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정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雌二醇对大鼠皮质原代神经元α分泌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二醇对α分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雌二醇作用于大鼠皮质神经元8 h,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应用荧光法检测其对α分泌酶活性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其对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α)分泌的影响;并检测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PD98059对雌二醇引起的α分泌酶活性的影响和各种条件下雌二醇对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MAPK活性的影响.结果:1~500μmol/L雌二醇对大鼠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F=2.101,P>0.05),但其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增加α分泌酶的活性(F=10.368,P<0.05),其中100 μmol/L的雌二醇可使α分泌酶活性增加至对照组的(150.4±15.1)%(P<0.05).1~100μmol/L的雌二醇均促进sAPPα的分泌(F=86.360,P<0.05),100 μmol/L的雌二醇使sAPPα分泌增加至对照组的(270.5±25.6)%(P<0.05).与雌二醇相比,加入PD98059后α分泌酶活性降至(124.1±13.5)%(F=43.699,P<0.05).100 μmol/L的雌二醇使磷酸化MAPK的活性增加至对照组的(160.6±18.3)%(P<0.05),此种作用能被PD98059部分拮抗(120.8±15.5)%(F=22.700,P<0.05);在各种条件下,对非磷酸化MAPK的活性无明显影响(F=2.063,P>0.05).结论:雌二醇可以增加α分泌酶活性,而激活MAPK可能是其增加α分泌酶活性的机制之一.
-
不同部位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小鼠红系血细胞发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肺泡和肝脏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小鼠早期红系造血祖细胞[用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表示]和晚期红系造血祖细胞[用晚期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表示]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3种不同部位的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对BFU-E和CFU-E集落数的影响.结果与结论:3种培养上清液均能促进BFU-E和CFU-E的分化与增殖,而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的上述作用更明显.
-
腹部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病死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创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腹部创伤合并MODS患者(死亡71例)的危险因素.应用SPSS13.0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腹部创伤合开MODS患者的病死率为39.9%.年龄、休克持续时间、并发多发伤、腹内多脏器损伤、存在漏诊漏治、大量输血(>2000mL)、手术类型、受伤至确定性手术时间、腹腔感染、存在致死性三联征、合并肺部感染、Marshall评分≥8分、MODS累及器官≥3个、血液净化、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等16个因素与腹部创伤合并MODS患者病死关系密切(P<0.05);MODS累及器官≥3个(OR=12.188,P=0.035)、Marshall评分≥8分(OR=19.740,P=0.004)、休克持续时间(OR=18.480,P=0.006)、腹腔感染(OR=30.838,P=0.006)是主要的死亡危险因素;另外使用血液净化(OR=0.001,P=0.001),住院时间长(OR=0.025,P=0.034)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及时救治休克,合理处理腹部及并发其他部位的损伤,积极控制感染和机体炎症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可能是降低MODS病死率的关键.
-
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有创和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急性呼吸衰竭过程中血浆脑钠肽(BNP)含量的变化.方法:将5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无创通气组(2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和有创通气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h、12h 2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及血浆BNP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有创通气组的心率(t=9.87,P<0.05)、呼吸频率(t=3.79,P<0.05)、血氧饱和度(t=2.83,P<0.05)及氧分压(t=4.29,P<0.05)等指标较无创通气组明显改善.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BNP均较治疗前下降(F时间=485.9,P<0.05),治疗后有创通气组较无创通气组血浆BNP下降(F时间=7.345,P<0.05).结论:有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时较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显著,BNP下降明显.
-
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与先天性肾积水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与先天性肾积水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46例三聚氰胺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与56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其肾积水程度、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与结论:治疗前先天性肾积水的肾盂前后径明显大于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的前后径(t=11.68,P<0.05).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合并肾积水程度较轻,梗阻较易解除,以保守治疗为主;先天性肾积水大多积水程度较重,宜采取手术治疗.2组患儿均顺利出院.
-
酸蚀与未酸蚀对不同时间金属托槽再次粘接后脱落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中金属托槽脱落后的重粘接时间以及重粘接前釉质表面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正在接受正畸治疗、托槽脱落的患者200例(共291个脱落托槽).托槽脱落后分别于即刻、24 h内、4 d重粘接,粘接前分别进行酸蚀与未酸蚀处理,统计18个月内托槽再次脱落情况.结果:即刻重粘接酸蚀组、未酸蚀组托槽脱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0.127,P>0.05),而24 h内重粘接、4 d重粘接托槽脱落率未酸蚀组明显高于酸蚀组(λ2=4.959,7.402,P均<0.05).结论:临床上即刻重粘接不必酸蚀,24 h内、4 d重粘接需要酸蚀.为减少酸蚀对釉质的损害,托槽脱落后应尽早粘接.
