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중화중의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1727
  • 国内刊号: 11-5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zhzyyzz.com
  • 曾用名: 中国医药学报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反流性食管炎混合反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作者:张娇;程正义;唐旭东;郑蕊;王凤云;李保双;段昌令

    目的:通过多方面评价探索建立一种反流性食管炎(RE)混合反流的病证结合的大鼠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病证结合模型组,每组12只.模型组采用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造模,病证结合模型组采用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叠加夹尾刺激法的方法,术后通过行为学观察及测量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抓力等综合评价,并对死亡大鼠随即进行尸体解剖;存活动物分别于术后7、14、21d处死进行食管病理组织观察,判断该模型是否成功,并确定模型建立周期.结果:假手术组中麻醉意外死亡3只.术后非预期死亡12只(33.33%),其中模型组死亡6只(16.67%),病证结合模型组死亡6只(16.67%).尸解分析死亡原因感染、窒息、出血、吻合口瘘和穿孔等.各组存活大鼠均可见不同程度病变形成,且术后生活质量良好.术后第3周,模型组及病证结合模型组大鼠进食量、饮水量、体质量、抓力等方面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1,P<0.05),食管HE染色切片显示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基底层增厚,食管炎性反应形成.结论:食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叠加夹尾刺激法所形成的大鼠RE肝胃不和证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质量及病变形成率高,术后动物并发症及死亡率相对较小.

  • 电针胃经穴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谱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宗保;王亚东;刘密;马富强;陈娇龙;常小荣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1H NMR)研究电针胃经穴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物谱的表达.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经组和胆经组.利用束缚-冷应激法制备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大鼠,光镜下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采用1H NMR技术获取胃黏膜组织1HNMR谱,并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各组间的代谢物谱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和胃黏膜组织代谢轮廓差异明显,胃黏膜组织乙酸、肌醇、磷酸胆碱、谷氨酸、甘氨酸、乙醇胺、赖氨酸、3-羟基丁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牛磺酸、亮氨酸和甘露醇含量上升(P<0.05),乳酸、甲硫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胃经组和胆经组大鼠胃黏膜得到明显修复,胃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代谢轮廓更接近正常大鼠,胃黏膜组织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含量上升(P<0.05),乙酸、肌醇、磷酸胆碱、谷氨酸、甘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牛磺酸、乳酸、亮氨酸和甘露醇含量下降(P<0.05);胆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3-羟基丁酸、甲硫氨酸含量上升(P<0.05),肌醇、磷酸胆碱、谷氨酸、乙醇胺、异亮氨酸、乳酸、亮氨酸和甘露醇含量下降(P<0.05).结论:电针胃经穴可调节胃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特异代谢物的表达,促进胃黏膜损伤的修复.

  • 《黄帝内经》肝藏象理论探析

    作者:李晓娟;骆仙芳;楼招欢;张光霁

    肝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文章从文献研究的角度,疏理了《黄帝内经》中肝藏象理论的发展脉络,对肝藏象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观点作出准确详实的阐述,以期能够全面理解肝藏象生理病理过程,为中医理论体系的自身发展创造条件.

  • 探析“经方”概念之源流演变兼论“经方”“时方”之争

    作者:陈腾飞;刘清泉

    文章梳理了“经方”概念的源流演变,并对“经方”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热点问题如“经方”“时方”之争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对于“经方”概念的演变研究得出结论如下:《汉书·艺文志》所说“经方”是对一类书籍的统称;由汉代至宋代所云之“经方”与《汉书·艺文志》同义;宋到明清之际,“经方”之含义逐渐变化,民国以后特则指仲景方.对热点问题的研究得出结论如下:以“经方”特指仲景方有其深层原因;“经方”“时方”之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经方”范围的拓展有时代之必要性、学术之可行性和思维之创新性.

    关键词: 经方 概念 源流 时方
  • 试析营气与卫气的清浊、逆顺

    作者:李具双

    清浊与逆顺是对营气与卫气属性的进一步揭示.清浊揭示了营气与卫气的来源及活动区域.五脏法地为阴、清,营血出五脏,走脉中,故“清者为营”.六腑象天为阳、浊,卫气出六腑,走脉外肌肤腠理,故“浊者为卫”.顺逆揭示了营气与卫气活动区域及方式的不同:营气在脉内循十二经络顺行,日阳的时候随卫气由内而外,夜阴的时候携卫气由外而内,三阴脉三阳脉相贯,如环无端.卫气乃水谷之悍气,其日阳由五脏径出于目,目张而阳气散,夜阴入五脏.清阴营气、浊阳卫气相随乃为顺,清浊相干则为逆,逆则为病.

    关键词: 营气 卫气 清浊 逆顺
  • 精准医学理念在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王晓景;张军平;李明

    精准医学引领医疗大时代前进,汇聚中西医学,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中医学以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与精准医学从根本上具有相通之处,精准医学在中医药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中医药标准化及疗效评价标准确立方面.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病具有一定优势,在精准医学理念指导下,进一步运用现代技术诠释其靶向机制、防治慢性非传染性心血管病及双心疾病,以精准促进个体化健康.

  • 晚期大肠癌中医证素在KRAS、BRAF、NRAS基因突变类型中的分布差异性分析

    作者:许仲宁;杨宇飞

    目的:分析晚期大肠癌患者KRAS、BRAF、NRAS基因突变情况的中医证素分布差异,初步探寻不同基因情况的中医治法,丰富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思路.方法:通过临床调查收集3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医证素和KRAS、BRAF、NRAS基因结果(突变“+”或野生非突变“-”).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各基因突变情况的中医证素分布差异.结果:大肠癌中医证素肝郁、脾虚、肺虚、阳虚、气虚、血瘀在基因KRAS野生型(KRAS-)、KRAS突变型(KRAS+)、BRAF野生型(BRAF-)、NRAS野生型(NRAS-)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虚、痰浊、气滞、阴虚、血虚在KRAS-、KRAS+、BRAF-、NRAS-中分布无差异.KRAS+肝郁率高,KRAS-、BRAF-、NRAS-肝郁率低(P<0.05);KRAS+脾虚率低,KRAS-、BRAF-、NRAS-脾虚率高(P<0.05);KRAS+肺虚率低,KRAS-、BRAF-、NRA-肺虚率高(P<0.05);KRAS+阳虚率高、BRAF-阳虚率较高、KRAS-、NRAS-阳虚率偏低,四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KRAS+气虚率高,KRAS-、BRAF-、NRAS-气虚率低(P<0.05);KRAS-血瘀率高,NRAS-血瘀率低(P<0.05).BRAF+、NRAS+检测阳性者少,未纳入统计分析.结论:晚期大肠癌患者中医证素在KRAS、BRAF、NRAS基因突变类型中分布存在差异.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证型变化及防治策略

    作者:何佩珊;杨公博;潘国凤;冯兴中

    目的: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证型变化,并探讨其防治策略.方法:共收集患者77例,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1个月进行辨证,总结证候类型变化规律.结果:77例患者在4个时点共出现20个中医证型,主要以气虚血瘀、气虚血瘀+其他要素、血瘀+其他要素3种形式为主.术后气虚血瘀+其他要素、血瘀+其他要素的例数均比术前例数逐渐增多,术后2周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证型虚实方面,实证和虚实夹杂证较多,单纯虚证一直处于较少水平.结论:血瘀合并其他要素是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切除术后主要的证型.

  • 2683例IgA肾病患者临床特征与中西药联合应用分析

    作者:赵明明;谢雁鸣;张寅;刘垣;孙勇;庄严

    目的:研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为优化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全国15家三级甲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2 683例IgA肾病住院患者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 683例IgA肾病住院患者表现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者占58.22%,表现为肾功能不全者占25.42%,疾病过程中出现呼吸道感染较为多见,占15.77%.合并疾病中前3位为高血压病(507例,18.90%)、贫血(140例,5.22%)及肾囊肿(77例,2.87%).西药的使用与KDIGO指南基本一致,中药以虫草菌发酵制剂以及活血化瘀剂使用为广泛.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中,虫草菌发酵制剂与泼尼松龙组合使用频率高;中西药物按类别联合应用中,活血化瘀剂与激素类药联合应用频率高.结论:治疗IgA肾病时,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应重视补益肺肾剂以及活血化瘀剂的应用.

  • 四妙勇安汤对大鼠脑出血后脑内游离血红素和铁含量的降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蒋士生;韩育明;王红梅;何飞舟;贺双腾

    目的:探索四妙勇安汤对脑出血后脑内血红素和铁含量的降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大鼠自体血脑出血动物模型上观察四妙勇安汤对大鼠神经缺陷症状、体温、脑内游离血红素浓度、铁含量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同时检测脑毛细血管内血红素排出蛋白即乳腺癌抵抗蛋白(BCRP)和猫白血病病毒C组受体(FLVCR)、脑组织和血液中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 β、IL-6、肿瘤坏死因子-d(TNF-α)以及血中红素转运蛋白(HPX)的表达水平.结果:脑出血造模后动物行为学观察显示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体温在第1天至第6天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脑内血红素浓度在第1-14天点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脑内铁含量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脑毛细血管内BCRP和FLVCR蛋白表达水平在第1天-第14天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组织内和血液中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液中HPX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妙勇安汤可能通过提高脑毛细血管内BCRP和FLVCR表达,降低脑内和血液中IL-1 β、IL-6、TNF-oα浓度,提高血液中HPX水平,从而促进脑内[血红素的排出、降低脑内游离血红素和铁离子含量.

  • 脾脏实体之中西文化认知考辨(二)——《难经》的“脾脏”实体认知及“脾”与spleen对应的形成

    作者:刘旭;朱邦贤;诸剑芳;马凤岐;屈庆;金肖青

    文章通过对《难经》中描述脾脏实体的解剖条文描述与现代医学的认知比较分析显示:《难经》所论之“脾”,与现代解剖学所说胰腺(pancreas)与“脾”(spleen)的综合体相对应,《难经》的观点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更好的协调了五行学说与内脏客观现实的关系.《黄帝内经》和《难经》,其脾脏实体所指的核心,都不离胰腺“pancreas”.隋唐至明代, “脾”与spleen对应的思想逐渐形成.

  • 当归-红花配伍化学成分UHPLC-Q-TOF-MS分析及配伍协同增效作用研究

    作者:刘立;段金廒;唐于平

    目的:探讨当归-红花配伍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及其配伍协同增效作用.方法:采用UHPLC-Q-TOF-MS分析方法,质谱数据采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峰提取、峰对齐及归一化等处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对当归-红花配伍合煎液及单煎合并液的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建立小鼠血虚模型,对单味药材当归、红花及当归-红花配伍的补血作用进行比较研究;建立大鼠急性血瘀模型,对单味药材当归、红花及当归-红花配伍的活血化瘀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UHPLC-Q-TOF-MS分析结果显示,当归-红花配伍合煎液与单煎合并液差异明显,当归-红花配伍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整体动物评价实验结果显示,当归-红花配伍补血活血作用较优.结论:阐明当归-红花配伍的物质基础,揭示中药配伍协同增效的合理性.

