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화중의약학간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717
- 国内刊号: 21-154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归芪胶囊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 MDA NOS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归芪胶囊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家兔心脏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进行模型制造,以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心肌组织匀浆一氧化氮合酶(NOS)为指标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归芪胶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清中SOD的升高与MDA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心肌组织匀浆中NOS的升高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归芪胶囊通过对血清中SOD与MDA含量以及心肌组织匀浆中NOS活性的影响,对再灌注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
复方茯苓甘草汤对低氧大鼠磷脂酶A2活性及其炎症介质的影响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发展过程中的特征性表现之一,实验通过建立HPH大鼠动物模型,研究复方茯苓甘草汤对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及其炎症介质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影响,以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从磷脂酶A2(PLA2)活性及其相关炎症介质途径研究复方茯苓甘草汤防治常压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理.方法:30只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和低氧加复方茯苓甘草汤治疗组.右心导管法测定大鼠肺动脉压(mPAP),计算右心肥大指数,微量滴定法检测血浆、肺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PLA2活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BALF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活性.结果:连续低氧3周后大鼠mPAP、右心肥大指数、血浆、肺匀浆及BALF中PLA2活性、TXB2、6-keto-PGF1α含量显著增加,6-keto-PGF1α活性下降.复方茯苓甘草汤可有效逆转上述改变.结论:复方茯苓甘草汤可通过抑制PLA2及其炎症介质途径起到防治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
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痛临床观察
前列腺痛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盆底肌肉痉挛和前列腺内尿液返流有关.目的:对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痛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采用穴位埋线对前列腺痛进行临床病例随机对照研究.结果: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痛总有效率高,尿流动力学、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显著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法疗效满意,是治疗前列腺痛的理想方法.
-
菩人丹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的影响
目的:观察菩人丹(PRD)胶囊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血清胰岛素(Ins)及胰岛β细胞的影响,探讨其降糖作用产生的机理.方法: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分别给予菩人丹胶囊高剂量(1.30g/kg)、中剂量(0.65g/kg)、低剂量(0.325g/kg)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盐酸二甲双胍(0.14g/kg),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处理4周,观察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Ins)的变化及对胰岛β细胞的影响.结果:PRD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值,从空腹血糖的动态观察结果来看,PRD治疗组作用缓慢而持久,而二甲双胍组作用较强;PRD中剂量组降糖作用较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RD对正常大鼠血糖无影响,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含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胰岛细胞学结果:PRD治疗组与阳性对照药二甲双胍组比较,胰岛β细胞数量较多,胞体较大,颗粒较多.结论:PRD具有降糖功效,其降糖作用的产生在于降低胰岛素抵抗及对已损伤胰岛β细胞的修复.
-
克癌临颗粒剂对大鼠肝癌发生过程中C-myc和N-ra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克癌临颗粒剂抑制大鼠肝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以DEN诱导大鼠肝癌发生为模型,在诱癌4、8、12、16周观察克癌临颗粒剂对肝脏组织形态及C-myc、N-ra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在诱癌的不同阶段,克癌临组大鼠肝脏增生性病变均明显轻于诱癌模型组,C-myc、N-ras表达少于诱癌模型组,比较其积分光密度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结论:克癌临颗粒剂对C-myc、N-ras基因表达的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抑制DEN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变的机制之一.
-
养阴药抗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观察地黄、麦冬抗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大鼠血浆TXB2、血清MCP-1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肺纤维化模型组、养阴药治疗1、2组.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造成动物模型后,于当天开始每天给药,分别于7d,28d处死,血TXB2、MCP-1测定.结果:各治疗组都能抑制血浆TXB2,但第28天熟地组作用不明显;第28天各治疗都能抑制血清MCP-1.结论:地黄、麦冬通过抑制血浆TXB2、MCP-1,抑制博莱毒素引起的肺纤维化形成.