-
四君子汤加柴胡对长期摄酒小鼠血脂及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加柴胡对长期摄酒小鼠血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ICR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乙醇组和四君子汤加柴胡组,每组10只,各组每d分别给生理盐水、乙醇和四君子汤加柴胡加乙醇灌胃;5周后取血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血脂含量.结果:3组间血清SOD、CAT、GSH-Px、LPO和TC、TG、HDL-C、LDL-C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1.50,31.56,8.75,14.95,37 . 08,39.43,3.62,32.60,P均<0.05);与正常组和四君子汤加柴胡组相比,乙醇组小鼠血清中LPO、TC、TG和LDL-C含量显著增加;SOD、GSH-Px和CAT活性明显降低;四君子汤加柴胡组的SOD、CAT和GSH-Px活性及LPO含量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君子汤加柴胡能提高小鼠血清SOD、CAT和GSH-Px的活力,降低LPO及血脂含量,起到抗氧化、解毒和抗衰老作用.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凋亡调控因子L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作用及2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在位内膜(A组)和异位内膜(B组)进行研究.选取30例同期因子宫畸形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组组织中Livin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A、B组子宫内膜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142.55±36.27,141.69±26.61)较C组(113.26±10.22)升高;A、B组子宫内膜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118.26±11.06,121.34±10.54)较C组(150.30±4.6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9.25和11.34,P<0.05),2者在A、B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B组中Livin和Caspase-3表达呈负相关(r=-0.600,P<0.05;r=-0.464,P<0.05).③在A、C组增生期(141..63±36.69,112.01±8.93)和分泌期(143.75±37.16,115.13±12.07)子宫内膜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2和-0.69,P>0.05);A组增生期(117.39±11.58)和分泌期(119.40±10.70)子宫内膜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P>0.05),在C组增生期(121.91±10.33)较分泌期(136.75±14.41)的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中Livin蛋白表达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减少,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烷丙苯胺对6-羟基多巴胺致PC12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烷丙苯胺(deprenyl)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PC12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6-羟基多巴胺(6-OHDA)和deprenyl,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荧光法检测deprenyl对6-OHDA诱导的Caspase-3活性和谷胱甘肽(GSH)活性的影响.结果:1~100μmol/L浓度范围的6-OHDA均降低PC12细胞活力(F=23.612,P<0.05),而1~100 μmol/L的deprenyl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F=0.984,P>0.05);提前加入1~50μmol/L的deprenyl后可以抵抗50μmol/L的6-OHDA对细胞活力的毒性作用(F=26.630,P<0.05).与对照组相比,6-OHDA使Caspase-3活性片段释放增加,提前加入deprenyl可以部分拮抗此作用(F=22.151,P<0.05);与对照组相比,6-OHDA降低了GSH的活性,而提前加入deprenyl的可以部分增加GSH的活性(F=8.453,P<0.05).结论:6-OHDA对多巴胺神经元有神经毒性作用,而deprenyl可以部分拮抗6-OHDA的毒性作用,deprenyl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Caspase-3活性和提高GSH活性有关.
-
苦瓜蛋白MAP30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苦瓜蛋白MAP30对大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分别观察20、40、60、80和100 mg/L MAP30处理48 h及40 mg/L MAP30处理24、36、48和72 h对LoVo细胞生长的影响,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0 mg/L MAP30处理24 h对LoVo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Nor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40 mg/L MAP30作用于LoVo细胞0~120 h,细胞bcl-2和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AP30可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LoVo细胞的生长(F=128.3,107.5,P<0.05),促进LoVo细胞凋亡(F=92.7,P<0.05).MAP30还可上调Bax基因与蛋白表达,下调Bel-2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论:MAP30可影响LoVo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凋广,抑制细胞生长.
-
氯胺酮对小鼠离体十二指肠纵行肌条收缩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小鼠离体十二指肠纵行肌条收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取小鼠十二指肠纵行肌条,放入盛满Kreb's液的灌流肌槽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氯胺酮,记录其加药前后十二指肠纵行肌条收缩活动变化;观察10-4mol/L氯胺酮与相关工具药(乙酰胆碱、阿托品、氨茶碱、L-NNA)对十二指肠纵行肌条收缩活动的影响.结果:氯胺酮可明显抑制十二指肠肌条的收缩;阿托品及氨茶碱均可增强氯胺酮对十指肠肌条收缩的抑制效应(t=1.92,1.94,P<0.05);且氯胺酮可拮抗乙酰胆碱对十二指肠肌条收缩的促进作用(t=1.88,P<0.05);加入L-NNA后,其对氯胺酮抑制十二指肠肌条收缩的作用无影响(t=1.02,P>0.05).结论:氯胺酮对小鼠离体十二指肠纵行肌条的收缩有明显抑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乙酰胆碱与小肠壁上M2受体的结合,抑制Gi/Go亚单位,提高细胞内的cAMP含量,从而抑制消化道平滑肌运动.
-
河南省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对策
目的:了解河南省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方法: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实施方案>,于2005年9至11月对河南省46 801名7~18岁的中、小学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高、体质量及胸围)、生理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50m跑、立定跳远、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50m×8往返/1000m/800m跑)等方面的检测.结果与结论:7~18岁的中、小学学生身高、体质量及胸围3项主要身体形态指标提高幅度较大,肺活量呈现负增长,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均有所下降,建议加强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能训练,重视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现状.
-
河南农村地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分析
目的:探讨河南省农村地区艾滋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河南省AIDS定点医疗机构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的AIDS患者,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某2县AIDS定点医疗机构接受HAART治疗的全部AIDS患者,共2144人.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药物漏服情况和漏服原因等.结果:2县AIDS患者的HAART治疗率为99.2%;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的依从性在年龄、性别和婚姻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3.083,1.748,46.199,P>0.05);每月按时服药无一次漏服药物者1056人,占49.3%;按照每月漏服低于2次者为达到95%的服药依从性计算,其服药依从性平均达到95%以上者占83.3%.药物漏服的主要原因是离家外出、事务繁忙和遗忘.结论:河南省AIDS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有很大提高,但还需加大工作力度.
