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刊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중화중의약학간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辽宁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717
  • 国内刊号: 21-154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82
  • 曾用名: 中医药学刊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刊杂志社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康廷国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作者:韩永明;袁芳;段妍君;陈泽斌;张六通

    目的:研究翻白草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自造模成功后,灌胃给予翻白草水煎液,连续给药4周,采用血管内皮细胞平铺技术制作血管内皮铺片,镜下观察.结果:翻白草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胞膜呈柔和锯齿状,边界清晰、连续,胞核椭圆形、居于细胞中央.结论:翻白草能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 含碘中药对甲亢大鼠细胞凋亡基因bcl-2及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秀美;粱毅;孙勤国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含碘中药对甲亢大鼠模型甲状腺组织bcl-2、bax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甲状腺机能亢进模型,灌服不同浓度含碘中药复方及其他对照药物进行治疗,然后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bcl-2、bax mRNA水平.结果:含碘较低的中药复方较之含碘高的中药复方在增加bcl-2mRNA表达及减少bax mRNA表达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结论:小剂量含碘中药复方对实验性甲亢大鼠甲状腺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中医多途径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51例分析

    作者:向东方;梁雪芳;司徒仪

    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治疗中的应用.对于临床接受激素或手术治疗后痛经再发者,或不愿接受激素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医综合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选择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并伴有需要治疗痛经的患者51例,轻度痛经15例,中度痛经23例,重度痛经13例.所选病例均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莪棱灌肠液灌肠、耳穴贴压3种方法.临床观察提示:①化瘀贯穿治疗之始终;②多途径治疗方法分别从不同途径化瘀止痛.总有效率100%;③痛经不离瘀滞,但瘀滞之根在肾.

  • 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分析

    作者:孙淑明;吴丽娥;刘婉秀;马涛;吴利标

    目的:探讨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例,给予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液、维持酸碱平衡等一般治疗.治疗组12例在应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拟肠粘连通畅汤(大黄、厚朴、枳实、炒莱菔子、芒硝、桃仁、赤芍、生白术、大腹皮、皂角刺)给予口服或由胃管注入.结果:治疗组:有效10例,其治疗时间小于24h者6例,24h~48h者3例,48h以上者1例,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为(16.9±4.7)h;中转手术者2例.对照组:有效5例,其治疗时间小于24h者2例,24~48h者3例,第1次排便时间平均为(34.3±5.3)h;中转手术者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肠粘连通畅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肺气虚证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研究现状及探讨

    作者:李泽庚;张杰根

    随着对肺气虚证的深入研究,认为肺气虚证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均有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为肺气虚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低下.目前这些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还需要在肺气虚证与高级神经中枢关系,肺气虚证与细胞因子受体关系,肺气虚证与靶腺轴的关系,肺气虚证与信号传导通路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

  • 清肺口服液多途径给药体外抗腺病毒3I 7b作用研究

    作者:陈四文;汪受传;王文革

    目的:探讨清肺口服液体外抗腺病毒3I、7b作用及作用环节.方法:用100TCID50腺病毒3I、7b攻击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造成腺病毒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前、感染时、感染后加入清肺口服液含药血清,同时设空白血清组、病毒唑组及正常细胞对照组,MTT法比较结果.结果:含药血清各组OD值显著大于病毒组及空白血清组,与病毒唑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清肺口服液具有多环节体外抗腺病毒作用.

  • 神经干细胞中医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机遇

    作者:刘柏炎;蔡光先

    正常成体哺乳动物脑内存在有神经干细胞,具有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在机体损伤时能激活产生新的神经细胞以修复损伤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出现可能带来脑血管疾病治疗学的突破.本文阐述了神经干细胞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可能策略以及中医药所面临的新机遇.

  • 白鲜皮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冉启琼;罗兰;朱丹妮

    目的:为中药白鲜皮制定2005年版药典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鲜皮中活性成分梣酮含量,并对各地产白鲜皮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白鲜皮药材的质量控制.

  • SLE中医药疗效评价与生存质量研究

    作者:吴元胜;陈达灿;禤国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病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变常累及多个器官、组织,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治疗至今仍是世界难题.近年来,虽各种干扰免疫应答的生物制剂及细胞因子调节剂,基因疗法与干细胞移植等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目前西医仍主要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毒副作用明显,停药后易产生反跳,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患者生存质量及行为状态均较差.发扬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在SLE防治领域的特点.实践证明,中医药疗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攻补兼施,整体治疗在减少并发症、激素减撤增效、缓解症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众多SLE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生存质量.

  • 三部推拿法对心脾两虚型不寐的疗效和SAS的影响

    作者:周运峰;王玉霞

    目的:观察"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和对SAS的影响.方法:对本试验设定总样本量200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方法,与归脾丸对照.结果: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失眠症焦虑量表(SAS)改善情况比较及各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三部推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见效快、安全舒适,无创痛,无毒副作用,容易被人接受,适宜普及和推广.