  • 论中医内科疾病五脏分类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王彤;马威;陈菁;管竞环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学》各篇中39种疾病五脏分类的意义.方法:统计39种疾病全部代表方中药物五脏归经的分布,再结合传承工作中老中医用“疾病归经”的临床经验及思路进行整理.结果:心、肝、脾、肺四系疾病归经均以本经为主,如心系疾病代表方中,归心经的药物多,肝、脾、肺经亦然,分析了肾系疾病出现反常的原因.①中医疾病五脏分类,界定了心肝脾肺四系疾病代表方中多数药物归经.②提出了“疾病归经”和中医诊断,在内科临床上的重要作用.③分辨了临床上的两种归经-疾病归经和辨证分型归经.④阐明了“异病同治”药物归经有别, “同病异治”药物归经一致.结论:中医疾病与治疗药物归经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为临床选药组方明确了方向.

  •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香港针灸戒烟人群分类与特点

    作者:刘朝;杨金生;吴远;张鸥;陈敏;黄玲玲;何琇卿;吴冠仪;王莹莹

    目的:探讨香港地区针灸戒烟的人群分类与特点.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香港博爱医院参与“中医针灸戒烟”项目的受试者进行数据整理,包括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烟龄、每日吸烟数、法氏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TND)、戒烟次数、戒烟前呼吸一氧化碳含量;戒烟信心指数、戒烟准备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戒烟原因、选择针灸的原因和戒烟结果.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描述,人群特点与分类分析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结果:①共纳入研究对象2 051例.②根据因子分析结果,香港针灸戒烟人群具有“针刺依从性”“烟草依赖”“长期戒断结果”“戒烟信心”“性生别”“戒烟危机感”和“戒烟经历”7个要素.③根据7个要素,香港戒烟人群可分为3类.第一类859例,男性为主,烟草依赖程度低但有多次戒烟经历,同时缺乏戒烟危机感与信心,因此针灸治疗依从性较差,长期戒断结果一般.第二类396例,伴有中度烟草依赖,之前较少戒烟,因此存在较强的危机感,但戒烟信心低,导致针灸治疗依从性低,长期戒断效果差.第三类796例,女性为主,烟草依赖程度高,曾经戒烟,存在一定危机感和较高的戒烟信心,能很好按计划进行针灸治疗,长期戒断效果好.结论:香港针灸戒烟人群具有明显的特点与差异,建议使用针对性的方法从而推广针灸戒烟的临床应用.

  • 肠易激综合征从脾论治理论探讨

    作者:吕林;唐旭东;王凤云;黄穗平;王静;马祥雪;陈婷;尹晓岚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与中医“腹痛”“泄泻”“便秘”具有高度相关性,分别归属于慢性腹痛、慢性泄泻、虚秘范畴.IBS的病机是以脾虚为本,肝郁为标,日久损及肾阳,导致脾肾阳虚,治疗上以健脾为主线,兼以疏肝、温肾.此外,出汗作为IBS的重要伴随症状,也是脾虚的重要表现,故强调从脾论治IBS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对出汗症状的改善情况可以作为评价IBS临床疗效的一个指标.

  • 成年女性痰湿体质者易发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沈昆;王琦;梁雪;李军;赵艳华;傅强;姜敏;孙冉冉;罗辉;张惠敏

    目的:了解痰湿体质成年女性代谢综合征(MS)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MS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痰湿体质成年女性志愿者共439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将所得数据进行MS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腰围、臀围、中位腰臀比、体脂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甘油三酯、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家族史、肉食为主、睡眠习惯、压力强度、痰湿体质得分因素对痰湿体质成年女性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47)、高血压(OR=13.720)、中位腰臀比(OR=3.122)、体脂率(OR=1.097)、高血压病家族史(OR=2.407)、睡眠习惯(熬夜)(OR=1.476)是痰湿体质成年女性MS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痰湿体质成年女性人群易发MS与年龄、高血压、中位腰臀比、体脂率、高血压家族史、睡眠习惯(熬夜)等危险因素相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调整体质、减少成年女性MS发病率.

  • 温通活血乳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氧化应激相关因子的影响

    作者:冯程程;马丽

    目的:建立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性病变(DPN)模型,并观察温通活血乳膏对模型动物行为学、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造Wistar大鼠DPN模型,并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0.18g/kg),辣椒碱乳膏组(0.2g/只),二甲双胍阳性药对照组(辣椒碱乳膏0.2g/只+二甲双胍0.18g/kg),温通活血乳膏低剂量组(0.4g/只+二甲双胍0.18g/kg)、温通活血乳膏高剂量组(0.8g/只+二甲双胍0.18g/kg),各组分别予不同药物给药,连续用药4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的Bax、Bcl-2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温通活血乳膏低、高剂量组大鼠热缩足潜伏期、冷缩足持续时间、机械痛缩足持续时间均延长(P<0.01,P<0.05),缩足反应百分率降低(P<0.01,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温通活血乳膏低、高剂量组的冷缩足持续时间延长(P<0.01),温通活血乳膏高剂量组机械痛缩足持续时间延长(P<0.05).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Bax表达增强(P<0.01),Bcl-2表达减弱和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坐骨神经细胞Bax表达均降低(P<0.05),Bcl-2表达均增加(P<0.01,P<0.05),以温通活血乳膏高剂量组明显.结论:温通活血乳膏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抑制DPN大鼠坐骨神经细胞凋亡,起到改善神经传导及感觉障碍的作用.

  • 意象对话技术在低龄患儿中的应用

    作者:赵颖;袁红;袁芳;刘芳;梁芳芳

    目的:通过观察意象对话技术应用于心理疾病患儿的效果和反应,明确意象对话治疗可以应用于低龄儿童的治疗.方法:对比来自2015年3月至2016年6月保定市第一医院心理科低龄组(6-12岁)和高龄儿童组(>12-18岁)应用意象对话治疗后,一些常见心理治疗后的症状包括激越举动、躯体不适、梦境增多、爱哭以及治疗满意度评分(患儿评价、家长评价)的区别.结果:意象对话技术治疗对低龄组和高龄组在常见的症状中并无明显差异.结论:意象对话治疗同样适用于低龄儿童的治疗,不会增加治疗的风险.

  • “面口合谷收”的中医理论发微

    作者:张立志;许能贵

    “面口合谷收”是四总穴之一,其治疗头面五官疾病,传统上一般分别从手阳明大肠经的经脉、经别、经筋均上行于头面,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以及合谷为大肠经原穴的作用来说明其机制.笔者认为还可以从脏腑别通和子午流注的对冲两方面理解“面口合谷收”的中医机制,从而更合理、更系统的解释其机制,扩展了合谷穴治疗头面五官疾病的功用与主治范围.

  • 岭南人群的经络虚实特征

    作者:林葆睿;周小军;何希俊

    目的:探讨岭南人群的经络虚实特征.方法:采用经络检测仪,检测1 126名岭南健康人群的十二经脉特定五输穴电阻,通过经络检测仪配套软件将检测电阻值转换为经络能量柱状图,分析岭南人群的经络虚实特征.结果:岭南健康人群的经络中虚证占28.41%,正常占49.51%,实证占22.08%,虚证出现率多于实证;偏虚的经络主要表现在三焦经(53.06%)、胆经(43.21%)、胃经(36.59%)、肺经(30.06%),偏实的经络主要表现在脾经(39.48%)、膀胱经(38.63%)、小肠经(34.95%)、大肠经(34.06%).结论:岭南健康人群总体表现为经络虚证比例高于实证.

  • “神仙”与“长生不死”的医道新诠

    作者:程志立;顾漫;周彭;程志强

    “神仙”对信仰与对“长生不死”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神仙家早期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内容,后因为受儒家主流学术排斥而归入道教,但与中医始终相互交融.神仙实际是历史上为人们做出过贡献的名医,而长生不死则是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与探索,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可能性、或然性.神仙家总结的长生不死理论认为,法财侣地、自身资质、内德外行和个人努力都至关重要.但长生不死并非指肉体可以长生,而是指延年益寿和精神的永存,所以长生不死实际是使动语法,其中有很多实践经验与方法,应当予以尊重并加以研究.

  • 采用“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观”诊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应用研究

    作者:孙慧媛;孙瑞华;杨存霞;袁超;张秀艳;韩健;李友林

    目的:探讨采用“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观”诊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观”诊疗的患者190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其他辨证法的患者17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包括喘息、咳嗽、咯痰、胸闷、哮鸣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显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喘息、咳嗽、咯痰、胸闷、哮鸣音积分均优于同组治疗前(P<0.01,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1).结论:采用“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观”诊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疗效优于其他辨证法,值得推广.

  • 基于“异类相制”理论的雷公藤复方配伍对CYP450酶系的影响

    作者:陆艳;谢彤;张亚杰;周芙琼;阮杰;周学平

    目的:以“异类相制”理论为指导,观察雷公藤不同中药复方配伍后对雷公藤肝脏毒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组、雷公藤单药组、清络通痹复方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雷公藤+生地黄组、雷公藤+三七组、雷公藤+青风藤组、雷公藤+僵蚕组,灌胃给药30d.以生化和病理检查综合评估肝毒性,并采用“Cocktail”底物探针法评价雷公藤的不同配伍对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体系中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各亚型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单药组、雷公藤多苷片组、雷公藤+青风藤组、雷公藤+僵蚕组与空白组比较可见多项生化指标明显差异,服用清络通痹复方、配伍三七或生地黄可较单药组降低ALT、AST指标(P<0.01,P<0.05).病理检查回示,雷公藤和不同配方组合应用后,肝细胞损伤程度减轻.各用药组较空白组CYP3A、CYP2C9、CYP2C19的特异性底物终浓度增高,其羟基化代谢产物终浓度下降(P<0.05,P<0.01),提示服用雷公藤可导致肝内CPY3A、CYP2C9,CPY2C19酶活性的下降.和单药组对比,雷公藤经配伍后均可改善单药对CYP3A和CYP2C19的抑制.其中,三七对改善雷公藤单药对CYP3A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P<0.05),而生地黄对改善雷公藤单药对CYP2C19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P<0.05).结论:清络通痹复方配伍可明显减轻雷公藤的肝毒性.经一一拆方与雷公藤配伍后,发现雷公藤与生地黄和三七配伍后可减轻其肝毒性,其减毒机制可能与生地黄和三七缓解了雷公藤对CYP3A和CYP2C19的抑制相关.

  • 清华战国竹简八卦人体图“坎离”探秘

    作者:熊益亮;沈艺;陈锋;赵希睿;张其成

    清华简《筮法》中坎卦和离卦与后天八卦颠倒,以坎为火,离为水,图的中央是一个人体,认为其应与医学相关.通过对全书中“坎、离”的整理归纳,同时结合上下文,并与《说卦传》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从医易体用关系转化和变易思维影响两个方面对“八卦人体图”的坎离互置进行了分析,认为坎离互置体现了中医学从重视形体向重视功用的转变,是医易理论之先声,同时也可能与卦象的周期变易规律有关.

