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정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氟病区成人雌激素受体α基因 PvuⅡ多态性与骨组织异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 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与氟暴露地区成人骨组织异常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氟病区及对照区选择当地出生或居住5 a以上18~55岁的人群为观察对象;采用PCR-RFLP法分析ERα基因PvuⅡ多态性;采用X线检查两区人群骨组织改变。结果: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骨组织异常率分别为65.34%和4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p基因型为参照,暴露组携带Pp/PP人群骨组织异常的危险性增高(PR=1.087,95%CI=1.053~1.437或PR=1.145,95%CI=1.104~1.318)。结论:携带ERαPvuⅡPp/PP基因型可能增加骨组织对氟暴露敏感性。
-
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γ和白介素2诱导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效果
目的:探讨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 ATG)诱导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的活性和功能,为CIK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9例肿瘤患者外周血10 m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D3单抗或ATG (50、250、500μg/L)联合干扰素γ、白介素2诱导培养。培养至第6~10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状况,培养至第1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IK 免疫表型( CD3、CD4、CD8、CD56)、激活性表面标志( CD28、CD27、CD69、NKG2D)、抑制性表面标志(PD1、CD152)及Granzyme-B、干扰素γ分泌量。结果:4种培养方式下,细胞增殖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3单抗相比,ATG培养的CIK中CD3+CD4+和CD3+CD8+细胞比例较低(P<0.001), CD3-CD56+与CD8+CD69+细胞比例较高,CD56+细胞干扰素γ和Granzyme-B分泌水平较高。结论:ATG诱导的CIK免疫活性优于用CD3单抗经典方案培养的CIK,抗肿瘤能力较强。
-
应用 DNAStar软件预测结核分枝杆菌 Rv3812的抗原表位
目的:预测结核分枝杆菌Rv3812蛋白的抗原表位。方法:利用DNAStar软件包中Editseq软件将结核分枝杆菌Rv3812氨基酸序列进行编辑保存,然后利用Protean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分析,预测Rv3812蛋白的二级结构、B细胞抗原表位及T细胞抗原表位,然后再用BLAST分析其与人类抗原表位的同源性。结果:Rv3812蛋白具有丰富的二级结构和多处抗原指数较高的区段,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较少,可能位于55~68、77~99、116~120、265~280、283~294、303~326、330~337和425~435位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该蛋白潜在的T细胞抗原表位较多,可能位于6~30、55~85、97~140、159~191、202~204、208~231、251~264、270~281、287~299、311~334、337~343、349~356、368~385、394~413、428~433、437~441、470~476、479~481和488~493位氨基酸残基或其附近。结论:Rv3812是一个T细胞抗原表位占优势的蛋白抗原,B细胞抗原表位略少。
-
N-乙酰-D-乳糖胺、抗 CD28单克隆抗体对肺癌患者来源的 CIK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N-乙酰-D-乳糖胺联合抗CD28单克隆抗体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的影响。方法:提取32例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为对照组、抗CD28单克隆抗体组、N-乙酰-D-乳糖胺组及抗CD28单克隆抗体和N-乙酰-D-乳糖胺联合组(联合组),依据CIK细胞培养流程培养和分组处理后于第4、8、10、12、14天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第14天测定IL-2、IL-10、γ干扰素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及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抗CD28单克隆抗体、N-乙酰-D-乳糖胺单独作用均能促进CIK细胞增殖及IL-2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分泌,增加效应细胞(CD3+CD8+细胞)的比例,增强CI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P<0.05),但二者联合没有协同效应( P>0.05)。结论:N-乙酰-D-乳糖胺与抗CD28单克隆抗体均能增强CIK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但二者无协同作用。
-
