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정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黑色素瘤抗原-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
目的:克隆黑色素瘤抗原-1(MAGE-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人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MAGE-1基因,酶切鉴定后将其插入pGEM-T easy载体,对其进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所克隆的MAGE-1基因与GenBank 中的MAGE-1基因序列相比较,仅有4个碱基存在差异,同源性为99.7%,而且仅有1处碱基差异引起了氨基酸改变.结论:从人HCC组织中成功克隆了MAGE-1基因.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新生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GAAB2;β1;(TGF;GAAB2;β1)对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FSM) 培养; 实验组:分别用含1 μg /L,2 μg /L,4 μg /L TGF-β1的FSM培养,24 h后,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组细胞中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CT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为阴性;实验组CTGF mRNA和蛋白表达皆呈阳性,且随着TGF-β1质量浓度的增加,2者的表达量有增高的趋势(F=80.889和200.300,P均<0.01).结论:TGF-β1 能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中CTGF的表达.
-
超抗原和肿瘤抗原修饰树突状细胞的杀瘤效应
目的:测定经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EB)和结肠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树突状细胞(DC)的活性.方法:结肠癌手术标本体外培养出结肠癌细胞并鉴定之,冻融法制备肿瘤抗原;同一患者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以细胞因子诱导为DC;尼龙棉柱过滤获取T淋巴细胞;肿瘤抗原和不同质量浓度的SEB联合修饰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为刺激细胞,自体T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相同时间下以不同比例共同孵育后,采用MTT法检测对结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结果:诱导出表达CD11c,CD80,HLA-DR分子的DC,经结肠癌肿瘤抗原和SEB联合修饰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联合抗原修饰DC的T细胞活化作用强于单独使用结肠癌肿瘤抗原修饰DC的T细胞活化作用.100 μg/L SEB 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的DC以1GA6FA100比例与T淋巴细胞共孵后的杀伤肿瘤细胞效应强.结论:SEB和肿瘤抗原联合修饰DC的活性明显强于单用肿瘤抗原修饰DC的活性.
-
鼾症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鼾症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及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48例鼾症患者高血压的构成,分析单纯鼾症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高血压构成之间的差异以及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患高血压者占54.03%;OSAHS患者中,患高血压者占57.34%;单纯鼾症患高血压者占35.14%.OSAHS患者与单纯鼾症比较,高血压的构成比明显增加(χ2=6.253,P=0.012);中、重度OSAHS患者与单纯鼾症比较,高血压的构成比明显增加(χ2=7.623,P=0.006);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是年龄(Exp(B)=1.027,P=0.026)、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Exp(B)=1.010,P=0.030)和体质量指数(Exp(B)=1.154,P=0.001).结论:在鼾症患者中,特别是在OSAHS患者中并发高血压者明显增加,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人B7-1转基因肝癌瘤苗的制备
目的:制备人B7-1(hB7-1)转基因肝癌瘤苗.方法:用逆转录病毒转移系统将hB7-1基因导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并用RT-PCR、PCR-Southern杂交法检测转染空载体 pLXSN的HepG2/neo细胞和转染重组质粒pLXSN/hB7-1的HepG2/hB7-l细胞中hB7-1 mRNA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epG2细胞、HepG2/neo细胞、HepG2/hB7-1细胞形态,计算当日细胞绝对数,绘制生长曲线.结果:所建立的肝癌瘤苗(HepG2/hB7-1)细胞可高效表达hB7-1分子.基因转染对HepG2细胞的生长形态及生长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系统是使肝癌细胞高效表达hB7-1分子的有效途径.
-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甲状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分析正常人和甲状腺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变化,建立能鉴别正常人和甲状腺癌及Ⅰ-Ⅱ期甲状腺癌和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模型.方法:应用SELDI-TOF-MS技术检测72例血清标本的蛋白质质谱,其中甲状腺癌 40 例(Ⅰ-Ⅱ期 26 例,Ⅲ-Ⅳ期14 例),正常人32例.应用支持向量机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分析质谱数据,建立甲状腺癌诊断模型并留一法交叉验证.结果:区分甲状腺癌和正常人的诊断模型交叉检验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6%,总的符合率为93%;区分Ⅰ-Ⅱ期甲状腺癌和Ⅲ-Ⅳ期甲状腺癌患者的诊断模型对Ⅰ-Ⅱ期甲状腺癌检出的敏感性为77%,特异性为86%,对Ⅲ-Ⅳ期甲状腺癌检出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77%,总的符合率为80%.结论:应用SELDI-TOF-MS技术平台和生物信息技术建立的诊断模型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分期提供了新的手段.
-
郑州市主要生活饮用水源中微囊藻细胞的分离培养与毒性鉴定
目的:对郑州市主要生活饮用水源中微囊藻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毒性鉴定.方法:采用改进的96孔板分离技术对郑州市2个主要生活饮用水源西流湖和黄河花园口段某调蓄池中采集的浮游藻类进行分离培养;全细胞PCR测定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PC-IGS)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mcyB);ELISA检测毒素浓度.结果:应用96孔板结合极限稀释法成功得到了所要分离微囊藻细胞的单克隆;所分离3株微囊藻细胞PC-IGS基因序列和mcyB基因序列扩增结果均为阳性;ELISA检测3株微囊藻细胞干粉的产毒量分别为1.07 mg/g、4.70 mg/g、4.71 mg/g.结论:改进的96孔板分离技术能够简便、快速地分离各种藻细胞;所分离的3株微囊藻细胞均为蓝藻种属,且能够产毒.
-
肝素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和肺组织P27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肝素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组)、低氧组(B组)、低氧并肝素干预组(C组)3组.将后2组置于常压低氧舱内,每d连续低氧8 h,连续2周,C组在每d低氧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腹腔注射肝素一次(300 U/kg),A、B 2组在相应时间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 mL.实验2周后右心导管法测量右心室收缩压(pRVS),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P27蛋白和mRNA的含量.免疫组化结果用计算机进行灰度扫描分析, RT-PCR结果用目的片段与内参条带的灰度之比表示.结果:pRVS:A、C 2组均小于B组(P<0.05),C组高于A组(P<0.05);P27蛋白:C组<A组<B组,组间比较P<0.05;P27 mRNA:C组>A组>B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肝素可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进展,P27可能是抑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机制中的重要因子.
