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중화중의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医药学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1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1727
  • 国内刊号: 11-5334/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zhzyyzz.com
  • 曾用名: 中国医药学报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华中医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活血通络汤预防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兔造模过程中对AKP、Jagged1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伟;江蓉星;陈子锴;梅路;蔡万翔;李涛;王敏

    目的:研究活血通络汤预防性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SANFH)兔造模过程中对碱性磷酸酶(AKP)、Jagged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92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预防组4组,各48只.除空白组外,均在第3周开始运用贺西京造模法造模,造模周期为6周.观察造模前、造模中、造模后相对应的时间点即第2、5、8周末家兔股骨头大体形态、血清AKP、Jagged1的动态变化.同时做股骨头镜检(光镜)、计算空骨陷窝率.结果:Jagged1表达方面,4组均呈逐渐递增趋势,模型组高,预防组、治疗组两组间无可比性.AKP浓度方面,预防组、治疗组、模型组均呈递增趋势,预防组的AKP含量低于治疗组、模型组,模型组浓度高.空骨陷窝率方面,预防组有下降趋势,治疗组、模型组均逐渐上升,但治疗组上升幅度小于模型组.结论:活血通络汤可以明显下调Jagged1、AKP的表达,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骨钙量上升、促进骨代谢、减少骨钙流失、促进骨质成熟,有效改善股骨头局部缺血缺氧环境,从而有效干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形成.

  • 鳖甲煎丸对肝星状细胞中Wnt信号通路信号分子β-catenin、GSK-3β及下游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文彬;孙海涛;贺松其;陈冠新;孙嘉玲;庞杰;安海燕

    目的:通过研究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中Wnt信号通路信号分子β-catenin、GSK-3β及下游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鳖甲煎丸药物血清培养永生化HSC-T6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C-T6细胞Wnt/β-catenin信号分子β-catenin、GSK-3 β和磷酸化GSK-3β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下游靶基因TIMP-1、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及空白对照组比较,鳖甲煎丸低、中、高组和阳性对照组β-catenin、p-GSK-3 β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鳖甲煎丸能够抑制TIMP-1的表达(P<0.05),高剂量组可促进MMP-2和MMP-9的表达(P<0.05).结论: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可能与调控HSC-T6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组织PERK蛋白表达及脾虚一号方干预作用

    作者:吕林;王凤云;唐旭东;黄穗平;王静;陈婷;马祥雪;尹晓岚

    目的:探讨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组织PERK蛋白表达及脾虚一号方干预.方法:60只10日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脾虚型FD模型组(50只).正常组给予2%蔗糖溶液灌胃,脾虚型FD模型组给予0.1%蔗糖碘乙酰胺蔗糖溶液灌胃,每天0.2mL/只,连续6d.脾虚型FD模型组正常饲料喂养至6周龄后叠加改良小平台站立,连续14d.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多潘立酮组,脾虚一号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蒸馏水1mL· 100g-1·d-1,多潘立酮0.3125mg·100g-1·d-1,脾虚一号方0.1275、0.255、0.51g· 100g-1·d-1,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14d.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PERK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中,脾虚一号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PERK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中,脾虚一号方中剂量组大鼠胃组织PERK蛋白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脾虚型FD大鼠存在内质网应激(ERS)现象,脾虚一号方能够减少PERK蛋白的表达,减轻ERS.

  • PM2.5中医病因属性及致病特点探讨

    作者:朱雪;李珂;陈宪海

    PM2.5是人们近年来普遍关注的一个和污染及健康相关的概念,是一种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一种新型病邪,对人体的危害已有大量文献数据证实.如何预防和减轻PM2.5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成为科研工作者的一项研究热点,与此相关的中医中药研究也逐渐增多.这种病邪致病特点鲜明而独特,但对于其中医病因属性问题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文章通过探讨其致病特点初步认为其与“毒邪”致病特点相似,将其归属于中医“毒邪”范畴更为合适.

  • 从经筋理论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作者:富昱;董宝强;张文静

    肠易激综合征作为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常见功能性肠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筋理论是中医传统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对指导功能性内科疾病有着极大潜力.文章基于经筋理论,分别从中、西医角度探讨了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炎性反应、凋亡的影响及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

    作者:朱磊;沈洪;顾培青;蒋寅;刘亚军;张露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以及与PI3K/AKT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TNBS法制备大鼠U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芩苷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给药10d后,留取结肠组织标本,采用ELISA方法观察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结肠组织环氧合酶-Ⅱ(COX-2)、凋亡蛋白人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以及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干预后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6的分泌,黄芩苷中、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IL-6表达水平(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各剂量组和SASP组的PI3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降低,黄芩苷高剂量组优于模型组(P<0.05);黄芩苷能降低结肠组织COX-2、β-catenin、Caspase-9、FasL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黄芩苷能够抑制肠道免疫反应,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 以“一气周流”理论浅析鼻鼽的辨证论治

    作者:刘洋;李昕蓉;杨莎莎;向南;袁书贤;张勤修

    鼻鼽以脾气虚弱、肾不纳气、肺气虚寒为主要的病因病机.为进一步理解该病的病因病机,本文以黄元御《四圣心源》中的核心理论“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对鼻鼽的脏腑病机及经络辨证行进一步分析,结合“中焦土气斡旋,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将”的气机周流特点,提出从“脾-肝-肺-肾”整体把握鼻鼽的辨证论治,对经方灵活加减,合理选取穴位,恢复鼻鼽患者气机周流的圆运动,为临床鼻鼽的辨证提供新思路.

  • 六经辨证中太阳太阴合病治法探析

    作者:马家驹;王玉光

    太阳太阴合病是张仲景六经辨治体系中表里合病的常见类型,病因在于外感与内伤的相互影响,发病基础是存在太阴病基础上的外感以外邪里饮为主要表现.治则治法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研究的关键,太阳太阴合病治法为表里双解.小青龙汤为太阳太阴合病代表方证,亦被称为外邪里饮证.解表同时必须利饮.同时,五苓散、麻黄加术汤、小建中汤、桂枝人参汤、当归四逆汤等都可用于太阳太阴合病.但病证严重时,应急则治其标.

  • 紫苏叶提取物对肥胖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作者:朴颖;费宏扬;权海燕

    目的:研究紫苏叶提取物(PFE)对高脂饲料诱导肥胖模型小鼠脂肪组织中脂肪生成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PFE影响脂肪脂质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5周龄的雄性ICR小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饲料(RD)组和高脂饲料(HFD)组,HFD+PFE(150、300mg/kg)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RD组灌服等量蒸馏水,每周测2次体质量,连续4周.实验结束后,分别称量内脏脂肪和附睾脂肪重量;检测血浆血糖、胰岛素、HOMA-IR指数、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非游离脂肪酸(NEFA)、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 α)的表达.此外,检测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FAS、SCD1、GPAT)的基因表达.结果:与HFD组比较,治疗4周后,PFE显著降低了小鼠体质量、内脏脂肪量及附睾脂肪量,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下降,HOMA-IR也得到改善.血脂(TG、TC、NEFA)和肝功(sAST和sALT)在给PFE后均显著降低.与RD组比较,脂肪生成转录因子PPAR-γ、C/EBP α和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在HFD组增强,而在PFE组上述基因表达均显著被抑制.结论:PFE通过抑制脂肪生成转录因子PPAR-γ、C/EBPα和脂肪合成转录因子SREBP1及其靶基因的表达来降低脂肪和体质量,调节脂肪组织脂质代谢.

  • 朝向中药饮片全程质量控制的中药质量树概念与分析方法

    作者:余文康;王耘

    为实现中药饮片全程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价,对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质量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文章提出中药质量树概念,并构建了以中药质量为质量树顶事件,以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指标和工艺参数为底事件的中药全程产业链质量树理论模型.同时对中药质量树模型在中药饮片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监管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药质量树能在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实现对中药质量安全风险状态及其关键控制点的快速判断并有效预警,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实践提供决策支持.

  • 痰证之辨

    作者:李灿东;吴长汶;杨小婷;高碧珍

    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同时也是一种致病的因素.痰的致病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古人有“百病皆因痰作祟”的说法.临床对痰证的诊断鲜有整体而系统论述,而从“症、证、病、人、机”五个方面对痰进行辨识是痰证诊断的核心,同时也是治疗和从事痰证相关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痰的辨别对于中医临床和理论研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 “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

    作者:辛喜艳;李东;李赛;杨琳蔚;杨媛

    辅助生殖技术(ART)是目前解决不孕的重要治疗手段.但由于卵巢反应性低下、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及胚胎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中医药治疗与ART相结合提高试管婴儿孕育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将中医诊治思维正确的应用于ART.王琦教授认为, “体质”“疾病”“证候”对个体所患疾病本质的反映各有侧重,三者结合有助于对疾病本质的全面认识,是中医诊治思维的全面体现.因此,本文探索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与ART相结合,为中医药介入辅助生殖技术提高试管婴儿孕育率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 雾霾毒损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作者:张晓梅;肖培新;姜良铎;尹婷

    雾霾属于环境毒中的气毒,非六淫之邪,具有湿燥浊毒之特性,雾霾湿燥浊毒经呼吸直达肺部,损伤肺络,毒损肺虚,痰淤浊毒痹阻凝结肺络,肺失宣降,可促进肺间质纤维化发生.

  • “三焦”形质论

    作者:刘丹;李威君

    根据中医学有关三焦的文献,对三焦的本义、功能、形质等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结合现代医学的筋膜理论,认为三焦属于有形器质,即筋膜的论点;三焦作为膜性的结构,为身体内部提供了气机运动、体液代谢、营养物质循环的空间和通道.