-
女性抑郁症内分泌免疫与中医证候相关性考释
目的:探讨抑郁妇女中医证候和血清内分泌、免疫等实验室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辨证属肝郁气滞、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证的150例抑郁妇女,进行抑郁量表的评定以及内分泌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并进行中医证候量表的评定,进行内分泌、免疫指标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肝肾阴虚证FSH与证候分成正相关,而E2和PRL与之成负相关;心脾两虚证CD8+与证候分成显著正相关,CD4+和CD4+/CD8+与之成负相关;与正常组相比,肝肾阴虚证血清FSH和LH显著升高,CD4+、CD4+/CD8+显著降低.结论:肝肾阴虚型抑郁症的内分泌表现紊乱,其中FSH、LH升高可能是其特异性的指标;其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
-
耳鸣耳聋主客观测听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初探
目的:探讨各种主、客观测听指标与耳鸣耳聋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临床辨证提供新方法.方法:对按传统方法辨证明确的120例耳鸣耳聋患者,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电反应测听等多指标的同步测试,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对中医辨证有意义的指标,并运用两类判别法建立各证型的判别函数.结果:在48项检测指标中,发现有17项指标与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关系,而且不同的指标对不同的证型具有不同的鉴别价值,运用两类判别法所建立的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火郁结、肾精亏损、脾胃虚弱五个证型的判别函数,经自身验证,总的判别准确率达83.5%,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结论:听力学检测指标与耳鸣耳聋的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应用听力学检测指标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对耳鸣耳聋实施客观辨证是一个新的尝试,其结果的外推性尚有待于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
贯众的生药学研究
贯众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味苦、性微寒、有小毒,有驱虫、止血、清热解毒的功能,临床上用于虫积腹痛、热毒疮疡、痄腮肿痛、崩漏及防治流感等.综述了贯众品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贯众研究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并对一些问题进行评述:
-
红花注射液对实验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SalI)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闭塞法"制备家兔CIRI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脑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脑缺血-再灌注加SalI治疗组(C组),分别在脑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 min、60 min、120 min不同时相点,检测血浆及脑组织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浓度、内皮素(ET)含量、血栓素B2(TXB2)和6-酮基-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TXB2/6-keto-PGF1α比值及脑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期间,血浆和脑组织SOD活性、NO水平及6-keto-PGF1α含量明显下降(P<0.05和P<0.01),MDA浓度、ET水平、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显著升高(P<0.05和P<0.01),脑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变化;使用HHJI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SalI通过提高机体NO水平、增强SOD活性、降低MDA浓度、减少ET含量及纠正TXA2与PGI2的平衡,对CIRI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辨证研究
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常见于育龄期妇女.其特点为月经周期相对有规律,主要表现为周期缩短、经量异常增多、经期较长、经间出血等.观察中药颗粒辨证治疗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针对功血之经间出血进行研究,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分型治疗.本组120例患者按中医临床辨证分为肾阴虚型、肾阳虚型,结果治愈64例,好转33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81%.出血时间与证型的关系比较,出血天数与证型的关系比较,超声检验与证型的关系比较以及治疗后雌孕激素浓度变化等经X2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各证型之间疗效比较:经X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说明中药颗粒剂治疗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有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出血时间及出血天数及子宫内膜厚度与证型有密切的关系.
-
紫河车的药理与临床作用及药材鉴定
紫河车系健康产妇分娩之胎盘,经加工干燥的胎盘(原名"人胞")为上等常用名贵药材.现代医学研究提示,其能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可作为防病抗病延缓衰老的首选药材.
-
荆芥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综述荆芥的资源情况、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荆芥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荆芥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抗氧化等药理作用.结论:我国荆芥资源丰富,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
薏苡仁"缓和拘挛"与"除痹"之功效考释
薏苡仁早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它具有利水渗湿、缓和拘挛、健脾、清热排脓等功效.由于薏苡仁的此种功效表述不同,这无论对中医初学者还是临床工作者都会带来了一些迷茫,影响其理解与使用的准确性,确有澄清的必要.目的:阐明薏苡仁疗筋肉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的作用应该用"缓和拘挛",而不应该用"除痹"来表述,以便准确理解和应用.方法:从"缓和拘挛"与"除痹"含义、古代主要本草著作对其功效的表述、药性理论与现代药理研究等相关理论入手,采用考证与分析的方法进行论证.结果:证实了薏苡仁疗筋肉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的作用应该用"缓和拘挛"而不应该用"除痹"来表述.结论:薏苡仁此功效只有用"缓和拘挛"表述,才不失薏苡仁疗筋肉拘孪不可屈伸、风湿痹作用之真谛.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静灵口服液中盐酸小檗碱的研究
目的:建立HPLC测定静灵口服液中小檗碱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ODS柱,用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紫外检测波长为345nm.结果:其平均回收率100.12%,RSD为0.5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静灵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亟待重视
先阐述中西药联用的不良反应的主要问题,然后分析西药联用新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后提出四项防范其不良反应的建议.