5-羟色胺对肠炎小鼠结肠组织中 GRP78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5-羟色胺(5-HT)对肠炎小鼠结肠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8周龄的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6组( n=8):正常对照组,低、高剂量5-HT组(分别给予1.0、2.0 mg/kg的5-HT灌肠,每3 d 1次),低、高剂量DSS组(分别饮用10或25 g/L DSS溶液),DSS+5-HT组(给予10 g/L DSS+1.0 mg/kg 5-HT),于第6天结束时处死小鼠。通过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肠长度测定和HE染色等方法评估肠道炎症程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IL-6、TNF-α和 GRP78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GRP78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低、高剂量5-HT组小鼠无肠炎,低剂量DSS组有轻微肠炎,高剂量DSS组和DSS+5-HT组有严重肠炎。 IL-6和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随炎症程度而增加。 GRP78 mRNA和蛋白在正常对照组、低剂量5-HT组和低剂量DSS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剂量5-HT组、DSS+5-HT组和高剂量DSS组,尤其是高剂量DSS组表达增高( P<0.05)。结论:5-HT可能通过上调GRP78蛋白的表达激活内质网应激反应,参与肠道炎症反应。
-
Fgl2基因过表达对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建立慢病毒介导纤维介素蛋白2( Fgl2)基因过表达自身免疫性心肌炎( EAM)大鼠模型,探讨Fgl2基因过表达对EA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M组、空载体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组( EAM-GFP组)和Fgl2慢病毒过表达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组( EAM-Fgl2组)4组。在实验第60天,对各组大鼠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检测各组大鼠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Fgl2蛋白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静脉血脑钠肽( BNP)水平。结果:4组心肌组织中Fgl2蛋白和静脉血BNP表达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EAM-Fgl2组Fgl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EAM组和EAM-GFP组;与其他3组比较,EAM-Fgl2组的LVFS和LVEF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01)。结论:慢病毒介导的Fgl2基因过表达载体能明显上调EAM-Fgl2组心肌细胞中Fgl2蛋白的表达;且慢病毒介导的Fgl2基因过表达后可恶化EAM大鼠心功能。
-
PDX-1联合利拉鲁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效果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PDX-1)联合利拉鲁肽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胰岛样细胞(IPCs)的效果。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pcDNA3.1(+)-PDX-1,脂质体介导其转染贴壁培养法分离得到的大鼠BMSCs,用潮霉素筛选稳定转染细胞PDX-1-BMSCs。将BMSCs和PDX-1-BMSCs分别用50 nmol/L利拉鲁肽或培养液培养10 d,然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胰岛素浓度,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中Tle、Nkx6.1、Ngn3、Nestin、PDX-1 mRNA的表达。结果:4组细胞诱导过程中形态上趋向胰岛样细胞分化;利拉鲁肽和PDX-1均可诱导BMSCs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P<0.05);PDX-1可促进BMSCs中PDX-1、Ngn3、Nkx6.1、Tle mRNA的表达(P<0.05);利拉鲁肽可促进PDX-1、Ngn3 mRNA的表达(P<0.05);两者有协同作用的趋势。结论:PDX-1联合利拉鲁肽可以诱导BMSCs向IPCs分化并分泌胰岛素。
-
氯化锂联合 hUC-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氯化锂(LiCl)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APP+转基因小鼠)的干预作用。方法:PCR鉴定为APP+转基因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APP+组、hUC-MSCs移植组、LiCl注射组、联合处理组( LiCl注射+hUC-MSCs移植)。处理1个月后,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的认知水平,酶标仪法和分光光度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qRT-PCR和Western blot 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与APP+组比较,LiCl注射组APP+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延长,MDA含量下降,小鼠海马组织中β-catenin、c-Myc mRNA和蛋白表达量增加,GSK-3β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 P均<0.05); hUC-MSCs移植可使APP+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升高(P均<0.05),其他指标的变化与LiCl注射组相同;LiCl注射联合hUC-MSCs移植对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MDA含量、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具有协同效应(P<0.05)。