  • 祛风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疗效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分析

    作者:张欣;虞坚尔;吴敏

    目的:研究影响祛风止动方治疗抽动障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分析,以祛风止动方的疗效作为核心指标,探讨患儿生长发育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患儿的年龄差异和与同龄儿童的人际交往是影响祛风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因素.结论:对抽动障碍患儿进行早发现早治疗,树立患儿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 从“少阳不可发汗”探析非汗法“汗出而解”的机制

    作者:张丹丹;范永升;温成平

    病在表者,可汗而发之,病在里者,可引而下之,少阳非表非里,又因“血弱气尽,腠理开”,正虚邪结,不可行汗下之法.少阳不可发汗,但服小柴胡汤后却能“汗出而解”,其汗出机制在于三焦通利,津液布散复常.除此之外,表里调和,津液自和,泻热行血,清热行滞等均可导致“非汗法”而汗出.《黄帝内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以上汗出而解皆是人体达到阴阳动态平衡的标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故而汗解.

  •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肺痿病名分析

    作者:马淬兰;贾春华

    笔者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呈现肺痿病名的整合过程,分析肺痿背后的思维方式和整合后得出的意义.肺痿病名是隐喻思维和古代解剖共同作用后得出的,其中主要为隐喻思维.肺痿病名的整合步骤:首先表现为水分严重不足甚至缺失状态的草木等植物映射到津液严重不足甚至干涸状态的脏腑,其次结合肺痿的临床症状和肺的升降特性、输布津液等功能的前提下,肺痿病名整合得出;肺痿病名构建过程中蕴含隐喻思维;肺痿病名强调津液不足的病机特点、肺痿患者口吐浊唾涎沫时身体前倾低头弯腰的姿态和肺脏赢弱的病理状态;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痿为相似;隐喻思维的基础上,多种肺系疾病和肺痿症状、病机相同时,即相似;相同的症状、病机、肺脏容积缩小时,肺痿仅与间质性肺疾病相似.

  • 《回回药方》中阿魏的本草考证

    作者:何婷;杨丽娟;徐静;杨森;火明才;高如宏

    阿魏是一种国内外常用药材,在《回回药方》中出现频率很高,但却存在着同物异名情况.文章通过文献学、本草学对《回回药方》中5大类可以翻译成阿魏的音译名称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回药“可深”经考证为是伞形科植物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e Koch.回药“安古丹”和“黑黎提提”为伞形科植物阿魏Ferula asafetida L.回药“撒吉别孥只”和“撒额因”为伞形科植物波斯阿魏Ferula persica Wild.

  • 论阳虚与肿瘤形成的关系

    作者:吴昊;魏吉红;郑瑾;任秦有

    文章探讨阳虚与肿瘤形成的关系,认为阳虚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中医学认为肿瘤属积聚范畴,自《素问》“阳化气,阴成行”即有论述,阳气虚,温煦功能减弱,寒凝痰浊内生,积聚乃成.现代医学研究阳虚导致的寒凝痰浊是促进肿瘤生长的条件和基础内环境.阳虚状态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寒凝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痰浊互结肿块形成,这种病理改变是肿瘤形成的必要条件.

  • 益肾喘宁汤对肾气虚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玉;石镇东;刘晓谷;郑小伟

    目的:研究益肾喘宁汤对肾气虚哮喘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对于肾气虚哮喘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肾气虚哮喘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组(n=10),采用不同方案对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各组进行干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以及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肾气虚哮喘模型组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IL-6、IL-17值显著升高(P<0.05);而IFN-γ值显著下降(P<0.05).经过益肾喘宁汤治疗后,中药组大鼠BALF炎性细胞数量、IL-6、IL-17值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IFN-γ值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益肾喘宁汤对肾气虚哮喘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炎性细胞的数量,并调控IL-6、IL-17、IFN-γ水平有关.

  • 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评价及对核素胃排空的影响

    作者:许卫华;王微;李妮矫;姚树坤;符思

    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核素胃排空的影响.方法: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消化酶治疗,疗程28d,对治疗前后的疗效、症状积分、核素胃排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核素胃排空方面,治疗组治疗后排空速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2h存留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香砂六君子汤合枳术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并能改善患者的胃排空功能.

  • 井穴放血法急救昏迷源流考

    作者:余楠楠;王振国;陈泽林;公一囡;郭义

    井穴位于四肢末端,是经脉气血之源,历代医家对井穴均非常重视.井穴放血法是中医传统急救昏迷的方法,历史悠久,笔者通过对其源流进行追溯,认为井穴放血法急救昏迷奠基、继承于《黄帝内经》,发扬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升华于金元,成熟于明清,新生于当代.井穴放血法可用于一切昏迷急症,堪称“起死回生之妙诀”.目前该疗法已作为临床适宜技术加以推广,有望在中国的急救体系尤其是院前急救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 痛泻要方对RIN-m细胞TRPA1表达及5-HT分泌的影响

    作者:汤伯宗;李熠萌;丛军;林江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RIN-m细胞TRPA1表达及5-HT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RIN-m细胞,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西药组加入浓度为0.5μg/mL钌红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痛泻要方低(0.05%)、中(0.1%)、高(0.5%)浓度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含痛泻要方的RPMI-1640完全培养基,在静息与激活状态下,分别培养48h与72h,收集各组上清液及细胞,HPLC法检测5-HT浓度,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TRPA1表达.结果:在静息与激活状态下,与对照组比较,各组5-HT分泌量、TRPA1mRNA与TRPA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不同浓度痛泻要方各组5-HT分泌量、TRPA1mRNA与TRPA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本组培养48h比较,各组5-HT分泌量与TRPA1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在一定时间内,TRPA1表达与5-HT分泌呈正相关(P<0.01).结论:痛泻要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RPA1介导的5-HT分泌有关.

  • 温郁金生品与炮制品微量元素的检测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作者:陈茜茜;熊耀康;王佳红;陶倩;翁金月;张春椿;李石清

    目的:建立温郁金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客观评价温郁金中微量元素对长期服用患者的健康影响.方法:用浓硝酸微波消解处理样品,ICP-OES法测定温郁金生品与炮制品中As、Ca、Cd、Cu、Fe、Hg、Mn、Pb 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温郁金中微量元素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温郁金生品与炮制品中重金属Cu、Cd、As和Pb含量均符合标准,Ca、Fe、Mn元素含量丰富,均不含Hg,危害指数(HI)范围在0.601-1.955.温郁金生品与炮制品中Ca和Cd元素的含量在炮制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P<0.05),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除瑞安沙洲外,其余5个产地的温郁金炮制品均不具有健康风险.而除瑞安固前外,其余5个产地的温郁金生品均具有一定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结论:该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为温郁金的药材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 《普济方》中美容补益经方十精丸的功效及现代药理考略

    作者:陈丽娟;杨锐;王业秋;王加志;刘斌;马伟

    笔者通过查阅十余本中医药古医籍及十数篇现代药理学文献,整理归纳了《普济方》所载复方十精丸的单味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学作用,阐述了十精丸的组方特点、组方主旨要义.文献充分显现了十精丸的美容补益作用.终归纳总结,提出十精丸能补肾养心,益智平肝,驻颜防衰,是美容补益的良方.

  • 精室理论在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作者:朱勇;陈强;杨凯;曾明月;王劲松;曾庆琪

    精室理论为近30年提出的新理论,通过广大学者的发展、研究已经日趋成熟.笔者通过分析精室理论与慢性前列腺炎病机的相关性,提出其对于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相关指导意义:将CP作为奇恒之腑之病变看待;注意调整经络的功能;注意对生育功能的调护;重视对肾脏功能的调护.

  • 基于均匀设计法优化绿原酸-栀子苷组合治疗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剂量配比

    作者:赵逍;林曼婷;王玉杰;王宏国;李国辉;张利敏;周海虹;陈少东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法”优化绿原酸-栀子苷组合治疗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佳剂量配比,探讨中药有效成分配伍配比规律.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均匀设计法”对绿原酸-栀子苷组合中的2种中药有效成分进行分组设计,分为6种组合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实验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进行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并以肝组织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CHO)、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测定作为筛选指标,优选二者的优剂量配比,并根据所得重新分组验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脂肪肝大鼠肝组织TG、血清LDL-C、CHO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HDL-C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ALT、AST活性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存在明显脂肪变性.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绿原酸-栀子苷组合治疗脂肪肝的佳剂量配比是绿原酸90mg+栀子苷90mg.结论:应用均匀设计与药效学分析的方法可有效优化中药有效成分组合的佳剂量配比.

  • 痹祺胶囊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冬梅;李宝丽

    目的:探讨痹祺胶囊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检测OPN在血清、滑膜、软骨中的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观察软骨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OPN在血清、滑膜及软骨表达量及血清TNF-α水平升高(P<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表达量降低(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软骨损伤明显(P<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软骨损伤明显改善(P<0.05).结论:初步证明OPN、TNF-α参与CIA的病理过程,痹祺胶囊治疗RA机制可能与其降低OPN表达及血清TNF-α水平有关,进而抑制RA的软骨破坏.

  • 榅桲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文婷;古再努尔·买买提;阿迪力·阿不都热合曼;邬利娅·伊明;Moore Nicholas;艾尼瓦尔·吾买尔

    目的:研究榅桲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25mg·kg-1·d-1),杜仲平压片组(30mg·kg-1· d-1),榅桲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40、80、160mg·kg-1·d-1),WKY大鼠作正常对照.灌胃给药16周,每2周测定血压1次,末次给药后分别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0)、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评价榅桲总黄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榅桲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降低趋势,ET-1和MDA水平降低而NO、eNOS、SOD及CG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P<0.05).结论:榅桲总黄酮可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调节血管舒缩因子释放有关.

  • 清化颗粒调节db/db糖尿病小鼠肠道SGLT1表达促进GLP-1分泌的研究

    作者:李俊燕;王静懿;徐杰;陆灏;陶枫

    目的:探讨清化颗粒调节db/db糖尿病小鼠肠道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的表达促进小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分泌.方法:取6只db/m小鼠为空白对照组,24只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化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连续灌胃给药4周,观察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变化,ELISA法分析小鼠GLP-1水平、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小鼠肠道组织SGL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清化颗粒下调db/db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上调血清GLP-1水平(P<0.01),并具有剂量依赖性.清化颗粒显著上调肠道组织中SGLT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清化颗粒能够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促进GLP-1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肠道组织中SGLT1的表达有关.

  • 针刺补泻跷脉对失眠大鼠5-HT、NE及IL-1β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卓慧;刘婧;郭保君;余思奕;冒冬冬;胡幼平

    目的:观察针刺跷脉对外周血清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白细胞介素-1β (IL-1β)含量的影响,探讨基于跷脉理论的针刺调整人体睡眠-觉醒周期的内在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驯化与L∶D(12∶12)光暗同步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对模型组和针刺组SD大鼠,运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混悬液的方法,复制失眠模型.造模后,每日早上8:00-10:00,针刺组给予针刺“申脉”“照海”治疗,1次/d,20min/次,连续1周.ELISA法检测血清中5-HT、NE和IL-1 β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外周血清中5-HT含量明显减少(P<0.01),NE和IL-1 p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外周血清中5-HT含量明显增加(P<0.05),NE和IL-1 p含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针刺跷脉可以使失眠SD大鼠5-HT含量回升、NE含量降低、反馈性减少正性因子IL-1β的含量.这可能是针刺跷脉治疗失眠的内在作用机制之一.