-
不同浓度5-ALA与不同激光辐照剂量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对大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5-氨基乙酰丙酸(5-ALA)及不同激光辐照剂量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PDT)对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LOVO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5-ALA,随之以相同剂量的激光辐照,并设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另取对数生长期的LOVO细胞,施以1.0 mmol/L 5-ALA及不同剂量的激光辐照,并设阴性对照与空白对照.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在相同的辐照强度下,5-ALA的浓度在0.25~2.0 mmol/L时,细胞存活率随5-AL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F=259.36, P<0.001);但5-ALA的浓度在2.0~4.0 mmol/L时,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5-ALA的浓度为1.0 mmol/L时,随辐照剂量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F=222.25,P<0.000 1).而单用5-ALA或单纯激光辐照,细胞几乎无死亡.结论:5-ALA介导的PDT对大肠癌细胞有确切的杀伤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杀伤作用随着5-ALA浓度的递增而增加,该作用存在浓度饱和现象.杀伤力与激光辐照剂量成正比.
-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组织中天冬氨酰氨基葡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组织中天冬氨酰氨基葡糖苷酶(AGA)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比较39例不同临床分型MG患者和10例正常人胸腺组织的AGA mRNA表达情况.结果:MG患者和正常人胸腺组织中AG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7±0.14和0.6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型的MG患者之间胸腺组织中AGA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患者胸腺组织中AGA基因的转录水平表达异常,其可能是MG的致病基因或相关基因.
-
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二尖瓣反流的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
目的:探讨房室顺序双心腔起搏、感知触发和抑制型(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二尖瓣反流(MR)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应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20例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病例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MR发生率、程度及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测算MR面积与左房面积之比(MRA/LAA)、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VLED)、收缩末期容积(VLES)、每搏输出量(VS)、射血分数(LVEF)、17节段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左心室小容积点时间的平均值 (Tmean)及其标准差(T-SD)、17节段心电图QRS波起始点至左心室小容积点时间的大时间差( Tmax ).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MR发生率分别为90%和36%.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MRA/LAA、VLES增大(P<0.01),LVEF减小(P<0.05),T-SD、Tmax延长(P<0.05); 2组年龄、心率、VLED、T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MRA/LAA与T-SD、Tmax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7和0.818,P<0.05).结论:DDD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MR发生率明显增高,推测其发生机制可能主要与该类患者左心室收缩失同步有关.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表达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体外诱导新生豚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神经细胞Tau蛋白表达量的改变.方法:用H-DMEM培养基加胎牛血清(H-DMEM/FBS)体外培养新生豚鼠MSCs并传代扩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含细胞因子的培养基诱导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对照组加入不含细胞因子的培养基;用倒置显微镜观察2组细胞形态学改变;用ELISA法定量分析诱导分化第1、4、7、10天和第14天Tau蛋白含量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第14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Tau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细胞因子作用下豚鼠骨髓MSCs逐渐向神经细胞分化,在诱导第10天时形态上有典型神经细胞样改变;ELISA法检测发现Tau蛋白在诱导分化早期含量很低,随着诱导分化时间的延长,Tau蛋白含量逐渐升高,第10天趋于稳定,至第14天时Tau蛋白含量无明显增加;免疫细胞化学法可检测到NSE和Tau蛋白抗体阳性细胞.结论: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Tau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其稳定表达可能是神经细胞分化完成或成熟的标志之一.
-
2005年河南省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调查
目的:掌握河南省学生发育现状及趋势,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细则的统一要求和标准,分层整群抽取河南15市154所中小学、4所大学,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机能指标测定(监测指标:身高、体质量、胸围、肺活量、脉搏、血压、握力等).获有效卡46 801张,其中城市学生23 392人,乡村学生23 409人;男生23 405人,女生23 396人.结果:①多数形态发育指标较往年有所增长,少数指标呈负增长.城市男生身高比2000年增高0.11 cm,城市女生比2000年降低0.24 cm,城市男、女生体质量分别比2000年增加0.79 kg和0.27 kg; 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身高比2000年分别增高0.23 cm和0.45 cm,乡村男生体质量减轻了0.03 kg,乡村女生增加了0.22 kg.②体质量指数(BMI,kg/m2)比2000年增加了0.05至0.37.③肺活量平均下降了170 mL.④乡村学生的多数形态指标低于城市学生,特别是6~11岁男女生身高分别比同龄同性别城市学生低3.0~4.5 cm、2.5~3.5 cm.结论:河南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较往年有所提高,营养状况进一步改善;但机能指标下降.乡村小学生的发育水平远低于城市小学生.
-
人甲状腺肿瘤组织中c-Met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组织中c-Met mRNA和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甲状腺腺癌(甲状腺乳头状腺癌20例,滤泡状腺癌20例和嗜酸细胞腺癌10例)、50例甲状腺腺瘤(甲状腺乳头状腺瘤20例, 滤泡状腺瘤20例和嗜酸细胞腺瘤10例)及10例瘤旁上皮组织中c-Met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腺癌组织中c-Met mRNA(78%)和蛋白(84%)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腺瘤组织(48%,60%)(P<0.01),且滤泡性腺癌组织中(70%)均明显高于滤泡性腺瘤组织(30%)(P<0.05).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c-Met基因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强,检测c-Met基因的表达有助于阐明甲状腺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为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
肺癌组织中Atrogin-1 mRNA的表达及患者生存分析
目的:检测人肺癌组织中Atrogin-1基因mRNA表达水平,了解对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测定60例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Atrogin-1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与Cox多元回归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肺癌组织中Atrogin-1 mRNA表达水平(-8.15±3.94)显著高于其配对的癌旁组织(-10.39±4.35)(t=3.873,P =0.000),其中71.67%(43/60)患者Atrogin-1 mRNA高表达,28.33%(17/60)患者低表达.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Atrogin-1的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家族史、病理分级与患者的生存率显著相关.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rogin-1 mRNA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吸烟是影响肺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组织中Atrogin-1 的高表达可能影响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其可作为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评价指标,并可能成为基因治疗的一个作用靶点.#
-
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氢氯噻嗪分散片
目的:探索氢氯噻嗪粉末直接压片的制备新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考察处方中各组分的用量,以崩解时限为指标对氢氯噻嗪分散片处方进行优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散片中氢氯噻嗪的含量和溶出度,测定波长为272 nm.结果:佳处方中崩解剂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微晶纤维素(MCC)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3%和20%,优选处方分散片的崩解时间小于1 min,分散均匀,溶出度大于市售普通氢氯噻嗪片(P<0.05).结论:本方法制备的氢氯噻嗪分散片工艺简单,崩解时限短,体外溶出优于市售普通片.