结论:LiCl联合 hUC-MSCs移植对APP+转基因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CYP3 A4*1 G依赖的 CYP3 A4内含子10启动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CYP3A4*1G依赖的CYP3A4内含子10启动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CYP3A4*1G依赖的CYP3A4内含子10的启动子功能。方法:以质粒pGEM-CYP3A4为模板扩增出CYP3A4 cDNA,PCR产物经EcoRV、XbaⅠ双酶切后插入到pcDNA3.1/Hygro(+)的EcoRV、XbaⅠ双酶切位点之间,构建pcDNA3.1-3A4。分别以人基因组DNA和pGEM-CYP3A4质粒DNA为模板,扩增出CYP3A4启动子和CYP3A4内含子10全长(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插入到pcDNA3.1-3A4的MluⅠ、NheⅠ双酶切位点之间,取代原有的CMV启动子,构建pcDNA3.1-P3A4、pcDNA3.1-W3A4(野生型)和pcDNA3.1-M3A4(突变型)。将质粒转染入HepG2细胞,检测CYP3A4 mRNA表达水平。结果:构建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验证与测序鉴定,插入片段的序列和方向与预期完全一致。与转染pcDNA3.1/Hygro(+)的HepG2细胞比较,pcDNA3.1-P3A4、pcDNA3.1-W3A4、pcDNA3.1-M3A4转染组细胞CYP3A4 mRNA表达水平均提高(P<0.05),但 pcDNA3.1-M3A4组表达水平低于 pcDNA3.1-P3A4和 pcDNA3.1-W3A4组(P <0.05)。结论:成功构建了CYP3A4*1G依赖的CYP3A4内含子10启动的真核表达载体;CYP3A4内含子10能够启动CYP3A4基因的表达,且存在CYP3A4*1G等位基因依赖性。
-
小鼠不同动情周期子宫内膜组织中 Bcl-2、Bax 和 Caspase-9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Bcl-2、Bax和Caspase-9在性成熟期小鼠动情周期不同阶段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选取32只性成熟期健康未孕雌性昆明小鼠,通过阴道脱落细胞检测法,根据阴道涂片细胞种类,确定各小鼠所属动情周期阶段,将小鼠分4组(n=8),分别为动情前期组、动情期组、动情后期组、动情间期组。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9蛋白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Bcl-2在子宫内膜上皮组织中表现出与动情周期相关的规律性表达,动情间期表达高于其他各期(P<0.05);Bax在各动情周期均有表达,不同动情周期子宫内膜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6);Caspase-9在动情期子宫内膜组织中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胞质、固有层子宫腺细胞胞质、基质细胞胞质,且动情前期表达低于其他各期( P<0.05)。结论:Bcl-2、Bax、Caspase-9在动情周期中共同调节子宫内膜细胞周期性的增殖与凋亡。
-
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呈现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1]。早期患者接受宫颈癌根治术后多数能长期生存[2],但术后患者阴道长度明显缩短,对其性生活造成不良影响[3],尤其是年轻患者。术中同时行阴道延长术(传统盆腔腹膜缝合)可以延长术后阴道长度和改善术后性生活质量,但手术方法比较复杂,临床效果欠佳。作者自2014年起对此类患者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行改良盆腔腹膜缝合,上提阴道断端以延长术后阴道长度,并与传统缝合法进行对比,探讨改良盆腔腹膜缝合法延长宫颈癌根治术后阴道长度及改善性生活的效果及可行性。
-
河南省2009至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9至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疫苗安全性。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河南省2009至2014年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9至2014年共收集AEFI个案13282例,年均报告发生率为54.41/100万剂,其中严重AEFI 356例,报告发生率为1.46/100万剂。男女性别比为1.36砄1;2岁以下儿童占71.33%;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洛阳、郑州和焦作等地。报告数多的疫苗是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4070例),报告发生率高的是7价肺炎疫苗(790.00/100万剂),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高的为麻疹疫苗(56.19/100万剂)。 AEFI一般反应临床损害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以过敏反应性疾病为主。所有AEFI中,治愈或好转占98.93%。60例死亡病例中,异常反应死亡18例。结论:较低的严重AEFI报告发生率和较好的预后提示河南省疫苗安全性良好。
-