  • 基于湿浊大鼠多脏腑有机阴离子转运肽3a1表达的湿浊转运机制研究

    作者:洪仲思;翁泽滨;郑晓滨;杨璋斌;师晶丽;张诗军

    目的:探讨湿浊大鼠各脏腑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polypeptide,oatp) 3a1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在湿浊转运中的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正常+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acid Ⅰ,AA-Ⅰ) 5min组、正常+AA-Ⅰ 60min组、湿浊组、湿浊+AA-Ⅰ 5min组和湿浊+AA-Ⅰ 60min组.经处理后取各组大鼠肺、胃、肝、脾、肾、大肠和小肠组织,检测各组织oatp3a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湿浊组脾和大肠oatp3a1 mRNA表达下调(P<0.05),湿浊+AA-Ⅰ 5min组脾、大肠、肺和胃oatp3a1 mRNA表达下调(P<0.01,P<0.05),湿浊+AA-Ⅰ 60min组脾、肺和肾oatp3a1 mRNA表达下调(P<0.01,P<0.05).与正常+AA-Ⅰ 60min组比较,湿浊+AA-Ⅰ 60min组脾、肺、肾和肝oatp3a1 mRNA表达下调(P<0.01,P<0.05).结论:在湿浊状态下多个脏腑在湿浊转运中存在相互协调作用,湿浊转运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述脏腑调节oatp3a1的表达来实现的.

  • 刍议太阳阳明、脾约及麻子仁丸三者的联系

    作者:朱文翔;程发峰;王雪茜;穆杰;李长香;马重阳;翟昌明;连雅君;王庆国

    张仲景在《伤寒论》.阳明病篇以“胃家实”为基本病机提出了太阳阳明、脾约以及方剂麻子仁丸.对于太阳阳明、脾约及麻子仁丸各自的阐述,后世医家代有发挥,多有妙论,然对于三者的联系却略有不足.本文通过对太阳阳明、脾约各自含义的论述,认为二者是对疾病表里同病及虚实夹杂动态发病过程的概括.麻子仁丸作为太阳阳明与脾约发病过程中的交叉点,其药物组成涵盖了病机的表里及虚实两面.而只有对太阳阳明、脾约及麻子仁丸各自的含义及其关系进行充分认识,才能将其灵活运用并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黄连素诱导人肺腺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柯昌康;刘毓英;倪云峰;吕峰;康树宏;白俊峰;李小飞

    目的:探讨黄连素(Ber)诱导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Ber(30、60、90μmol/L)组,分别检测各组A549细胞活性、凋亡率、Caspase-3活性,以及p-AMPK通路和凋亡相关蛋白含量的变化.小干扰RNA(siRNA)特异性抑制p-AMPK表达后,Ber(0、60μmol/L)处理细胞24h,重复上述检测.结果:Ber有效抑制A54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0.05),显著增加Caspase-3活性(P<0.05),并呈浓度依赖效应;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er上调p-AMPK、Bax的表达(P<0.05),抑制Bcl2的表达(P<0.05);AMPK siRNA转染显著抑制p-AMPK表达,同时抑制Ber对A549细胞的促凋亡作用(P<0.05).结论:Ber可有效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此作用可能与上调AMPK表达有关.

  • 覃保霖学术思想初探

    作者:马丽;戴铭

    覃保霖是我国著名的壮医药专家,致力于壮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治验富赡,著述颇丰.其学术特色鲜明突出:重视《黄帝内经》与医易研究;开创壮医药研究之先河;首次系统论述壮医理论体系.临床上自创覃氏针法,长用草药施治,善用陶针疗法,重视甲象辨证,对壮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 《黄帝内经》“中和观”探赜

    作者:孙可兴

    “中和观”作为古代思想家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与把握的一个根本法则,得到古代医家的继承与发挥,成为其论说医理的核心理念.在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中西文化沟通的背景下,探寻《黄帝内经》“中和观”的理论特征,有助于深化对传统医学理论内涵与价值的认识,为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

  • 平乐正骨养骨理论基础

    作者:郭珈宜;李峰;崔宏勋;郭马珑;郭艳锦;郭艳幸

    平乐正骨养骨理论是以平乐正骨平衡思想为基础,关于筋骨系统养生、保健,防病与促进康复的理论.太过失度,不及失常,积微成著是筋骨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发生的重要模式,养骨是在平衡思想指导下,通过平衡辨证及整体辨证,判断筋骨失衡的性质及程度,在养骨实践中干预调摄,维持机体脏腑、气血及筋骨的平衡,并把起居平衡贯穿始终,抑其太过、补其不及、调其失度、纠其失常,改善筋骨失衡的亚健康状态及疾病状态,达到养筋、强骨、健体的目的.

  • 从疫病角度浅谈雾霾致病的特点及其治疗原则

    作者:胡李慧;兰智慧;朱伟;张元兵;刘良徛

    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多,医学界对雾霾的认识也日益深入.我们通过临床及文献查阅发现,雾霾致病与 疫病的某些特性极其相似.雾霾同疫气一样,属外感邪气范畴,其本质为湿浊邪毒,两者均具湿、毒之属性.由于我国冬春季节大部分地区空气干燥,因此雾霾又常夹杂燥邪,形成雾霾湿、燥、毒三邪共同作用侵犯人体而发病的特点,其发病机制与气候变化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雾霾与疫病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传染性.针对雾霾致病特点,我们提出扶正祛邪乃治疗之根本大法,并总结出一系列方药.本文试从疫病角度出发,探索雾霾发病的特点以及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关键词: 雾霾 疫病 扶正祛邪
  • 当归补血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rf2及HO-1的影响

    作者:李亚容;张莹雯;张曼玲;任小旦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Nrf2、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链尿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其分为模型组(DM)、格列齐特组(GL)、当归补血汤低剂量组(DL)、当归补血汤高剂量组(DH),另设正常对照组(N),每组10只,用药组分别给予格列齐特2.14mg·kg-1·d-1、当归补血汤1.78g·kg-1·d-1和7.14g· kg-1·d-1灌胃,模型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处理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Nrf2、HO-1的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N组相比,其余各组Nrf2、HO-1表达下降;病理切片显示DM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均匀增厚,系膜细胞增生,伴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经格列齐特及当归补血汤处理后,上述指标及病理改变均减轻,DH组较GL组改善更明显(P<0.01),而DL组改善情况较GL组明显(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能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变化,与西药格列齐特相比,作用更显著,而且随着剂量的升高该作用增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rf2、HO-1的表达,减轻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 中医医院内科门诊分科过细易致误诊原因探析

    作者:高远;陈凌琦;罗莉苹;吴毅锋;陈婷婷;李灿东

    笔者调查华东六省77家地级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科室的设置情况后发现:许多中医医院仿照临床医学内科的分科模式,将内科门诊细化分为多个专科,并且有将近半数未设置传统中医内科科室.过度细化的分科体系与中医学的思维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仅导致患者就诊盲目,而且使医生的思维局限、缺失整体观念、忽视辨证,极易造成误诊.因此,笔者从患者和医生的角度探析中医医院内科门诊分科过细容易导致中医误诊的原因,并且对中医医院内科门诊的设置形式,导诊人员的中医基本素养的提高等避误方法提出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 基于CiteSpace的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知识图谱分析

    作者:胡佳卉;孟庆刚

    目的:探索和发现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领域的热点话题和研究前沿.方法:检索CNKI中已发表的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日期:2001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24日).该研究运用科学计量学工具CiteSpaceV绘制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知识图谱,并进行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关键词共现聚类网络由341个节点,572条线组成,被分成19个聚类.研究热点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研究.研究前沿是:①中药对氧化应激的控制;②治法以益气养阴活血为主,甚至贯穿病程始终.结论: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未来之路是中西医结合之路,且需更多高质量的证据支持.

  • 反思现代中医认识论的概念和概论

    作者:闫树芳

    概念和概论,就是“道悟”和“哲思”人文语境的文法体裁的文辞、章法;而人类人本意识人文事物的智能思维是先有意识、后有思维,然后产生概论文辞的章法.它是由人本意识人文事物的表象概念的知性、继进反恩人文事物相关生命运动、体验事物的动态现象,与它自身运行本质的深化思维;又是原始思维道通、互渗人文意识道统的真谛,也是应用它自身人文语境的文辞语言来系统描述,和陈述它自身的“道悟”和“哲思”的辩证法,它就是中医药学产生理论初元的意识启源和临床体验医药诊治效应思维的正、反、合三元核心系统的导论.《黄帝内经》就是概念和概论的文法体裁章法,道通、亘古原创互渗人文意识生命,道统原创思维规律;研究中医药的学术理论、首先要探讨研究它的人本意识的人文语境,反思汉语国本人文本质,与历史人文思维逻辑互渗道论的创新、及导论复龛国本文化根基人文语境意识,研究道悟“生命”的再创新.

  • 与桂枝各组分蛋白表达量相关的特征研究

    作者:杨辉;李海昌;谢志军;温成平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探讨桂枝各组分在人体组织器官中的蛋白表达量.方法:通过TCMID已经构建的基于中药单味药与复方的蛋白表达情况,与OMIM人体疾病基因表达数据库相关基因进行基于cytoscape的富集分析.将与疾病相关的桂枝各组分的蛋白表达情况在gene card在线数据库中查阅统计,并进行分析.结果:在人体蛋白表达量的累积量统计结果中,桂枝各组分相关的基因,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殖系统、心脑血管、内分泌、血液、内脏.各单一组织的表达量中,单核细胞、肝脏、卵巢、睾丸、胎盘、脾脏、肾脏、肾上腺、胰腺、胰岛等组织的蛋白表达占比较大.结论:桂枝各组分蛋白表达累积量在人体生殖系统、心脑血管相关蛋白表达中占比较重,提示与桂枝走表调和营卫、人里温阳化气的功能关系密切,桂枝各组分中原儿茶酸、肉桂酸、合金欢醇、樟脑等组分与CAT、HSD17B10、OXCT1、ALDH3A2、UROD、HMOX1等基因的表达关系密切,提示应综合考虑多通路对人体的复杂影响.