-
人口腔扁平苔藓及口腔鳞癌组织中P16、Survivin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口腔扁平苔藓(OLP)、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P16、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40例糜烂型OLP组织及40例OSCC组织中P16、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22例(84.6%),糜烂型OLP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21例(52.5%),OSCC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9例(22.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6,P<0.05).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1例(3.9%),糜烂型OLP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12例(30.0%),OSCC组织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22例(55.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26.46,P<0.05).结论:P16、Survivin蛋白在O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氟暴露人群雌激素受体Rsa Ⅰ基因多态性及其与骨密度异常的关系
目的:调查不同氟暴露水平地区人群中雌激素受体(ER)Rsa Ⅰ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并了解其与高氟区人群骨密度异常的关系.方法:分别在高氟区(100例)与对照区(110例)选择观察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ER Rsa Ⅰ基因型;应用X线检查两地部分人群(高氟区49例,对照区25例)骨结构改变.结果:高氟区和对照区人群骨密度异常率分别为87.8%和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16.069,P<0.05);骨密度异常人群ER Rsa Ⅰ基因型分布rr为66.7%,Rr为25.9%,RR为7.4%;骨密度正常人群分布rr为80.0%,Rr为10.0%,RR为10.0%,2类人群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3.078,P>0.05);未发现携带纯和突变型RR的人群骨密度异常的危险性增高(OR=0.56,95%CI:0.09~3.56).结论:ERRsa Ⅰ基因多态性与高氟暴露人群骨密度异常无明显关系.
-
肝细胞癌多普勒超声影像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多普勒血流特点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32例肝细胞癌患者肝脏肿块的大小和血流分级,并测定血流阻力指数(RI).取术后或穿刺的肿瘤组织进行MVD及VEGF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随血流分级的增高,MVD的表达逐渐增多(F=20.425,P<0.05),不同血流分级的VEGF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3,P>0.05).MVD、RI随肿块的增大而增高(F值分别为22.443和11.983,P均<0.05),RI与MVD呈正相关(r=0.812,P<0.05).不同大小肿块间VEGF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0.154,P>0.05).VEGF表达阳性组与VEGF表达阴性组之间MVD、R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56和-2.961,P均<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评价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活性的方法,可以为临床各种治疗和预后判定提供客观依据.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闭合蛋白-3和闭合蛋白-4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闭合蛋白(Claudin)-3和Claudin-4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5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交界性卵巢肿瘤、1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laudin-3和Claudin-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laudin-3和Claudin-4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2者的相关性.结果:①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laudin-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λ2=35.443,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交界性卵巢肿瘤组织中Claudin-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λ2=40.258,P<0.05).②卵巢上皮性癌中、低分化组Claudin-3和Claudin-4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λ2分别为14.249和9.991,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Claudin-3和Claudin-4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λ2分别为4.710和4.065,P<0.05).③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Claudin-3与Claudin-4的表达呈正相关(rP=0.588,P<0.05).结论:Claudin-3和Claudin-4的高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
盐酸戊乙奎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PHC)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细胞NF-κB活性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探讨其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C组)、PHC组1(P1组)及PHC组2(P2组),每组10例.P1、P2组在手术开始前分别给予PHC 0.05 mg/kg、0.1 mg/kg,C组则给予生理盐水10 mL.于CPB前(T1)、主动脉阻断后30 min(T2)、开放后30 min(T3)取右心耳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活性.于T1、T2、T3及主动脉开放后4 h(T4)、24 h(T5)抽取动脉血3 mL,检测血浆TNF-α水平,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P1、P2组心肌损伤程度较C组轻.C、P1和P2组患者心肌NF-κB在T2、T3时均被激活,但与C组相比,P1、P2组NF-κB活性下降(F组间=47.760,F时间=277.133,P<0.001);3组血浆TNF-α水平在T3、T4、T5时均升高,但与C组相比,P1、P2组TNF-α水平均下降(F组间=6.377,P<0.01;F时间=393.565,P<0.001).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较稳定.结论:CPB介导的MIRI可引起心肌NF-κB的激活及血浆TNF-α的释放,PHC可能通过抑制NF-κB及TNF-α的表达从而减轻心肌损伤.
-
肾癌组织中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0的表达
目的:研究肾癌(RCC)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2例RCC和20例正常肾组织中OPN、MMP-10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RCC及正常肾组织中OP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9%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478,P<0.05),82例RCC组织中53例MMP-10蛋白表达阳性,正常肾组织未见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组织中OP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蛋白结转移有关(λ2=7.276,4.074,P均<0.05),MMP-10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λ2=8.311,7.065,6.675,P均<0.05).结论:OPN与MMP-10蛋白的表达与RCC的浸润转移有关,可以作为评价RCC进展的指标.
-
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中TLR2、TLR5的表达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2、TLR5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非HP感染患者(对照组)和35例HP感染患者(试验组)胃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5的表达.结果:TLR2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表达.试验组胃黏膜组织中TLR5的阳性表达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84.8%)(λ2=5.209,P<0.05).结论:TLR2在人胃黏膜组织中无表达,HP感染可下调胃黏膜组织中TLR5的表达.
-
反义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T载体克隆的构建
目的:构建含部分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反义序列的基因克隆.方法:根据GenBank中HBV S基因序列和计算机软件mCLONE分析的结果,设计S基因2侧引物,直接扩增出适合长度的反义HBV S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筛选阳性克隆,抽提重组质粒并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再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226 bp含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阳性产物,T载体克隆经PCR及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后证实,克隆片段的反向序列与GenBank中该基因的序列同源性为97%.结论:成功构建了含反义HBV S基因部分序列的T载体克隆.
-
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urvivi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检测
目的:检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urvivin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4例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单发44例,多发20例)组织及1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Survivin和bFGF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Survivin和bF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煽组织中上述3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40.6%和34.4%,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02,0.004,0.008).单发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VEGF、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3%与31.8%,均低于多发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的60.0%与60.0%(λ2=6.284,4.527,P<0.05).结论:VEGF、Survivin和bFGF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浅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
正畸微植体支抗即刻负载后微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目的:观察微植体植入即刻负载后不同时期微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健康犬4只,微型种植体32枚,将其分别植入犬双侧上颌颊侧基骨处,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相邻两钉间即刻加载水平向力1.96 N.实验动物分别于加载后1、2、4、8周处死.采用HE染色及喷金法对加载后不同时期微植体-骨界面横断面各部位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观察期内32枚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周围软组织愈合良好.2周内种植体与骨组织成纤维性愈合;4周时骨界面处有类骨质出现;8周时有层状骨形成.对照组4周时有明显类骨质形成.骨界面处各部位组织反应以颈部重,尖部轻;受力侧以吸收为主,非受力侧以增生为主.结论:界面处各部位骨组织反应不同;即刻加载不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骨整合.