-
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基因真核表达体系的构建及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构建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P1(GSTP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A549细胞,实现其真核表达.方法:以本室保存的重组质粒(pMAL-C2x-GSTP1)为模板;根据GSTP1全基因组序列设计GSTP1 PCR引物,扩增GSTP1片段;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产物和pcDNA3.0空质粒,T4 DNA连接酶连接酶切产物,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5α;提取质粒经酶切、PCR和序列测定后,用Primer Premier 5.0进行序列分析.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和空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染A549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运用RT-PCR、Western Blot等技术进行鉴定,同时观察细胞的生长变化.结果:质粒酶切电泳和特异PCR均可见0.63 kb的目的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人GSTP1序列一致,基因登录号:BC010915.成功转染A549细胞,实现表达,获得GSTP1蛋白.结论:成功构建pcDNA3.0-GSTP1真核表达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解毒致癌原、预防肺癌发生及其与职业性肺癌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
Rotor-Gene链融解曲线法甲基化标记筛选技术的建立
目的:建立基于Rotor-Gene的链融解曲线法的甲基化标记筛选技术,分析各种影响因素,评估其实用性.方法:克隆Hela细胞雄激素受体基因外显子-1的Bisulfite-PCR产物,挑出经测序证实的可以代表不同甲基化程度的一组质粒,并以之为模板,在Rotor-Gene 3 000实时定量PCR仪进行扩增和链融解,分析融链温度、链融解曲线与甲基化程度、甲基化模式的相关性及各种影响因素.结果:基于Rotor-Gene 的链融解曲线法,不仅可以区分甲基化与非甲基化,而且能够鉴别片段内细微的甲基化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升温幅度、缓冲液离子强度、产物浓度等.结论:基于Rotor-Gene 的链融解曲线法,可以集扩增和链融解于一体,是一种经济简便的甲基化分析技术,可用于样品的甲基化筛选.
-
肝癌细胞H22培养上清液对鼠细胞L929细胞周期、CyclinD1、P27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细胞H22培养上清液对鼠L929细胞细胞周期、CyclinD1、P2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肝癌细胞H22的培养上清液诱导正常成纤维细胞L929,诱导细胞为L929-H22.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L929细胞与L929-H22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2种细胞中CyclinD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L929相比,L929-H22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P<0.05),增殖指数PI明显升高(P<0.05);CyclinD1的表达增强(P<0.05),P27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小鼠肝癌细胞培养上清液诱导的细胞CyclinDl、P27的表达及细胞周期分布与正常细胞不同,CyclinDl表达增强和P27表达减弱可能在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冠心病患者(G1组,n=20)和10例非冠心病患者(G2组,n=10),分别抽取外周血进行EPCs 的分离培养,于第10天对EPCs进行鉴定,并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内皮祖细胞克隆形成单位(EPC-CFU),评估外周血EPCs水平.分析外周血EPCs数量与心血管的各个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整体危险性(用Framingham危险积分定量评估)的关系.结果:G1组外周血EPCs数量较G2组明显减少(10.3±2.5 vs 17.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高血压、血清LDL、hsCR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并与Framingham危险积分呈负相关.
-
胰腺癌组织中胰腺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胰腺星状细胞(PSC)活化的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结蛋白(desm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4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α-SMA、desmin及MMP2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组织中α-SMA的阳性表达率为67.5%,desmin的阳性表达率为55.0%,均高于正常胰腺组织(20.0%和30.0%).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55%,高于正常胰腺组织(15%).胰腺癌组织中MMP2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和向周围组织器官浸润有关(P<0.01).PSC活化(α-SMA与desmin均为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α-SMA与desmin的共表达与MMP2的表达相关(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存在PSC的活化,PSC的活化及MMP2的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胰腺癌的浸润转移.
-
大鼠脑水肿模型中脑组织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IL-10含量测定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白介素10(IL-10)在脂多糖(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S组)28 只,0.2 ml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注射;脂多糖组(LPS组)28只,颈内动脉注射LPS 200 μg.于注射后4 h、6 h、12 h、24 h分别测定2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MIP-2、IL-10、伊文思蓝(EB)的含量.结果:LPS组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MIP-2和IL-10的含量显著高于NS组(P<0.05).LPS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IL-10含量呈正相关(r=0.743,0.467, P<0.05),IL-10含量与MIP-2含量呈正相关(r=0.619,P<0.05).结论:在内毒素致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中,MIP-2、IL-10表达量增高,2者参与脑水肿的发生发展.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生四叶参中氨基酸
目的:建立测定野生四叶参中氨基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方法:用盐酸水解大别山区野生四叶参中的蛋白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ypersil ODS-BP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7.2);流动相B:甲醇,流速1.0 mL/min,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荧光检测波长为450 nm.分析四叶参中各种氨基酸含量.采用外标法定量.结果:氨基酸在25.0~800.0 μmol/L范围内浓度与色谱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3),该方法的回收率在89.5%~109.2%,RSD在3.2%~9.0%,检测限在1.0~3.7 μmol/L.野生四叶参中含有12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51.49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为6.95 mg/g.结论:建立的分析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适用于野生四叶参中氨基酸含量的分析.