-
植物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纂要
多糖(Polysaccharides,PS)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大分子物质,也是生命必需的成分之一,它同维持生命的种种生物机能密切相关.目前,已有300多种多糖类化合物从天然产物中被分离提取出来,其中从植物尤其是从中药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为重要,已发现100多种中药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对近年来,植物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抗病毒、抗衰老等方面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
-
《外台秘要方》伤寒日期理论及其意义浅释
<外台秘要方>是一部以方药为主的大型医学著作.其中全面汇总了唐中期以前26家研究伤寒的成就,耐人寻味的是其不囿于伤寒六经范式而大限度的弘扬了伤寒日期理论,较全面的凸现了这一理论的临证意义.
-
补肾益智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其脑海马区神经元数目的影响研究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的认知障碍和痴呆综合征.目的:研究健脑复智口服液对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脑海马区神经元数目的影响.方法:以持久性双颈总动脉结扎造成缺血性VD大鼠模型,采用穿梭箱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检测其脑组织病理及海马区神经元数目变化.结果:健脑复智口服液对VD能改善其记忆学习成绩、减少海马区神经细胞缺血坏死.结论:健脑复智口服液可防治VD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缺血坏死及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
中药防治婴幼儿哮喘及尿TRF mALB和NAG监测的临床研究
历代医家认为"痰"是哮喘的主要病理因素,临床报道84.8%哮喘患儿在3岁内起病,说明与其"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密切相关.通过观察婴幼儿哮喘发作期(寒热夹杂型)不同中医治法疗效比较,探讨脾虚血瘀在哮喘发病中的重要机制;同时,在哮喘的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检测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观察其不同时期含量变化及与哮喘病情轻重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哮喘引起肾脏损伤的可能机理;并用尿NAG、mALB、TRF作为早期肾脏损伤的客观指标,对长期防治哮喘所用中药的安全性进行监测,以期对临床用药起指导作用.
-
强效咳痰胶囊对免疫作用的影响
强效咳痰胶囊是由半夏、桔梗、杏仁、五味子、远志、黄芩等10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上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动物实验以及体外抑菌实验证实该剂具有止咳、化痰、平喘、抗炎、抑菌的功效.目的:观察强效咳痰胶囊对机体的免疫作用.方法:采用1)环磷酰胺(CY)致小鼠溶血索抗体生成试验,2)绵羊红细胞致敏小鼠脾空斑形成细胞(PFC)反应试验,3)植物血凝素(PHA)致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4)对DNCB致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试验.结果:强效咳痰胶囊可显著增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血清中溶血素的生成;显著增加正常小鼠PFC数;促进PHA诱导的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提高小鼠对迟发型过敏反应的感受力.结论:强效咳痰胶囊能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
黄芪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糖尿病持续的高血糖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破坏是血管病变的始发因素,如能有效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是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措施.目的:观察中药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探讨黄芪防治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用四氧嘧啶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以黄芪水煎液灌胃治疗,优降糖灌胃进行对照.治疗4周后进行血糖检测;并取一段主动脉,采用血管内皮细胞(VEC)平铺技术,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大鼠血糖持续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受损;黄芪可降低血糖,但效果不如优降糖明显;但黄芪能保护VEC的形态,且明显优于优降糖对照组.提示:黄芪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常克主任中医师运用三石汤经验评析
1汗证小儿汗证为阴阳失衡,营卫失和所致.而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证多.湿热交阻,三焦失利,以致营卫不调,湿热郁蒸,迫使津液外出.因而运用三石汤清泄郁热,以宣通营卫.表虚不固者,配入玉屏风散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肺脾气阴两虚夹热者,合复脉汤加减;脾胃积热者,合泻黄散加减;心经有热者,合导赤散加减.