-
氧、糖剥夺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氧、糖剥夺预处理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热休克蛋白70(HSP70)、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预处理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培养至12d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氧、糖剥夺组,氧、糖剥夺预处理组和致死性氧、糖剥夺组(n=30).以换用无糖Earle's液培养作缺糖处理,通入含体积分数为85%N2、含体积分数为10%H2和含体积分数为5%CO2混合气体作缺氧处理,各组均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SP法检测各组神经元HSP70及c-fos的表达.结果:HSP70及c-fos的表达在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6,50.44,P<0.05);氧、糖剥夺预处理组HSP70及c-fos的表达较对照组、单纯氧、糖剥夺组和致死性氧、糖剥夺组显著增加.结论:氧、糖剥夺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HSP70及c-fos的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
姜黄素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预防给药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对照组(14只)和水飞蓟宾组(10只),Cur低、中、高剂量组(各10只).模型对照、水飞蓟宾和Cur组均采用皮下注射体积分数40%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水飞蓟宾组大鼠同时给予0.5 g/L水飞蓟宾,Cur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同时分别给予1、2、4 g/L的Cur灌胃7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形态,进行肝纤维化分级;血清生化学检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计算白球蛋白比值(A/G);放射免疫法测定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层粘连蛋白(LN)以及胶原Ⅳ(C-Ⅳ)的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Collagen Ⅰ的含量.结果:Cur预防给药可明显降低ALT、AST的活性,升高A/G,同时降低血清HA、LN、PⅢNP、C-Ⅳ含量(F=11.535,19.927,4.831,16.415,17.596,19.692,21.535,P<0.05);病理形态显示Cur对大鼠的肝纤维化进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ur预防给药使受试动物肝组织PPAR-γ表达明显增加、Collagen Ⅰ的表达明显减少(F=6.519,7.541,P<0.05).结论:Cur预防给药能明显抑制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可能与激活PPAR-γ,减少Collagen Ⅰ的产生,预防细胞外基质的过量沉积有关.
-
人工模拟胰腺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
目的:探讨人工模拟胰腺微环境诱导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否可以转分化为胰岛素产生细胞,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采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2组.实验组将胰腺碎片整合到镍包被的微载体中,重建胰腺微环境,进行细胞培养,对照组为同期培养的未经诱导的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微环境中培养3~4周后,观察是否有胰岛样细胞团形成.ELISA法检测细胞悬液中胰岛素含量,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团胰岛素和C-肽蛋白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胰岛素和C-肽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分化的细胞在高糖环境下继续培养3周是否发生凋亡.结果:培养3~4周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胰岛样细胞团.实验组基础相胰岛素分泌量为(308.50±14.54)mIU/L,在高糖刺激下为(414.30±28.94)mIU/L,2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P<0.01);高糖刺激下实验组的胰岛素分泌量高于对照组的(5.21±1.04)mIU/L(t=34.60,P<0.01).分化的胰岛样细胞团表达C-肽和胰岛素mRNA与蛋白.分化的细胞在高糖环境下继续培养3周未发生凋亡.结论:人工模拟胰腺微环境可以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有功能的胰岛素产生细胞,有望替代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二肽基肽酶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二肽基肽酶Ⅳ(DPP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对31例新鲜卵巢癌组织进行处理,准确地获取较纯的卵巢癌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DPP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9例正常卵巢组织作为对照.结果:28例(90.32%)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检测到相对分子量200000~220000 DPPⅣ蛋白;29(93.54%)例扩增出228 bp的DPPⅣ mRNA.卵巢癌组织中DPPⅣ蛋白和mRNA含量分别为(1.49±0.36)和(1.28±0.31),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0.48±0.29)和(0.5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0、6.23,P均<0.05).DPPⅣ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蛋白:F值分别为8.58,9.15,t=1.65;mRNA:F值分别为7.02、7.31,t=1.87,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DPPⅣ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卵巢癌的检测指标及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
金莲花黄酮对K562、HeLa、Ec-109、NCI-H446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金莲花黄酮对K562、HeLa、Ec-109、NCI-H446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①采用CCK-8法检测0.793、1.586、3.172、6.344、9.516、12.688 g/L金莲花黄酮对K562、HeLa、Ec-109、NCI-H446肿瘤细胞株增殖的影响.②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0.793、1.586、3.172 g/L金莲花黄酮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①金莲花黄酮在0.793~12.688 g/L范围内对体外培养的K562、HeLa、Ec-109、NCI-H446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F=6.72,9.81,8.54,4.83,P均<0.05).②金莲花黄酮可使K562 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F=12.56,20.86,P均<0.05).结论:金莲花黄酮对体外培养的K562、HeLa、Ec-109、NCI-H446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金莲花黄酮可使体外培养的K562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可能是其抑制K562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TEN蛋白与mRNA的表达
目的: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TEN蛋白和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2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6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25例卵巢上皮性癌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TEN mRNA的表达.结果:PTE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6%,正常卵巢组织为100%,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为85.0%,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19.584,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与卵巢良性和正常卵巢组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12.482、10.046,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级(λ2=6.232、5.071,P<0.05).正常卵巢组织中PTEN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卵巢上皮性癌(1.30±0.32vs 0.61±0.20,t=6.706,P<0.05).结论:PTEN表达缺失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
-
荧光光谱法研究大黄素甲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目的: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大黄素甲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主要采用荧光光谱法结合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不同酸碱度、温度及金属离子条件下2者间的结合作用,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作用参数,确定了2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及作用力类型.结果与结论:大黄素甲醚与BSA有较强的结合作用.酸碱度、金属离子对2者的相互作用均有较大的影响.