  • 急性缺血性中风病痰热腑实证与血小板抑制率的相关研究

    作者:陈沛;江澜;吴爽;耿花蕾;王雅惠;王珊;王晓晓;邹忆怀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血小板抑制率的特点及其与痰热腑实证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85例,辨证属痰热腑实证者44例,非痰热腑实者4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性别、年龄、病史等信息记录,并采用血栓弹力图进行血小板抑制率(AA抑制率、ADP抑制率)检测.结果: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ADP抑制率、(AA+ADP)抑制率均与病程呈直线负相关(r分别为-0.223、-0.264,P<0.05),AA抑制率与ADP抑制率呈直线正相关(r=0.283,P<0.01),痰热腑实证组ADP抑制率、(AA+ADP)抑制率水平较非痰热腑实证组低(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病患者随病程增长,血小板聚集程度增高;痰热腑实证患者具有更高的血小板聚集程度.

  • 不同品系金银花果实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作者:边丽华;周洁;刘伟;李圣波;王晓

    目的:为金银花种质资源评价及果实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金银花主产区山东6个品系金银花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从金银花果实中挥发油成分的数量来看,分别从品系YTH-002、JYH-002、SYH-001、JYH-001、YTH-003和YTH-001的果实中分离出47、27、55、60、23和37种成分,其中归一化百分含量>3%的挥发性成分数量分别为13、14、14、14、10和12种;从挥发油主要成分来讲,6个品系共有成分为棕榈酸、亚麻酸、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二十烷和维生素E.不同品系金银花果实也含有特有成分,11,13-二十碳十二烯酸甲酯、Z-6,17-十八碳二烯-1-醇乙酸酯、1-二十六烷醇3种成分为品系JYH-002果实中特有成分;品系SYH-001果实中含有2种特有成分,分别为亚麻酸甲酯和十九醇;二十一烷、2-氯乙基亚油酸酯分别为品系JYH-001和YTH-003果实中的特有成分.结论:不同品系金银花果实中挥发性成分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挥发油含量聚类结果与金银花各品系的亲缘关系较为吻合.

  • 麻杏石甘汤与奥司他韦联合用药抗A型流感病毒效应研究

    作者:那婧婧;李玲;卢芳国;魏科;杨胜辉;蔡锐;张波;高强;张世鹰;邹莉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与奥司他韦联合用药抗A型流感病毒的实验效应.方法:①以血清药理学实验技术检测联合用药的含药血清体外对流感病毒感染MDCK细胞活性和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活性的影响.②以整体动物实验技术检测联合用药体内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体质量、肺指数、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①各含药血清组MDCK细胞活性OD值较病毒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流感病毒NA活性较病毒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联合用药组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效应显著优于麻杏石甘汤组(P<0.01).②各治疗组小鼠肺指数较病毒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病理变化损伤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联合用药组肺组织病理变化改善程度显著优于麻杏石甘汤组.结论:麻杏石甘汤与奥司他韦联合应用,具有较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

  • 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

    作者:刘嘉琪;王秋红;匡海学

    目的:研究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氢化可的松、阿霉素建立肾阳虚水肿模型;甲状腺素、阿霉素建立肾阴虚水肿模型.观察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甲状腺水平、尿蛋白、肾功能、环核苷酸系统、血清蛋白与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与阳虚水肿组比较,防己低剂量+茯苓T4、cAMP/cGMP、TP和ALB升高,Cre、BUN、cGMP、尿蛋白、TG和TC降低;防己中剂量+茯苓T4、cAMP、cAMP/cGMP、TP和ALB升高,Cre、BUN、cGMP、尿蛋白、TG和TC降低;防己高剂量+茯苓T4、TP和ALB升高,Cre、BUN、尿蛋白、TG和TC降低.与阴虚水肿组比较,防己低剂量+茯苓cGMP和ALB升高,T4、Cre、BUN、cAMP、cAMP/cGMP、尿蛋白、TG和TC降低;防己中剂量+茯苓cGMP和ALB升高,T4、Cre、BUN、cAMP、cAMP/cGMP和尿蛋白降低;防己高剂量+茯苓cGMP升高,T4、Cre、BUN、cAMP、cAMP/cGMP和尿蛋白降低(P<0.05,P<0.01).结论:防己与茯苓配伍对肾性水肿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优于防己、茯苓单味药,治疗肾阳虚证与肾阴虚证的优剂量分别为防己中剂量+茯苓和防己低剂量+茯苓.

  • 从“肾脑相关”看“作强之官”

    作者:武峻艳;王杰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是中医对肾的认识中颇具争议的一项功能.在对肾脑关系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文章认为肾的“作强”之用,是基于“肾藏精”,而总结的肾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此作用应与“肾主骨”和“肾主外”关系密切.而其“出伎巧”功能的正常发挥,则离不开脑的协同作用.机体一切官窍通利和动作发生,都依赖于肾和脑的密切相关.

  • 多指标正交优选加压酒制威灵仙炮制工艺

    作者:郝宁;朴钟云;李松花;臧健;陈卓尔;田圆;周如军

    目的:探讨酒制威灵仙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并使用模糊概率法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用以筛选佳炮制工艺.结果:筛选出佳炮制工艺为威灵仙切短段(10-15mm)、闷润30min、每100克药材使用30mL 56%的白酒、0.070MPa高压蒸制30min,验证平均模糊概率值为0.87(RSD=3.90%).结论:酒制威灵仙的炮制工艺稳定可靠,为更好地控制酒制威灵仙的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 从姚氏病证分类卓见看《伤寒论》教材逻辑构建

    作者:李兴龙;刘英锋

    借鉴江西伤寒名家姚荷生先生的学术思想,从中医病证系统分类的角度,对通行的《伤寒论》教材中一直存而未决的六经界定、八纲关系、提纲意义、变证内涵、一方多证等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解析与示例诠释,进而对《伤寒论》教材的证治体系提出了一套更具逻辑性、系统化的分类框架,以期对经典理论的教学、科研与临床运用产生积极而有效的影响.

  • 通络止痛方对人膝骨关节炎滑膜炎性细胞TLR4、IL-1β及NO的影响

    作者:杨黎黎;王庆甫;王欢;张栋;王伟利;丁昊彬;甘稳;徐铭康;杜汪洋;郭玉茹

    目的:观察通络止痛方对人膝骨关节炎滑膜炎性细胞TLR4、IL-1β及NO的影响.方法:取本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废弃滑膜组织培养成纤维细胞进行不同浓度浓度通络止痛方干预,具体分为:高浓度组(2.5mg/mL)、中浓度(0.25mg/mL)、低浓度组(0.025mg/mL)、对照组.应用PCR检测细胞内TLR4 mRNA表达情况,采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NO浓度的变化.结果:高、中、低浓度组较对照组上清液中IL-1β及NO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下降的幅度与通络止痛方的浓度呈正相关(1L-1β:r=0.39,P<0.05;NO:r=0.52,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中浓度组TLR4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低浓度组TLR4 mRNA抑制作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浓度组抑制作用与浓度呈正比.结论:提示通络止痛方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通路影响或抑制人膝骨关节炎滑膜炎性反应.

  • 栝楼桂枝颗粒对NMDA诱导海马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宏运;张玉琴;李煌;徐伟;褚克丹;孙承韬

    目的:建立NMDA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模型,探讨栝楼桂枝颗粒对NMDA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为栝楼桂枝颗粒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出生24h内的新生大鼠分离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元纯度.在此基础上建立NMDA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损伤模型,不同浓度的栝楼桂枝颗粒干预后,采用MTT、LDH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活性,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采用Hoechst 33342染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大鼠海马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鉴定纯度在90%以上.不同浓度的栝楼桂枝颗粒与海马神经元共培养24h,海马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细胞活性检测、Hoechst染色、Annexine V/PI双染法测定结果一致表明,NMDA诱导了神经元凋亡;与NMDA组比较,栝楼桂枝颗粒200、300μg/mL组可显著提高神经元活性(P<0.05,P<0.01),栝楼桂枝颗粒100、200、300μg/mL组显著减少LDH释放(P<0.05,P<0.01),抑制NMDA诱导的神经元凋亡.结论:该大鼠海马神经元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简便可行;一定浓度的栝楼桂枝颗粒可减轻NMDA诱导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损伤,提高神经元活力、抑制其凋亡,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 罐之理即针之理

    作者:陈波;王婷婷;余伟佳;邢立莹;李柠岑;郭义;陈泽林

    目前国内外研究对拔罐疗法的重视不够,拔罐疗法与针灸疗法同属于中医优秀的体表刺激疗法,两者在中医发展历史中对维护人民的健康皆有显著贡献.笔者认为拔罐疗法作用机制研究应受到重视,提出拔罐疗法与针灸疗法的作用机制有共通之处,都是通过体表物理刺激这个固有属性,首先引起体表刺激部位微环境的变化,将物理信号转化为生物信号,局部相关信号分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效应级联放大,激活机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进而产生整体调节效应.

  • 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探讨化痰散结方对三阴性乳腺癌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li1的影响

    作者:刘存;刘丽娟;周超;庄静;孙月;朱帅;孙长岗

    目的:在构建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础上,探讨化痰散结方对TNBC 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对Hedgehog(Hh)通路转录因子Gli1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得TNBC相关基因;使用STRING进行文本挖掘并构建TNBC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互作数据读入C ytoscape3.4.0,分别应用插件JEPETTO 1.3.1和MCODE1.4.2实现拓扑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DAVID数据库富集关键通路用于表征簇的生物学重要性.针对关键通路Hh及其转录因子Gli1,采用MTT法检测化痰散结方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由1 537个节点(蛋白质)和23 681个边(相互作用)组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出关键通路Hh信号传导通路和基因Gli1.实验结果表明化痰散结方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能降低Gli1蛋白的表达.结论:TNBC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一个受多信号通路传导、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其中Hh通路及其下游转录基因Gli1很可能是关键节点,而化痰散结方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机制之一是降低Hh通路中Gli1的表达.