  • 树舌多糖中中性糖及糖醛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焦连庆;于敏;刘辉;杨国宏

    目的:测定树舌多糖中中性糖及糖醛酸的含量.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测定中性糖的含量,以葡萄糖醛酸为对照品测定糖醛酸的含量.采用模拟的方法,考察了中性糖及糖醛酸测定时相互间影响.结果:方法筒便、可靠,可用于树舌多糖的质量控制.结论:中性糖、糖醛酸相互间有影响,测定时含量增加,总增加量小于5%.

  • 1230例死亡病历的死亡时间与时辰的关系探析

    作者:云梁;岳在文;王志强

    根据<内经>"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等有关论述,分析1964~1995年包头市四所医院1230例完整死亡病例,探究死亡时间在季节月份时辰上的差异,发现季节之变化与病死率有密切关联,尤以冬至为,说明死亡在节气、月份、时辰上有一定规律性,对于某些疾病早期测知危候之时辰,及时提供抢救治疗时辰之依据,减少不必要死亡,有重大临床意义.

    关键词: 死亡病例 时辰 关系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蛭口服液中大黄酚的含量

    作者:曾聪彦;梅全喜;高玉桥;吴惠妃;钟希文;李依信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蛭口服液中大黄酚含量的方法,为其制定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在室温条件下,采用Nova-pak C18色谱柱(3.9mm×150mm,5μm),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254nm为检测波长.结果:黄蛭口服液中大黄酚的含量在1.696~8.48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9%,RSD为0.62(n=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黄蛭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血中胃肠激素水平初探

    作者:王丽华;董宏生;李颖辰;王立;陈誩;于凤华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在不同中医证型状态下血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及胃动素(MTL)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中IL-β、CGRP、ET、MTL的含量.结果:脾气亏虚组与健康组比较CGRP、ET水平明显降低(P<0.05)有显著性差异.肾阳亏虚组IL-1β比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肝气郁滞组与健康组比较CGRP水平明显降低(P<0.05).湿浊中阻组与健康组比较CGRP下降,MTL升高.(P<0.05).结论:IBS各中医证型血中胃肠激素水平有所变化,从而反映了胃肠激素是IBS各中医证型基础调节机制之一.

  • 平喘丸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影响

    作者:李竹英;刘建秋;隋博文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的形态学变化及平喘丸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采用病理图片结合计算机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3组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结果:哮喘组支气管总管壁厚度和平滑肌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中药组(P分别<0.05,<0.01).结论:平喘丸可抑制气道壁和平滑肌厚度的增加,干预气道重塑.

  • 川乌与草乌辨异

    作者:安秀群

    川乌与草乌基源相近,功用相似,极易混淆.本文从药名沿革、植物基源、现代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对川乌与草乌的区别进行了分析探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指导.

    关键词: 川乌 草乌 区别 应用
  • 紫荆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徐新刚;葛平亮;张晶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紫荆皮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了34个成分,并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 抗感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作者:孙丹;刘文泉;王丽;谭亚非;赵庆忠;杨德庆

    目的:研制抗感口服液,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方法:确定抗感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制定质量标准.对方中的黄芩、黄连、牛蒡子、连翘、大青叶进行薄层鉴别.结果:采用本法制备,质量稳定,鉴别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方法合理.

  • 复方柴胡口服液的薄层鉴别研究

    作者:李红卫;焦海胜;高莉;许建寅

    目的:建立复方柴胡口服液(柴胡,黄芪,酸枣仁,香附,甘草等)的薄层鉴别.方法:通过薄层色谱鉴别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结果:硅胶G薄层板,以乙酸乙酯-95%乙醇-水(18:2:1)为展开剂进行柴胡的鉴别研究,以氯仿-甲醇-水(65:30:10,10℃静置过夜取下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黄芪的鉴别研究,以水饱和正丁醇为展开剂进行酸枣仁的鉴别研究.薄层色谱均能明显地检出制剂中的柴胡、黄芪、酸枣仁,定性鉴别斑点圆整,分离度好,易于区别.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能有效地控制复方柴胡口服液的质量.

  • 马钱子炮制方法改进

    作者:韩灵国;王东

    目的:探讨马钱子的炮制及使用方法.方法:对马钱子的有效成份、药理作用以及毒性、临床应用与马钱子的炮制关系进行研究.结果:马钱子不需要去表皮茸毛,不需炮制,可将生马钱子粉碎成细粉并装入一定规格的胶囊备用.根据所测定的马钱子粉所含士的宁的含量,确定马钱子粉的安全服用量,或从小用量0.1g/次开始,渐次递增用量,以患者自我感觉为度,用量应控制在0.72g/次以内.结论:本方法既降低劳动强度,又提高药材利用率,还方便使用.