-
三七和灵芝孢子粉提取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和灵芝孢子粉提取混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44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低、中、高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前3组分别给予0.25 g/kg、0.49 g/kg、1.48 g/kg的三七和灵芝孢子粉提取混合物,溶剂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连续灌胃30 d后分为3个亚组,分别检测以下指标:脏器/体质量比值、24 h足跖肿胀度、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溶血空斑数、半数溶血值,碳廓清能力、鸡红细胞吞噬率与吞噬指数及NK细胞活性.结果:高剂量三七和灵芝孢子粉提取混合物可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使小鼠24 h足跖肿胀度增加,促进抗体和血清凝血素的生成,提高NK细胞活性(P均<0.05);各剂量组对免疫器官/体质量比值、小鼠碳廓清能力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均无明显影响(P均>0.05).结论:三七和灵芝孢子粉提取混合物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
雀儿舌头中多糖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雀儿舌头中多糖的含量.方法:根据苯酚-硫酸试剂可与游离的寡糖、多糖中的己糖、戊糖及其糖醛和糠醛酸起显色反应,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雀儿舌头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该法的线性范围为40~320 μg, r=0.997 7,平均回收率为102.5%,RSD为1.48%.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雀儿舌头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
固体脂质纳米粒中β-榄香烯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建立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中β-榄香烯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以质量分数10% PEG-20M(2 m×2.6 mm)为固定相,60~80目的Shimalite W(NAW)为担体,注射部位温度为200 ℃,FID检测温度为200 ℃,柱温150 ℃,N2为载气,流速50 mL/min,内标为萘.结果:β-榄香烯的检测不受自身杂质及辅料的影响, 在3.75~7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 回收率大于99%.结论:本法简单、准确, 可用于β-榄香烯固体脂质纳米粒中β-榄香烯的含量测定.
-
知母中总皂苷提取工艺的优化
目的:考察知母中总皂苷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知母中菝葜皂苷元为定量检测指标,HPLC法测定菝葜皂苷元的含量; 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3个因素(提取溶剂的浓度,固液体积比和提取时间)对知母中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0~1.10 g/L(r=0.999 8),平均回收率(98.00±3.43)%.采用索氏提取法筛选的知母中总皂苷的佳提取工艺为:提取剂为体积分数50%的乙醇,固液体积比为1GA6FA10,提取时间为4 h.结论:所确定的知母总皂苷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值得进一步向工业化生产推广.
-
板层状鱼鳞病患者指甲和鳞屑内皮蛋白及鳞屑类脂的变化
目的:探讨板层状鱼鳞病(RLI)患者的指甲和鳞屑内皮蛋白和鳞屑类脂的表型改变情况.方法:取5例RLI患者和10 例正常人修剪的指甲和表皮鳞屑,行指甲内皮蛋白的免疫印迹、指甲和鳞屑内皮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和鳞屑类脂的组织化学染色,利用在图像分析仪对所染色图像进行分析.结果:指甲总蛋白电泳图显示正常人呈现4条主带,RLI呈现5条主带(69 000、63 000、54 000、48 000、38 000);免疫印迹显示指甲内皮蛋白表达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位于63 000~158 000范围,其中RLI患者指甲内皮蛋白69 000呈过高表达.免疫组化显示RLI患者指甲和鳞屑内皮蛋白表达下调,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鳞屑类脂中鳞脂、胆固醇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降低.结论:RLI患者指甲和鳞屑内皮蛋白和鳞屑类脂分化不良.
-
转染野生型DNA聚合酶β对交链孢霉酚致突变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转染野生型DNA聚合酶β(polymerase beta,polβ)对交链孢霉酚(alternariol,AOH)致突变作用的影响.方法:用pEGFP-C3(空载体)、pEGFP-C3-polβ(野生型polβ重组表达载体)质粒转染NIH3T3细胞;转染后的细胞分别用1.5 μmol/L、2.0 μmol/L和2.5 μmol/L 3种浓度的AOH诱导48 h,RT-PCR扩增DNA polβ基因,克隆至pEGM-T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JM109,筛选鉴定,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转染pEGFP-C3的NIH3T3细胞DNA polβ基因突变点个数随AOH浓度升高而增多,而转染pEGFP-C3-polβ的NIH3T3细胞DNA polβ基因在1.5 μmol/L和2.0 μmol/L浓度诱导下未见突变发生,当AOH浓度增大到2.5 μmol/L才出现DNA polβ基因突变.结论:高表达野生型DNA pol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霉菌毒素的致突变作用.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帕马溴原料及氨酚帕马溴片中帕马溴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帕马溴原料及氨酚帕马溴片中帕马溴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方法:采用RP-HPLC,Diamonsil C18色谱柱(5 μm, 150 mm×4.6 mm),流动相为0.005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甲醇(65GA6FA25),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帕马溴线性范围为4.98~79.7 mg/L(r=0.999),平均回收率为100.4%,RSD为0.9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帕马溴的含量测定.
-
实验用西藏小型猪原代和第一代间部分血液指标比较
目的:比较来自高原地区的原代西藏小型猪与其广州第一代子猪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西藏小型猪原代(G0代)25头,G1代35头,常规方法测定血液的9项生理指标(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O)、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O))和9项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TP)、葡萄糖(GLU)、尿素氮(BUN)、肌酐(CREA)、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白蛋白(ALB)),比较2代之间以及雌、雄之间18项指标的不同.结果:在西藏小型猪9项生化指标中,G0代雌、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G1代雌雄之间TP、BUN、CHOL和AL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代雌性间CREA、雄性间BUN和CREA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9项生理指标中,G0代雌、雄间RBC、HG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1代雌、雄之间只有W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代同性别间血液生理指标比较:雌性间WBC、雄性间HGB、WBC、PLT和EO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代西藏小型猪之间以及雌、雄之间部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西藏小型猪可以培育成具有独特特性的实验动物.