  • 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高雄激素状态及StAR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慧颖;李庆端;蔡雪红;叶南方;贺颖

    目的:研究黄连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6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来曲唑(1mg·kg-1·d-1)灌胃诱导PCOS模型.造模结束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素组,每组11只.治疗期间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均用1%羧甲基纤维素灌胃,二甲双胍组用1%羧甲基纤维素+二甲双胍(135mg·kg-1·d-1)灌胃,黄连素组用1%羧甲基纤维素+黄连素(81mg·kg-1·d-1)灌胃.测定大鼠血清睾酮、空腹胰岛素,光镜下观察大鼠卵巢HE染色病理片和StAR免疫组化病理片.结果:本实验模型大鼠出现典型的PCOS表现: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血清睾酮升高(P<0.05);空腹胰岛素升高(P<0.01),提示存在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和黄连素均能改善模型大鼠的胰岛素抵抗,但黄连素降低睾酮的能力优于二甲双胍(P<0.05).卵泡膜细胞的细胞膜上StAR密度随睾酮值升高而升高.结论:黄连素有治疗PCOS的作用,它不仅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还能通过降低卵泡膜细胞的细胞膜上StAR密度降低血清睾酮值,治疗高雄激素血症.

  • 丹参饮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朱黎霞

    目的:比较丹参饮在健康志愿者和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药动学特征差异性.方法:建立人血浆中丹参素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征集同年龄段健康志愿者和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各15例,末次给予丹参饮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集血样,液质联用检测,采用房室模型拟合获得药动学参数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液质联用检测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能够满足分析要求.与健康志愿者比较,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Tmax、K01无显著性差异,K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ax、AUC0→t、CL等药动学参数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饮活性成分丹参素在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组生物利用更充分、达峰浓度更高、清除率更低、滞留时间更长,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

  • 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作者:胡华;张燕辉;刘杰;苏丽清;易亚乔;葛金文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疏血通组、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组,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除假手术组外,每组按不同时间点(1、3、5、7d)分为4个亚组,术后各组腹腔注射相应药物,1次/d,连续给药1、3、5、7d,模型组、假手术组分别予以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观察比较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形态学改变及白细胞计数(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尿素氮(BUN)、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和安全性评价指标(WBC、AST、APTT)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与依达拉奉组、疏血通组比较,联合用药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减少更明显(P<0.05,P<0.01),安全性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在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少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3个方面均优于依达拉奉组、疏血通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较好.

  • 本草医籍视野下的华南地区茶论

    作者:何崚;张玲;韩彬;陈伟明

    在历代本草医籍中,医家对各地入药茶品有着自己的分析和见解.综合各家的意见,普遍认为武夷茶、蒙顶茶、紫笋茶、虎丘茶、松萝茶、普洱茶、六安茶、龙井茶、日铸茶等入药好,但现实中的名茶产量不多,更何况还需上贡朝廷,因此可供医家入药的茶叶都是百姓周边生产的茶叶.在我国,华南地区(文章仅指两广和福建地区)亦盛产茶叶,名茶众多,茶类多样,有不发酵的绿茶,有轻微发酵的白茶,有半发酵的青茶,还有全发酵的红茶和黑茶,不仅供日常饮用,亦适合入药.文章通过历代本草医籍等文献中对华南地区茶叶的记载,对入药茶品的产地、制法、药性、功效,以及茶品的地理分布做一个全面的论述和分析.

  • 宏基因组学与中医证候研究

    作者:邱文琪;吴芊;宋明;卞庆来;李晓娟;潘秋霞;刘玥芸;陈家旭

    宏基因组学是指直接提取环境中总DNA,对微生物基因总和进行研究的一门新学科.宏基因组技术是研究不可培养微生物的一种新技术,强调微环境的整体性,与中医学的宏观思想不谋而合.因此,若能将宏基因组技术有效应用于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将对于促进中医证候学生物学基础的研究大有裨益.

  • 益气健脾化痰祛瘀方对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志丹;宋囡;吕美君;贾连群;王英;马艺鑫;张哲;杨关林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化痰祛瘀方对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9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3只;除正常组外,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至第2周进行冠脉球囊挤压伴拉伤,于实验第6周进行跑步干预.造模成功后治疗组进行给药干预.实验48周后分离提取肝脏线粒体,比色法检测ATP含量及呼吸链复合物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CS、IDH、ATP5F1、Na+-K+-ATP酶、Lonp蛋白酶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TP含量及复合物Ⅱ、Ⅳ和Ⅴ活性显著下降(P<0.05,P<0.01),ATP5F1、CS、IDH、Na+-K+-ATP、Lonp表达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ATP含量,复合物Ⅳ、Ⅴ活性显著上升(P<0.01,P<0.05),ATP5F1、CS、Na+-K+-ATP酶、IDH、Lonp蛋白酶表达增多(P<0.05,P<0.01).结论:益气健脾化痰祛瘀方通过提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活性、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酶的表达对脾虚痰浊动脉粥样硬化巴马小型猪肝脏线粒体能量代谢有一定提升作用.

  • 基于太赫兹技术对中医气理论外气实质研究

    作者:任建坤;章文春;费伦;胡颖;邵文祥;邱烈泽

    随着太赫兹波技术的逐渐成熟,太赫兹技术在医学领域上的应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之一,正逐渐在众多医学科研和临床诊断中显示了强大的应用实力.文章基于太赫兹波理论及其检测技术,对中医气理论之人体之“气”的外气实质进行现代科学研究.通过对诸位资深气功师的静态发功测试,证明其所发出的所谓“气”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分布在太赫兹波段的电磁波,其波形与地球(宇宙)热辐射的太赫兹波形几乎吻合,且根据气功功能的强度不同,其所发之“气”的太赫兹波强度也不同.

  • 《神农本草经》屈氏家传本的学术内涵探讨

    作者:高少才;陈杰;吕媛;申艳

    《神农本草经》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屈氏家传本侧重于从药性理论、版本考证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不仅揭示了《神农本草经》的学术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深刻阐述了《神农本草经》产生的可能原貌,开创《神农本草经》应用研究的新局面.

  • 基于路志正医案数据挖掘现代疾病内伤湿浊病机与治法研究

    作者:杨凤珍;刘宗莲;张小平;李思闻

    文章运用数据挖掘信息技术,对国医大师路志正医案386例1 282诊次数据库,进行内伤湿浊病机与治法分析研究.揭示现代疾病内伤湿浊病机特征,以湿热、湿浊为多,波及三焦,易夹痰、或夹瘀,兼虚以脾虚、气虚为主;梳理18类湿浊治法,以清化湿热、健脾祛湿、芳香化浊等居前位;凝练路志正治疗湿浊病证学术特色,以健脾祛湿为核心,以轻灵活泼、宣肺调气,凋畅三焦、和解枢机为要点.

  • 养阴通脑颗粒中主要有效部位在脑缺血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虞立;张宇燕;杨洁红;杨荣兵;万海同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方法,为养阴通脑颗粒药动学研究提供准确可靠的方法.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再灌注同时灌胃养阴通脑颗粒4个主要有效部位后眼眶取血,血样预处理后,采用HPLC-DAD检测血样中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的含量.结果:葛根素、阿魏酸和川芎嗪的进样质量浓度分别在(0.4000-80.0000) mg/L(R2=0.9998), (1.2000-100.0000)mg/L(R2=0.9999),0.04000-20.0000mg/L(R2=0.9990)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均在95%-110%之间,日内、日间RSD均<10%,稳定性符合体内药物分析要求.药动学结果显示阿魏酸入血多,保留久,T1/2时间短;葛根素表达峰时间快;川芎嗪的体内分布广.结论:一所建立的HPLC-DAD测定方法专属性强,分离度好,分析时长适宜,操作简单快速,可用于MCAO大鼠体内葛根素、阿魏酸、川芎嗪含量的同时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 Hp相关胃病脾胃虚实证候胃黏膜GM-CSF、RANTES表达研究

    作者:龚琳;胡玲;李贺元;李亚丽;陈苇菁;罗琦;樊冬梅

    目的:课题组整体外周血研究提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调节物(RANTES)与脾胃湿热证相关;从局部胃黏膜进一步探讨其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胃黏膜标本114份(包括慢性胃炎68例、消化性溃疡34例;脾胃湿热证83例、脾气虚证19例;健康受试者12名);以快速尿素酶和美兰染色进行Hp检测;HE染色评定炎性反应程度及活动度;Elivision plus定性定位检测GM-CSF、RANTES蛋白表达.结果:脾胃湿热证胃黏膜Hp感染率和程度以及炎性反应程度、活动性均较脾气虚证明显.Hp感染脾胃湿热、脾气虚证胃黏膜炎性反应程度及活动程度显著高于非感染者(P<0.05).Hp感染脾胃湿热证炎性活动度重于脾气虚证,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病理改变有较脾气虚证明显的趋势.GM-CSF、RANTES蛋白表达定位于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胞浆,Hp感染尤其脾胃湿热证高于非感染者.结论:Hp可能作为引发或加重脾胃湿热证的重要原因,其促使GM-CSF和RANTE表达并参与脾胃湿热“邪正交争”的亢奋状态,引起更为严重的炎性反应及活动性程度,并可能促使胃黏膜形成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病理改变,或许这正是Hp相关胃病炎性病理改变以脾胃湿热证更为严重的原因之一.

  • 太冲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影响

    作者:林咸明;张江松;周慧;李蓓珍;肖双凯;焦俊玥;吴碧雯;黄超凡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应.方法:将16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太冲组、蠡沟组、内关组、非穴组、太冲配蠡沟组、太冲配内关组和太冲配非穴组.针刺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疗程结束时以及结束后4周分别测量24h动态血压.结果:治疗12次后,24h平均收缩压均值组间比较,太冲配内关组与太冲配蠡沟组较非穴组、太冲组、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下降(P<0.05);各组白天动态平均收缩压与非穴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太冲配蠡沟组、太冲配内关组夜间动态平均收缩压与非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次后,24小时平均舒张压均值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太冲组、太冲配蠡沟组、太冲配内关组、太冲配非穴组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均显著下降(P<0.05);4周后随访,太冲组、太冲配内关组24h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针刺降压具有穴位特异性,经穴配伍的降压效应优于单穴与非穴;针刺降压具有一定的远期效应.