  • 热毒血瘀证结肠癌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其的影响

    作者:李妍;钱丽燕;唐朋林;郭勇

    目的:建立热毒血瘀证荷结肠癌复合动物模型并探索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对其影响.方法:用脂多糖(LPS)尾静脉和腹腔注射建立热毒血瘀证模型,C26皮下注射建立荷瘤模型,设空白对照组,单纯荷瘤组,复合模型对照组,复合模型高、中、低剂量组,中药干预后行量化评分表、局部微循环血流量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复合模型各组造模1周起出现不同程度热毒血瘀证.与复合模型对照组比较,复合模型高、中剂量组造模12-42d量化评分值明显减轻(P<0.05,P<0.01).造模后复合模型组局部血流量减低,给药后各剂量组局部血流量增高,以复合模型高剂量组更为明显.造模后,各组全血黏度值均升高明显,运用活血化瘀法后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的高黏滞状态.结论:本实验建立热毒血瘀证结肠癌的病证复合模型,符合中医证型特点;采用不同剂量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进行干预,能不同程度减少热毒血瘀的症状和体征.

  • 肾的概念演变与功能应象

    作者:武峻艳;王杰

    肾概念的演变与五脏概念的发展同步相随,经历了从实体脏器到功能系统,从血肉之脏到四时之脏的演化.肾主水,肾藏精,肾主骨,肾主纳气等功能的总结,是从解剖直观到功能应象的升华.《黄帝内经》将肾置于时空的整体观之下,以“象”为媒,将肾的概念衍化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 细胞增殖抑制基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致病因素吸烟的相关性

    作者:赵克蝉;葛正行;李霄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病程中细胞增殖抑制基因(HSG)与AECOPD致病因素吸烟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认识AECOPD发病本质创造条件.方法:随机选取80例AECOPD患者及30名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吸烟组、非吸烟组、正常组.所有入选者空腹抽取静态血液,用试剂盒法提取血液总RNA,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AECOPD患者血清中HSG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olt检测各组AECOPD患者血清中HSG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吸烟组及非吸烟组HSG mRNA及HSG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HSG在AECOPD患者血液中低表达,在正常组血液中高表达;吸烟因素可能通过影响HSG的表达而影响了AECOPD气道重建.

  • 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彦芳;季旭明;赵海军;韩晓春;张颖颖;王海瑞;武继彪

    目的:研究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低蛋白加力竭游泳法复制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检测模型大鼠体质量、血清蛋白、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IFN-γ、IL-2、IL-4、IgG、IgA、C3水平.结果:给药干预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粗多糖组和多糖组分Ⅰ组大鼠体质量,血清蛋白,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血清IFN-γ、IL-2、IgG、IgA、C3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IL-4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薏苡仁多糖不同组分能改善脾虚水湿不化大鼠免疫功能,其中多糖组分Ⅰ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恢复Th1/Th2平衡,提高免疫球蛋白等的水平有关.

  • 中医体质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丽名;傅延龄;李洪娟;邓品;张静;杨露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与人体基本成分的相关性,从人体构成方面认识中医体质.方法:选取161例18-65周岁健康人群为志愿者,依据其中114例女性志愿者的9种人体成分的指标,探讨体质类型与人体成分的相关性.结果:115例女性受试者中阳虚质分布多(29.6%),其次是血瘀质(19.1%)和痰湿质(16.5%),特禀质较少(0.9%);痰湿质的BMI、体脂肪、肥胖程度、腹部肥胖率均要高于非痰湿质(P<0.05);平和质、血瘀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在BMI、体脂肪、肥胖程度等人体成分指标上没有差异;在身体水分方面,痰湿质与非痰湿质、湿热质与非湿热质、阳虚质与阴虚质的身体水分无差别.结论:BMI、体脂肪、肥胖程度、腹部肥胖率越高的人,痰湿体质的可能性越大;平和质、血瘀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形体胖瘦无明显区别;中医的“湿”与人体成分中的身体水分不能混为一谈.

  • 人参皂苷Rg3体外抑制胰腺癌sw-1990细胞血管生成拟态形成的作用

    作者:郭敬强;林胜璋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胰腺癌sw-1990细胞体外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作用sw-1990细胞,观察sw-1990细胞在鼠尾Ⅰ型胶原蛋白形成血管网状结构特点;采用体外管道形成抑制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对sw-1990细胞管道形成能力;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3作用sw-1990细胞72h后VE-Cadherin和EphA2的表达情况.结果:胰腺癌sw-1990细胞在用鼠尾Ⅰ型胶原蛋白上能够形成血管生成拟态.0、25、50、100、200μm/L人参皂苷Rg3作用sw-1990细胞72h后,血管生成拟态数分别为(81.03±6.17)、(63.57±5.19)、(55.39±8.97)、(32.65±3.07)和(21.17±4.73)个,与人参皂苷Rg3负相关r=-0.344(P<0.05).荧光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VE-Cadherin、EphA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能够抑sw-1990细胞体外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苷Rg3下调sw-1990细胞VE-Cadherin和EphA2表达有关.

  •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寡肽类PTP1B抑制剂研究

    作者:叶小彤;张小华;吕朝磊;张倩;王耘

    目的:快速有效地筛选寡肽类PTP1B抑制剂.方法:使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包括基于片段建立虚拟寡肽库及基于优法的虚拟筛选.结果:得到3个六肽化合物,分别是trp-asp-glu-glu-asp-ser、asp-asp-glu-glu-asp-asp和glu-asp-glu-glu-asp-glu,对这3个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抑制活性实验,其IC50分别为3.301、2.294、2.239mmol/L.结论:本实验结果提供了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先导化合物,为之后研究蛋白质类成分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提供研究基础.

  • 中医为主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作者:赵若琳;郭盈盈;阮益亨;孙娜娜;孙增坤;陆志宏;何裕民

    目的:评价以中医为主治疗胰腺癌的疗效.方法:上海民生中医门诊部共诊疗1 115例胰腺癌患者,按研究标准纳入51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患者1、3、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平均生存期,并按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6组,绘制生存曲线;从中随机抽取46例患者分析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结果:516例胰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23.53个月,中位生存期13.6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5%、18.22%、6.98%;KPS评分有效率为86.96%,情感状况、胰腺相关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为主治疗胰腺癌疗效较好,生活期延长、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单纯使用中医治疗疗效显著.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郭宏治疗鼻鼽用药规律初步研究

    作者:郭宏;黄嘉韵;邝艳萍

    目的: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探讨鼻鼽药物配伍关系.方法:选取临床上纳入符合标准的鼻鼽患者56例,利用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结合关联规则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常用药物包括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等.核心组合包括防风→蝉蜕,苍耳子→桔梗,辛夷、黄芪→人参叶,菟丝子→山萸肉,黄柏→乌梅等.除挖掘出一部分常见的专属性较强的药物外,还得出鼻鼽“寒热错杂,虚实并见”证型中的特殊强关联药组:乌梅、白芷→黄芩,五昧子、黄芪→乌梅.结论:关联规则算法对于挖掘鼻鼽临证用药规律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 含红芪与含黄芪的玉屏风散对SAMP8小鼠脾T细胞及PI3K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美花;程卫东;张文君;李纬;袁立霞

    目的:比较含红芪与含黄芪的玉屏风散对SAMP8小鼠脾T细胞及PI3K表达影响.方法:取40只SAMP8小鼠随机分成4组:玉屏风散红芪组、玉屏风散黄芪组、胸腺肽组、SAMP8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昆明种小鼠作为青龄鼠组,其中SAMP8组、青龄鼠组予以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代替灌胃.连续给药14d后,测定各组血清细胞因子、脾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PI3K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AMP8组小鼠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血清IL-2、IFN-γ含量均明显增高(P<0.05),且玉屏风散红芪组IL-2含量高于玉屏风散黄芪组(P<0.05);中药组CD8分子表达增高,胸腺肽对于CD8分子表达无影响.各给药组CD4分子、CD28CD152双阳性表达均下降(P<0.05);各给药组PI3K mRNA表达量均上调(P<0.05),玉屏风散红芪组与胸腺肽组效果相当且优于玉屏风散黄芪组(P<0.05);各给药组PI3K蛋白表达量均上调(P<0.05),但中药组不及胸腺肽组(P<0.05).结论:含红芪与含黄芪的玉屏风散黄对SAMP8小鼠均具有一定的延缓免疫衰老作用,且含红芪的玉屏风散在提高SAMP8小鼠IL-2含量和上调PI3K mRNA表达方面优于含黄芪的玉屏风散.

  • 慢性胃炎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患者唾液分析

    作者:王丽辉;杨龙;林传权;邱向红;李茹柳;陈蔚文

    目的:分析脾气虚证及脾虚湿热患者唾液淀粉酶(sAA)活性及唾液指标变化,丰富“脾主涎”内涵.方法:采集慢性胃炎脾气虚证(34例)、脾虚湿热(43例)和健康者(36名)酸负荷前后的唾液,检测sAA活性、流率、pH值、总蛋白浓度、Cl-和Ca2+浓度,比较各指标结果及其酸负荷前后比值;分析两证型组症状出现频率.结果:两证型组主要鉴别在舌脉象,脾虚湿热组(72.1%)脘腹胀满频率高于脾气虚证组(45.5%)(P<0.05);健康组酸负荷后sAA活性增高(P<0.05),而两证型组呈减低趋势,且流率和pH值低于健康组(P<0.05),总蛋白浓度、Cl-和Ca2+浓度高于健康组(P<0.05);两证型组sAA活性、pH值比值<1的例数均多于健康组(P<0.05),脾气虚证组Cl-浓度比值<1的例数多于健康组(P<0.05).结论:慢性胃炎脾气虚证和脾虚湿热sAA活性、流率、pH值、总蛋白、Ca2+及Cl-浓度等均异常改变且变化趋势一致.

  • 淫羊藿次苷Ⅰ及其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Ⅱ通过AP-1/NFATc1信号通路调控破骨细胞生成

    作者:贺龙刚;高奥;邱煌沛;李文;林晓辉;周丽

    目的:观察淫羊藿次苷Ⅰ及其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Ⅱ在体外对破骨细胞(OCs)分化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通过AP-1/NFATc1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采用AP-1和NFAT核转录因子报告基因进行体外活性筛选,再通过体外RAW264.7细胞诱导OCs评价药物对OCs生成的影响,后通过AP-1/NFATc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靶点.结果: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能抑制AP-1和NFAT报告基因表达,且在48h内对前体细胞RAW264.7细胞无明显生存抑制作用.淫羊藿次苷Ⅰ及淫羊藿次苷Ⅱ均能抑制体外诱导OCs生成,且淫羊藿次苷Ⅱ明显强于淫羊藿次苷Ⅰ(P<0.05).淫羊藿次苷Ⅰ能显著抑制AP-1/NFATc1信号通路中c-Fos和Era-1基因表达(P<0.05),而淫羊藿次苷Ⅱ对c-Fos、Fra-1、Fra-2和NFATc1基因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论:淫羊藿次苷Ⅰ及其代谢产物淫羊藿次苷Ⅱ在体外均能通过AP-1/NFATc1信号通路抑制OCs生成,且淫羊藿次苷Ⅱ作用较淫羊藿次苷Ⅰ更优,提示淫羊藿可能在体内通过生物转化进一步增强其骨保护作用.