-
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蛋白(α)水平与纤溶活性检测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Olimpus-AU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53例SCI患者和55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Lp(α)水平,用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并对SCI患者的血清Lp(α)水平与血浆t-PA和PAI活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CI组血清Lp(α)水平[(238.48±48.76)mg/L]高于对照组[(198.36±38.42)mg/L,t=4.759,P<0.05];SCI组t-PA活性[(0.11±0.01)IU/mL]低于对照组[(0.49±0.12)IU/mL,t=-22.973,P<0.05],而PAI活性[(0.86±0.22)AU/mL]高于对照组[(0.48±0.10)AU/mL,t=11.626,P<0.05].SCI组血清Lp(α)水平与t-PA活性呈负相关(r=-0.676,P<0.05),与PAI活性呈正相关(r=0.813,P<0.05).结论:血清Lp(α)水平升高是SCI重要的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降低t-PA的活性和(或)增强PAI的活性,干扰纤溶系统的平衡,参与SCI的形成.
-
Orexin-A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Orexin-A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分为7组,分别给予0,1.0,10.0,100.0 nmol/L及1.0、10.0、100.0 μmol/L的Orexin-A培养.另取大鼠海马神经细胞,预先加入Orexin-A受体(OX1R)阻断剂SB334867,然后同法分组及处理.观察海马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PCR(RT-PGR)法检测OX1R蛋白和mRNA的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染色评价细胞凋亡率;Fura-2/AM荧光比值成像技术测定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结果:随着Orexin-A浓度的增大,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F=137.49,P<0.01),同时呈剂量依赖性地触发[Ca2+]i的升高(F=961.44,P<0.01),但是OX1R蛋白及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SB334867可以部分阻断这种现象.结论:大剂量Orexin-A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有促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了细胞内Ca2+浓度蓄积有关.
-
肾癌组织中Tiam1与KISS-1蛋白的表达
目的:检测肾癌组织中Tiam1与KISS-1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肾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16例正常肾组织中Tiam1及KISS-1蛋白的表达.结果:肾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肾组织中Ti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6%和6%,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69.094,P<0.05),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90%、8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43.481,P<0.05).随肾癌分化程度的升高,Tiam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λ2=7.804,P<0.05),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λ2=6.770,P<0.05).肾癌组织、癌旁组织中2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分别为-0.602和-0.477,P<0.05).结论:Tiam1蛋白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KISS-1蛋白在肾癌组织中低表达,联合检测2者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肾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
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案件特点分析
目的:了解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案件的不同特点,探讨防范医疗纠纷的措施.方法:对涉及二级医院的107件、三级医院的176件医疗纠纷案件分类整理,比较分析2类医院医疗纠纷所涉及的科室、发生原因、涉及人员层次等.结果: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λ2=4.39和4.21,P>0.05);二级医院与三级医院医疗纠纷涉及的人员层次、医疗过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λ2=21.52和4.42,P<0.05).结论:二、三级医院均为外科易发生医疗纠纷,技术性因素为多见;二级医院应重视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三级医院应重视医务人员责任心、医患关系的培养.
-
宫颈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目的:检测宫颈癌组织中MMP-9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宫颈癌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MP-9和PCNA的表达水平,分析2种组织中PCNA和MMP-9表达的差异及2者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MP-9的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7.5%(31/4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25.0%(3/12)(λ2=9.041,P<0.05);宫颈癌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62.5%(25/40),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8.3%(1/12)(λ2=10.833,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MMP-9和PCNA的表达具有相关性(rp=0.394,λ2=4.063,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MMP-9表达的增高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在宫颈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螺内酯联合咪哒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和左室肥厚的影响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合咪哒普利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和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咪哒普利+螺内酯组(A组)、咪哒普利组(B组)及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组(C组),治疗6个月,目标血压<130/80 mmHg.治疗前后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心脏超声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大血流速度(E)与舒张晚期大血流速度(A),计算E/A比值.结果:3组均同等有效地控制血压.治疗前A、B、C组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分别为(178.1±28.6),(169.0±19.7)和(175.5±21.3)mg/L,治疗后分别为(93.4±23.5),(115.7±17.6)和(169.5±31.7)mg/L,A、B组治疗后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A组低于B、C组(F组间=265.71,F时间=30.69,P<0.05).3组治疗后左室肥厚相关指标均有改善,且A组优于B、C组(LVMI:F组间=137.46,F时间=10.47,P<0.05;E/A:F组间=98.74,F时间=20.17,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与咪哒普利联用可以降低血清Ⅲ型前胶原含量,从而改善重构,且该作用不依赖于血压下降.
-
精索静脉曲张伴发耻骨骨炎7例临床分析
精索静脉曲张是以精索蔓状静脉丛伸长扩张、迂曲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人群发病率约15%.该病不仅可引起男性不育,也可引起患者多种不适,如:阴囊区坠胀、会阴不适、下尿路症候群、性功能异常和下腹不适等症状[1-3].
-
半相合间充质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顽固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研究[1]表明,扩增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MSC)和造血干细胞(HSC)共移植可以促进HSC的植入,降低潜在移植失败的发生率.
