,历经两次修改,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审稿专家给出的意见很有建设性,整个流程也很规范,值得推荐。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2个月内

    审稿很快,一个多月外审返回,历经两次修改,之后被收录,历时两个月左右,整个流程还是很顺利的,推荐投稿。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2个月内

    我的文章是12月25日被录用的,投稿后一个月返回修改意见,修改后送复审,二十几天后被录用,前后历时两个月的时间,还是很快的。

  • 未知
    录用情况: 已投修改后录用
    选择周期:

    审稿很快,期间修改了一次,专家给出的意见很有建设性,我针对意见对文章进行了修改,之后就被录用。期刊对文章的创新性要求比较高,有合适的文章可以尝试下。

相关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