  • 从厥阴肝论治结缔组织病

    作者:张晓强;李孟芳;周晓莉

    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厥阴经主方乌梅丸治疗结缔组织病(CTD),可使患者症状、体征及免疫炎性反应水平、脏器功能损害、脂质及蛋白质等的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微循环障碍、情绪失常有很大程度的改善.认为从厥阴肝论治CTD有助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生理调节功能自稳,利于降低结缔组织(CT)的免疫炎性反应和机体功能的恢复,从而减轻CTD病理状态.此法属于“和法”范畴,临床运用的具体方剂主要是乌梅丸.文章首次对CTD从厥阴肝论治进行了深度的理论探讨:认为CTD之病理基础——结缔组织定位于中医之经筋,并认为经筋与厥阴关系紧密,具有积极的临床及研究意义.

  • 1991年-2015年国内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现状的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

    作者:董俭;王天芳;都立澜;吴青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内中医术语英译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文章以从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会专区”筛选所得的613篇1991年-2015年发表的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相关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和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呈现手段,从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的总体情况、主要作者与研究机构、高频关键词和研究热点等方面全面考察了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的基本现状和整体特点.同时,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梳理了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的发展脉络,廓清和探测了近年来中医术语英译研究的新兴热点和发展趋势.

  • 清化固肾排毒颗粒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NF-κB、MCP-1表达的影响

    作者:项协隆;简怡娟;罗婷;董飞侠

    目的:观察清化固肾排毒颗粒(QGPG)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NF-κB、MCP-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洛汀新(1.60mg/kg)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3.00、1.50、0.75g/kg)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各组大鼠均以结扎左侧输尿管造模.各组分别于造模第7、14、21天时随机处死6只大鼠,取肾组织Masson染色观察肾纤维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NF-κB、MCP-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肾纤维化明显(P<0.05),肾组织NF-κB、MCP-1表达显著增多(P<0.05);中药各剂量组和洛汀新组较模型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性下降(P<0.05);与洛汀新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NF-κB、MCP-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中药各剂量组组间比较,肾纤维化和NF-κB、MCP-1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QGPG可以有效延缓肾纤维化,可能通过下调NF-κB、MCP-1表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起到抗纤维化作用.

  • 《伤寒杂病论》特殊计量药物换算考证

    作者:徐凤凯;吴汇天;曹灵勇

    研究张仲景非度量衡的药物计量的换算标准,使每一个经方的药物用量清晰明朗,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仲景经方的药物使用参考标准,帮助其临床上合理辨证选用经方.通过系统整理药物,统计特殊计量统计及称量特殊药物,汇总统计测量出48种特殊计量药物的换算,10种特殊计量方式的测量体积.进而明确相关计量药物换算,可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依据.

  • 蒙药十三味红花密诀丸对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黏膜ICAM-1、VCAM-1、TLR4、NF-κBp65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斐宏;李林;卢炀;王慧颖;李小薇

    目的:探寻蒙药十三味红花密诀丸对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蒙药十三味红花密诀丸高、中、低剂量组,鼻炎康组,模型组,空白组,除空白组外均采取腹腔注射卵清蛋白氢氧化铝混合液进行模型建立,用蒙药十三味红花密诀丸进行干预,治疗后取大鼠鼻黏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ICAM-1、VCAM-1、TLR4、NF-κBp65在各组大鼠鼻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49d各组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1),ICAM-1、VCAM-1、NF-κBp65,TLR4表达被抑制(P<0.05,P<0.01).结论:蒙药十三味红花密诀丸可通过抑制过敏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ICAM-1、VCAM-1、TLR4、NF-κBp65的表达而减轻过敏反应.

  • 金花葵花总黄酮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作者:左艇;田硕;郭琳;苗明三

    目的:探讨金花葵花总黄酮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丙酸睾酮皮下注射制造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连续3周,同时灌胃给予小鼠相应药物.于末次给药后2h,测血清中睾酮(T)、双氢睾酮(DHT)、雌二醇(E2)水平,计算前列腺指数,光镜下观察各组前列腺、胸腺、脾脏、附睾、睾丸的形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中、小剂量金花葵花总黄酮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前列腺指数及血清DHT、T水平(P<0.01),显著升高血清E2水平(P<0.0 1);与模型组比较,大、中、小剂量金花葵花总黄酮组可显著减轻模型小鼠前列腺增生病理变化(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中、小剂量金花葵总黄酮组均可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胸腺皮质厚度、脾小结厚度(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小鼠睾丸、附睾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结论:提示金花葵花总黄酮可显著改善小鼠前列腺增生病理变化.

  • 白豆蔻挥发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陈红梅;苏都那布其;长春;美丽;靳文杰;王秀兰

    目的:研究白豆蔻挥发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以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后随机分模型组,白豆蔻低、高剂量组,六味地黄丸组4组,各10只.连续灌胃给药21d,每周检测1次血糖;后一次给药24h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Cre)、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含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显著升高(P<0.01),经过给药后各给药组血糖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白豆蔻高剂量组血糖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Cre、BUN、ALB含量均降低,其中白豆蔻高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P<0.01).光镜下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各给药组对大鼠肾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各给药组MMP-2、TGF-β1、IGF-2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白豆蔻挥发油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MP-2、TGF-β1、IGF-2的表达有关,从而改善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

  • 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的富集纯化工艺研究

    作者:向海燕;黄艳菲;李伯超;刘圆

    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法富集和纯化藏药材全缘叶绿绒蒿的活性部位总黄酮的工艺参数和条件.方法:以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为考察指标,对AB-8、D101、HPD450和HPD600 4种不同极性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总黄酮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进行评价.结果: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适用于富集纯化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0.30g生药/mL,洗脱液体积流量为3BV/h,佳吸附容量为51.2mL/g;解吸条件为4BV蒸馏水洗脱去除杂质后,换用50%乙醇4BV洗脱.经过D101大孔树脂富集纯化后,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的纯度由2.47%上升至33.83%,平均回收率91.35%.结论: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有良好的吸附及解吸性能,能有效富集和纯化全缘叶绿绒蒿总黄酮,可为全缘叶绿绒蒿有效活性总黄酮部位的制备提供参考依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报告结局量表修订的专家问卷分析

    作者:谢洋;王佳佳;李建生

    目的:通过专家咨询为COPD-PRO修订版筛选优质条目.方法:采用专家问卷进行专家咨询,并采用SPSS 23.0分析专家的积极系数、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协调程度以及专家的权威程度.结果:专家积极系数为90%;各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均值范围为4.83-9.72,满分比范围为0-88.9,等级和范围为325.0-2 369.0;各条目重要性评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0.069-0.467,协调系数为0.356 (x2=82.18,P>0.05);熟悉程度系数为0.888,判断系数为0.917,权威程度为0.903.结论:本研究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高,但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协调程度有待提高,部分条目尚需优化.

  • 槲皮素-3-O-乙酸苯佐卡因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张景亮;刘金海;刘秋伟;渠文涛;翟广玉

    目的:合成槲皮素-3-O-乙酸苯佐卡因,并测定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芦丁为原料,利用苄基选择性保护羟基,脱去芦丁糖,再经Williamson反应及脱苄基,合成了槲皮素-3-O-乙酸苯佐卡因.结果:收率72.5%.经1H NMR、13C NMR及MS显示,与目标化合物相吻合.用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对EC109的抑制作用(IC50=10.25μmol/L)明显优于母药槲皮素(IC50=31.884μmol/L),和5-FU(IC50=41.738μmol/L);其对EC9706及B16-F10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也均强于母药槲皮素.结论:槲皮素-3-O-乙酸苯佐卡因较槲皮素和5-FU具有更强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 银黄颗粒HPLC指纹图谱与模式识别分析

    作者:高燕;吕凌;王亮;赵渤年

    目的:建立主要色谱峰化学成分明确的银黄颗粒HPLC指纹图谱,通过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确定了100个不同厂家银黄颗粒指纹图谱的20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14个共有峰的化学成分,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生产厂家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00批银黄颗粒样品图谱与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均>0.974之间,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均可将不同生产厂家的银黄颗粒很好地分类,且分类结果一致.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全面、准确、稳定,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研究可有助于银黄颗粒的整体质量控制,同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 通痹胶囊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丁晓彦;刘青;车晓青;王继鹏;赵渤年

    目的:建立通痹胶囊乙酸乙酯部位的HPLC色谱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Thermo Syncronis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90nm、流速0.8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进行梯度洗脱,对13批通痹胶囊的乙酸乙酯部位样品进行指纹图谱测定.结果:确定葛根素为内标物,建立了生物碱类成分的HPLC对照指纹图谱,标定了21个共有峰,确定了2个共有峰,基本确定了17个色谱峰的药材归属,占总共有峰数的80.95%.结论:该方法建立的指纹图谱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可为通痹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 2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体质分布特点及变化倾向

    作者:王丽新;马卉;李凌;钟牧晴;陶甜甜;张靖宇;屈双擎;赵丽丽;周琳;段行武;李建红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及潜在的体质发展倾向.方法:依据王琦教授的中医体质量表与判定标准,对2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体质转化分数进行计算,运用EXCEL、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基本平和质(32例)以“倾向特禀质”为主要演变方向,单一偏颇质以(55例)单一阳虚质、单一特禀质为主,以倾向特禀质、倾向气虚质、倾向阴虚质为主,以阳虚质为主要基本体质,形成“阳虚-气虚质”“阳虚-特禀质”“阳虚-气郁质”为主要兼夹体质(157例).结论:在治疗慢性荨麻疹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温阳药、抗过敏药物、补气药、理气药的应用;并根据阳虚质兼夹的其它病理体质,酌情选用相应调体药物,以提高辨体治疗的疗效.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腧穴温度觉特征研究

    作者:谢丁一;李原浩;陈日新;焦琳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态腧穴温度觉阈值特征,为临床温控激发优化参数的选择、辨敏选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采用温度觉定量测定技术,分别检测患者腰阳关穴、腰俞穴、关元俞穴的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值,根据每个腧穴是否出现热敏灸感分为热敏组和非热敏组,比较其温度觉阈值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热敏态关元俞穴给予42℃进行温控激发,观察热敏灸感的差异.结果:腰阳关穴、腰俞穴、关元俞穴热敏组热觉阈值、热痛阈值和热耐痛阈值分别显著高于同一穴位非热敏组(P<0.01).与热敏态关元俞穴激发温度为40℃时比较,42℃时灸感强度更强、效应期时间更长、潜伏期时间更短(P<0.01,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热敏态腧穴与非热敏态腧穴具有不同温度觉阈值特征,热敏态腧穴热觉阈、热痛阈、热耐痛阈值均高于非热敏态腧穴;不同的激发温度,热敏灸感出现的灸感强度、潜伏期、效应期时间不同,42℃为临床较佳激发温度.