  • 崩漏治疗中炭药应用问题的探讨

    作者:高明景

    炭药用于崩漏治疗的利与弊,历来说法不一.一般多认为炭药纯属固涩止血之品,且易留瘀,留瘀后又可导致诸多变证,故主张少用或不用.为了全面认识炭药在崩漏治疗中的作用,和正确使用炭药,笔者拟就上述问题作以探讨.

    关键词: 崩漏 治疗 炭药应用
  • 泻心滴丸制备工艺及其药效学研究

    作者:赵海山;陈再兴;姚维凡;袁昌鲁

    目的:将经典方剂"泻心汤"剂改成泻心滴丸,并对其药效学加以初步验证.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的方法对原药材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物制备成滴丸剂,采用小鼠二甲苯耳壳肿胀试验验证泻心滴丸的疗效.结果:通过多种条件的考察,优选出了佳制备工艺,药效学试验表明泻心滴丸低、中、高剂量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泻心滴丸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

  • 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及在方剂靶向疗效中的作用

    作者:杨大坚

    目的:探讨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及在方剂靶向疗效中的作用.方法:主要查阅我国现存的历代主要中药学著作及当代研究文献,分析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及与方剂疗效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中药归经理论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以前,金元时代初成理论体系,发展成熟于明清时期,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药归经与方剂靶向疗效密切相关.

    关键词: 归经 形成 靶向疗效
  • 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分布特点的研究

    作者:姚共和;刘向前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分布特点.方法:先期对中医医籍、中医期刊和中医院住院病历的证候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确定膝关节骨关节炎基本证候及其症状计量辨证标准;用调查表收集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患者的四诊资料,采用症状计量辨证法辨析诊断每个纳入研究病例可能表现出的基本证候,并进行单变量频数分布分析、列联表的χ2检验,计算单个证候出现频数之间OR(95%CI)值.结果:共有62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门诊患者纳入研究,各基本证候类型及其频数(率)为:肾阳虚证508(81.4%)、瘀阻脉络证464(74.4%)、寒湿阻络证340(54.5%)、肝肾阴虚证292(46.8%)、脾气亏虚证212(34.0%)、痰湿阻络证48(7.7%)40(6.4%)、湿热阻痹证40(6.4%)、风胜行痹证4(0.6%).统计学分析提示:肾阳虚、瘀阻脉络,寒湿阻络、肝肾阴虚、脾气亏虚,痰湿阻络、湿热阻痹,风胜行痹四组基本证候之间出现率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肾阳虚、瘀阻脉络二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证候,寒湿阻络、肝肾阴虚、脾气亏虚三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常见的证候,痰湿阻络、湿热阻痹二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少见的证候,风胜行痹证为膝关节骨关节炎罕见的证候.

  • 脾阳虚"寒火"的辨证治疗探讨

    作者:严石林;林辰青;陈銮香

    提出脾阳虚、阴盛格阳可形成中焦"寒火".并对"寒火"上炎、外窜、下迫及血不归经引起的不同表现进行辨析,介绍了温中散寒治疗"寒火"的临床运用.

    关键词: 脾阳虚 寒火 辨治
  • 中医药防治PTCA后RS的研究

    作者:郭维琴

    1 PTCA后再狭窄现代医学认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PTCA是对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引起急性心肌梗塞、不稳定心绞痛等冠心病心肌缺血,通过加压充气球囊术,扩张狭窄病变冠状动脉,以增大血管内径,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从而即刻和持久性改善冠状动脉腔内狭窄和伴随的心肌缺血症状的一种血管重建术.

    关键词: PTCA 再狭窄 中医药
  • 非线性在中医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孟庆刚;王连心;赵世初

    科学研究一直被人类视为是在复杂的自然现象中寻找简单的规律.以往的科学研究多以局部线性化来处理非线性问题,用世界"片面的美"掩盖了其"完整的真".现今,非线性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主体.中医药研究作为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其是否具有非线性及如何将非线性的思维模式应用到中医药领域的研究中,倍受中医界乃至整个科学界的关注.中医药研究不能忘了非线性.

  • 糖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柴可夫;柴瑞

    目的:观察糖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糖肾汤及开搏通干预治疗后,观察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5-羟甲基糠醛(5-HMF)的变化.结果:糖肾汤可减低糖化血红蛋白、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抗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保护肾功能.