-
郑惠伯主任医师妙用升降散验案举隅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郑惠伯主任医师,为全国首批500名名老中医之一,从医60余年,现将郑老运用升降散验案介绍于下:
-
王耀廷教授论治不孕四法简析
通过对妊娠与月经生理的关系、月经病与不孕症的关系、调经治疗不孕、常用调经种子治法和临床验案等四个方面的论述,认为种子必先调经,并提出调经的具体原则有调理气血、补肾、扶脾、疏肝之异,针对不孕症有肾虚、胞寒气滞、肝郁、痰湿阻滞、血瘀气滞等证型,提出治疗方法有补肾暖宫、疏肝解郁、行气化瘀、健脾化痰,用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
杨宗孟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撷菁
杨宗孟教授从事妇科教学与临床40余年,近20年主要从事不孕症的治疗和研究,收集近7000例病例.对于不孕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代医学认为:由于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功能失常,使卵巢不能正常排卵,导致不孕症,月经异常.杨老认为排卵障碍责之肾虚.肾藏精,主生殖,只有肾气盛-天癸至-任通冲盛-血溢胞宫,月事以时下,阴阳和,故有子.所以调经种子不可离乎肾.杨宗孟教授对不孕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排卵障碍治以周期疗法,因肾气-天癸-冲任-胞宫的作用过程与西医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的功能相对应,故而将月经周期划分为月经后期、氤氲期、月经前期、月经期.根据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法,称为中药周期疗法,收到较好疗效.月经后期因血海空虚治以补肾阴以填精补血为主,氤氲期滋肾阴补肾阳,稍佐活血之品,以达促排卵作用.月经前期补肾阴稍佐以补肾阳,并重用活血通经之品,因势利导使月经来潮.对于输卵管堵塞不孕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治疗,同时配合通水术,经1~3个疗程治疗后,使堵塞的辅卵管通畅而受孕.
-
王烈教授小儿哮喘系列方药应用摭拾
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结合小儿哮喘的发病实际,研制的小儿治哮灵、小儿哮咳喘、小儿肺热平及小儿治哮膏等,用于小儿哮喘的各型治疗,经过实验和临床实践,均取得较好效果.
-
杨培君教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经验撷菁
系统介绍了杨培君教授运用中医药诊治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见解.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为外感温热毒邪,内淫于心.急性期病位在心,与肺胃相关;恢复期气阴两虚,余毒未尽;慢性期气虚阳损,痰瘀阻络.采取分期辨治的方法,急性期轻宣肺卫,清降胃肠,解毒凉血;恢复期益心气养心阴,佐以清营降浊;慢性期益心气温心阳,佐以宣痹祛痰,化瘀通脉.随证治疗,收效良好.
-
长期应用鼻炎液对鼻粘膜的影响研究探要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中药"鼻炎液"对鼻粘膜的影响.方法:将家兔分成三组:高浓度中药组、低浓度中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天两次滴鼻,每次2ml,在连续用药1个月、2个月、停药后1个月时,分别切除中鼻甲、下鼻甲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3组实验动物间未有差别,光镜、电镜检查未见到病损.结论:长期应用中药"鼻炎液"对鼻粘膜无损害作用.
-
古典医籍论"肺"解剖生理考辨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气体的交换是在肺进行的.中医也认为肺是生气之源,司呼吸,其主要机能是统全身之气.从中医对"肺"的功能认识上来看,确系以"肺"代表整个呼吸系统的功能,然而,从中医对"肺"的解剖位置及形态的描述上来看,中医之"肺",实际上就是指现代解剖学的肺脏器官而言.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中医认为肺为生气之源,司呼吸,其主要功能是统帅全身之气,中医的"肺"更代表呼吸系统.本文从大量中医古籍文献中摘录了较多对肺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的论述,结合现代人体解剖及生理所见,两者基本相符,从而认为中医所论之"肺",即指现代解剖所见之"肺".当然,中医所谓之"肺"较之现代解剖所见的"肺"器官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几乎代表了整个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
血竭化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子宫肌瘤以子宫增大、月经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为子宫手术的主要病种之一.随着现代化医学对子宫内分泌功能认识的深入,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日益为妇科医生所重视.目的:观察血竭化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雌激素(E2)、孕激素(P)、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方法123例子宫肌瘤月经过多患者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予血竭化瘤颗粒及桂枝茯苓胶囊,疗程三个月.观察对月经情况、子宫及肌瘤体积、血清性激素E2、P、FSH、LH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15%和71.1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月经量的改善率分别为92.3%和71.1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大肌瘤体积分别为(28.45±32.37)cm3和(38.18±29.01)cm3(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子宫体积分别为(115.73±52.70)cm3和(126.85±113.67)cm3(P<0.05);治疗组P、E2明显下降,LH、FSH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竭化瘤颗粒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有效,降低患者性激素E2、P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理之一.
-
中医性医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特色与态势评析
从两方面论述了中医性医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和特色成就.主要目的从、养生、生育防疾治病3个方面分述了其特色.主要成就分别从下列18项论述了其成就特色,1)对人类性研究的开拓;2)性有多功能的特点;3)保健养生;4)两性性器官;5)两性人;6)性功能常先身衰;7)性的适龄和择偶;8)两性的宏观性欲;9)性前的情趣准备;10)强调性的节制和法度;11)提倡动而少泄;12)性体位与仿生学;13)性生理观测;14)性禁忌事项;15)不育病因;16)优生学及两性胎的鉴识;17)胎养胎教;18)寓治于防的性治疗.