孕妇血浆中胎儿特异性 C21 orf105、PLAC4 mRNA的检测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中胎儿特异性C21 orf105、PLAC4 mRNA的稳定性及其表达量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①收集30例健康单胎妊娠妇女的血样,分为8组,其中4组分别在室温中放置0、6、24、72 h,余4组分别于4℃条件下放置0、6、24、72 h,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C21orf105、PLAC4 mRNA。②收集健康单胎妊娠妇女的血样,其中经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胎儿为21-三体综合征的孕妇38例,胎儿染色体正常的孕妇40例,同法检测血浆C21orf105、PLAC4 mRNA。结果:30例孕妇血浆中均能检测到C21orf105、PLAC4 mRNA,孕妇血浆室温放置72 h后,C21orf105、PLAC4 mRNA无明显降解(P>0.05)。21-三体综合征胎儿孕妇血浆中C21orf105、PLACA4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胎儿孕妇( P<0.001)。结论:母体血浆中C21orf105、PLAC4 mRNA很稳定,其检测有望成为21-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的有效指标。
-
柯萨奇病毒 B3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 C57BL/6J小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由柯萨奇病毒B3(CVB3)Nancy株诱导的病毒性心肌炎(VMC) C57BL/6J小鼠模型。方法:4周龄、6周龄C57BL/6J小鼠各50只,每个年龄组随机选取15只作为对照(腹腔注射PBS),剩余35只腹腔接种含CVB3 Nancy株的病毒悬液(1×105 PFU/只),于感染后第14天取心脏,行HE染色和CD3、CD45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学评价,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并做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AKT、IkBα、GSK3β的表达。结果:4周龄小鼠造模过程中有19只(54.3%)死亡;与对照小鼠比较,模型小鼠心肌呈现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和片状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CD3、CD45阳性细胞弥漫浸润于心肌间质,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磷酸化AKT、IkBα、GSK3β表达增高(P<0.05)。6周龄小鼠造模过程中有3只(8.6%)死亡,模型小鼠心肌组织中炎症反应轻于4周龄模型小鼠(P<0.05)。结论:成功建立了VMC的C57BL/6J小鼠模型,4周龄C57BL/6J小鼠更适用于模型的建立。
-
黄芪甲苷对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对过氧化氢诱导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Ⅰ中取HUVECs后分为5组,其中4组分别给予不同质量浓度的黄芪甲苷预处理后,用过氧化氢诱导建立HUVECs损伤模型,对照组不处理。实验Ⅱ中另取HUVECs分为4组,即对照组、LiCl组、黄芪甲苷组及LiCl+黄芪甲苷组,后3组按分组处理后均同上用过氧化氢诱导。采用MTT法检测上述各组细胞存活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γ-H2 AX、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过氧化氢可抑制HUVECs存活,诱导其凋亡,而黄芪甲苷可改善上述情况(P<0.05)。 Wnt通路激动剂LiCl预处理后,黄芪甲苷对损伤HUVECs的保护作用减弱,同时DNA损伤标记分子γ-H2AX以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黄芪甲苷可缓解氧化应激诱导的HUVECs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依托咪酯对 HEK-293细胞中异源表达的 hERG 钾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HEK-293细胞中异源表达的hERG钾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的方法将野生型hERG(WT-hERG)、突变型Y652A-hERG和F656C-hERG分别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93,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依托咪酯对转染后HEK-293细胞表达的hERG钾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的影响。结果:依托咪酯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WT-hERG转染的HEK-293细胞钾通道电流,其半数大抑制浓度为(6.41±2.43)μmol/L,对激活曲线和失活曲线无明显影响。与WT-hERG转染的HEK-293细胞相比,依托咪酯对突变体Y652 A-hERG及F656 C-hERG转染的HEK-293细胞内钾通道电流的抑制作用减弱。结论:F656 C可能是依托咪酯抑制hERG钾通道的重要靶点。
-