  • 珠黄镇惊片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与促进学习记忆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陈秀兰;周艳香;盖晓丹

    目的:研究珠黄镇惊片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促进学习和记忆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从行为学方面应用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障碍模型证明珠黄镇惊片对电休克和化学物质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记忆巩固和记忆再现障碍的改善作用.结果:小鼠跳台法与避暗法证明:珠黄镇惊片对电休克导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造成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亚硝酸钠造成的记忆巩固障碍、乙醇造成的记忆再现障碍.珠黄镇惊片对受试小鼠有镇静作用,表现为小鼠自主活动减少.结论:珠黄镇惊片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明确的促进学习和记忆的作用.

  • 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支模型血清IL-2 IL-8及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

    作者:王淑玲;郭宏昌;陈修芳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支模型血清IL-2、IL-8及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慢支模型组、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组、补肾化痰大剂量组、补肾化痰小剂量组及自然恢复组,采用香烟烟雾吸入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2、IL-8的含量,并计算胸腺及脾脏的脏器系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支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大鼠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血清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胸腺的脏器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经用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IL-8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胸腺的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而脾脏的脏器系数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支模型有免疫调节作用,而单纯戒烟在短期内并不能使已经严重失调的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 开痞合剂对实验性CAG大鼠DNA含量的影响

    作者:王春生;周晶;刘亚军;刘迎

    目的:观察开痞合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组织细胞DNA含量和细胞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去氧胆酸钠联合无水乙醇经口灌服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大鼠实验模型,将造模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分别是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维酶素组、自然恢复组加之正常组12只.灌服60天,留取胃黏膜组织,流式细胞仪检测PI,使用Mcycle软件分析细胞周期变化的情况.结果:开痞合剂组DI值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DNA含量和S期所占比率及细胞增殖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与正常组接近,结论:开痞合剂对CAG大鼠胃黏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胃黏膜病变得以逆转.

  • 卢永兵主任医师治疗急症经验拾萃

    作者:卢灿辉;林汉平;郑纯水;林武;卢友祥

    广东名医卢永兵幼承庭训,大学六年深造,又多次回校高研班锤炼,并曾参加编写<简明中医词典>工作,潜心发掘祖国医学,临证琴心剑胆,医术精湛,是苍生良医,抢救众多生命垂危病例,改变一些人认为中医不能治急症的看法,扬吾中医声誉.医海拾贝,献案例五则,冀对后学者临床急症有所启迪.

  • 石志超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经验探析

    作者:张奎军;李享辉

    慢性肾炎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疾病,病情迁延日久可导致肾功能损害,终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反复出现,特别是血尿极其顽固,难以根除,西医学把防治目标转向延缓肾功能恶化,控制并发症.然而血尿的持续存在,表明患者肾脏损伤继续存在,肾功能仍在缓慢恶化.因此消除血尿对控制和逆转肾脏损害有重要意义.吾师石志超教授乃辽宁省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业医30余年,临床颇多创见,以擅治疑难病见长.有幸随师诊病年余,今撷其对肾炎血尿的治疗精粹论之与同道共享.

    关键词: 慢性肾炎 血尿 经验
  • 徐振晔教授治疗肿瘤用药经验举隅

    作者:严桂英

    徐振晔教授认为,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首先明确治疗目的,辨证用药,因人、因时、因地治疗.治疗恶性肿瘤提倡以辨证施治进行用药,性味归经与辨病相结合选药;并十分重视经验用药和毒性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遣方用药,皆不忘治本,以益气养精为基本治则.对于不同治疗时期、不同症状、不同并发症,应分清标本缓急,全面考虑,对症治疗,以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目的.

  • 刘明教授从湿热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浅识

    作者:汤溟

    刘明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年,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明老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虚实夹杂之证;正虚以脾肾亏虚为常见,而以肾虚尤为重要;邪实不外湿、热、毒、瘀四端,以湿热为常见.治疗分别从肺、脾、肾及三焦入手,清热利湿,补脾益肾,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举隅

    作者:李应存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胃腺体萎缩,分泌胃酸减少而产生.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王教授主要贯穿着"分型明晰、虚实必辨、痰瘀细审、汤丸结合"的主导思想,在临床辨治中,其将萎缩性胃炎分为4型,即中虚气滞型、脾胃阴虚型、湿热阻络型、肝胃不和型.同时王教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本虚标实,痰瘀互阻"的新观点,从敦煌医学文献中发掘出萎胃灵号系列秘方,配合运用,疗效显著.

  • 朱振铎教授论老年病证治特点

    作者:赵立群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朱振铎教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从医40余载,善治老年病.余侍师左右10年,受益非浅,现将朱教授经验作一总结.朱教授认为,老年病虽然病因各异,症状不同,但它们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衰老致病、症状体征不典型、病程长、恢复慢、并发症多、以虚症为主等特点.我国现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1.3亿,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病.老年人由于脏腑组织功能衰退,其生理病理、治疗方法均与青壮年人有所不同,因此,老年病临床证治有其明显特点.