-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则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
-
五苓散对调节水液代谢作用的研究
五苓散是著名的经方之一,其方证本质被后人认为是膀胱气化不利兼表邪不解.为了正确地认识五苓散方证,笔者系统复习了<伤寒论>中关于五苓散的条文,并结合<素问>中论述水液运行的两条原文,得出了五苓散证的病位主要在脾,病机主要为津液耗伤的观点.在进行这种理论分析的同时,还简要说明了当今临床应用五苓散的正确方法,以完善对该方方证的认识.
-
温肾止遗合剂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温肾止遗合剂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350例遗尿症患儿,采用温肾止遗合剂治疗250例,弥凝治疗50例,联合治疗50例.结果:在症状改善方面,联合组和温肾止遗组明显优于弥凝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在疗效方面,用药1个月后比较,联合组和弥凝组明显优于温肾止遗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用药2个月后比较,三组疗效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停药半年后比较,温肾止遗组和联合组明显优于弥凝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肾止遗合剂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可靠,可值得推广应用.
-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浅释
张仲景对黄疸的辨治既定脏腑,又辨气血,对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这条条文言简意赅,不仅指出了黄疸病的主要病变脏腑,还指出了湿热痹郁脾胃气机,邪热"瘀"结于血,导致湿热发黄的病机.临床上黄疸病早期多以湿热或寒湿困脾,致中州失运为主要矛盾,故黄疸的病变脏腑与脾胃密切相关.黄疸的重要病机是瘀,治黄要活血,仲景这种瘀血致黄的思想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多条条文中得到体现,其治黄活血的思想在其用药中亦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大量的临床研究亦表明黄疸与血瘀有关.
-
大黄中蒽醌衍生物水解和提取工艺改进研究
大黄中的蒽醌衍生物用20%硫酸在70℃水解3h后,提取蒽醌总量增加110.8%;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比未水解(室温29℃)增加91.55%、154.90%、71.06%、171.30%和64.85%.温度低于50℃不能完成水解,60℃时水解液过滤难;温度高于70℃甚至到90℃没有发现各组分分解损失.甲醇提取大黄酸能力强,三氯甲烷、苯提取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能力强.三氯甲烷中加入丙三醇可大大增加蒽醌衍生物的溶出量,特别是大黄酸可增加3~5倍,且在常温下约1h可达大溶出量;和纯三氯甲烷比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分别增加了315.07%、284.69%、148.02%、58.90%和99.79%.
-
稳心颗粒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稳心颗粒对肺心病引起的心律失常的治疗,来评价稳心颗粒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择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病人112例,将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加用稳心颗粒.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用于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有显著疗效.
-
络病理论在治疗冠心病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一门独特的学说,应用其理论,为临床治疗冠心病开辟了新的有效途经,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现阐述如下:
-
针刺治疗职业性慢性咽炎160例分析
慢性咽炎,是教师等职业临床常见多发病之一.应用中西药物治疗该病患者症状常反复而长期存在.对主要来源于学校教师的病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比较了不同穴位治疗慢性咽炎的有效性差别,结果有160例进入试验;129例完成随访,进入试验时和6个月的随访时平均症状积分分别是23和15分.61(47%)例在6个月时不再符合慢性咽炎诊断标准.这两组不同穴位(照海穴、列缺穴)对咽痛,咽部不舒(异物感)等主要症状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1.04[95%CI=-1.7-3.7]),所以,在对该病患者应用针刺治疗时,这两组穴位的优选可考虑其它因素.
-
四步针药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又称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膝退行性骨关节病等,是一种退行性关节软骨疾病.采用四步针药疗法治疗临床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关节变形等为特点.目的:观察四步针药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其作用功效.方法:将膝骨性关节炎患者21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四步针药疗法,对照组采用LK-D型六合多功能治疗仪配合口服芬必得片.结果:治疗组120例,愈显率75%,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X2=12.998,P<0.005).结论:四步针药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较好治疗效果,其主要作用原理为改善膝关节的生物力学,使重力线恢复正常.
-
传统针刺手法机理浅析
以陆寿康等<针刺手法100种>为蓝本,对中国历代各种传统手法种类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并采用传统的易学理论对传统手法阴阳补泻操作等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使得繁杂无序的中国传统针刺手法简化明了,以利于今后的针灸临床和针灸教学.