  • HPLC-RID同时测定艾纳香叶中左旋樟脑、左旋龙脑及异龙脑含量

    作者:王秋萍;何珺;马海霞;王黔阳;康冀川

    目的:建立HPLC-RID同时测定艾纳香叶中左旋樟脑、左旋龙脑及异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甲醇加热提取,酸性氧化铝柱层析处理,测定7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艾纳香叶中左旋樟脑、左旋龙脑及异龙脑含量的影响;HPLC色谱条件:依利特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65%-0.4%磷酸甲醇溶液,流速:1.0mL/min,柱温:40℃,示差检测器.结果:左旋樟脑、左旋龙脑及异龙脑分别在0.102-1.535、0.103-1.554、0.107-1.607m g/m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79 284X+4 796.6(r=0.9993)、Y=79 415X+2756.0(r=0.9991)、Y=77 727X+2 635.7(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06%(RSD=1.42%)、98.14%(RSD=0.78%)、95.28%(RSD=1.21%);酸性氧化铝柱层析法前处理能有效的去除杂质对测定的干扰;不同干燥方法左旋龙脑含量由高至低为室内阴干>30℃烘干>冷冻干燥>室外晒干>微波干燥>50℃烘干>70℃烘干.结论:采用酸性氧化铝柱层析前处理,HPLC-RID同时测定左旋樟脑、左旋龙脑及异龙脑含量的方法准确、快捷、可靠,为艾纳香等样品质量控制提供另一种测定方法;不同干燥方法中室内阴干样左旋龙脑含量较高.

  • 4种含碳酸钙矿物药粉末的X射线衍射与拉曼光谱鉴别

    作者:明晶;陈龙;陈科力;黄必胜

    目的:应用拉曼光谱技术对4种含碳酸钙(CaCO3)的矿物类中药粉末进行快速鉴别.方法:收集不同来源的鱼脑石、鹅管石、花蕊石、南寒水石药材,共计共64批样品,粉碎为粉末,随机采集每种药材中3批粉末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和全部样品的粉末拉曼图谱.在用XRD图谱解析4种药材的物相组成的基础上,解析各药材的拉曼光谱特征.选取谱段200-300、350-400、670-700cm-1建立聚类分析模型(模型1);然后对主要含文石的矿物药建立偏小二乘分析模型(模型2),以区分鱼脑石与鹅管石粉末.结果:模型1能将文石类与方解石类药材粉末准确区分,并且能区分方解石类的花蕊石和南寒水石,正确率为95%.模型2区分鹅管石和鱼脑石的正确率为90%.模型组整体预测正确率为90%,预测效果良好.结论:XRD技术可将含CaCO3的具有不同晶型的矿物药粉末区分开,但难以区分同种晶型的不同药材粉末.而运用拉曼光谱技术建立的定性鉴别模型组可将4种含CaCO3的矿物类中药粉末互相区分开.

  • 川芎嗪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孙斯琪;李琳;储利胜;任翠翠;金华倩;胡辉

    目的:探讨川芎嗪(TMP)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脑缺血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BMSCs,川芎嗪(50、100μmol/L)预处理24h.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和川芎嗪预处理组.缺血后第1、7和14天,采用改良的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NSS)和角试验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缺血后第14天,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神经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BMSCs组比较,川芎嗪预处理组大鼠mNSS评分和右转次数均显著减少,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a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P<0.01).结论:川芎嗪预处理BMSCs移植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机制可能与其调控Bcl-2/Bax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中医是“道器合一”之学

    作者:宋镇星

    《黄帝内经》是一部“道器并重”之书,其后中医的发展受封建统治制度和汉朝统治者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从汉至清走上了一条“重道轻器”为主之路,表现出“重功能轻结构”“重神轻形”“重用轻体”的价值取向;西学东渐后,以《医林改错》为代表到至今却是在以“寻器证道”为主,走上了以“结构验证功能”,物质证明对错之路.中医的发展之路偏离了“道器合一”的方向.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本原,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人的形体和人的思想精神都是气的产物.文章从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形神相俱,体与用的合一3个方面论述了中医是“道器合一”之学,是关于“和”的医学.中医的研究应该在“道器合一”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方位、深层次进行,中医学才能得到真正的继承与创新、发展和壮大.

  • 四君子汤治疗脾气虚证大鼠的血清代谢物谱群特征研究

    作者:甄毕贤;贾连群;杨关林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脾气虚证大鼠血清代谢物谱群变化,并探讨四君子汤对脾气虚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21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脾气虚组、治疗组.运用LC-Q/TOF-MS技术对大鼠进行血清代谢组学检测,应用主成分分析、小二乘判别分析和正交偏小二乘分析分析研究组间代谢物谱图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选取血清中与证型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脾气虚组大鼠代谢谱图发生改变,与正常组相比,脾气虚组中苯丙氨酸等15个小分子代谢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油酸等18个小分子代谢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通过给予四君子汤治疗,这些小分子代谢物的血清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结论:脾气虚组大鼠出现不同于正常大鼠的血清代谢谱群特征,其存在多种代谢途径的异常,而四君子汤对这种紊乱状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 气阴双补中药对哮喘大鼠肺组织TGF-β1及Smad2/3表达的影响

    作者:阮晓琳;周星星;彭来君;张春丽;宣桂琪;陈健

    目的:观察气阴双补中药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Smad2/3表达的影响,研究其对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卵清蛋白(OVA)致敏及激发制备慢性哮喘大鼠模型.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中药低(5g/kg)、中(10g/kg)、高(20g/kg)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0.5mg/kg),每组8只.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14d.取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气道平滑肌面积(WAm)和气管内壁面积(WA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TGF-β1 mRNA、Smad2/3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明显升高(P<0.05),WAm/Pbm和WAi/Pbm明显增厚(P<0.05),肺组织中TGF-β1、Smad2/3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地塞米松组较哮喘模型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气阴双补中药能减轻慢性哮喘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改善气道重塑;其改善慢性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2/3的表达有关.

  • 试论少阳与痰饮水湿

    作者:张立山;戴雁彦

    痰饮水湿为阴邪,六经辨证常将痰饮病归于三阴病,而临床发现其与少阳关系密切.文章从少阳与痰饮水湿关系、少阳水饮的特点、少阳与他经合病之痰饮水湿特征、少阳与痰饮水湿关系之临证意义探讨少阳与痰饮水湿关系.少阳之三焦为水液、元气之通道,少阳主方小柴胡汤兼具利三焦而化痰饮之能,且少阳病位居半表半里,易与在里之太阴相互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少阳与痰饮水湿的关系非常密切.少阳水饮以呕吐为主症,多见孔窍病变,停留少阳部位,且易与他经合病.提出治疗水饮病莫忘少阳,温化水饮同时注意疏利.

    关键词: 少阳 痰饮水湿 水饮
  • 四川山姜叶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刘丹;陈新;罗焱;刘焱文

    目的:研究四川山姜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微孔板法测定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小抑菌浓度,采用药板法测定挥发油对黑曲霉素的小抑菌浓度.结果:共分离出54个峰,鉴定了39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桉叶油素(41.86%);四川山姜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为250μg/mL.结论:四川山姜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应用四川山姜提供了科学基础.

  • 张仲景辨识潮热症

    作者:王章林

    潮热作为一种特殊的发热类型,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次出现.主要见于阳明病大、小承气汤证.故普遍认为,张仲景所述潮热症状,可作为阳明腑实证的典型特征,可代表阳明腑实证.但笔者通过梳理相关条文发现,潮热症状也可见于小柴胡汤证、大陷胸汤证、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因此,若临证一见潮热,便草率断定为阳明腑实证,滥用攻下燥结之法,极易偾事.同时,也提醒我们,临证要全局把握,综合分析,不可主观臆断.

    关键词: 张仲景 潮热 症状 辨识
  • “脾阴”之探源

    作者:于漫;王彩霞;崔家鹏;秦微

    脾脏论治应遵从阴阳学说,在生理上分清脾阴、脾阳(气),病理上辨明脾阴、脾阳(气)的偏盛偏衰.由于历代医家甚少涉及脾阴理论的研究,使得该理论在整个中医脾脏象研究中不够完备,这不仅影响中医藏象理论的完善,也阻碍了临床对脾胃系疾病辨证和治疗的发展.文章以年代为节点,系统梳理了脾阴学说脉络,浅析其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各时期理论形成特点.

    关键词: 脾阴 源流 理论研究
  • 基于护阴理论的汪机、吴澄、叶天士三家脾胃思想研究

    作者:徐雯洁;徐世杰

    重视机体阴液的顾护,是新安医家临床辨治思路的一大特色.汪机为温补培元派的代表人物,其“营卫论”奠定了新安医学重视脾胃、顾护营阴的基调,参芪益养脾胃之阴的治法由此肇端.吴澄、叶天士同时吸取养阴清润治法的营养,善用理脾阴、养胃阴法,倡言脾之阴阳分论、提出脾胃阴阳分论的观点.这3次突破是对脾胃学说日益补充和细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新安医家不断汲取时代营养,形成新安医学以理论领先、勇于创新、学派纷呈之特色的过程.

  • 标本配穴法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及线粒体DNA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谢俊;陈泽斌;吴松;梁凤霞;郝青;陈茜;王华

    目的:以线粒体DNA为切入点,观察标本配穴法电针对慢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线粒体结构及线粒体相关DNA调控因子PGC-1α、NRF-1和mtTF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慢性心肌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每日以异丙肾上腺素(5mL/kg)皮下注射法复制模,连续7d.电针组在每日造模前,取双“内关”、双“足三里”和“关元”穴电针处理10min,疏密波,2-100Hz,1mA,1次/d,连续21d.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肌组织PGC-1α、NRF-1和mtTF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线粒体结构破坏明显,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变形,甚至空泡化;而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线粒体结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模型组PGC-1α、NRF-1和mtTF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经过“标本配穴”电针干预后PGC-1α、NRF-1和mtTFA的表达水平明显回升,与模型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本配穴”法电针可能是通过调节线粒体DNA调控因子PGC-1α、NRF-1和mtTFA的途径防治慢性心肌缺血.

  • 论人体津液链的特性

    作者:林星星;董宝强;王树东;蒋嘉兴

    津液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气血、经络、藏象等理论相比,历代医家对津液的生理理论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其实津液之间的彼此联结和相互化生的有机关系与“链”类似,故刘渡舟教授称之为“津液链”.文章主要从津液的载体,津液链的同源性、整体性、连续性、补充性方面探讨津液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力证“津液链”的特性,进一步完善津液理论.