  • 朝医麻黄定喘汤对哮喘小鼠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杨今实;延光海;朴红梅;李良昌;金哲悟;郑明善;金香;孙天一;郑明昱

    目的:探讨朝医麻黄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50只清洁级雌性BABL/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麻黄定喘汤低、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小鼠哮喘模型,在末次激发24h后处死.取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检测炎性细胞的数量变化,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白介素-13(IL-13)的水平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IL-4、IL-5、IL-13水平均增高;肺组织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麻黄定喘汤组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IL-4、IL-5、IL-13水平及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不同剂量麻黄定喘汤组间上述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黄定喘汤可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重塑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 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小鼠外周血清IL-17、IL-23水平的抑制作用

    作者:郭敏;彭丽;郭静

    目的:观察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L)-17、IL-23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昆明小鼠,雌雄各半,采用抗血清及卵蛋白,模拟慢性荨麻疹模型,选择模型制作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氯雷他定组、当归饮子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动物,另取8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结束时,各组动物眼眶取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试血清中IL-17、IL-23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当归饮子各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动物外周血IL-17、IL-23(P<0.01).结论:当归饮子对慢性荨麻疹小鼠外周血清IL-17、IL-2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离子色谱法测定枸杞子和大枣中甜菜碱含量

    作者:庄红艳;姜振邦;潘广文;李仁勇;刘珊珊;贾竑晓;马辛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枸杞子和大枣中甜菜碱含量的直接离子色谱法.方法:采用Thermofisher IonPacCS19(250mm×4mm)阳离子交换色谱柱和CG19(50mm×4mm)阳离子保护柱,以甲基磺酸(MSA)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结果:用该离子色谱法测定枸杞子和大枣中的甜菜碱,在10min内可完成分离检测;甜菜碱质量浓度在10-500mg/L内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7);该方法的低检出限为1.8mg/L;精密度良好,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n=6)分别为0.15%和1.7%;枸杞子和大枣的加样回收率在85.1%-93.4%之间(n=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8.8%和89.7%;样品在室温下放置12h稳定.结论:运用该法测定甜菜碱含量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测过程简便,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 国医大师路志正辨治腹痛经验

    作者:周育平;逯俭;荆鲁

    路志正教授在腹痛辨证中强调四诊合参,依据疼痛部位结合经脉循行辨别脏腑、气血、虚实,参以脉势、脉体、脉数判断病机.治疗中以温振脾阳为中心,辅以培土疏木,讲究治有缓急、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为先,灵活使用通泄、祛寒、理血等法,特别在药性的把握上诸多变化.

  • 庞景三临证恒动观思想探讨

    作者:付新伟

    文章主要论述庞景三教授临证运用这一思想.总结分析庞景三教授恒动观思想临证运用.庞景三教授临证运用恒动观思想,主要体现在五色望诊、治法中、用药中.推广庞景三教授这一临证思想,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诊断疾病,进行恰当的辨证施治,从而保证临床疗效.

    关键词: 庞景三 临证 恒动观
  • 国医大师夏桂成调理经期用方探析

    作者:范欢欢;夏桂成;谈勇;任青玲

    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创立的“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根据月经周期生理病理特点,将月经周期分为7期:经后初期、经后中期、经后末期、经间排卵期、经前前半期、经前后半期、行经期.夏桂成教授在每个月经分期的调治,论治都极有特色和疗效.文章探讨经期的基本方及辨病选方用药,用五味调经散作为治疗月经期的基础方,同时结合辨病“温、通、下、利”,紧扣“心、肾”,因势利导,促进经水排泄,去旧陈新,开始新一轮的阴阳转化,推进月经周期节律的圆运动向前发展.

  •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的针灸临床探索

    作者:刘书坤;李志刚;林磊;田丽芳

    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阐释了脏腑气机运动的基本规律,从生理、病理、治则及临证遣方用药均以此为核心.当代陕西名家麻瑞亭从黄氏诸多方剂中精炼浓缩出麻氏下气汤一方,将黄氏下气汤变化为既能右降膝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基本方,加减治疗各种内伤杂病,疗效显著.笔者以黄元御的“一气周流”理论为指导,遵照麻氏下气汤之理,将中药改为针灸穴位,以中脘、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列缺、合谷、内关、太冲、阳陵泉十穴为基础,以健脾和胃为本,兼以升降肝肺、交通心肾,用于治疗内伤杂病,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对病症较多的患者具有方便掌握、易于应用的特点.

  • 马融从肾论治月经性癫痫临证经验

    作者:陈海鹏;马融

    文章介绍马融教授治疗月经性癫痫的经验.根据肾-骨-髓-脑、肾-天癸-冲任-胞宫中医理论以及小儿“肾常虚”的生理特点,提出月经性癫痫属虚痫,病变部位在肾,常涉及心肝,病机关键在于肾精亏虚,肾气不足,阴阳转化不利,风痰涌动,内扰神明,外闭经络发为癫痫,治以补肾调周,息风止痉,周期性采用益肾填精类方剂化裁.

  • 王灵台黄疸论治拾遗

    作者:张景豪;孙学华;乐凡;高月求

    黄疸是临床常见病症,中医药治疗黄疸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疗效.上海市名老中医王灵台教授从业数十载,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他指出黄疸论治不可局限于“阴黄”“阳黄”两端,对于黄疸的病因病机、分型、治疗及预后均有独到见解.

  • 国医大师路志正调理脾胃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作者:刘宗莲;杨凤珍;王秋风

    国医大师路志正认为高脂血症“病在血液,其源在脾”,脾失健运,湿、浊、痰、瘀相互搏结是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主要病机.健脾祛湿、化痰降浊佐以活血是高脂血症治疗大法, “化浊祛湿通心方”是路老调理脾胃治疗高脂血症的代表方.

  • 国医大师金世元从中药饮片形状判断中药材质量经验总结

    作者:马红

    切制是炮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400种植物类药材有206种需要进行切制成不同形状以供临床使用.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在中药炮制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金老认为切制方法与成品片形直接影响到中药的质量与药效.饮片切制自古以来秉承“质坚宜薄”“质松宜厚”的原则,根据药材性状可分为薄片、厚片、直片、斜片、丝、段、块等类型.通过饮片类型、形状可以反映出药材质量、真伪优劣、药用部位,并影响临床疗效.因此,强调传统饮片形状不仅是对饮片外观的要求,更是饮片质量的保证.

  • 王会仍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经验

    作者:徐俪颖;王会仍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临床少见的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及气流受阻的肺细支气管闭塞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急、喘息、咳嗽等,病死率高.国家级名老中医王会仍教授认为其病理特点可归纳为“虚”“痰”“瘀”互结,治疗上可针对其病机辨证施治,即清肺化痰、祛瘀通络、降气平喘的同时,辅以健脾益气补肾.文章通过病例分析对王教授诊治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经验进行阐述.

  • 国医大师李士懋治疗心系疾病用药心法

    作者:李轶璠;刘签兴;赵永辰;李晓洁;张新文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颇佳.对于心系疾病的诊治有颇多心得体会,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文章总结李士懋教授临证用药谙达短长,精究通变;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复方多法,取精用简;蠡测阴阳,巧施药对;轻以去实,平剂达功等心法,于后学之道,颇多教益.

  • 从脾肾亏虚、胃络瘀阻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作者:廉艳红;周斌

    文章从“肾胃相关”“久病及肾”“久病必瘀”等角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及治疗进行了论述,提出“脾肾亏虚、胃络瘀阻”是其根本病机,而在治疗上应以“补肾健脾、辛温通络、活血化瘀”为原则,随症加减.临床实践证明应用这一理论指导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不仅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部分甚至从根本上逆转胃黏膜的萎缩和肠上皮化生.这同时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胡荫奇病证结合治疗产后痹经验

    作者:王绍华;胡悦;唐先平

    产后痹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当属痹证范畴,病机为正虚邪侵、痹阻经络、经脉筋骨失养,病性属本虚标实,病证属虚实夹杂.治疗上胡老强调在补肝肾、益气血的基础上祛邪除痹,体现了胡老治疗痹症“病证结合、以病统证”的学术思想.

  • 陈日新“辨敏取穴”施灸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

    作者:黄仙保;陈日新

    陈日新教授继承《黄帝内经》穴法,回归腧穴本源、重视腧穴状态,临床施灸择优选取灸疗特异性腧穴——热敏腧穴为施灸部位,形成了独特的“辨敏取穴”施灸学术思想,凸显了临床灸疗疗效潜力.文章从源于经典、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4个方面对“辨敏取穴”施灸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其临床应用进行总结,旨在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 单兆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作者:胡静怡;杜斌;单兆伟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现代医学对其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单兆伟教授早年即深研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总结出治疗本病的独特经验,将“用药如用兵”,具体形象地融入慢性萎缩性胃炎论治之中,疗效卓著.