平均小 ADC值在儿童髓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 DWI)在儿童髓母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1例儿童幕下肿瘤行常规磁共振成像( MRI)增强检查和DWI检查,测量肿瘤实质小表观弥散系数( ADC)。结果:髓母细胞瘤38例,平均小ADC值为(0.51±0.11)×10-3 mm2/s;星形细胞瘤(Ⅰ~Ⅱ级)17例,平均小ADC值为(1.59±0.51)×10-3 mm2/s;室管膜瘤16例,平均小ADC值为(0.86±0.22)×10-3 mm2/s。三种肿瘤的平均小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小ADC值诊断髓母细胞瘤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0.011。平均小ADC值以0.626×10-3 mm2/s为阈值,与病理结果对照,诊断髓母细胞瘤的敏感度为94.7%,特异度97.0%,准确率为94.7%,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887。结论:常规MR检查联合DWI及ADC值测定对术前诊断儿童髓母细胞瘤有明显的优势。
-
颅底巨大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颅底肿瘤因位置深、解剖关系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有相当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而对于直径≥6 cm的颅底巨大肿瘤更是临床治疗中具有挑战性的疾病之一。为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疗效,作者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显微手术的21例颅底巨大肿瘤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
硫酸吲哚酚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观察肾毒性物质硫酸吲哚酚对人内皮祖细胞( EP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PC,分别用0(对照)、25、50、100和200 mg/L硫酸吲哚酚刺激24、72、120 h后,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分别用0(对照)、200 mg/L硫酸吲哚酚刺激24 h后,BrdU法测定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测定活性氧( ROS)。结果:硫酸吲哚酚体外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EPC细胞活性。200 mg/L硫酸吲哚酚作用24 h, EPC增殖受抑(P<0.05),同时细胞内ROS大量累积(P<0.05)。结论:硫酸吲哚酚可通过增加EPC细胞内ROS累积,抑制EPC增殖。
-
全扩张法耳再造术效果观察
小耳畸形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疾病。耳廓再造是整形外科中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手术[1]。目前比较成熟的耳再造方法是庄洪兴等[2]提出的扩张加植皮法外耳再造术,该方法再造耳廓外耳轮廓能明显改善,但也存在皮肤量不足等诸多缺点[3],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作者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采用大容量扩张器扩张的方法行外耳再造术19例,扩张皮瓣能完全覆盖整个耳廓支架,形态良好,并发症少,现报道如下。
-
不同年龄IVF-ET患者卵丘颗粒细胞端粒长度与卵母细胞成熟度及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卵丘颗粒细胞的端粒长度与卵母细胞成熟度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81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的卵丘颗粒细胞,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低龄(<35岁)组42例和高龄(≥35岁)组39例。应用qRT-PCR测量卵丘颗粒细胞端粒长度。结果:卵丘颗粒细胞端粒长度与年龄呈负相关(r=-0.267,P=0.021),低、高龄组内成熟卵母细胞的卵丘颗粒细胞端粒长度明显比未成熟卵母细胞的长(P<0.05)。高龄组妊娠者端粒长度较未妊娠者长(P<0.05)。结论:在IVF-ET中,卵丘颗粒细胞的相对端粒长度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可反映卵母细胞的成熟度;端粒长度缩短可能会影响妊娠结局。
-
人胰淀素和烟碱诱导相同离子通道的激活
目的:观察人胰淀素和烟碱对大鼠脑乙酰胆碱能神经元膜上受体通道活动的影响。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基底前脑神经元上,采用细胞贴附式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人胰淀素或烟碱单独应用可以分别诱导相同通道的激活。烟碱与人胰淀素诱导的37 pS电导单通道电流幅度分别为(-3.6±0.4)和(-3.5±0.3) pA,65 pS电导单通道电流幅度分别为(-6.0±0.2)和(-6.1±0.3) pA,两电导水平的单通道电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在电流钳记录模式,人胰淀素或烟碱单独应用可引起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并诱发动作电位的产生。 DHβE完全阻断烟碱和人胰淀素的作用,应用人胰淀素受体拮抗剂AC253也观察到类似的效果。结论:人胰淀素受体和烟碱受体在中枢神经元存在功能性协同作用。
-
食管超声引导下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研究