-
影响胃癌预后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11项临床病理参数(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浸润的淋巴细胞量、胃旁淋巴结转移数目、癌组织脉管中有无癌栓、肿瘤大小、c-erbB-2表达、TNM分期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Cox单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脉管内是否有癌栓、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细胞浸润量与胃癌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c-erbB-2表达等与预后无关(P>0.05).但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只有肿瘤的直径、脉管内是否有癌栓、淋巴细胞浸润量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P<0.05).结论:肿块的大小、脉管内是否有癌栓及局部淋巴细胞浸润量可以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从而指导胃癌的治疗.
-
河南省汉族IgA肾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内皮细胞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检测
目的:研究河南省汉族人内皮细胞固有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对河南省198例IgA肾病患者和206例正常人群的ec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4a/b多态性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2组间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2组患者ecNOS基因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表现为ecNOS4a/4a,ecNOS4b/4b,ecNOS4a/4b 3种基因型.IgA肾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ecNOS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cNOS基因第4内含子的VNTR多态性与IgA肾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无明显关联.
-
胃癌组织中CD44V6表达的定量测定
目的:测定胃癌组织中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了96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胃癌组织、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及20例胃溃疡组织、溃疡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水平.结果:4种组织中均有CD44V6的表达,但胃癌组织中CD44V6的阳性率(64.5%,62/9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27.1%,26/96)、胃溃疡组织(25.0%,5/20)及溃疡旁正常胃黏膜组织(20.0%,4/20),P<0.05;CD44V6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且与肿瘤pTNM分期关系密切(P<0.001).结论:CD44V6高水平表达可能意味着胃癌恶性程度较高且病期较晚,测定胃癌组织中CD44V6的水平对判断胃癌浸润、转移及病期进展情况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不同质量浓度胰蛋白酶和EDTA细胞消化分离液对人表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物工程的适宜条件.方法:以NIH-3T3细胞作为滋养层,以热溶素分离表皮与真皮,将表皮应用4组不同质量浓度的胰蛋白酶(T)和EDTA(E)的消化液(A组:0.5 g/L T加0.2 g/L E,B组:2.5 g/L T加0.2 g/L E,C组:0.5 g/L T加1 g/L E,D组:2.5 g/L T加1 g/L E)消化为单个细胞.表皮细胞接种于含8种成分的DMEM-F12的完全培养液中.记录接种表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扩增倍数以及融合时间.结果:接种表皮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和扩增倍数分别是:A组为(10.00±0.09)%和(500.00±9.63)倍,B组为(7.00±0.12)%和(350.00±6.16)倍,C组为(17.00±0.18)%和(850.00±8.83)倍,D组为(14.00±0.19)%和(700.00±9.55)倍,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表皮细胞的融合时间:A组为第(10.00±0.82)天,B组为第(10.00±0.82)天,C组为第(11.50±1.29)天,D组为第(12.00±2.45)天.4组的接种表皮细胞克隆形成率与融合时间无关.结论:同一质量浓度的EDTA作用下,0.5 g/L胰蛋白酶组比2.5 g/L胰蛋白酶组更有利于表皮细胞克隆的形成和融合.
-
内皮培养条件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同时段克隆成分的生物学特征
目的:探讨在内皮培养条件下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不同时段克隆成分的生物学特征.方法:11名健康志愿者,由肘静脉取血50 mL,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MNCs),用含生长因子的内皮培养基接种于纤连蛋白包被的培养板中,接种后每2 h去除1次未黏附细胞,共2次,然后隔日换液1次,第7 d计数早期克隆.每例血样均分为2等份,1份在获得早期克隆后持续培养,直到晚期克隆出现;另1份加入无血清培养基继续培养72 h,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4、CD45、CD146等的表达,直接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结合荆豆凝集素.结果:早期克隆中心为圆形细胞,周边是放射状排列的纺锤形细胞,再种植不能形成第2代克隆.细胞表面主要表达CD14和CD45,培养上清液中VEGF浓度明显高于晚期克隆(P<0.05).晚期克隆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特征,再种植可形成第2代克隆.细胞表面CD146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CD45、CD14表达明显减少(P<0.001).结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内皮培养条件下可形成早期克隆和晚期克隆,早期克隆属于单核细胞系列,可分泌VEGF但不能分化成内皮细胞,晚期克隆细胞具有内皮祖细胞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
-
大肠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
目的:检测人大肠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CL)的表达.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CL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黏膜CL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6%和24.4%,均低于相应癌组织(77.8%,82.2%,P均<0.01).大肠癌组织中CL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和分期有关.结论:人大肠癌组织中CL mRNA及其蛋白均呈高表达,CL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奥曲肽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于人肺癌细胞株A549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为靶细胞,运用四氮唑盐法(MTT法)观察奥曲肽作用48 h后对于人肺癌细胞株生长的影响.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MTT法结果显示奥曲肽作用48 h可抑制A549的生长, 并呈剂量依赖性, IC50=1.62 mg/L.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G2/M期细胞比例减少,且奥曲肽质量浓度增高到1.60 mg/L以上时,G2/M期比例均降为0,细胞周期直接阻滞在G0/G1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机制可能是将肺癌细胞阻滞于G0/G1期.
-
不同部位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致局部疼痛比较
目的:寻找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时局部疼痛程度轻的注射部位.方法:将4 062例行增强CT检查的患者按静脉穿刺部位分为A组(肘正中静脉组)、B组(前臂头静脉组)、C组(前臂贵要静脉组)、D组(前臂掌侧下段静脉组)和E组(手背静脉组).静脉穿刺均采用直刺法,分别观察各组注射部位局部疼痛程度.结果:不同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局部疼痛轻,其次为B、C和E组,D组局部疼痛程度重.结论: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时,应尽可能选用血管部位较深、管腔较大和侧支分流量较大的血管,以减轻注射时局部疼痛程度.