-
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应用电针加辅酶A合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33例(39耳),并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33耳)作对比,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74%,对照组有效率66.7%,两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三阴交穴临床主治作用浅释
三阴交穴主治范围极广,不仅应用于脾经之腹胀、泄泻等消化系统的病变,而且善治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的病变.三阴交穴的应用由来已久,其功能主治演变很大,甚至出现了一些传承失误.
-
杨继洲对刺法的学术贡献浅析
从基本手法、复式手法、补泻手法、得气针法、透穴针法等五个方面,论述了杨继洲在刺法上的学术成就及其对针刺手法的完善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
网络人格的异常心理与矫正评析
网络人格是网络介入社会生活后,网络圈内的人所特有的具有某种特征的人格类型.在网络文化的诱导下,网络中一些不良文化环境因素持续作用下,使得具有某种个性特质的人在人格结构上产生了内在的不协调,形成新的心理障碍.为了认识和理解网络人格,防止变异的发生,就网络人格及其变异进行解析、探究产生的原因、特征和矫正等问题.
-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133例分析
根据乳腺的生理病理变化,按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应的中药治疗,在排卵期前偏重舒肝补肾、调摄冲任;排卵期后偏重疏肝散结、健脾化痰,对155例乳腺增生症,以乳腺二号、乳腺一号口服,结果治愈93例,显效4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8.7%.
-
"五轮不可忽论"源流考
"五轮不可忽论"是明·傅仁宇<审视瑶函>中的著篇立论,其对后世中医眼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五轮不可忽论"的立论之根据和临床意义两方面,浅谈我们对此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
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神经内分泌与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集粹
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与脑卒中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中医药对脑卒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作用,其中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是较为突出的,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是治疗脑卒中应用多的著名方.脑卒中发病时内分泌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并对脑卒中的转归有一定影响.目的:综述了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十几年来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的有关文献报导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结果和结论:认为补阳还五汤对脑卒中神经内分泌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免疫功能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中风急性期证型与CT扫描分析相关性研究概况
CT(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的应用和普及,使人们了解自身内部的病变成为可能,作为中医望诊的延伸,已经在中风病急性期的证候分型上有了一定的诊断价值.
-
久病入络学说的内涵及生理功能简释
"久病入络"学说是清代名医叶天士学术思想的一大特色,是叶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创见,是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清·叶天士集先贤之大成,广泛用之于临床,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才总结出"久病入络"的学说.久病入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学说,是叶天士对中医理论的发展.络是全身气血津液精微运行的隧道,它遍布全身上下内外表里,通彻各处,内外表里无所不至.久病必虚,必瘀,机体正气亏虚,正气难以敌邪,外邪又耗伤正气,并久羁不去而流于阻于络而成络病;久病入络病机病因主要是"滞、虚、毒、伤";其实,久病入络不外乎是虚实两端,因虚致瘀,因虚致痰,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临床表现多有其独特的症状;治疗上以"通"为第一要务,兼以扶正,攻补兼施;"宿邪缓攻".
-
活血化瘀药为主皮贴剂治疗原发性痛经探要
痛经(Dysmenorrhea)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以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昏厥为主症.笔者就根据原发性痛经的病因病机提出以活血化瘀药为主,采用目前国内外倍受青睐的经皮给药系统治疗原发性痛经.
-
《黄帝内经》的科学性简考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它不仅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而且对预防医学也提出了许多经验,所以,一直成为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
-
五行学说与五脏相关说考议
"五脏相关"说是对中医五行学说的一大突破创新,在临床诊疗上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大有取代五行学说之势.中医五行学说有其局限性,但仍是一门有一定科学性与先进性的唯物辩证法,是沟通中医与传统文化的桥梁,是中医现代化科研思路的宝库.五脏相关学说在临床诊疗上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研究,但仍有其局限性,未能很好地填补五行学说原有缺陷.笔者认为,五脏相关学说值得研究推广,但若以"五脏相关"说取代"五行学说"则有失妥当.中医五行学说应予以完善,推广普及而非以他说取代之.因此,对中医五行学说应进行完善、推广普及而非以五脏相关学说取代.
-
郭文勤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特色摭拾
郭文勤教授提出"心病表现于心,根源于肾"的理论,而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亦应本着这一理论作为指导,只要抓住"心肾阳虚"这一发病本质,以"温补心肾"治之,佐以豁痰化湿或化瘀通络或豁痰化瘀之品,必能取得卓效.