-
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58例体会
2003年2月至2008年8月,作者经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5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
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观察
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的存在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IP的确定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焦点.目前多应用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一致区作为半暗带存在和溶栓治疗的基础,但半暗带存在的时间一直存在争议[1].
-
侧脑室脑膜瘤8例磁共振成像诊断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但发生于脑室内者少见[1].作者对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侧脑室内脑膜瘤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磁共振质子波谱(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其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及卒中样发作综合征9例磁共振质子波谱影像
线粒体病是由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一组多系统受累疾病,如同时累及骨骼肌和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ME)[1].关于ME的传统影像学表现国内外均有一些报道[2-3],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质子波谱成像(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对ME的诊断应用也逐渐开展,但目前国内的研究还仅见少量个案报道[4].
-
手用大锥度镍钛器械进行根管预备30例
根管治疗术是牙髓根尖周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术的关键步骤之一.手用大锥度镍钛器械是近几年问世的新一代根管预备器械.据报道[1],该类器械预备后的根管锥度和流畅度极佳.作者将该器械与传统器械在临床使用中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对根管治疗效果的影响,报道如下.
-
小隐静脉处理应用于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损伤16例
足踝部缺损后软组织的修复相当困难.近年来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逐渐开展,尤其是行小隐静脉踝上结扎或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更是提高了皮瓣的成活率及成活质量[1].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监测及基因型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造成严重的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有资料[1]显示: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随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而日益增长,某些地区新生儿ESBL分离率已达到了将近60%.明确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掌握其耐药性及基因型,可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用药依据.
-
肛管直肠损伤24例诊治体会
肛管直肠损伤一般伤情复杂,常伴有骨盆骨折、泌尿系统损伤等,其发生率约占腹部损伤的0.5%~5.5%,如处理不及时,可发生严重的感染并发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高[1].1985年12月至2008年10月,作者收治肛管直肠损伤24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
胰肾联合移植并发症的处理
1998年至2001年,作者先后为3名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成功实施胰肾一期联合移植.现将胰肾联合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
外伤前牙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28牙疗效观察
随着治疗学和修复学技术的发展,保留牙根以恢复缺损的牙齿成为可能.越来越多的外伤致前牙缺损患者要求保留患牙,而断端达龈下的患牙因无法完成牙体预备、无法取出清楚的印模及修复后无法保证牙周组织健康等诸多因素直接影响着修复效果,因此有必要在修复前对缺损至龈下的牙根及周围牙周组织做相应的处理.
-
复合BMP的磷酸钙骨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15例
骨质疏松可引起椎体塌陷,脊柱稳定性下降,疼痛和神经功能丧失.近年来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a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常用的填充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 methacrylate,PMMA)及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又有各自的缺点.
-
2005至2007年郑州市二七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解郑州市二七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原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作者对2005至2007年该区127例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
B-Lgnch缝线术治疗胎盘子宫卒中23例
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约占妊娠晚期出血的30%[1],具有发病急、发展快的特点,有时可因胎盘早剥导致严重子宫卒中,继发大出血.既往在采用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压迫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官腔填塞等方法均不能止血时,为抢救产妇生命,多行子宫切除术,尽管手术能挽救生命,但却使产妇丧失再次妊娠的能力.
-
恩替卡韦与拉米夫定治疗肾移植术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比较
部分肾移植患者术前经过较长时间的血液透析和多次输血等治疗,有相当多的尿毒症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肾移植术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成为移植科医生面临的新问题.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例
2004年3月至2008年9月,作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1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例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男15例,女4例.
-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用于口腔正畸20例体会
口腔正畸治疗中支抗的控制是决定矫治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近年来,种植体支抗因其可提供大支抗,不依赖患者合作及可简化治疗过程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作者选择2004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20例需要强支抗的病例,选用专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经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伊曲康唑治疗肺部曲霉菌感染26例体会
肺部真菌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占深部真菌感染的首位.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容易继发真菌感染,尤其是肺部真菌感染[1].两性霉素B对于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显著,但由于国产两性霉素B耐受性差,而脂质体两性霉素B价格昂贵,限制了两性霉素B的临床使用.
-
腔内钬激光治疗男性尿道狭窄及闭锁45例疗效观察
男性尿道瘢痕狭窄及闭锁是泌尿外科常见病,腔内手术为其首选方法.2005年6月至2008年3月作者采用腔内钬激光狭窄段切开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或闭锁45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94例HIV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据报道,全世界感染HIV-1的人数已超过4 000万.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可明显降低HIV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大约25%的HIV患者因为药物毒副作用在接受HAART 1 a内停止治疗[1-2].作者分析了94例HIV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
CT导向下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28例
目前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仍是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肺癌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作者采用美国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系统(氩氦刀)治疗肺癌患者28例,报道如下.
-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106例介入封堵治疗体会
我国每年有15万~17万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其中约10万患儿需要手术治疗[1].介入治疗方法及新一代封堵器械的不断发展,逐步使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等常见CHD介入治疗进入成熟的阶段.
-
非小细胞肺癌40例介入治疗体会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许多大城市居民中肺癌已占恶性肿瘤的首位.肺癌患者80%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该类型患者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较差,联合化疗有效率仅为30%左右.
-
89锶内照射治疗转移性骨肿瘤311例疗效观察
乳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恶性肿瘤晚期多伴发骨转移,其中约50%的患者伴有持续且日益加重的骨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转移性骨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射治疗及核素内放射治疗,其常用的姑息疗法为放射治疗[1],在预防可能发生的病理性骨折、骨转移灶的剧痛方面作用较大.
-
河南省产CMY-2型质粒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大肠埃希菌属于染色体AmpC酶缺陷细菌,正常情况下AmpC酶的表达量非常低,但通过启动子和衰减子的突变可以持续高产染色体AmpC酶[1],另外也可以通过质粒介导产生AmpC酶.我国及亚洲地区大肠埃希菌中质粒AmpC酶的流行主要以DHA-1型为主,CMY-2型报道较少.