  • 孙六合教授应用刺血拔罐疗法的临证探微

    作者:张京峰;孙国胜

    孙六合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数十年,力主继承祖国医学的经典针法,灵活运用,将刺血与拔罐疗法合二为一,疗效显著.本文从刺血拔罐疗法的功能、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孙老的临证经验.

  • 谢桂权教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经验撷菁

    作者:冯天保;谢桂权

    谢桂权教授认为难治性肾综的病机以正虚(脾肾虚)为本,邪实(风湿瘀)为标,其病机本质为在虚实夹杂的基础上,正虚难复、邪实难清.治疗则以分期辨治为主,水肿期以消除水肿为急,分阳虚水泛证、气虚湿滞证、阴虚湿热证、瘀水交阻证、风邪外袭证5型;非水肿期以补虚消除蛋白尿为要,分脾虚证、肾虚证、气阴两虚证3型.在临证用药上,谢教授扶正注重补益脾肾,祛邪强调祛湿化瘀;并重视对患者的调摄指导,收到较好临床疗效.

  • 尤昭玲教授巧用药对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拾萃

    作者:尹香花;匡继林;刘文娥

    尤昭玲教授系湖南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西结合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近30年,在妇科诊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妇科炎症、月经不调、妇科血证、妇科肿瘤、妇科杂证及不孕症等的中西结合治疗,疗效显著.笔者随师临诊,获益匪浅,下面就其在论述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

  • 朱宗元教授治疗颈椎病经验撷菁

    作者:贺涛;李永红;段丽

    朱宗元教授耕耘于临床医疗教学研究工作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颈椎病的治疗,颇有心得.颈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和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是在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基础上,累及相应的神经和/或血管,而引发的有着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笔者有幸跟随朱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就朱师治疗颈椎病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 徐志瑛中药治疗脓胸(术后)经验举要

    作者:庞彩苓;胡秋未;徐志瑛

    脓胸一般属外科治疗范畴,有时因病人情况差不能耐受外科手术,需结合内科治疗,本文从中医托毒排脓方面论述了脓胸(术后)的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 中药艾叶空气消毒研究近况

    作者:梅全喜;高玉桥

    艾叶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尝试使用艾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就艾叶用于空气消毒的效果、应用及方法等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艾叶 空气消毒 综述
  • 《伤寒杂病论》的量化艺术举隅

    作者:赵天才

    从主要症状(以恶寒发热、汗出、口渴、手足厥为例)、证候类型、治法和方药、煎服法与护理四个方面探讨了<伤寒杂病论>的量化艺术.认为其有助于辨证论治的准确化、精细化和规范化,也体现了张仲景丰富的临床经验与良苦用心;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则有利于进一步掌握<伤寒杂病论>的临床思维方法和精神实质,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与灵活运用经方的能力.

  • 杂谈《伤寒卒病论》及其序--暨与刘渡舟先生商榷(1)

    作者:张家骏

    <伤寒论>是中医的经典著作,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亦是中医的必读教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此,则<伤寒论>版本的优劣也就相应地显得重要了.<伤寒论>由汉张仲景成书传到宋初,历经诸师传抄及战乱兵燹,至宋·林亿校勘而定型.自定型后目前传世的成注本与赵开美刊刻本孰优孰劣,未能定论.该文就此点引出的一些问题发表拙见,暨与刘渡舟、钱超尘先生商榷、探讨.该文试度从文献角度加以考证,秦汉以前无自序其书于扉页者;结合历史记载对"自序"内容进行剖析,从逻辑推理分析其"论曰"不像仲景自己所序;从<伤寒论>条文内容分析,可证赵刻本与成注本之不同;从"奏折"内容及对校勘者官员的身份、年代、职称等分析,可得出赵刻本系得自民间仿本,而非真宋本,而成注本则更为可信,窥管之见,仅作抛砖引玉.

  • 雌二醇导致月经性头痛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鸿秋;傅金英;相宇;胡心伟;张庆文

    月经性头痛是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究其本病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提示了偏头痛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密切相关[1].目前有研究发现性激素的失衡和前列腺素的异常与月经性头痛的发作有关[2],因此笔者根据西医月经性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假说,用外源性雌激素刺激探索经行头痛的机理,并用经典偏头痛模型硝酸甘油造模对照其结果,现报道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作者:刘震;姚乃礼;刘绍能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繁杂、辨证标准不统一,临床不易掌握及推广,建立客观的标准化中医辨证体系有利于临床实践及研究,其方法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实现证候的规范化及临床病例采集的规范化,再进行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终实现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的标准化.