-
胃康Ⅰ号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胃康Ⅰ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空腹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方法: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西药组30例,中药组以胃康Ⅰ号方,西药组用西沙必利,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空腹血浆MTL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结果:胃康Ⅰ号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P<0.01),使患者较低的空腹血浆MTL显著提高(P<0.01),临床试验中未见不良反应,治疗结果与西沙必利相当.结论:说明胃康Ⅰ号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能增加血浆MTL的分泌.
-
创新与中医学发展浅探
传统中医学理论对中国哲学的这种依赖性或依附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医学体系基本框架的自然哲学属性.新世纪中医学要发展,就应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创新.为此,必须实现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的转变,同时将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中医体系,以实验的理念对待实验.中医现代化根本的是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实现中医理论由自然哲学向自然科学的转变,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用实验的理念和方法重构中医理论体系,使中医学健康快速地发展,以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
中药现代化之路简释
简述了中药现代化的两种思路,以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研制的中药大输液--参芪扶正注射液为例,介绍了"数字化中药"的概念,并认为这是对我国中药现代化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
中西医药哲学思想比较及对"科学"的再认识
中国哲学和中医药学的关系,表明了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在与中国哲学的基本规律的统一性中展示出的科学上的重要意义.进行中国哲学研究--真正想探索中国哲学奥秘、并认为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具有独立的哲学形式,就应在<周易>、<道德经>、<内经>及<论语>等儒家和道学经典的研究上下功夫,这是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研究中医药哲学的基本方法.
-
从脾胃防治胃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评析
脾胃为祖国医学脏象学说的核心.其主运化、化生气血、主统血、主肌肉、主思、且为之卫.脾为五脏六腑的中心[1].因此,国内近20年对中医脾胃进行了大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是研究多的中医证实质之一.综述了近十年来运用中医脾胃理论治疗胃癌的分子物学基础.结果表明脾虚与胃癌发生发展各阶段病变之间成等级相关.提示脾虚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具有其分子生物学基础.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是一种优势,在同时有多个基因需要调节的肿瘤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面比单一成分的药物更优越.对癌基因的调控可能是健脾方药治疗胃癌病变的分子机制之一.因此,系统研究中医脾虚与消化道肿瘤形成过程中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变的关系(相关性)及健脾中药对其调控的机制,将对揭示脾虚证实质,丰富中医脏象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组方,提高临床肿瘤预防与治疗效果,确立脾在消化道肿瘤形成及预防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
中药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细胞保护角度出发,探讨温心汤抗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适应组、复方丹参组、温心汤低剂量组、温心汤高剂组量组.辅以各组家兔血清心肌酶学、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水平的测定.结果:温心汤预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心肌酶水平、SOD水平、MDA含量、ET含量、CGRP浓度与缺血再灌注组、复方丹参组相比差异均极为显著(P<0.01),且它们组间则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温心汤通过预处理途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
"阴平阳秘"内涵与外延启微
阴平阳秘,是<内经>对人体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阴平阳秘,即阴与阳在保持各自功用和特性的情况下,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对"阴平阳秘"的理论渊源、运动机制、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深入准确地理解<内经>理论及中医学基本概念有所裨益.
-
抗癌解毒(增效)方对实验肿瘤造血系统作用的实验研究
抗癌解毒增效方以下简称抗癌方(KAF)为广西柳州市肿瘤医院所研制,临床对放疗、化疗癌症患者有明显提高白细胞及一定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抗癌解毒增效方对正常小鼠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明显影响,但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有明显提高作用.
-
免疫调节和前炎性因子(TNF-α)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作用与意义
TNF-α是一种主要的免疫调节和前炎性因子,因其在RA中的表现上调而被认为在其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RA中TNF-α主要产生于RA滑膜中的滑膜巨噬细胞并刺激纤维母细胞增殖及淋巴细胞的活性.TNF-α生成的过程始于配体和细胞表面钟形(Toll)受体结合,刺激信号转导通路而激活NF-κB转录因子.被激活的NF-κB进入细胞核并诱导与炎症有关基因的转录,包括TNF的编码.TNF和其它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又募集其它炎性细胞依次释放细胞因子进而放大免疫反应.TNF是通过结合TNFR1和TNFR2受体而发挥作用的.许多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阻滞TNF-α活性对治疗RA有效.TNF-α和IL-1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很好的说明了细胞因子在RA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体内是复杂的,可能是抑制了其它前炎性细胞因子,减低滑膜细胞浸润,介入破骨细胞活化,阻止血管生成.TNF-α抑制剂可以减缓或阻止PA骨和软骨的进行性损害.这可能与其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有关.Etanercept(可溶性TNF-α受体融化蛋白)、Infliximab(抗TNF-α嵌合型[人/鼠]单克隆抗体)和adalimumab(抗TNF-α人单克隆抗体)三种生物制剂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
肝肾同源理论的现代研究集粹
由于肝肾同源理论形成的历史跨度大,影响因素复杂,加之研究者众,发挥者多,不免带来许多纷纭与争执、困惑与迷惘.分析整理了近十年来众多论者对肝肾同源理论的研究文献,从理论探讨、临床运用、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下一步研究奠定继承的基础.