-
睾酮对心力衰竭雄性大鼠心肌组织中Fas和SERCA-2a mRNA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睾酮改善心力衰竭(心衰)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衰组和心衰睾酮干预组(给予生理剂量的睾酮补充),后2组建立心衰模型,饲养观察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心脏,剥离左心室,用半定量RT-PCR检测心肌组织中Fas、SERCA-2a mRNA含量的变化.结果:睾酮干预组Fas mRNA相对表达量较心衰组显著降低(0.535±0.041 vs 0.570±0.060,P<0.05) ,但仍高于假手术组(0.431±0.056,P<0.05);睾酮干预组SERCA-2a mRNA相对表达量较心衰组升高(0.516±0.075 vs 0.428±0.062 P<0.05 ),但依然低于假术手组(0.572±0.063,P<0.05).结论:睾酮可使心肌组织Fas含量下降、SERCA-2a mRNA含量上升,睾酮补充疗法可能是改善心衰的分子机制之一.
-
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眶上锁孔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为眶上锁孔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30例成人尸头标本的鞍区和颅前窝骨性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对15例成人尸头使用手术显微镜进行经眉眶上锁孔手术入路下Willis环及其附近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结果:额骨颧突内板到同侧前床突尖的距离短,为(58.1±2.8)mm;到对侧后床突尖距离长,为(75.8±2.6)mm.额骨颧突内板与同侧后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小,为32.8°±2.1°;与对侧前床突尖的轴位水平夹角大,为49.8°±4.4°.结论:眶上锁孔手术暴露同额下入路,可达鞍区,且是一种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
-
河南某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河南某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县2所初中和2所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比较不同性别、级别及村别调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共发放问卷3 620份,收回有效问卷3 611份(99.7%).AIDS基本知识5个问题的回答正确率总计为30.8%,AIDS 4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均在80%左右,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相对较低,男生普遍高于女生,高中生明显高于初中生.有性行为、吸烟及吸毒等不良行为者分别占0.6%,7.2%,1.0%,对婚前性行为持反对态度者占65.1%.愿意与HIV感染者一起学习与进餐者分别占64.3%和56.1%,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及对关心帮助HIV感染者的行为表示赞同者分别占88.3%和93.8%.AIDS高发村学生对AIDS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及对HIV感染者持正向态度者均明显高于低发村.获得AIDS知识的3种主要途径分别为电视、报刊及公益广告,91.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了解AIDS相关知识.结论:部分中学生对AIDS相关知识还有误解,存在今后可能感染AIDS的不良行为和不正确的人生态度.建议教育部门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对中学生开展广泛、深入的预防AIDS健康教育及性健康教育.
-
培哚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ERK1/2、c-fos mRNA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中AngⅡ、ERK1/2、c-fos mRNA含量的变化及培哚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心肌梗死组(A组,n=14)和培哚普利干预组(B组,n=14),另设假手术组为对照(C组,n=14).术后24 h B组给予培哚普利灌胃,A、C组给予蒸馏水灌胃,6周后处死,取心脏并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各组大鼠非梗死区心肌组织中Ang Ⅱ含量、ERK1/2含量及原癌基因c-fos mRNA的含量.结果:6周后A、B组左心室质量指数、Ang Ⅱ、 ERK1/2及c-fos mRNA含量均较C组明显升高(P均<0.05);与A组相比,B组左心室质量指数、Ang Ⅱ、 ERK1/2及c-fos mRNA含量均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培哚普利能降低Ang Ⅱ, ERK1/2, c-fos mRNA的表达,改善左心室重塑.
-
胃癌组织中多巴胺受体亚型D4和c-fos mRNA的表达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多巴胺受体亚型D4和癌基因c-fos mRNA的表达,探讨2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例胃癌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D4和c-fos mRNA的表达,并分析2者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2者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胃黏膜比较,胃癌组织中D4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c-fos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D4在肿瘤直径≥5 cm组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5 cm组(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fos在高中分化及肿瘤直径≥5 cm胃癌组中的阳性率分别高于低分化组(P<0.01)和<5 cm组(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D4和c-fos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D4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c-fos阳性率明显低于D4阴性组.结论:D4和c-fos在胃癌发生及癌细胞增殖中起重要作用,且c-fos与胃癌分化密切相关.胃癌组织中D4低表达与c-fos高表达可能协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
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修饰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外源性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健康志愿者骨髓2 mL,经离心、洗涤及传代培养后备用.取第5代人MSCs接种至6孔培养板中,待其融合达90%~95%时,用脂质体法对其进行转染,转染共分4组:正常对照组、脂质体组、pEGFP-C1质粒组、pEGFP-hTERT质粒组.选用G418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30 d后,正常对照组﹑脂质体组细胞全部死亡,而pEGFP-C1质粒组、pEGFP-hTERT质粒组则获得抗性克隆;将获得的抗性克隆进一步扩增后,选用pEGFP-C1质粒组、pEGFP-hTERT质粒组和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分别进行RT-PCR,检测转染前后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通过PCR-ELISA检测上述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未转染组和pEGFP-C1质粒组的人骨髓MSCs hTERT mRNA表达阴性,且端粒酶呈阴性;pEGFP-hTERT质粒组的人骨髓MSCs hTERT mRNA表达阳性,且端粒酶呈阳性.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可以在人骨髓MSCs中获得异位表达,并能诱导人骨髓MSCs的端粒酶活性.
-
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适应组(IP)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组(6只):开胸只穿线不结扎血管,麻醉维持120 min;IR组(6只):结扎30 min,再灌注120 min;IP组(6只):结扎5 min,再灌注5 min,反复3次诱导缺血预适应,之后再按IR组操作;IPO组(6只):结扎30 min后, 再灌注10 s、缺血10 s, 反复6次,再灌注120 min.应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R组相比,IP组和IPO组心肌梗死范围减小,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降低(P<0.05),Bcl-2/Bax比例升高(P<0.05),而IP组和IPO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升高Bcl-2/Bax比值来实现的.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50例子痫前期患者(其中轻度子痫前期20例,重度子痫前期30例)和30例正常孕妇子宫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ICAM-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与正常孕妇组ICAM-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绒毛合体滋养细胞ICAM-1的表达增强,可能通过引起母胎界面炎症反应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
三尖瓣置换术33例临床分析
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作者共对33例患者单独或联合实施了三尖瓣置换术,现将其病因、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及随访总结如下.