  • 论小胶质细胞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研究中的新思路

    作者:陈明明;成泽东;陈以国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思路.方法:回顾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小胶质细胞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研究成果,对这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可能影响了小胶质细胞参与脑缺血的损害和修复过程.开展针灸与小胶质细胞的主要研究策略为:针灸对缺血性脑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和功能影响的研究;针灸影响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并认为开展此项研究是进行针灸治疗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的关键切入点之一.

  • 小儿剥脱苔证治探讨

    作者:阎兆君

    剥脱苔在儿科临床较常见,一般多归究于过敏体质,被认为由单纯阴虚或食积所致.随着舌诊研究的深入,结合大量临床病例观察,对儿童剥脱苔证治规律的探讨,显得愈发重要.

  • 净宫饮配合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观察

    作者:宁艳;宁晔;李小球;叶丽姿;粱晨曦

    目的:观察净宫饮配合药物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净宫饮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净宫饮)110例和中药对照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益母草冲剂)110例和空白对照组(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100例,疗程6天.结果:3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6.37%、90.91%和84%,阴道出血小于14天内比率分别为96.42%、92.73%和84.53%,且阴道出血量与月经量比较,净宫饮组出血量较少,并且阴道出血时间短;通过孕囊排出后10天测晨尿HCG半定量比较可见净宫饮能迅速降低体内HCG含量.结论:净宫饮不仅可提高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同时有效的减少了药物流产的出血量及出血时间,能迅速降低体内HCG含量,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因出血时间长导致感染的发病率.且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表明其是安全有效的配合药流终止早孕安全有效的方法.

  • 补脾方药对脾虚大鼠不同组织三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吕爱平;李德新;林庶茹;夏淑杰

    目的:探讨实验性脾虚不同证型大鼠与脂质过氧化损伤的差异性,从而阐明补脾方药对脾虚大鼠不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心肌黄酶(DT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的影响,揭示补脾方药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饮食加劳倦等复合因素分别复制脾气虚、脾阳虚及脾阴虚3种动物模型,分别用补益脾气、温运脾阳和滋补脾阴方药进行预防治疗,观察各模型组和治疗组肝细胞线粒体、微粒体后上清和血浆中的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和GSH-Px、SOD、DTD 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各脾虚模型大鼠LPO呈不同程度升高,各种抗氧化酶活性不同程度下降,且组间差异显著.各治疗组药物具有降低LPO、升高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结论:脾虚时机体自由基反应增强,补脾方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来对抗自由基损伤.

  • 通调水道考析

    作者:张效霞;王振国

    通过对<素问·经脉别论>经文的分析,认为无论是从语法,还是从文义上,"肺主通调水道"都是讲不通的;通过对中医学关于尿液形成认识的考察,认为<内经>所说之"水道"都是指下焦而言,将"通调水道"解释为下焦功能正常,水液(包括津液)归于膀胱,不仅与<素问·经脉别论>经文之文义契合,而且也更加符合中医理论之原旨;通过对历代医家有关注释的分析,得出了之所以认为"肺主通调水道",乃是将"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连上句误读所致的结论.并对"肺为水之上源"、"提壶揭盖"等进行了考证和分析.

  • 论从脾治肝病

    作者:郑春素

    肝炎常是"起病在肝,寄病在脾".肝病兼顾脾土,既可防止肝病进一步传变,又可培土荣木,减轻病情,缩短病程,促使正盛邪衰,尽早恢复健康.这不但是防止肝病发展变化的积极措施,也是治疗肝病的重要治则,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 肝病 理脾 易愈
  • 从体质学说谈中风的治疗和预防

    作者:郭兴富;过伟峰

    中风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自1990-199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中风死亡率高达30%,致残率占存活者的70%[1].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更好地治疗和预防中风,将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把近年来的体质学说引入对中风病的研究,将中风病的治疗和预防大有裨益.

    关键词: 体质学说 中风 辨证
  • 胃癌中医辨证分型的探究

    作者:陶丽;杨金坤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虽然半个世纪以来,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一些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大城市中有所下降,但仍是国内常见的四大恶性肿瘤之一[1、2].大部分病例诊断时已为进展期胃癌,即使已行根治性手术,仍为复发、转移的高危状态[3].近10年来,化疗作为晚期胃癌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抗癌药物不断改进或创新,近期有效率也有所提高,但胃癌的治疗仍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晚期胃癌的完全缓解率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短、生存期延长不理想[4].

