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间充质干细胞不同移植途径对修复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作用的研究

余勤;李佩佩;宣晓波;盛丽先;郭莹;林洁;王标;单威

摘要: [目的]比较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经三条不同途径移植对其修复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作用的影响.[方法]11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脑局部定位移植rMSCs组、尾静脉移植rMSCs组、鞘内移植rMSCs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造模后3d各移植组分别脑局部定位注射rMSCs、尾静脉注射rMSCs、鞘内注射rMSCs.造模后24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移植后1d、4d、7d、14d、21d、28d分别取脑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双标免疫组化检测rMSCs的分布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结果]各移植组的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但移植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各移植组脑组织内都出现rMSCs,脑局部移植的细胞随时间推移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周围移行,尾静脉移植的细胞分布相对广泛,鞘内移植的细胞随时间推移自脑实质外周向深处移行,移植后1d、4d、7d、14d脑rMSCs组与鞘rMSCs组均显著多于尾rMSCs组(P<0.05).NSE阳性率在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FAP阳性率以移植后21d尾rMSCs组高(P<0.05).[结论] rMSCs经三条途径移植均能改善HIB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但无明显差异;脑局部定位移植与鞘内移植均可使较多rMSCs早期进入脑实质,经尾静脉移植的rM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较多.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国家级期刊 审稿时间:1-3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