-
原发性肝癌96例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和预后差等特点,由于其发病隐匿,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加上合并肝硬化及术后复发等因素,手术切除率低.2002年6月至2007年12月,作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治疗96例PLC,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
糖尿病性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0例围手术期处理
白内障在我国是居于第一位的致盲眼病,其致病原因很多,糖代谢紊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者对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施行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患者160例(184眼)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较合理的处理方法.
-
131碘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心理干预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和精神情绪因素密切相关.放射性核素131碘目前成为临床治疗甲亢的首选方法[1].但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的知识,多数患者了解较少,心理负担较重.作者对265例进行131碘治疗的甲亢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51例急诊外科治疗体会
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作者共收治婴幼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5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1例患儿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2~个月龄19例,6~12个月龄32例;体质量3.4~9.5(5.6±3.1)kg.
-
后路椎间盘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体会
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作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减压及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2例,临床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外测量方法的改进
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安全可靠,创伤小,操作及护理技术成熟,可以长期留置,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在置入时因传统测量方法测得的数据可致部分患者因导管置入过深而进入右心房,致患者心律失常、心包填塞、药液外渗和血栓形成等[1].
-
某铬酸盐生产工作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铬酸盐广泛用于冶金、鞣革、金属表面处理、颜料、气体净化及铬盐系列产品深加工等行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无机化工原料.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铬酸盐可危害作业工人健康.
-
脑血管疾病后吞咽障碍40例X线动态钡餐造影影像表现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是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病变使喉部肌肉闭合减弱,舌部、咽部肌肉麻痹,咽蠕动减弱,患者不能饮水、进食,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导致脱水,体质量下降,甚至由于误吸造成吸人性肺炎、气道阻塞,危及生命.
-
颈椎后路术中发生心跳骤停6例分析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与之相关的症状和体征[1].手术是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之一.1995年至2007年,信阳职业技术学院4家实习医院共行颈椎后路手术124例,发生心跳骤停6例(4.84%),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
颈椎前路钛网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0例体会
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作者对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钛网植骨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采用颈前路钛网植骨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4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5.0~70.0(51.2±7.4)岁.
-
睾丸扭转2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体会
睾丸扭转又称为精索扭转,是青少年阴囊急性肿痛的重要原因,因精索自身扭转,使得精索内的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发生扭曲,导致睾丸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或坏死,是年轻男性失去睾丸常见的原因[1-2],所以早期诊断是该病手术成功的关键.一旦延误诊断及治疗,将导致睾丸坏死或不可逆性睾丸萎缩[3].
-
顺铂和5-氟尿嘧啶联合替尼泊苷或依托泊甙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顺铂(CDDP)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替尼泊苷(VM-26)组成的VCF方案或联合依托泊甙(VP-16)组成的ECF方案治疗胃癌的疗效.方法:10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VCF方案治疗组(54例)和ECF方案治疗组(48例),比较2组的治疗有效率(RR)、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DFS)以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VCF方案治疗组和ECF方案治疗组的RR分别为75.9%和54.2%(λ2=5.883,P=0.021),mOS分别为9.3和6.6个月(λ2=9.799,P=0.002);DFS为5.9和4.3个月(λ2=13.230,P=0.001).VCF方案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7.0%,42.6%和40.7%,高于ECF方案治疗且(70.8%,18.8%和14.6%)(λ2=4.081,6.710,8.545,P<0.05).而ECF方案治疗组脱发的发生率为56.3%,高于VCF的35.2%(λ2=4.554,P<0.05).结论:VCF方案治疗胃癌明显优于ECF方案的疗效,但骨髓毒性大于ECF方案.
-
低剂量替尼泊苷联合沙利度胺对人胃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尼泊苷(VM-26)联合沙利度胺对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荷瘤小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变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BGC-82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沙利度胺组、高剂量VM-26组、低剂量VM-26组、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经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VM-26、生理盐水,经口灌注沙利度胺.用药2周后测量裸鼠移植瘤瘤重,计算抑瘤率;观察裸鼠骨髓造血功能,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44v6的表达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各组裸鼠移植瘤瘤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570,P<0.05).各组移植组织中VEGF、CD44v6表达及MV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λ2/F=22.881、26.371、19.518,P均<0.05);各治疗组VEGF的表达和MV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组CD44v6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组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抑制较高剂量VM-26组减轻.结论:低剂量VM-26联合沙利度胺能抑制人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新生血管的形成,且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
胃癌内科治疗现状
胃癌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1].由于早期诊断率低,多数患者确诊时处于进展期而失去手术机会;部分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和转移,5 a生存率仅10%~30%,临床上这些患者均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作者对胃癌内科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
紫杉醇联合替尼泊苷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杉醇(Taxol)和替尼泊苷(VM-26)联合应用对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Taxol单药(0.75、1.50、3.00、6.00、12.00 mg/L),VM-26单药(1.25、2.50、5.00、10.00、20.00mg/L)及联合用药(0.75/1.25,1.5/2.50,3.00/5.00,6.00/10.00,12.00/20.00 mg/L)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0.75 mg/L Taxol、1.25 mg/L VM-26单药及其联合用药作用0,12,24,4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Taxol和VM-26单药及联合用药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的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联合用药指数(CI)为1.43.经1.25 mg/L的VM-26和0.75 mg/L Taxol单药及联合用药均可诱导胃癌BGC-823细胞的凋亡,Taxol单药处理后24 h,使G2/M细胞显著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VM-26单药处理后48 h,G1/G0、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加.结论:Taxol与VM-26单药均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有拮抗作用.