-
晚期食管癌30例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体会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放疗的5 a生存率为10%~15%,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 约占总死亡率的60%~70%[1].1998年10月至2000年10月, 作者对30例食管癌患者实施适形放射治疗,利用物理手段改善病变(靶区) 与周围正常组织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 有效提高靶区放疗剂量,以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 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目的,报道如下.
关键词: 食管癌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
脑血管疾病失语症患者78例Schuell法语言训练效果观察
脑血管疾病后的失语症(aphasia)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患者语言中枢及其传导的受累[1].作者对78例失语症患者进行了Schuell训练,并观察了不同失语程度、治疗介入时间、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失语症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
无框架导航在复发性垂体腺瘤经鼻蝶手术中的应用
垂体腺瘤术后复发可以再次手术治疗,但复发性垂体腺瘤的手术难度和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001年3月至2005年7月,作者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应用德国BrainLAB公司生产的VectorVision2神经导航系统经鼻蝶手术治疗61例复发性垂体腺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和肿瘤的全切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报道如下.
-
TA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19例临床观察
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作者用拓扑替康(TPT)、阿克拉霉素(Acl)、阿糖胞苷(Ara-c)组成的(TA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9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
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失败32例原因分析
留置胃管是基础护理中常见的技术操作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常出现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等现象,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作者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在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留置胃管340例,其中一次置管失败32例,现将失败原因分析总结如下.
-
幽门螺杆菌感染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体会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在胃黏膜上皮与黏膜间微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通过黏液性足突,牢固地附着在胃黏膜细胞表面,破坏细胞,引起炎症反应.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因,也是胃腺癌的第一类致癌因子[1].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60例
1996年6月至2006年4月,潢川县第二人民医院腔镜外科共完成小儿急性阑尾炎腹腔镜切除术(LA)450例,作者随机抽取穿孔性阑尾炎60例,与同期开腹(OA)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62例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
腭咽成形术后48例异常语音发音特点观察
腭裂修复术后,因腭咽闭合不全导致的语音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过度鼻音等为主的异常语音[1-2].作者应用目前规范的研究方法对本院腭咽成形术后患者存在的异常语音及其发音特点进行分析,为患者术后语音治疗提供参考.
-
年轻恒前牙冠折露髓部分活髓切断术56牙疗效观察
年轻恒牙外伤多发于7~9岁的儿童,约占恒牙外伤的50%~70%[1].在年轻恒牙前牙外伤中冠折露髓高达33.89%[2].作者对56颗年轻恒前牙冠折露髓牙齿进行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与随访观察,现报道如下.
-
晚期胰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2例疗效观察
胰腺是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之一,位置深且隐蔽,胰腺癌患者初期无特异症状,难以早期发现.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失去了手术完全切除的机会,文献报道本病手术切除率仅为5%~15%.5 a生存率为4.5%~15.5%,姑息手术者平均生存期仅为5~7个月[1].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29例疗效观察
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作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1]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3例(NIPPV组),应用NIPPV联合纳洛酮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29例(NIPPV加纳洛酮组),同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报道如下.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房间隔缺损(ASD) 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评价ASD经济、无创、操作简便,在ASD的介入性治疗中逐渐得到重视和肯定.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作者在45例ASD封堵术中应用了TTE,现将TTE在ASD封堵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监测以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总结如下.
-
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长春瑞滨渗溢所致局部反应38例
长春瑞滨是治疗乳癌、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该药为长春碱半合成衍生物,静脉注射静脉炎发生率为93.3%,局部渗溢处理不当可在72 h后出现局部干性反应甚至溃烂坏死[1].2000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住院、外周静脉注射长春瑞滨的4 432人次中38例出现局部渗溢,作者对其中20例采用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并以外涂多磺酸黏多糖乳膏为对照,现总结如下.
-
改良式双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17例
2003年5月至2005年1月,作者采用改良式后路棘突纵割、人工骨植入、双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同时将颈3椎板及棘突全部切除、保护颈半棘肌肌止不被破坏、颈7棘突保留、椎板上缘穹窿状潜行切除治疗颈椎管狭窄17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妊娠期肝病50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肝病是产科高危妊娠之一,母婴死亡率高,孕产妇的死亡率在80%以上.常见的妊娠期肝病有妊娠期病毒性肝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综合征(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in pregnancy,AFLP)和妊娠高血压疾病肝损害[1-3].作者对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肝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妊娠合并肝病对母婴的影响.
-
旋转-推进原则修复单侧唇裂15例
唇腭裂是人类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之一,其发生率约为1.82‰[1].临床上对单侧唇裂较常采用的手术方式多为Tennison法(下三角瓣法)与Millard法(上三角瓣法).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作者借鉴Millard法的旋转推进原则,采用个体化的设计方案修复单侧唇裂15例,报道如下.
-
婴幼儿双肾积水110例治疗体会
婴幼儿双肾积水在临床上比单肾积水少见,但有逐年增加趋势,治疗上也较复杂[1],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本院共收治婴幼儿双肾积水110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32例基因缺失分析及产前诊断
目的: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缺失突变的类型,建立基因诊断技术平台.方法:应用寡核苷酸引物扩增DMD基因18个外显子区域,对27例家系32例DMD患者进行基因缺失分析,用4对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引物对DMD家系进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连锁分析.并对10例先证者有DMD基因缺失的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7例DMD家系中19例(70.4%)有至少1个外显子缺失,且缺失热点区域集中在外显子12、13、45、47、48、49和50,所有携带者至少有1个或1个以上多态性位点为杂合态,缺失诊断结合多态分析进行诊断,10例男性胎儿中2例具有外显子缺失.结论:基因缺失诊断结合连锁分析可快速、准确地进行DMD的产前诊断.