房间隔缺损( atrial septal defects , ASD )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占先心病的10%~15%[1]。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ASD修补术(ASDR)[2]、内科X线下经皮导管介入ASD封堵术[3]、外科食管超声(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 TEE )引导下经胸微创ASD封堵术[4-6]。2014年11月以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在经胸微创ASD封堵术的基础上实施了21例TEE引导下经皮ASD封堵术,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 Beclin-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RSV组,每组25只,模型组和RSV组通过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心肌肥厚模型,术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瑞舒伐他汀(4 mg/kg)灌胃,1次/d,连用4周。4周后测定心脏指数,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中Becl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明显肥厚,心脏指数升高,心肌组织中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 P<0.05);与模型组比较, RSV组大鼠心肌无明显肥厚,心脏指数降低,心肌组织中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自噬水平有关。
-
生物活性玻璃对体外脱矿釉质再矿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物活性玻璃对早期脱矿釉质再矿化的作用。方法:将40块牛牙釉质块建立人工龋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生物活性玻璃组(用质量分数6%生物活性玻璃进行再矿化处理)、GC护牙素组、NaF组(用质量分数2%NaF进行再矿化处理)和去离子水组。采用pH循环法进行再矿化处理,2次/d,5 min/次,循环15 d。用显微硬度仪测量脱矿前、再矿化前及再矿化后牙釉质表面的显微硬度,荧光显微镜观察早期釉质龋表层下的荧光带厚度,测定脱矿深度。结果:生物活性玻璃组、GC护牙素组、NaF组再矿化后显微硬度均较再矿化前增加,且生物活性玻璃组提高幅度大(P<0.05)。4组再矿化区荧光带厚度均较脱矿区降低(P<0.05),其中生物活性玻璃组、GC护牙素组、NaF组均大于去离子水组( P<0.05)。结论:质量分数6%生物活性玻璃溶液促进脱矿釉质再矿化的疗效较好。
-
血清标记物检测结合智能算法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基于智能算法建立胃癌的辅助诊断模型。方法:以经病理学确诊的156例胃癌患者为胃癌组,以150例消化道良性病变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11种标记物的含量,通过比较ROC曲线下面积筛选出9种血清标记物,分别应用BP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胃癌的数学辅助诊断模型,并通过40例测试集评价其效果。结果:成功建立了2种不同的胃癌辅助诊断模型,其中BP算法建立的诊断模型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85%、80%,支持向量机诊断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5%、85%。结论:支持向量机诊断模型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相对较高,对胃癌的早期预测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三种促排卵方案对不同年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IVF-ET妊娠及出生结局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比三种促排卵方案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及出生结局,探讨不同年龄患者佳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VF-ET助孕治疗的165例EMs患者的203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及促排卵方案进行分组:年龄<35岁,分长方案组( n=51)、超长方案组( n=61)和改良超长方案组(n=24);年龄≥35岁,分长方案组(n=16)、超长方案组(n=33)和改良超长方案组(n=18)。统计各组实验室结果、妊娠结局及出生婴儿各项指标。结果:①年龄<35岁者超长方案组的正常卵裂率(99.3% vs 96.0%,P=0.008)、优质胚胎率(75.7%vs 67.1%,P=0.021)、着床率(42.2% vs 27.1%,P=0.022)和临床妊娠率(63.3%vs 37.8%,P=0.011)均高于长方案组;②年龄≥35岁者改良超长方案组的可移植胚胎率(93.5% vs 70.4%vs 75.5%,P=0.011)、优质胚胎率(91.9%vs 55.1%vs 65.5%,P<0.001)和胚胎利用率(95.1%vs 72.6%vs 79.4%,P=0.002)均高于长方案组和超长方案组。结论:年龄<35岁EMs患者采用长方案促排卵效果不佳,而采用超长方案促排卵临床结局相对较好;年龄≥35岁EMs患者采用改良超长方案促排卵实验室结果佳。
-
姜黄素对鱼藤酮损伤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目前PD治疗以应用多巴胺的替代品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主,这些药物虽能有效缓解PD的临床症状,但长期用药会产生疗效减退、症状波动、运动及非运动并发症。原则上PD一旦被诊断就应及早予以保护性治疗,其目的是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氧化应激在PD的进展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1-2]。氧化应激损伤涉及氧化应激和抗氧化系统的失衡,早期给以抗氧化剂可能限制氧化损伤。姜黄素( curcu-min,Cur)是从姜黄中提取的酚性色素,为姜黄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3]。作者以鱼藤酮(rotenone,Ro)损伤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细胞为氧化应激损伤模型,观察Cur对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为Cur对PD治疗的基础研究打下基础。