    关键词: 津液 理论 生理 津液链
  • 影响针刺临床疗效诸要素

    作者:王鹰;陈以国

    针刺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临床应用范围甚广,其疗效的影响因素也颇多,如医者对患者疾病的判断认识、医者对治疗疾病的针刺器具的选择及其操作手法、疾病的载体和针刺治疗的受体之患者、就诊环境都可影响针刺的疗效.文章旨在重申临床针刺需要注意的因素,以期更好地指导和提高针刺的临床疗效.

  • HPLC-DAD法同时测定茵黄合剂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大黄酸的含量

    作者:杜云;顾维;王俐;席明名

    目的:建立了同时测定茵黄合剂中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大黄酸4种成分含量的RP-HPLC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00-400nm(254nm),进样体积为20μL.结果:绿原酸、栀子苷、黄芩苷和大黄酸4种成分色谱峰分离良好,浓度分别在5.25-105、11.8-236、5.35-107和0.89-17.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的RSD分别为0.07%、0.04%、0.15%和0.09%,重复性试验的RSD为0.99%、1.37%、1.59%和1.8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85%(RSD为1.75%)、98.97%(RSD为1.29%)、100.6%(RSD为1.80%)和99.20%(RSD为1.81%).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用于茵黄合剂的质量控制.

  •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胰腺内质网应激PERK-CHOP途径与Bax/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爱红;查必祥;吴吉萍;黄日龙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途径PERK-CHOP与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相关凋亡基因表达的关系及针刺对其的影响.方法:70只雄性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小剂量STZ (30mg· kg-1·d-1),成功制造糖尿病模型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治疗4周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测胰腺CHOP、PERK、Bax、Bcl-2 mRNA表达,并设空白组对照.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RBG均明显降低(P<0.05);干预4周后,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RBG仍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虽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4周后,模型组胰腺CHOP、PERK和Bax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Bcl-2 mRNA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针刺组和二甲双胍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存在内质网应激和细胞凋亡,针刺可以通过PERK-CHOP通路抑制胰腺内质网应激,改善凋亡基因表达.

  • 补肺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骨骼肌Fas/FasL/Caspase-3的影响

    作者:李亚;毛静;董玉琼;田燕歌;李琳琳;王丽丽;李素云;罗珊

    目的:观察补肺健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骨骼肌Fas/FasL/Caspase-3的影响.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补肺健脾组和氨茶碱组,每组12只.采用香烟熏吸联合细菌反复感染法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自第9周起,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其余2组分别给予补肺健脾方及氨茶碱治疗,第20周结束时取材.采用TUNEL技术检测股四头肌、肋间肌、肱二头肌和比目鱼肌4种骨骼肌的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4种骨骼肌Fas、FasL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4种肌肉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Caspase-3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补肺健脾方和氨茶碱均可显著改善上述指标(P<0.05,P<0.01).结论:补肺健脾方可以显著改善COPD大鼠骨骼肌凋亡,降低Fas、FasL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表达.

  • 张仲景脑中风治略思想探究

    作者:陆跃;姚晓泉;常佳慧;张秋霞

    中风之名首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张仲景对中风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以及治法方药进行了精辟的描述.文章对张仲景治疗脑中风的方法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探究,目的在于继承与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拓宽脑中风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中风 张仲景 经方
  •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肾阴虚证与免疫关联基因LRG1、SRC mRNA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许惠娟;李生强;谢丽华;陈娟;邹厚辉;葛继荣

    目的:探讨免疫关联基因富亮氨酸α 2糖蛋白1(LRG1)及酪氨酸激酶蛋白(SRC)的mRNA表达水平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MOP)肾阴虚证的关联性.方法:随机选取PMOP肾阴虚证患者25例作为PMOP肾阴虚证组,选取36名健康绝经后妇女为健康对照组,运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LRG1、SRC mRNA的表达.结果:PMOP肾阴虚证组LRG1 mRNA表达水平(1.5442±0.8439)高于健康对照组(1.1271±0.6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56,P=0.031),PMOP肾阴虚证组SRC mRNA表达水平(1.4484±1.0517)与健康对照组(1.2931±0.8895)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RG1 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PMOP肾阴虚证具有关联性.

  • 不同证候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肝损伤患者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马欣;顾宏图;赵瑜;冯琴;彭景华;苟小军;胡义扬

    目的:从代谢组学层面上探索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合并肝损伤患者中医证候(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的物质基础.方法:对NAFLD肝郁脾虚证(29例)与湿热内蕴证(33例)患者进行生化指标、症状统计分析,采用GC/MS技术对血液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经多维统计找出差异代谢物,并确定差异代谢通路.结果:NAFLD湿热内蕴证患者与肝郁脾虚证患者在肝功能、血脂、血糖、BMI上两证之间无差异.在血清代谢组学研究PLS-DA得导分图上显示湿热内蕴证与肝郁脾虚证存在明显代谢差异.两证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质包括糖类、脂类、氨基酸类、胺类化合物类等11种差异代谢物.两证差异代谢物富集通路为氨基酸、糖类、脂类代谢通路.结论:NAFLD典型湿热内蕴证和肝郁脾虚证在代谢层面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不同证候有其特定的生物学物质基础.

  • 阴痫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证候评价

    作者:邓楚欣;于征淼

    目的:评价阴痫大鼠模型的中医证候特点,并建立其评价方法.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饮食组20只、高脂寒药饮食组20只(以高脂饲料及生地黄+大黄煎液饲养),饲养21d.然后,正常饮食组分为正常对照组、癫痫对照组各10只;高脂寒药饮食组分为阴痫对照组、阴痫中药组各10只;后3组以氯化锂-匹罗卡品(LiCl-PILO)腹腔注射法致痫.致痫当天开始,阴痫中药组接受五生丸合二陈汤煎液灌胃,每天1次,5d;观察共31d后实验结束.于实验前,高脂寒药饲养后,致痫后第1、7、31天共进行5次中医辨证,记录症状、行为学观察及测试.实验前、高脂寒药饲养后及致痫后第7天尿检17-OH-CS和CORT.实验结束取血检测cAMP、cGMP及CHOL,取脑组织病理检查.高脂寒药饲养21d后,大鼠日常活动减少、多睡懒动、毛色脏乱发黄、耳廓颜色变淡;摄食量减少(P<0.01);辨证“阳虚证”和“痰证”评分增高(P<0.01);正常饮食组的尿17-OH-CS水平较饲养前上升(P<0.01),但高脂寒药饮食组无此现象.经LiCl-PILO腹腔注射后,30只大鼠在(8.27±3.40)min潜伏期内首发痫性发作,其中29只进入癫痫持续状态(SE),至第31天存活率43.3%,存活大鼠全部出现自发痫性发作(SRS).首次SE后,3个致痫组大鼠蜷缩嗜睡、拱背竖毛、毛发爪甲淡白;肛温下降(P<0.01);饮水量减少(P<0.01);抓力时间缩短(P<0.01);旷场活动站立数(P<0.01)及跨格数(P<0.05)均下降;辨证“阳虚证”“痰证”及“痫证”评分增高(P<0.01).实验结束时,与阴痫对照组比,阴痫中药组的饮水量较多(P<0.05);与自身致痫前比,阴痫对照组“痰证”得分无差别,而阴痫中药组得分降低(P<0.05);阴痫中药组SRS次数/存活时间低,生存时间估值长.结论:高脂寒药饲养可赋予大鼠“阳虚痰湿”的体质;结合“以方测证”,阴痫大鼠模型具有“阳虚痰湿”的证候特点;成功建立了包括症状、行为学及中医证候评分的综合方案,适合对阴痫大鼠进行证候评价.

  • 如意金黄散对阳证疮疡大鼠疗效及INF-γ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远哲;朱晓燕;黎豫川

    目的:研究如意金黄散对阳证疮疡大鼠局部皮肤抗炎疗效及干扰素-γ(INF-γ)表达的影响,明确本方的抗炎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夫西地酸组及如意金黄散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干预7d后取部分疮疡皮肤组织检测各组病理形态及INF-γ光密度值.结果:如意金黄散组大鼠疮疡皮肤肿块范围小,病理形态良好,疮疡皮肤组织中INF-γ值较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对阳证疮疡大鼠局部皮肤抗炎疗效明显,可有效下调INF-γ的表达,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此机制作用实现的.

  • 中医证候分层诊断模式及标准初探

    作者:王笑丹;张培彤

    规范化、标准化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学科成熟的标志.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本质,是中医临床遣方用药的依据,证候规范化是中医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在参考现有关于证候诊断标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尝试提出更加简洁、适用、便于计算机处理、以证素理念为基础的证候分层诊断模式和证候诊断标准,供临床参考使用,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 吴荣祖温扶少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理论探析

    作者:杨海燕;金艳蓉;丁喆;吴荣祖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中医病因病机复杂,治疗棘手.吴荣祖教授是中医火神派重要学术继承人,采用六经气化理论、少阴经主气及传变规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指出心力衰竭主要责之于心肾阳虚,阳虚阴邪内盛是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并形成“温扶少阴,强心温肾”为基础的临证辨治体系.

  • 国医大师路志正从虚论治产后痹经验浅述

    作者:冉青珍

    产后痹,发生于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邪,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由于失治或误治常可数年不愈.它具备痹证“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证候特点,同时,由于其发病于“产后”这一“气血大亏”的特殊生理时机,与内科痹证有所不同.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提出“产后痹”这一病名,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对待.结合产后痹发病病机,治疗产后痹从虚论治.灵活变通《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临床疗效显著.

  • 庞鹤经方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经验

    作者:张凡帆;余威;金潇;杨文利

    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是周围血管科临床常见病,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及较好的临床疗效,庞鹤教授是国家级第五批名老中医,长期从事中医外科周围血管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尤擅长运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籍传统经方辨证施治.庞教授认为五脏皆可致肿,在治肿时当注意调节脏腑功能.故治疗慢性下肢静脉性水肿,应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侧重不同,结合脏腑气血辨证灵活选用经方进行治疗,所得临床疗效满意,现将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 沈元良辨治尿浊经验采撷

    作者:吕旭阳

    文章介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沈元良教授治疗尿浊的经验.文章从尿浊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对药经验、验案举隅4个方面进行阐述,并附有按语和分析体会.沈老师认为治疗本病以中医辨证分型为基础,结合西医诊疗手段,治疗则首分虚实;其次应重视调理脾肾,健脾化湿、益肾强腰的药物常贯穿始终;再次,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选择对药,有助于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也是沈老师治疗本病的一个特色;同时,应注意饮食调养,适当体育锻炼等.沈老师辨治尿浊的经验方法可靠,疗效确切,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范文甫运用小青龙汤泡服心法浅谈

    作者:白东海

    范文甫是近代著名中医学家,他常采用小青龙汤泡服治疗失音证,方法独特,疗效显著.范文甫小青龙汤泡服在临床上运用心法共有3点:一是将此法用来治疗伤寒失音证;二是减小其量,采用泡服;三是半夏用量独重.小青龙汤泡服法体现了他师古而不泥古、灵活运用经方的特点.文章就此展开论述,希望此疗法能够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 仝小林辨治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临证思路

    作者:白煜;白宇宁;连凤梅

    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紧密相关,2型糖尿病中约有40%-50%合并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仝小林教授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基本病机为“中满内热、膏浊为患”,临床以胃肠实热证、肝胃郁热证多见,提出“糖、脂、肥”同调理论,采用清热降浊法指导下组成的清热降浊方、降糖调脂方加减治疗,并经过临床研究证实,取得明确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了新的辨治方法与思路.