  • 沈国权基于中医整体观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经验

    作者:刘慧;张喜林;沈国权;杨晓伟;周思涵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新生儿第三常见的先天性骨骼肌肉畸形,推拿手法为非手术治疗的公认首选方法,但传统手法主要作用于胸锁乳突肌及肿块部位,疗程较长.沈国权教授在中医整体思想指导下,根据中医经筋理论,认识到肩胛轴以及周围肌肉在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优化推拿手法,可提高疗效,为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易修珍扶正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

    作者:李晓丹;邵瑞萌;高俊华;金凤丽

    文章介绍云南名中医易修珍教授应用扶正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疾病经验.易教授认为胞宫、胞脉瘀阻是该病主要病机之一,离经之血瘀阻胞宫胞脉,瘀久不散,病程绵长,正气进一步耗伤,引发瘀滞日重,反复投医不愈,正气耗损,终成难治顽疾.“扶正化瘀”治疗本病,消除病症治标,促进女性生理恢复正常治本.治疗予专病专方专药,临证配伍实现个性化治疗,内外合治提高疗效.

  • 王平治疗更年期眩晕经验

    作者:谢光璟;王平

    文章介绍了王平教授治疗更年期眩晕的经验,总结了更年期眩晕的病因、病机,王教授认为更年期眩晕以虚证、虚实夹杂为主,气虚、阴虚为代表,常挟痰挟瘀,治疗上重视扶正固本兼以祛邪,同时详细介绍了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培元固本、健脾燥湿、活血逐瘀、平肝潜阳、化痰熄风等治疗原则、辨证思路、处方用药,并结合相应的病例加以阐析.

  • 基于观眼识病理论面瘫白睛络脉特点研究与面瘫从肝论治眼针治疗

    作者:刘露阳;王鹏琴

    目的:观察面瘫患者肝区白睛络脉特点,并从肝论治以眼针治疗面瘫.方法:对收集的100例面瘫患者观察肝区白睛络脉的形态、颜色,并以此为根据从肝论治,以眼针治疗面瘫.结果:100例患者中94例肝区络脉异常,其中异常形态:根部粗大45例(47.9%),延伸19例(20.2%),模糊一小片30例(32.0%),异常颜色中:鲜红72例(76.6%),红中带黄9例(9.6%),脉络浅淡13例(13.8%);眼针治疗结果:94例中临床痊愈54例,占57.4%;显效26例,占27.7%;有效11例,占11.7%;无效3例,占3.2%,愈显率为85.1%,总有效率为96.8%.结论:面瘫患者肝区络脉出现变化,根据此变化从肝论治,采用眼针治疗面瘫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耳穴埋豆联合内关穴埋针防治乳腺癌化疗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静岚;孔红武;杜晶晶;洪丽琴;张咏梅;周玲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内关穴埋针预防及治疗乳腺癌患者化疗时引起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疗效观察.6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均实行首次化疗采用静脉滴注盐酸托烷司琼进行单纯药物预防,第2疗程化疗则采用在药物预防的基础上增加耳穴埋豆加内关埋针干预治疗,连续3d观察患者在治疗期间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第1天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第2、3天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耳穴埋豆联合内关穴埋针可有效防治因化疗而引起的迟发型恶心、呕吐,值得推广.

  • 降压操对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红;张素秋

    目的:探讨降压操对非杓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压操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收缩压、症状及休息15min后收缩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操能够降低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并有效改善头晕、头痛症状,降低血脂,但不能逆转非杓型.

  • 湘A1号颗粒治疗脾虚湿盛型艾滋病临床观察与机制研究

    作者:张予晋;郑萌;卢芳国;欧松;邓晓军;李靖;欧小香;王军文

    目的:观察湘A1号颗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湘A1号颗粒治疗艾滋病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双盲双模拟设计,将60例艾滋病脾虚湿盛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湘A1号组予湘A1号颗粒加抗病毒药物安慰剂;抗病毒组予抗病毒药物加湘A1号颗粒安慰剂;联合组予湘A1号颗粒加抗病毒药物;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结束后通过症状体征积分、病毒载量、T细胞亚群进行疗效分析.结果:3组均能有效改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P<0.05),湘A1号组与抗病毒组无显著差异,联合组优于湘A1号组和抗病毒组(P<0.05);联合组与抗病毒组治疗前后病毒载量计数下降明显(P<0.01),且抗病毒作用优于湘A1号组(P<0.01);湘A1号组和联合组患者CD45RA+、CD45RA+CD3+、CD45RA+CD28+、CD45RA+CD4+、CD45RA+CD25+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上升(P<0.01),抗病毒组CD45RA+、CD45RA+CD3+、CD45RA+CD4+百分率及CD4/CD8比值显著上升(P<0.01),湘A1号组和联合组治疗后CD45RA+、CD45RA+CD3+、CD45RA+CD28+、CD45RA+C D4+、CD45RA+CD25+百分率与抗病毒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湘A1号颗粒能缓解艾滋病脾虚湿盛型患者的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湘A1颗粒与抗病毒疗法联用有协同作用;湘A1号颗粒抗病毒作用不明显,但具有明显免疫重建作用.

  • 同仁堂舒肝丸联合防风通圣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肥胖临床观察

    作者:郝秀珍;张玲

    目的:探讨同仁堂舒肝丸与防风通圣丸联合方案在围绝经期抑郁肥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抑郁并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7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安慰剂、氟西汀及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同仁堂舒肝丸联合防风通圣丸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为62.86%,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BMI指数、体质量及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BMI指数、体质量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研究组治疗后BMI指数、体质量及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FSH与E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FSH低于治疗前、E2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仁堂舒肝丸联合防风通圣丸治疗围绝经期抑郁肥胖效果显著,可以有效调节体质量,改善不良心理状况,适于临床应用.

  • 清热活血方剂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瘀热互结证临床观察

    作者:陈胤峰;何庆勇;刘超;王阶

    目的:评价清热活血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瘀热互结证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服用清热活血方,1剂/次,2次/d,联合常规西药,对照组服用安慰剂颗粒,1剂/次,2次/d,联合常规西药,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进行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评分,检测炎性因子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安全性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有效率(76.7%)优于对照组(40.0%)(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疗效和硝酸甘油停减率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具体中医症状的改善上,治疗组“胸闷”“心悸”两项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s-CRP显著降低(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可以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瘀热互结证患者临床症状,能改善心肌缺血,抑制心血管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中心随机对照评价中医药治疗特发性性早熟轻型疗效

    作者:孙雯;何媛媛;韩兴绘;俞建;汪永红;严卫丽;赵鋆;薛征

    目的:评价滋阴泻火方及滋肾清肝方治疗特发性性早熟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单盲、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按照入选标准纳入154例女性研究对象,随机分到滋阴泻火组(77例)或滋肾清肝组(77例),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结果:①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乳核指数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显著(滋阴泻火组:左侧P<0.001、P=0.003,右侧P=0.001、P=0.018;滋肾清肝组:左侧P<0.001、P<0.001,右侧P<0.001、P=0.001).②治疗6个月后,子宫容积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滋阴泻火组:P=0.028,滋肾清肝组P=0.029).③治疗6个月后,卵巢容积组内前后比较,滋阴泻火组右侧卵巢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④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滋阴泻火组P<0.001,P<0.001;滋肾清肝组P<0.001,P<0.001).结论:滋阴泻火颗粒剂及滋肾清肝颗粒剂均能控制特发性性早熟轻型女童的乳核大小和中医证候;其中,滋阴泻火颗粒在改善卵巢大小方面稍优于滋肾清肝颗粒.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干眼57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雷洪涛;张乐红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7例,对照组选用爱丽滴眼液,治疗组加用自拟中医汤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干眼有较好的疗效.

  • 健脾养心针刺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任爽;张杰;韩旭

    目的:比较健脾养心针刺法与口服右佐匹克隆(文飞)治疗失眠伴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伴轻度焦虑抑郁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西药组(29例).针刺组予健脾养心常规针刺治疗(脾俞、心俞、三阴交、足三里、神门、内关),每天1次,共治疗4周;西药组服用右佐匹克隆(文飞),每天1次,共服4周.治疗前后选择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PSQI)、自评焦虑量表(SAS)和自评抑郁量表(SDS)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针刺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药组(Z=-2.766,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项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针刺组在睡眠质量改善方面显著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健脾养心针刺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且优于口服右佐匹克隆,不良反应较小.

  • 腹部推拿配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大力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腔积液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试验组采用腹部推拿配合中药熏蒸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熏蒸疗法,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28d.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部推拿配合中药熏蒸疗法能有效缓解膝骨性关节炎合并关节腔积液的症状,但其疗效的延续作用仍需临床上反复验证.

  • 基于“哈尔滨共识”报告多囊卵巢综合征大型临床试验的不良事件

    作者:李瑞丽;高敬书;马红丽;邵小光;胡振兴;葛军;孙云;陈丽东;吴效科

    基于不孕症临床试验国际报告标准-哈尔滨共识,以一项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针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例,通过专人专项的围产医学小组负责制等策略来收集不良事件(AE),共收集AE近2 000件.AE发生的人群包括受试者(1 000余件)、受试者丈夫(3件),胎儿及新生儿(近40件);其分别发生在干预期间(近1 000件),妊娠期间(700余件),产后(近10件),胎儿及新生儿期间(近40件);其中和干预措施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的特异性AE为500余件,非特异性AE为600余件,偶发AE近10件;严重不良事件70余件.但仍存在一定不足之处,今后需改进.