-
单基因遗传病产前基因诊断进展、困难与对策
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指在胎儿出生前,通过各种手段对胎儿进行先天性缺陷或遗传疾病的诊断.单基因遗传病是指由单个基因异常导致且以孟德尔方式遗传的疾病,是我国常见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较为常见且研究较多的有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苯丙酮尿症(PKU)、肝豆状核变性、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等.
-
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家系8例产前诊断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含子3中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连锁分析进行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提取8例经典型PKU家系成员外周血DNA,提取4例胎儿羊水DNA,采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进行连锁分析.结果:8例家系中4例可使用连锁分析方法进行精确产前诊断,4例胎儿为经典型PKU患者的可能性较小,出生后经新生儿筛查,证实为健康个体.2例家系仅能进行50%的排除诊断,2例家系无法进行产前诊断.结论:采用单个STR位点连锁分析能对部分经典型PKU家系有效进行产前诊断.
-
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家系11例产前诊断
目的:探讨用多态性位点分析进行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产前诊断.方法:用PCR-琼脂糖电泳、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等方法,选择FⅧ基因内BclⅠ位点、XbaⅠ位点、CA-13、CA-22,FⅧ基因旁侧DXS52(ST14)和DXS15位点,对11例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11例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家系均可通过使用6个多态位点进行产前诊断,其中4例家系胎儿为血友病患者的可能性大,选择了引产,另7例家系胎儿为健康个体的可能性大,出生后经诊断均健康.结论:检测FⅧ基因内、外多个多态性位点可对非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倒位型血友病A家系进行高效、快速的产前诊断.
-
非缺失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16例产前诊断
目的:探讨使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基因区域多态性位点在非缺失型DMD家系产前诊断的价值.方法:用DMD基因非编码区4个(CA)n重复序列多态性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对16例非缺失型DMD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产前诊断发现4例男胎、2例女胎获得风险X染色体,余1例女胎和9例男胎均未携带风险X染色体.且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经出生婴儿DNA分析及临床症状检测得到证实.结论:胎儿性别鉴定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在规范的检测程序和有效的质量控制下,能准确地对非缺失型DMD进行产前遗传学诊断,可有效预防患儿出生.
-
应用巢式PCR扩增孕妇血浆中胎儿SRY基因
目的:利用孕妇血浆中胎儿DNA进行无创产前诊断.方法:对包括10例X连锁隐性遗传病携带者的60例14~22孕周孕妇的血浆DNA进行巢式PCR,扩增胎儿来源的Y染色体特异性SRY基因.结果:38例妊娠男胎的孕妇中32例出现SRY基因扩增带,灵敏度为84.2%.22例妊娠女胎的孕妇中4例出现SRY扩增带,特异性为81.8%,总符合率为83.3%(50/60).10例X连锁隐性遗传病携带者中7例妊娠男胎的孕妇中6例检出SRY基因,3例妊娠女胎的孕妇均未检出SRY基因.结论: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母体血浆中的胎儿DNA进行产前性别鉴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遗传病的产前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
X-连锁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1例产前诊断
目的:探讨使用突变分析和连锁分析进行X-连锁无汗性外胚层发育不良(XLHED)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提取1例XLHED患儿和患儿母亲的外周血DNA及男性胎儿羊水细胞DNA,扩增ED1基因所有8个外显子并直接测序检测突变,采用PCR方法检测与ED1基因紧密连锁的DXS337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先证者ED1未检测出突变,多态分析发现男性胎儿未携带风险X染色体.结论:ED1基因突变检测结合基因连锁分析的方法能准确地对XLHED进行产前诊断.
-
肝豆状核变性家系6例产前诊断
目的:探讨运用多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位点单体型分析对肝豆状核变性(WD)携带者进行筛查及产前诊断的方法.方法:选择D13S296、D13S301和D13S316 3个位点,采用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分析方法,对6例WD家系进行产前诊断.结果:6例WD家系中共检出2例受累胎儿,3例携带者胎儿,1例正常胎儿;经出生后或引产后脐带血验证,均与产前诊断结果相符.结论:联合应用多个遗传多态性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可对WD家系进行准确快速的产前诊断.
-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家系7例产前诊断
目的:建立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CSMA)的特异性产前基因诊断平台.方法:通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首先对7例家系中的CSMA先证者进行基因诊断,并检测到其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MNt)第7、8外显子全部缺失,然后抽取孕妇羊水,盐析法提取羊水中的胎儿DNA,运用PCR-RFLP方法对胎儿SMNt基因第7、8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1例胎儿的SMNt基因第7、8外显子缺失,提示其为CSMA患者;其余6例胎儿均无SMNt基因第7、8外显子的缺失,提示为正常胎儿,且出生后检测为正常.结论:应用PCR-RFLP技术对有CSMA家族史的家系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CSMA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
-
脂肪细胞和细胞内油滴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引言肥胖、血糖异常、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集结于单一个体并相互影响的危险状态,被定义为代谢综合征[1].
-
我国糖尿病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7年河南郑州肾脏病年会热点回眸与展望
80多年前,加拿大糖尿病专家班亭从胰腺中提取出胰岛素并用它挽救了糖尿病患儿的生命.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将其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以纪念其伟大贡献,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糖尿病的宣教和防治工作.
-
慢性缺血性肾病的诊治进展
1 概述慢性缺血性肾病(chronic ischemic renal disease, CIRD)是指因双侧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 RAS)或孤立性肾动脉狭窄或阻塞(≥60%),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变,从而导致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脏疾病[1].
-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及其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GBM)病是循环中的抗GBM抗体在脏器中沉积所引起的一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肺脏和肾脏.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2 |
1998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02 03 04 |
1992 | 01 02 03 04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7 | 01 02 03 04 |
1986 | 01 02 03 04 z1 |
1985 | 01 02 03 04 |
1984 | 01 02 03 04 |
1983 | 01 02 03 04 |
1982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