  •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痹证临诊三要诀

    作者:吴坚;高想;朱金凤;蒋熙;姜丹;孙珊珊;朱婉华

    痹证是临床上包括现代医学风湿病为主的一类病证,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对风湿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总结出已故围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三要诀:①主线始终抓住“益肾壮督”;②强调法宜变“通”,既注重疏通经络气血,又随证变通加减;③临床注重辨“病”.辨病论治,主要是参考现代医学对病的检查、研究和认识,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选择针对性的方药.

    关键词: 朱良春 痹证 要诀
  • 孙桂芝治疗恶性淋巴瘤经验

    作者:于阳;孙桂芝;冯兴中

    孙桂芝教授认为,淋巴免疫系统与肾关系密切,肾阴肾阳不足,体内水液代谢失常,痰阻气机,内蕴热毒,血行不畅,久而成瘀,遂成恶核.孙教授善于从肾论治恶性淋巴瘤,常以补肾生髓培本扶正之法,常用方剂有知柏地黄丸,济生肾气丸等,同时辨证论治,随症加减.孙教授主张以中西医结合的思想治疗肿瘤,诊治患者时既尊重各项西医检查,又发挥中医药“扶正祛邪两不误”的优势,注重患者的整体性,结合西医放化疗不同阶段,予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养阴清热之品,疗效卓著.

  • 周郁鸿治疗白血病经验拾萃

    作者:徐玲珑;潘琦;吴迪炯;沈一平

    周郁鸿教授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等血液病,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亦颇有心得.她认为本病总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肾精失常,脾运失司,痰浊内蕴,炼聚成毒,复感外邪,邪毒交织,客于骨髓,发为本病.提倡治疗应遵循“病为中心,病证结合,扶正祛邪,分期论治”.

  • 王平以培补元气法治疗慢鼻渊

    作者:龙清华;王平

    慢鼻渊是一类以反复出现鼻流浊涕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好发于体虚之人,病情反复而且经久不愈,多因外感而诱发.《黄帝内经》称其为“脑漏”“脑砂”“脑崩”“脑渊”.究其根源常与自身元气的亏损有关,元气亏损,难以振奋卫气,无法抵御贼风外邪;元气亏损,亦不能气化津液,津液停滞化为浊涕.元气乃一身正气之源,元气充盈则正气旺盛,邪不可干.卫气根源于元气,元气充盈则卫可抗邪.王平教授深入探究医理、病理、药理,结合临床实践创新了一套诊疗鼻渊之法,即培补元气法,并获得了良好收益.

    关键词: 王平 鼻渊 培补元气
  • 中医药“四期三法”辅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辨治思路

    作者:王肖

    文章介绍中医药“四期三法”辅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辨治思路,四期分为降调期、促排期、移植期、妊娠期;三法为中药口服法、食疗煲汤法、耳穴贴敷法.降调期相火宜静,君火宜安,抚卵静养;促排期火土互生,肝木条达,助泡暖巢;移植期土载万物,水火既济,心明下安;妊娠期水润万物,固胎纳胎,温系胞胎.四期分期,步步严谨,三法合用,相得益彰,为辅助生殖技术领域开拓了新的思路.

  • 赵玉庸从肺论治肾性水肿经验

    作者:王筝;熊云昭;王萱;吴丽敏;陈立祥;王淼;梁丽娟;许庆友

    文章探讨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特点,对名老中医赵玉庸教授临床从肺论治肾性水肿的治则治法,选方用药进行分析,并列举案例进行经验总结.病案中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病程长短,服药后的症状及证候的改变,给予合理的加减.

  • 从风论治配合针灸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探索

    作者:肖采尹;许家骏;张南;李铁军;王文长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常见的眼眶病,主要症状有眼睑退缩、结膜充血水肿、眼眶疼痛,眼球突出,眼睑滞后或内陷,眼外肌受累引起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暴露性角膜炎和视神经受累等.TAO对于中西医来说都是一种尚需进一步探索的疾病,笔者采用从风论治的思路,配合针灸,治疗1例经外院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TAO复视患者,效果满意,或许可为TAO的治疗提供新的辨证角度.

  • 温阳活血法治疗复苏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烨;曾瑞峰;赖嘉华;丁邦晗;刘云涛;李俊

    目的:研究中医药对复苏后综合征的患者的作用与疗效.方法:选取80例心肺复苏术后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照《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组织抢救,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参附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在各项生理指标以及评分系统上均有改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APACHE-Ⅱ评分上的下降更加明显(P<0.05),7天生存率明显提高.乳酸的变化提示两组均呈下降趋势(P<0.05,P<0.01),试验组可明显改善CA患者ROSC后的灌注情况.结论:温阳活血法与西药联合使用与单纯的西医治疗相比,能更好的保护肝肾功能及心肌,对复苏后综合征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 岭南传统天灸4号方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倩;温秀云;张雪淳;赵丽;符文彬

    目的:评价岭南传统天灸4号方治疗抑郁症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抑郁症失眠受试者按1∶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岭南传统天灸4号方组,主要成分黄芥子粉、吴茱萸粉、郁金粉等)、对照1组(岭南传统天灸1号方组,主要成分为黄芥子粉、细辛、甘遂粉、廷胡索粉等)与对照2组(安慰剂组),每组30例.采用PHQ-9量表以及PSQI量表作为主要指标进行评测.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1组PHQ-9评分各时点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的PSQI量表得分各时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患者PHQ-9量表评分各时点两两比较:治疗组、对照1组分别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3组患者PSQI量表各时点评分两两比较: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分别与对照1组及对照2组比较、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1组分别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传统天灸4号方治疗抑郁症失眠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作者:赖居易;何升华;孙志涛;王业广

    目的:探讨腰椎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按照预先制定的随机表,以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联合传统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两组于术前、术后1周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改良Macnab标准均优于术前(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VAS评分、ODI、改良Macnab标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联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运用.

  • 针刺内关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柳洪胜;白文;杨嘉颐;戴中

    目的:评价针刺内关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及病房招募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给予患者2周的针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治疗结束后评价针灸疗效.主要评价指标选用西安大略麦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次要评价指标选用疼痛视觉评分表(VAS).在试验开始前及结束后由患者完成.结果:2014年2月1日至2015年11月14日共招募患者56例.50例患者完成试验,治疗2周后,WOMAC得分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试验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内关治疗2周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 抗菌药物、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消痰化瘀中药治疗急性附睾炎所致附睾结节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迅;梁季鸿;申树林;梁世坤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消痰化瘀中药对急性附睾炎所致附睾结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附睾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应用抗菌药物加糖皮质激素序贯治疗,其中强的松片每次5mg,3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消痰化瘀中药.疗程30d后观察附睾硬结消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附睾硬结治愈率为75.0%,对照组为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小剂量强的松联合消痰化瘀中药能明显降低急性附睾炎所致附睾结节的发生.

  •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动态血糖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庞国明;孙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不同中医证型与动态血糖变化的相关性,为临床证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60例T2DM患者,进行中医证型与血糖波动指标的观察,通过观察寻找其相关性.结果:3组受试者24h平均血糖比较,痰(湿)热互结组>热盛伤津组>气阴两虚组;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有明显差异,痰(湿)热互结组>热盛伤津组>气阴两虚组(P<0.01);平均血糖漂移幅度、大血糖波动幅度、日内漂移次数等指标比较,热盛伤津组>痰(湿)热互结组>气阴两虚组(P<0.05,P<0.01).结论:痰(湿)热互结患者整体血糖水平较高,且三餐后血糖升高较为明显;热盛伤津患者,低血糖现象发生频率较高,且整体血糖波动幅度较大;气阴两虚患者,整体血糖水平偏高,血糖波动差异不显著.

  • 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

    作者:赵明宇;鲍铁周;赵启;王秋生;廉杰;秦庆广

    目的:研究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的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与常规推拿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KOA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推拿手法,治疗组采用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的推拿手法,每天1次,每个疗程14d,均治疗2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后和6个月随访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6个月随访的VAS评分、WOMAC评分中疼痛、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指导下手法治疗KOA的疗效较好,治疗KOA要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兼顾膝关节和相关的组织.

  • 病灶广泛切除联合皮片邮票移植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11例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玉英;钟培

    目的:研究病灶广泛切除联合皮片邮票移植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1 1例行病灶广泛切除联合皮片邮票移植治疗的化脓性汗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5-8d,平均(6.55±1.04)d,愈合时间13-18d,平均(16.18±1.60)d,术后随访1年,无1例复发.结论:病灶广泛切除联合皮片邮票移植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具有愈合时间短、创伤小、复发率低、且节约皮源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57例疗效观察

    作者:张力仁;曲华;王培利;史大卓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的方式,收集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7例,给予养阴清热活血通络中药汤剂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DAS28积分以及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进而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为89.47%.与治疗前比较,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方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P<0.01)、DAS28积分(P<0.05)以及HAQ积分(P<0.01).结论:养阴清热活血通络方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推拿手法量化及参数研究微探

    作者:刘昱材;吕晶;李进龙

    中医推拿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手法的量化及相关参数研究有助于推拿医师更好地规范手法,控制手法的质量水平,有助于促进推拿学科的发展及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推广.文章对近年来推拿相关手法形态特点,手法操作频率、力度、时间等方面的量化及参数研究进行了回顾,并进行了总结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推拿手法的量化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 中药复方抗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

    作者:史鹏辉;曲新艳;周喆;王升启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于动物和人类中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病毒性.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易发生变异,许多抗病毒药物难以发挥作用,中医药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文章综述了近几年抗流感病毒的中药复方,对经典中药复方体内、外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机制进行阐述,分析中药复方在抗流感病毒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

  • 脂质组学在强直性脊柱炎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杨莎莎;赵艳霞;胡长锋;温成平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性反应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病因不明,早期诊断标志物和疾病活动进展指标存在缺陷.脂质组学能通过分析体内各种脂质代谢物的变化,比较其脂质代谢的特征,帮助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变过程和辅助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平台.文章就强直性脊柱炎的研究概况、脂质组学及其在强直性脊柱炎研究中的应用、脂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做以概要性的介绍.