  • 不同壮数温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及关节腔积液的影响

    作者:叶国平;苏美玲;吴明霞;朱定钰

    目的:探讨不同壮数温针灸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KOA)疗效及关节腔积液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确诊为合并有关节积液的阳虚寒凝型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的就诊次序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2例.3组均予温针灸治疗,穴位均取患侧内膝眼(EX-LE4)、外膝眼(ST35)和足三里(ST36),针刺后一壮组、两壮组、三壮组各施温针灸1壮、2壮、3壮后起针.3组均予治疗1次/d,40min/次,15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共治疗2个疗程.对比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2个月时3组间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疼痛评分、关节运动功能及积液含量.结果:①总疗效评价:2个疗程后,3组均取得明显疗效,其中一壮组有效率为76.67%;两壮组有效率为87.10%,三壮组的有效率为90.00%.两壮组和三壮组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一壮组(P<0.05),而两壮组和三壮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结局指标评价:在症状积分、膝关节运动功能、疼痛评分、关节积液含量变化等方面,治疗后3组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P<0.01),且治疗后两壮组、三壮组的改善情况也均明显优于一壮组(P<0.05,P<0.01),而两壮组与三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3组均未产生其他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①温针灸治疗阳虚寒凝型KOA有明显疗效,且能有效促进关节积液吸收.②温针灸壮数不同对KOA的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2壮温针灸是治疗阳虚寒凝型KOA的优选壮数,2壮温针灸在改善症状、镇痛、恢复关节功能,促进积液吸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椎间盘退变前驱因素终板退变研究现状

    作者:劳杨骏;王继涛;徐涛涛;阮红峰;金红婷;吴承亮

    明确终板在椎间盘的生理和退变过程中起的作用,对相关知识进行综述.查阅近10年来关于终板与椎间盘退变的文献,整合相关知识,围绕终板及其退变过程对椎间盘退变作出新的解释.结果发现终板可以分为骨性终板和软骨终板,位于椎体和椎间盘之间,起着保护椎体和椎间盘、营养椎间盘的作用.由于基因、年龄、力学负载、损伤等众多因素导致终板的保护作用下降甚至丧失,椎间盘的主要营养通路破坏,终板发生退变,软骨终板钙化,边缘不规则,进而出现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影像学上出现Modic改变,临床上出现腰痛的症状.终板是椎体-终板-椎间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椎体还是椎间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终板退变可能是椎间盘退变的前驱变化,研究终板退变的机制将会对阐明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 基于阴阳寤寐学说的失眠症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探索

    作者:唐娜娜;王秀峰;余建玮;吴长汶;黄俊山

    本世纪以来,各国都在根据国情探索本国的健康管理模式.中医学是我国的瑰宝,笔者基于中医阴阳寤寐学说,通过信息采集、建立档案-体质辨识、状态评估一中医干预、特色治疗-效果评价、优化方案的模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失眠症中医健康管理模式,以期实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体精神等和谐融合的健康状态.

  • 知识转移视角下中医师承的策略与路径初探

    作者:孙东东;史文川;申俊龙

    知识转移包括知识在隐性和显性两种形态间的转移,以及知识在知识提供方与知识接收方之间交互转移的过程.在总结中医师承简况的基础上,针对中医师承面临的难点与挑战,从知识转移的视角,结合中医师承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提出中医师承的策略与路径,一是提升中医师承中知识转移的动力和能力,二是推进中医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进程,三是不断优化环境,为中医师承的知识转移提供便利.

  • 海洋中药材本草考证思路与方法探讨

    作者:付先军;张丰聪;陈居伟;范磊;周扬;李学博;王长云;郭庆梅;王振国

    针对海洋中药本草考证的特殊性和难点,在参考以往中药本草考证的思路与方法基础上,探讨了海洋中药材本草考证的新思路与方法:①系统全面采集海洋中药古籍原始文献,构建海洋中药文献数据库,解决海洋中药古代文献记载较为分散的状况;②根据海洋中药本草古籍文献记载量差异,结合其它文献或现代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和补充;③针对海洋中药品种考证的难点,从细节入手,与现代生物基源进行全方位多途径对比鉴别;④广涉文献史料,结合历史地理学研究,精确考证产地;⑤应用断代史研究方法,梳理海洋中药药性认知变迁历史.形成从原始文献到文献筛选、品种考证、产地考证,和药性嬗变等海洋中药材本草考证的流程,为海洋中药材本草考证提供可以借鉴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 针灸“治未病”的实践价值与应用探析

    作者:王伟明;赵杰

    针灸“治未病”越来越受到普通民众和医疗决策者的重视.针灸在保健防病、延缓衰老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对多种疾病具有“治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价值.针灸“治未病”与西医的预防性干预不同,同时也具有不同于中医药的自身特点.针灸“治未病”仍需明确内涵和外延,制定更多高质量的针灸“治未病”标准,并界定适用人群,研究针灸“治未病”优势病种的针灸作用特点及规律.针灸“治未病”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并凸显中医特色.

    关键词: 针灸 治未病 价值 应用
  • 含碘中药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评述

    作者:程相稳;张广德;魏子孝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中医学“瘿病”范畴,古人治疗瘿病经验丰富,多使用含碘中药.但瘿病是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的一类疾病的总称,概念广,不能体现甲亢的特异性,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因此近年来临床上对于甲亢患者能否应用含碘中药产生了分歧,主要有4种不同观点.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甲亢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 基于“以筋代骨”理论探讨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改善KOA疼痛症状的阶梯化干预方案

    作者:李多多;李哲;杨晓明;刘长信;温建民;张洋;王宾;于长禾;王锡友;韩梅;王立军

    膝骨关节炎是引起老年人下肢疼痛、活动障碍的主要原因.为遏制该疾病的发展,国际医学界建议把减轻疼痛和僵硬作为首要治疗目标;但就目前中国实际情况而言,治疗本病难以依靠单一治疗模式取得满意疗效.笔者基于中国国情和经验总结,进一步提出了“以筋代骨”的学术理念,采取中国式疼痛治疗模式指导的阶梯化干预方案,针对早、中、晚期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首选中医内外治法,结合现代西医微创技术,对患者膝周软组织进行重点干预,达到缓解疼痛、改善活动障碍的目的.实践证明这一探索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是为实现中、西医学系统合理整合的积极探索,并试图寻求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佳选择.

  • 脾脏象理论起源的文化基因

    作者:钮瑶;张哲

    中医脾脏象理论作为中医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以粗略的形态解剖学为基础,通过长期反复的医疗实践,而逐渐形成的理论学说.在脾脏象理论的起源阶段,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低下,严重的限制了其发展,而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 象思维与玄思维的流变与发展

    作者:严利依;邓杨春

    象思维与玄思维是人类本源的思维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源头,两者都是探索宇宙宏观和微观事物的方法.皆起源于占卜活动,对中国文字的形成,汉学与象数体系的建立,及周易、道、儒学、佛教/禅悟、理学、心学等学说有巨大影响,中医学的萌芽、发展以至成熟,也离不开象思维和玄思维.因此,通过对象思维及玄思维的源流探讨,对中华文化之根本更为了解,以打开对此思维运用之门户.

  • 面对复杂性疾病的挑战,中医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作者:伍文彬;王永炎

    随着现代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的改变,以心血管、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诸多慢性复杂性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西医学针对单一靶点的药物治疗模式在复杂性疾病的治疗中收效甚微.中医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和遣药组方原则,以开放的、整体的观念看待疾病的发生发展,在疾病前善于“未病先防”,在疾病中长于“既病防变”,在治疗中利用中药复方多靶点调节的优势,针对复杂性疾病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干预和治疗,将为复杂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中医药子午流注和性味归经规律结合运用探析

    作者:陈宁红

    中医理论气血运行规律分别有3个维度,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是空间横维,十二经脉走向及交接规律是空间纵维,十二经脉子午流注规律是时间维.中药性味归经原理对应也有3个维度,味是空间横维,性是空间纵维,归经是时间维.本法是结合性味归经原理和子午流注规律,将中药功效从新排列.将本法结合易经三易法则探析临证标本缓急治疗,以提高治疗水平和效果.

  • 中医脾脏象理论的整体观特点与系统论阐释

    作者:高晓宇;张哲;王洋;刘悦;孔德昭;孟繁丽;尹妮;潘嘉祥;唐晶;杨关林

    脾脏象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脾是“后天之本”,脾脏象的研究是藏象理论发展的重要环节.现代人饮食不节、偏嗜肥甘厚味、劳逸失常、思虑失度等生活特点赋予了脾脏象更多的时代意义.脾脏象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思想的整体性原则分析了中医脾脏象理论“元整体”的特点,揭示了系统论整体性原则与中医脾脏象理论相通性,探讨了从系统论角度研究并发展脾脏象理论的可能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李慧臻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清淀粉酶增高等为特点,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病死率5%-10%[1].本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目前,中西医结合已成为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其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中药灌肠、腹部外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在治疗AP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具有一定优势[2-4].另外,中医“治未病思想”在AP的临床防治中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鉴于此,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3年公布了《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近年来,随着AP中医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对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

    关键词:
  • 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张声生;王垂杰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性反应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其中以胃、十二指肠常见[1].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上腹痛具有周期性、节律性等特点,伴反酸、嗳气、上腹部有局限性压痛,可有神经功能综合征,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多发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的疗效.鉴此,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09年制订了《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近年来,随着消化性溃疡中医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对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诊治和科研的需要.

    关键词:
  • “方论”名词源流考

    作者:赵黎

    “方论”在中医古籍中的所指内涵,除当今“方论”之意外,也曾指方前立论、或医学整体理论、或“医方”“方剂”之别称、或方剂学著作及古医籍的体裁之一.文章梳理了“方论”名词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医古籍中的不同内涵,并考证了当代“方论”概念的历史源流.

  • 术语“归经”源流考

    作者:臧文华;蔡永敏

    中医药学中的“归经”一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多种称谓方式,如金代张元素称之为“入某经”“某经药”“引经”;元代王好古称之为“行经”;清代张璐称之为“响导”等.在现代中医药学名词术语规范确立以前,各种不同的名称广泛存在于古代医药学文献之中.文章通过查阅考证古代医药学相关文献,考释“归经”术语的源流,分析“归经”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达特点,以及前人对这一术语认识的发展脉络,为其规范定名和相关术语的正确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术语 归经 考证
中华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6
1999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