  • 血脑屏障功能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作者:黄亮;黄燕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方药对血脑屏障的影响及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10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分析评述.结果及结论:目前的研究来看,中医药干预血脑屏障涉及到单味、复方中药等多种治疗手段,研究逐步深入到细胞分子水平,从整体宏观研究深入到微观形态学、组织结构学的研究.但其研究多局限于实验室,其对血脑屏障影响的机制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

  • HPLC法测定虎杖中主要蒽醌的含量

    作者:伍晓春;陆豫

    目的:建立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虎杖中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用超声波提取;C8色谱柱5μm,150mm×4.6mm;流动相为甲醇-水(74:26),用磷酸调pH至2.5;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437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大黄酸线型范围为4~4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6.8%;大黄素线型范围为5~5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3%;大黄酚线型范围为3.2~32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1%;大黄素甲醚线型范围为4.6~46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8%.结论:该方法简单,陕速,准确,重现性好.

  • 浅析中风后抑郁症之病因病机

    作者:朱叶;曾屹峰;辜孔进

    中风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on,PSD)是脑血管意外后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现代医学对其病因病机尚无定论,根据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症状应归属于祖国医学"郁病"范畴.但目前专门针对中风后并发情志障碍的研究并不多,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也很不一致.故笔者就中风后抑郁症的病因病机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 论阳虚痰瘀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

    作者:万文蓉;卢泰坤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由于生态改变导致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导致生活紧张等原因,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没有COPD这一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症状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咳嗽、喘病、痰饮等范畴.笔者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阳虚痰瘀、壅塞气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现就其发病机理报道如下.

  • 血寒证用药思路探析--兼谈各种血分证的基本用药思路

    作者:孔祥青;孙世山;屈红

    通过分析血分寒证的主治方剂当归四逆汤的配伍机理,探讨血分寒证辨证用药思路--温经散寒药合活血药、补血药为主,适当佐以温补阳气药.兼论其他血分证:血热、血瘀、血虚、血溢的用药配伍思路.以提高中医辨证论治各种血分证的疗效,加强中医的标准化、规范化,有利于初学者对中医的优势和难点--复方配伍的理解掌握.

  • 急下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的应用体会

    作者:肖琳

    从古代文献到现代医家,结合本人临床病例观察体会,总结出了腑气不通是中风病急性的重要证候,及时合理的运用通腑法是提高中风病急性期整体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典型病例,详细论述了急下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及意义.

  • 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症

    作者:赵文研;陈荣

    老年性痴呆症是老年期慢性脑组织弥漫性萎缩病理改变的一种精神病.目的:探讨脾虚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致病作用.方法:从脾与脑、脾与心、脾与痰、脾与瘀血等方面阐述了脾与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关系及影响.结果: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之源是老年性痴呆症的病理根本,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影响气机升降,使脑组织发生病理改变而发病.脾的功能衰退在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并贯穿于全过程.结论:总结出治脾经验方,从脾论治老年性痴呆症的疗法明显优于传统治法.

    关键词: 老年痴呆 脾虚 治法
  • 肾虚血瘀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重要机制

    作者:湖波

    在中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机理以肾虚为本,导致多脏病理改变而出现诸多证候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肾虚致血瘀的病机及肾虚血瘀对该病发病的影响.治疗时在补肾基础上兼活血化瘀,可缓解和消除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研究评析

    作者:李红毅;郑毅春;禤国维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所引起的炎症、水疮、溃疡性疾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该病危害严重,复发率高,在女性可引起不孕、流产或新生儿死亡.

  • 强直性脊柱炎诊治体会

    作者:陈伟;胡春平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临床错误诊断和延误治疗的病例比较常见,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尤为重要.目前西医主张早期联合治疗,中医益肾通督为其治疗大法,辨证加减.鉴于激素长期或不规范使用所带来的副作用,建议慎用,对于因激素长期或大量使用导致的阴阳失衡、肾督亏虚现象,可在辨证基础上用中药进行补虚纠偏.鼓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和适当运动也是疾病的痊愈或中、晚期患者改善症状、控制病情的发展的重要部分.

  • 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三个辩证关系

    作者:李永堂;周志华;陈月琴

    对于我国医学发展的道路,尤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西结合关系上正展开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提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有区别,二者在概念、目的、标准、内容、途径和方法上是否相同;中西医结合是限制还是促进中医的发展,靠谁来实现这些任务;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既是个政策上又是个学术上的问题,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的问题,二者关系处理好坏直接影响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医学现代化的进程.现以辩证法的3个基本规律来论述中医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的辩证关系.

  • 以哲学思维方式点击中医学

    作者:范喜军

    用哲学思维方式,点击五行学说,脉象、经络、六淫、七情、疫毒学说、心主神明等,其中的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从宏观和微观,抽象和形象,古代和现代,把中西医做了对比.主张批判地学习中医学,抛弃中医理论的糟粕部分,继承其精华部分.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审视中医学.提出了中医也要充分利用现代设备,注重微观辨证,与时俱进,丰富发展中医学.