-
5-氟尿嘧啶联合替尼泊苷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和替尼泊苷(VM-26)联合应用对胃癌BGC-823细胞的体外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测定5-FU单药(15.63、31.25、62.50、125.00、250.00 mg/L),VM-26单药(1.25、2.50、5.00、10.00、20.00 mg/L)及联合用药(15.63/1.25、31.25/2.50、62.50/5.00、125.00/10.00、250.00/20.00mg/L)对BGC-823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5.63 mg/L 5-FU、1.25 mg/L VM-26单药及其联合用药0、12、24、4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VM-26和5-FU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药物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5.63 mg/L 5-FU单药处理后12、24 h时S期细胞增多,G2/M期细胞减少;1.25 mg/L VM-26单药处理细胞后G2/M期细胞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多;联合用药24 h后S期细胞显著减少,G2/M期细胞显著增多;联合用药处理后12、24 h细胞凋亡率比单药5-FU和VM-26处理相同时间点显著增加.结论:5-FU和VM-26单药均可抑制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低剂量联合用药抑制作用较单药应用增加.单药和联合用药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且细胞周期的分布不同.
-
人重组p53腺病毒感染p53突变mBGC-823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重组p53腺病毒(rAd-p53)感染含突变型p53基因胃癌BGC-823细胞(mBGC-823)对顺铂(CDDP)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d-p53(5×1010vp/L)感染mBGC-823细胞48 h后P53蛋白的表达;MTT法测定rAd-p53单药组(5×109、5×1010、5×1011vp/L)、CDDP单药组(3.125、6.25、12.50 mg/L)及联合用药组(5×109/3.125、5×1010/6.25、5×1011/12.5vp,mg/L)作用后mBGC-82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与凋亡率.结果:rAd-p53感染mBGC-823细胞48 h,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3.74±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80±5.32)%(t=-13.039,P<0.001);rAd-p53、CDDP单药及联合用药均可抑制细胞生长,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均<0.001).rAd-p53单药产生以G2/M期为主的阻滞,凋亡率为(11.76±2.33)%;CDDP单药产生以G1期为主的阻滞,凋亡率为(24.70±2.42)%;联合用药组产生G2/M期为主阻滞,凋亡率为(51.88±2.03)%;各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620.595,P均<0.001).结论:腺病毒介导p53基因感染mBGC-823细胞改变了细胞内在突变的p53状态,诱导凋亡并增加对CDDP的敏感性.
-
替尼泊苷和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替尼泊苷(Vm-26)和5-氟尿嘧啶(5-FU)联合奥沙利铂(OXA)组成的VOF或联合顺铂(CDDP)组成的V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方法:73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VOF方案治疗组(38例)和VCF方案治疗组(35例),比较2组间的治疗有效率(RR),中位总生存时间(mOS),无进展生存时间(DF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OF及VCF方案治疗组的RR分别为68.4%和62.8%(λ2=0.250,P>0.05),mOS分别为10.0和8.9个月(λ2=3.203,P>0.05),DFS为6.6和6.5个月(λ2=1.221,P>0.05).VCF方案治疗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厌食的发生率分别为82.9%,77.1%和77.1%,高于VOF方案治疗组的55.3%,55.3%和52.6%(λ2=6.428,3.873,4.773,P<0.05),而VOF方案的末梢神经毒性发生率为57.9%,高于VCF方案的2.8%(λ2=25.574,P<0.05).结论:VOF方案治疗胃癌近期有效率与VCF方案的疗效相当,但毒副反应小于后者.
-
真核起始因子4E反义寡核苷酸对人食管癌EC-1细胞中真核起始因子4E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反义寡核酸(ASODN)对人食管癌EC-1细胞中eIF4E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针对eIF4E不同基因位点的2条反义寡核苷酸(ASODN1、2)和1条无义寡核苷酸(N-ODN)转染EC-1细胞(设5、10、15 μmol/L 3个转染浓度),分别培养24、48、72 h,并设空脂质体转染作为空白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eIF4E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ASODN 1、2转染EC-1细胞培养24、48、72 h后,各组中eIF4E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降低,2者分别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ODN1、2组每个时间段内随浓度增加ASODN抑制效应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423、10.284、10.496、7.621、8.420和9.089,P<0.05),组间相同时间点、相同浓度的抑制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ODN组和空白对照组对eIF4E的表达均无抑制效应.结论:特异性的ASODN能有效抑制人食管癌EC-1细胞中eIF4E的表达.
-
食管鳞癌组织中分化相关基因NDRG1的表达及肿瘤诱导分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分化相关基因NDRG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是近年来发现的与细胞分化有关的基因,其在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呈低表达.近年来,作者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裸鼠移植瘤实验等技术,观察了正常食管黏膜、癌旁不典型增生黏膜和食管癌组织中NDRG1 mRNA及蛋白的表达规律;并从体内、外两个角度探讨了NDRG1的诱导分化作用和诱导分化剂佛波酯、维甲酸、丁酸钠、维生素D3对食管癌EC9706细胞NDRG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1-9].
-
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置入术中除颤阈值测试必要性的商榷
因为在置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应用的初期,ICD自动除颤失败的情况相对多见,且接受ICD治疗的患者为有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的猝死高危患者,而且当时治疗室速或室颤的程序仅有电击,所以ICD置入术中,医生往往需要诱发室颤以确保置入的装置能够可靠的检测到室颤的发生并能成功除颤.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2 |
1998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02 03 04 |
1992 | 01 02 03 04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7 | 01 02 03 04 |
1986 | 01 02 03 04 z1 |
1985 | 01 02 03 04 |
1984 | 01 02 03 04 |
1983 | 01 02 03 04 |
1982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