-
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大过程中兔心电图的变化
目的:观察压力超负荷左心室肥大( LVH)过程中兔心电图的动态变化。方法:将55只兔随机分为模型组30只和对照组25只。模型组采用肾上腹主动脉次全结扎法制成压力超负荷LVH模型;对照组除不行腹主动脉缩窄外,其余同上。术前及术后2、4、6、8周行心电图检查,测量12导联QRS波振幅、心电轴、QRS波宽度及QTc间期;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下壁厚度( LVIW)、左室后壁厚度( LVPW)及室间隔厚度( IVS);术前及术后8周行X线检查测量心胸比值。结果:模型组死亡3只,对照组死亡2只。从术后第4周开始模型组兔LVIW、LVPW及IVS明显增增大并逐渐增加(P<0.05),术后第8周心胸比值高于术前(P<0.05)。模型组从术后第2周开始,各导联QRS波振幅明显增大并逐渐增加(P<0.05);从术后第4周开始QRS波时间、QTc间期和V1~V3导联R/S比值明显增大并逐渐增加(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压力超负荷LVH过程中兔心电图主要表现为下壁及胸前导联QRS波振幅增大、QRS波时间及QTc间期延长、胸前导联R/S比值增大;心电图的变化早于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
-
随访干预对 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
目的:了解规范化随访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知信行的影响,为随访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匿名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河南省5个艾滋病防治示范县的835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5个项目县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规范化随访率为64.31%(537/835),总体知识知晓率为83.11%,其中规范化随访组为85.10%,非规范化随访组为7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2组比较,亲戚、朋友对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日常性行为中规范化随访组安全套使用情况优于非规范化随访组( P<0.001)。结论:规范化的随访干预能够有效改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知信行,提高艾滋病的防治效果。
-
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主动脉窦瘤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心脏疾病,病情凶险,需尽早手术。由主动脉窦瘤破裂所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infective endocarditis , IE ),更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及凶险。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作者共收治了1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 ruptured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RSVA)合并IE的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现总结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人工晶状体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临床观察
晶状体半脱位原因可分为先天性、继发性,患者可出现高度近视、散光、单眼复视等屈光不正,也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等并发症[1]。根据晶状体脱位范围及浑浊程度等情况不同,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晶状体囊内或囊外摘除或超声乳化摘除,前段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 , IOL )双襻缝线固定术、囊袋张力环植入、前房型IOL植入、虹膜夹型IOL植入等。但以上手术方法在治疗晶状体半脱位的同时也可能存在各种弊端如手术耗时长、花费高、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等。2011至2015年,作者使用IOL囊袋内单襻缝线固定术治疗晶状体半脱位23例25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TM4SF1在人乳腺癌细胞 MCF-7和 MDA-MB-231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TM4SF1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靶向抑制TM4SF1基因后2种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采用RT-PCR检测MCF-7和MDA-MB-231细胞中TM4SF1 mRNA表达情况,以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的TM4SF1 mRNA表达作为参照;应用TM4SF1 siRNA瞬时转染MCF-7、MDA-MB-231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转染效果和TM4SF1蛋白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沉默TM4SF1前后2种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MCF-7细胞中TM4SF1 mRNA表达量为(1.159±0.218),MDA-MB-231细胞中表达量为(1.396±0.199),均高于MCF-10A细胞中的表达量(0.016±0.004)(P均<0.05);且恶性程度较高的细胞MDA-MB-231高于低度恶性的MCF-7细胞(P<0.05)。