  • 益气活血法调控脊髓损伤后相关基因的表达

    作者:范筱;张俐

    脊髓损伤发生率高,治愈率低,目前尚未有理想的治疗方法.脊髓损伤后的病理反应十分复杂,众多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机制.益气活血法是中医学治疗脊髓损伤的一个重要治法,临床应用广泛,在治疗脊髓损伤方面有可靠疗效.近来,已有不少学者对益气活血法在调控脊髓损伤后相关基因表达的方面进行实验性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文章从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总结益气活血法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为脊髓损伤的治疗、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 中医药对胃癌预防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益;王高玉;戈淑超;刘红宁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在中国,2015年胃癌的发病率为15.8%,死亡率为17.6%.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逐渐癌变的过程,因而对癌变过程进行干预,将会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生率.笔者查阅近年国内外有关胃癌的流行病学调研以及胃癌的化学预防现状,发现化学预防剂具有自身的不足与不良反应.文章将论述胃癌的发生率与全球分布、化学预防现状、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在胃癌预防上基础实验研究与相关机制,为中医药在胃癌预防上的深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为发展与制定胃癌的预防措施提供思路.

  • 神经营养因子的局限与雷公藤类天然药物的机遇

    作者:莫柳媚;宁澄清;徐晶;吴军

    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元的发育、营养、存活、凋亡及损伤后修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的性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天然药物雷公藤内酯醇可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且具有分子量小、易通过血脑屏障的分子特征,引起了国内外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文章将对神经营养因子在治疗神经疾病的局限以及雷公藤内酯醇及其衍生物所带来的研究机遇做一综述,为进一步探索天然植物药雷公藤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或新途径.

  • 中药药性量化研究的方法学进展

    作者:文艺;李海文;刘凤斌;侯政昆

    20世纪以来,在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研究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被提到空前高度,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中医研究和发展的主要杠杆,揭示和阐明了中医思想文化的科学本质和内涵,产生了深刻的文化效应.其中,中药药性量化根据研究目的不同也在不断分化和发展,它对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文章分别从四气、五味、归经3个方面对目前中药药性量化的方法学进行了系统地总结;同时,初步分析也显示在当今中药药性量化领域仍存在着量化等级标准不统一、赋分权重不统一、量化方法缺乏共识和权威推广等不足.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改善缺陷,以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和标准化的整体发展.

  • 针药结合改善SSRIs类抗抑郁药起效延迟效应的探索

    作者:俞裕天;荣培晶;唐纯志

    文章简述了SSRIs类抗抑郁药的起效延迟效应,总结了过往针药结合改善SSRIs类抗抑郁药的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并提出应在调神针法的基础上继续开展针药结合对抗抑郁障碍等疾病的诊疗和研究.笔者认为,逐步形成“针药结合”对抗精神类疾病的诊疗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具有极为广阔的前景.

  • 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常凯;付文娇

    中医药标准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工作,是在新形势下推动中医药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医药标准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标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强化重点领域标准的实施与推广能力建设,已成为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文章从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就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策略,为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对推进中医药标准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当代中医学术传承的思路探讨

    作者:李新路

    中医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医学术传承是中医学几千年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完善的根本原因,通过对中医学术传承的内涵、模式、特点及其时代价值的探讨,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做好中医学术传承,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中医 学术传承 思路
  • 关于中医现代化及传统中医未来发展的思考

    作者:杨云松

    文章从中医现代化的认识误区、中医现代化的未来、传统中医的继承和发展3个方面展开论述.笔者认为,我们提倡中医现代化,不是针对传统中医来讲,而是针对中国医学的现状来讲的,意思是要让中国医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如果把它理解为让中医学融入到西医学体系,彻底丢掉中医学的内容和形式,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中医和西医应该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前提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统一的新医学体系.就传统中医的未来发展来讲,一定要做好继承和发扬工作.只有把传统中医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完整地继承下来,才能够借助现代的技术和方法去研究它,后在基于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去发展它.

  • 对“中医病名诊断”“辨证论治”提出商榷及改革建议

    作者:陈文瀚

    诊断在医学里非常重要,但现时中医诊断概念混乱、矛盾,普遍与西医诊断概念混淆,失去作为一门完整医学的独立性,并影响中医疗效.文章分析现时中医诊断概念错误之处,并提出改革建议,抛砖引玉,让中医同道一起讨论中医学的发展.

  • 中医治法科研可行性分析

    作者:唐仁康;代金珠;王喜军;常存库;王磊

    中医界有关中医“治法”类的科研较为普遍,反映出业界对挖掘中医治法内涵的重视,但是客观的从科研方法的有效性分析,这一类研究存在大量疑点、漏洞乃至错误,研究中治法的选择缺乏专业性论证,过于随意,进行实验的选方与治法之间缺少必然性论证,许多实验的指标不符合中医逻辑规律,中医“治法”类科研的可行性仍值得探讨.

    关键词: 中医 治法 科研方法
  • 针灸研究的反思:干针立法事件的警示

    作者:崔翔;刘坤;何勋;王舒娅;孙光;智沐君;高昕妍;朱兵

    干针疗法是指以人体解剖和生理学为基础,通过激痛点刺激治疗肌筋膜痛的特殊针刺方法.近些年,西方治疗师运用于针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干针疗法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很好的宣传.而2015年下半年的“干针立法”事件将干针疗法与中医针灸之间的矛盾带入了公众视野.因此,笔者首先从干针历史、刺激部位及针刺手法3个方面与中医针灸进行比较,并结合文献证明干针是中医针灸疗法在西方的发展与创新.其次,笔者通过对于针立法事件的反思,总结了该事件对针灸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 章太炎先生论《黄帝内经》结撰于汉代

    作者:钱超尘

    通过研究“行”“明”“风”三字的古音转变,“豆”“涕”词义转变,《黄帝内经》使用西汉前期太初历、汉初官职以及西汉今文经五脏与五行相配理论,显示《黄帝内经》始撰于先秦而落成于汉代.《七篇大论》的音韵显示出鲜明东汉特点,当成书于东汉后期.

  • 论“阴平阳秘”的多维度认识及其应用

    作者:王彦晖;王玉洁

    “阴平阳秘”出自《黄帝内经》,是对健康的一种哲学表述.在生命维度,是指人体在物质、信息和功能3个方面达到的动态和谐状态.落实到具体的中医理论,“邪气少,正气足”是判断这种状态的核心指标,而寒热平衡和气血顺畅则是评价这种状态的2个衍生指标.“象”与“症”的结合是判断人体阴平阳秘状态的主要信息来源,其中在“象”的把握上,舌象和脉象是重点.对于“阴平阳秘”的多维度认识,能够更立体全面地理解生命的健康状态,运用于养生和预防上的指导,并且作为长期临床实践的辨证思维,具有启发意义.

  • 基于“互联网+”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作者:梁文娜;李冠慧;李灿东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遇上现代化产物“互联网+”时,二者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又会为中医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怎样的新机遇?文章以“互联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中医健康管理的现状,提出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团队为基础,以中医健康状态辨识系统为依托,以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的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为目的,采用移动互联网、智能传感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逐步实现智能化的采集与处理健康状态数据、系统的制定与实施个性化健康干预计划、动态的跟踪效果评价,从而构建中医健康管理的新模式.

  • 大数据技术在中医体质学中应用的思考

    作者:王济;王琦

    大数据理念和技术的兴起为中医药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为中医体质学这一中医药领域的新兴学科带来了研究思维的变革和技术手段的创新.目前,中医体质学领域尚缺乏规范的数据库,未将大数据方法充分应用到本学科领域.体质学研究者应充分利用临床、基础、健康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大数据,创新发展中医体质理论,培养从现代信息数据中发现学术规律的能力.从数据生成、数据获取、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等环节构建中医体质学大数据的系统框架.采取数据挖掘等技术,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中医体质学的学术规律,并得出有价值的理论或模型,用于指导临床、科研、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以及产业化的实践.

  • 论“治未病”理论体系建设

    作者:黄建波;张光霁

    “治未病”理论是治疗、治理“未病”状态的依据和准则,是中医学的重要论治思想之一.“治未病”理论针对“未病”状态,把养生、预防和治疗融为一体,形成于《黄帝内经》,在理论、方法、手段上与中医临床治疗完全是一脉相承的.文章在大量典籍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治未病”理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治未病”理论内涵,促进“治未病”理论和中医养生、亚健康防治、中医健康管理、体质辨识等理论的融合发展和完善,为中医“治未病”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 岭南名医何梦瑶舌诊精粹探析

    作者:张利敏;陈少东;王宏国;陈爱玲;庄鸿莉;梁惠卿

    岭南,指中国五岭以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因气候炎热潮湿,人群多脾胃虚弱,病多阳虚、痰湿.从晋代以后,当地医家以中原医学为基础,结合岭南特殊气候和人群体质特点,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岭南医学流派.何梦瑶作为岭南名医之一,其医术高明,医学著作颇丰,极大地促进了岭南医学的发展.《医碥》是其代表作之一,亦是其学术思想的精髓,为现代研究何梦瑶学术思想和岭南医家流派的主要古籍.其中所记载的舌诊方法,至今仍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 腻苔形成的生物学机制

    作者:杜婷;乔森;张云龙;王盼盼;江楠;钱林超;文磊

    腻苔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理性舌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在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辨证价值,研究腻苔形成的现代生物学机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从舌表面脱落细胞学、微生态学、相关蛋白与基因表达及物质代谢等方面对腻苔形成的生物学机制进行了综述,并对腻苔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腻苔与现代医学疾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期从现代生物医学角度对腻苔形成的物质基础、发生机制、变化规律及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作相关阐明,为疾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提供借鉴和帮助.

  • 舌诊与象思维的临床运用

    作者:王玉洁;王彦晖;李鹏程;刘培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而舌象则是现阶段象思维现代化的突破点.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象思维的概念为切入口,结合各个象的视野和盲区,通过阐述舌象和象思维在诊断、治疗和预防上的应用,紧跟时代的步伐,促进理论在实际临床上的运用.

  • 基于舌象图像分区指标的糖尿病疗效评价

    作者:黄景斌;许家佗;张志枫;屠立平;胡晓娟;崔骥;崔龙涛;荆聪聪;张建峰

    目的:探讨舌象不同部位图像指标与糖尿病疗效相关性.方法:采用Matlab提取舌象整体、舌尖、舌中、舌根及舌边图像RGB、Lab、HSV颜色空间特征指标,依据疗效将1 1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分析糖尿病有效组54例、糖尿病无效组56例治疗前后整体、舌尖、舌中、舌根及舌边R、G、B、L、a、b、H、S及V指标变化特点.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糖尿病有效组治疗后舌根B值明显降低、b值明显增高(P<0.05),糖尿病有效组治疗后舌根B、b值明显趋近于健康组正常值范嗣;糖尿病无效组治疗前后舌象图像各部位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舌象图像舌根B、b值可能是糖尿病向愈的相关特征;较舌象图像整体指标而言,舌象图像分区指标对疾病疗效评价有提示意义.

  • 从舌辨治不寐病验案举隅

    作者:周岳君;郭亚利;苏艳

    舌诊是中医诊病的特色诊法,在不寐病的辨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从舌辨治不寐病案例3则的介绍,分析舌诊在不寐病辨证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探讨舌诊在辨治不寐病中的作用与临床意义,以期今后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

中华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6
199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