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解毒法对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中Toll样受体9、干扰素调节因子7及α-干扰素表达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补肾解毒法对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中Toll样受体9(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α-干扰素(IFN-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10例,体外培养脐带血pDCs.同时制备补肾方(六味地黄丸)、解毒方(甘露消毒丹)、补肾解毒方(六味地黄丸合甘露消毒丹)含药血浆.将培养第7d的pDCs分为空白组、补肾药物血浆组、解毒药物血浆组、补肾解毒药物血浆组、无药血浆组5组进行干预.培养48 h后Real-Time PCR检测pDCs中TLR9、IRF7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DCs中TLR9、IRF7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pDCs培养上清液中IFN-α水平.结果:补肾与补肾解毒含药血浆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pDCs中TLR9、IRF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尤以补肾解毒方含药血浆对TLR9、IRF7 mRNA及蛋白的表达影响大,而解毒方药物血浆不能提高pDCs中TLR9、IRF7 mRNA及蛋白表达.补肾与补肾解毒方药物血浆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pDCs培养上清液IFN-α的表达,尤以补肾解毒方影响大,而解毒方药物血浆不能提高IFN-α表达水平.结论:补肾解毒方能更好地促进HBV感染免疫耐受期产妇脐带血pDCs TLR9、IRF7的表达及恢复分泌IFN-α的能力,故补肾解毒可作为调节机体免疫、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治法.
-
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45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我国导致肝硬化、肝癌常见的病因,乙肝病毒持续复制导致的肝细胞损伤、坏死,肝脏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调,过度沉积在肝脏内,导致肝纤维化,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情持续将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目前内科治疗以积极控制原发病及并发症为主,缺乏有效逆转肝硬化及纤维化的西药,经过多年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中药抗肝纤维化具有良好前景和潜在优势,鳖甲煎丸是经典古方,源于《金匮要略》,具有养血活血、软坚消癥的功效.
-
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2例
肝纤维化是贯穿慢性乙型肝炎(CHB)和肝炎肝硬化各临床阶段的基本病理过程,如果不予有效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并产生肝细胞功能障碍及门脉高压等一系列并发症,是肝细胞癌发生的重要病理基础[1].CHB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干扰素及核苷类药物为仅有的两种抗HBV药物,但常因患者依从性及免疫状态等因素不能达到理想的疗效,而使病情反复,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2].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其作用机制是多靶点[3].笔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肝爽颗粒治疗62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辅酶Q 10联合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肌酸激酶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 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替比夫定作为新型的左旋核苷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但研究表明[1,2] ,肌酸激酶( CK)升高是替比夫定临床中为常见不良反应, 同时可能导致肌病所引发的一系列严重不良事件. 新的国内外文献显示[3~5] ,辅酶Q10对改善CK有一定的疗效,本文选择60例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口服辅酶Q10 ,观察血浆CK水平,现报告如下.
-
消瘀化痰方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2例
脂肪性肝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蓄积过多、肝细胞脂质蓄积超过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的一种病理状态[1].肥胖、高脂血症等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密切相关[2],且常合并存在高粘滞血症.我们通过消瘀化痰方外用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NASH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周大桥教授治疗早期肝硬化经验
周大桥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中医院)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肝病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周教授从事肝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多年,在中医药治疗早期肝硬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临床疗效得到众多患者的认可.
-
理肝退黄合剂治疗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38例
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指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合并有肝内胆汁淤积的临床表现者,其临床特点是持续不退的黄疸、皮肤瘙痒,常有明显肝脏肿大,肝功能检查血清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由于本病病程长,黄疸顽固难消,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我们采用理肝退黄合剂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乙型淤胆型肝炎,研究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
浅谈赵文霞教授治疗脂肪性肝病经验
脂肪性肝病是一组与遗传易感性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严重者会进展至脂肪性肝硬化,甚至肝癌[1].本病多见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脂肪性肝病发生率在我国成快速上升趋势.相关流行病学显示其患病率为20 %~44 %,其中在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人群中患病率则更高,可达55 %左右,目前已成为我国继病毒性肝炎之外的第二大肝病.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应用和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问世,有关专家认为在未来的几年内脂肪性肝病将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
-
膈下逐瘀汤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32例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造成的肝细胞炎症、肝内纤维化或变性坏死的慢性肝病,也是较难治愈的一种肝脏疾病[1].据相关研究表明,乙肝肝硬化的HBV可能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诱发肝癌的形成,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还会危及生命安全.
-
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参苓白术散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单纯性酒精性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A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严重酗酒者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至肝衰竭.引起该病症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大量饮酒,肠道菌群失调在该病患者身上均有体现,只是程度的差别,相较于正常的菌群表现双歧杆菌、乳酸菌等数量降低了,但是革兰氏阴性菌等机会致病菌的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同时内毒素也会因病菌死亡后释放,出现腹胀、腹泻、肠鸣音活跃等症状,形成慢性腹泻[2].因为肠道、肝脏的解剖结构非常独特,当肠道流出的血流在循环之前会流过门脉系统,之后才流入肝脏,从而形成肝脏与胃肠道在解剖上和功能上的密切关系[3~5].研究也发现酒精性肝病时都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肝损害越严重肠道菌群失调情况就会越严重,从而使得肝病更为恶化[6,7].我们通过观察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探索应用重建肠道菌群修复肠粘膜屏障而发挥治疗腹泻、促进肝功能恢复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刘铁军教授运用扶阳益气法治疗肝癌发热临床经验
刘铁军,二级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第四、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指导老师.1988 年师从于国医大师任继学教授及吉林省中医终身教授阎洪臣教授,从事肝病诊疗工作40 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肝癌发热亦有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