-
"火与元气不两立"考辨
"火与元气不两立"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论述阴火与元气相互制约关系时所提出的理论,从而使后世医家更加明确了"元气"与"火"的基本概念、"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病理机制以及其在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李东垣通过自己长期的临床观察,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是他治疗内伤发热配方制剂的理论依据.东垣治疗内伤发热诸证的方剂,都是依据这一原则定出来的,其中具代表性的方剂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补中益气汤"等,具有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等.
-
天人相应的生物学规律探源
中医学天人相应论中蕴涵着大量人与生物相应的内容.认为天地是一个大生态系统,人体是这一大系统中的小系统.人体和一切动植物一样,同处在自然中,具有同一性,生物学的研究成就揭示了人与生物相应的规律:生物圈是天人相应的桥梁,人与生物相应的规律表现为物质基础的同一性、结构单元的同一性、基本特征的一致性和生物节律的一致性.此外,人类生活于生物圈内,人体健康与疾病和周围环境(土壤层、生态系统、大气层、水层等)息息相关,也存在着相应规律.
-
癌症疼痛的机理及证治浅探
1历代对癌痛的论述癌痛,是指恶性肿瘤所引起的疼痛.我国早医书<黄帝内经>对肿瘤所作的阐述,为中医研究肿瘤疼痛奠定了理论基础.该书所记载的石瘕、积聚、反胃等病的症状与现代某些肿瘤疼痛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谓:"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膈咽不通,饮食不下".即与当今临床所见的食道、胃肿瘤疼痛症状相似.<诸病源候论>不仅分门别类地论述多种肿瘤包括癌痛的临床表现,还讨论了病因病机,认为"积者阴气,五脏所生,其痛不离蹊跷部,故上下有所穷己.聚者阳气,六腑所成,故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有常处.此皆由寒气搏于脏腑,与阴阳气相击上下,故心腹痛也".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分类更为详细,如<外科证治>谓:"忧郁伤肝,思虑伤脾,……致经络痞惫,聚结成核,……日后肿如堆栗,或如复碗,色紫气秽,渐渐溃烂,深者如岩穴,高者若泛莲,疼痛连心,出血作臭,……名曰乳岩",详尽地论述了乳癌疼痛的成因、机理及临床表现;<千金方>谓:"食噎者,食无多少,惟胸中苦塞,常痛不得喘息",这是对食道癌疼痛的描述,<证治要方>谓:"脾积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痛",这是状如肝癌疼痛的描述.由此可见,古代医家早已认识到,疼痛是癌症常见症状及主要特征.癌症疼痛的成因不一,病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极不一致,但均有以下特征:疼痛时间持久并持续加重.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疼痛一般固定于肿物周围,与癌肿并存.药物难以控制.
-
信息技术对中医四诊的延伸作用评析
从信息技术在中医学四诊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利用高科技对中医望闻问切进行深入与延伸的研究.
-
中药现代化与中药基因组学的建立
论述了中药学现代化的根本关键是和现代科学技术-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结合,首先以传统中医药学的整体论优势为基础,吸收基因组学的优点,建立中医基因组学,以此来建立中药基因组学;中药的药性归经理论和复方理论是可以在基因组上得到合理解释的;中药基因组学将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
周福生教授"血三脏"模式释义
系统地介绍了周福生教授凭借自身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太极图说"结合"脏与脏关系"提出"三脏一体"模式作为脏腑辨证的一种补充,"血三脏"模式是周师通过自己临床治疗血证的经验而提出的,属于"三脏一体"的"心-脾-肝"模式,有6种分型.通过以下几方面阐释"血三脏"模式:1)"血三脏"模式的提出;2)"血三脏"模式与"血室"的关系;3)"血三脏"模式与"血分"的关系;4)"血三脏"模式与"三焦辨证"的关系.实践证明:"血三脏"模式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先进性.对解释血证的病因病机及优化临床用药具有现实意义.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9 10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