  • 中医精气学说与蛋白质组学

    作者:吕海婴;刘家强

    中医精气学说建立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前辈由于时代的限制,对人体的功能作了科学的描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中医学者必须在坚持中医整体思想特色的同时,吸收当今迅猛发展的生命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完善自身,使传统中医学现代化.精是基因组整体功能的集中和综合表现,而气则是蛋白质组的集中和综合表现,吸收当今的生命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是中医学现代化的必然.

  • 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现状和展望

    作者:韩捷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回顾和综合,认为其体现出的辨证法思维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以及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实际包括多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多层次一元辨证观和辨证统一体系的建立,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加之以现代医学观点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使中医辨证论治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中医辨证论治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容易偏离客观实际,故还需在客观化和规范化方面努力,而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病名的结合乃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佳途径.

    关键词: 中医 辨证论治 回顾
  • 肌萎灵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进行性延髓麻痹30例

    作者:袁学山;陈金亮;王殿华

    目的:探讨肌萎灵注射液配合针灸治疗进行性延髓麻痹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进行性延髓麻痹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住院治疗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26.67%,总有效率为88.33%,能显著改善进行性延髓麻痹病人的临床症状,如语言不利、饮水呛咳、吞咽呼吸困难等;而对照组则显示无效.结论:肌萎灵注射液及针灸对进行性延髓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浅议阳经腧穴在女科针灸中的运用

    作者:陈利芳;王芸;蔡雪芬

    列举了20个阳经腧穴在女科针灸中的功效和运用,并概括了其发挥作用的四个方面,强调了在女科针灸中在主取三阴经腧穴的同时亦应重视阳经腧穴的运用.

    关键词: 阳经腧穴 女科针灸
  • 针刺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126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何希俊;王本国;郭瑞兰;余宇倩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52例增生性膝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炎止痛支持疗法对照组,及针刺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组,2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7%及78.6%,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

  • 清热活血利湿法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临床研究

    作者:周涛

    目的:探讨中医清热活血利湿法治疗急性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8例,应用具有清热活血利湿作用的三妙散加味为主治疗,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和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小板、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临床疗效出现不同变化,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整体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极为有效.

  • 脾阴虚证治验举隅

    作者:杨容青

    近数年来,笔者临床诊治脾阴虚证,疗效满意,现举几例略述如下.

  • 吴瑭《解儿难》医学批评论

    作者:刘庆宪

    吴瑭认为小儿纯阳非盛阳忌苦寒,难治也宜治,存阴退热为妙法,酸甘化阴合辛淡;观世医谬误痉、瘛、痫、厥四症,以寒热虚实辨之透彻,又强调小儿禁法四条,恐伤阴血虚致痉;泻白散与大黄,善用救人误使杀人;提倡治病求本,透过现象看本质,医者善变通以济世.

  • 对分类研究《内经》文献的评析

    作者:李怀之

    自晋皇甫谧类编<内经>以来,分类研究<内经>的有10多家.故对<针灸甲乙经>、<黄帝内经太素>、<类经>、<内经知要>等古医籍,从内容归类、编撰体例、结构安排、校勘注释等方面分析研究,对比、归纳其分类特点,探讨其继承与发展、成就与不足,说明其对学习<内经>、对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内经 分类研究 内容
  • 宋元明清时期伤寒诊断研究述评

    作者:万晓刚

    自宋较<伤寒论>以后,随着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化,有关伤寒诊断之专题研究,亦得到高度重视.本文仅就宋元明清时期有关伤寒诊断研究的概况,作一简要述评.

  • 朱熹与中医古籍

    作者:陈国代

    朱熹是中国历史上具影响力的大学问家,在其丰富的知识宝库中,含有大量的中医学知识.而朱熹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疑经改经的治经方法对中医古籍的整理与保存影响相当深远.

  • 浅析张仲景"去性取用"之制方特点

    作者:樊纪民;李俐

    医圣张仲景新著<伤寒论>是目前有关方剂论述中早、有典型的方书,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了发展基础,尤其在"去性取用"方面更具特色,即由于病情需要,借助某种药物显著作用,而此种药物又与病论不相符合,甚至根本相左,因此,必须加入制药物的其它药,以发挥其方剂的大效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对现代临床的药物配伍与方剂学的发展无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 组织胚胎学课特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刘艳洁

    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发现传统中医各专业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何将课堂学习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如何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的环节.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体会到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应该结合中医院校所设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缺乏变化,缺乏特色的不足之处.

  • 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进展

    作者:席建元;禤国维

    瘢痕疙瘩(keloid)为皮肤损伤后,大量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1].由于难以控制其复发,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一种非常满意的治疗方法.其治疗方法有手术、药物注射、放射治疗、激光、硅凝胶、加压及冷冻等多种[2],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均不理想,目前统一主张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得以肯定,现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瘢痕疙瘩的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中华中医药学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9 10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