特异性转染TM4SF1 siRNA后,该基因表达被抑制,同时MCF-7和MDA-MB-231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下降(P均<0.05),而细胞的增殖能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M4SF1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中高表达,并增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
儿童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7例
中枢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 CNS-PNET )是一类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包括位于幕上、脑干和脊髓的PNET [1]。近十年我国儿童CNS-PNET病例报道不足200例。现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儿童CNS-PNET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特点及预后总结报道如下。
-
microRNA-151检测用于评价卵巢癌铂类药物疗效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microRNA检测用于评价卵巢癌患者铂类药物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纳入接受顺铂化疗的初治卵巢癌患者88例,根据ATP-TCA结果分为敏感组(45例)和耐药组(43例)。 microRNA微阵列分析2组患者血清microRNA表达的差异,并使用qRT-PCR加以验证。绘制ROC曲线,分析microRNA-151高表达与卵巢癌化疗不敏感现象的关系。体外培养SKOV3细胞并转染 pcDNA3.1-microRNA-151或 pcDNA3.1空质粒,使用3μmol/L顺铂处理细胞48 h,计算细胞存活率,同时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 检测microRNA-151对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敏感组患者相比,耐药组患者中有5种microRNA表达上调,5种microRNA表达下调。 mi-croRNA-151水平的检测对于评价卵巢癌患者铂类药物疗效有临床价值(AUC=0.719,95%CI=0.607~0.831),高microRNA-151水平的患者发生对铂类药物不敏感的风险较高。高表达microRNA-151可减弱SKOV3细胞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提高Bcl-2的表达(P均<0.05)。结论:检测microRNA-151水平可以评估卵巢癌患者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
-
基于 BP算法的血液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癌及肝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8种血清及血常规指标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炎患者鉴别诊断中的特异性,建立BP诊断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对应收集同期109例肝炎患者作为肝炎组。分别收集两组患者的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 ALT)、白细胞计数( WBC)、红细胞计数( RBC)和血小板计数( PLT)等8种血清及血常规指标数据。利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敏感度,根据尤登指数计算两组界限值,然后建立纳入不同指标的BP神经网路模型,并计算模型的准确率。结果:GP73、AFP、AFU、AST、ALT、WBC、RBC、PLT 等8个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96、1.000、0.990、0.806、0.680、0.800、0.419和0.460。分别纳入8种指标和去掉RBC、PLT后的6种指标成功建立BP神经网络诊断模型,其准确率分别为86.0%(39/45)和95.5%(43/45)。结论:GP73、AFP、AFU、AST、ALT、WBC指标在肝癌和肝炎患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
不同负压引流强度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腹壁切口引流液中PDGF及 TGF-β含量的影响
目的:评价皮下负压引流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切口引流液中PDGF、TGF-β含量的影响。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80例,分为无负压组(30例)、低负压组(30例)及高负压组(20例),三组腹壁切口均给予自然对合处理,并分别实施不同强度的腹壁负压引流,监测三组切口愈合状况及引流液中PDGF及TGF-β含量。结果:无负压组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高负压组及低负压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低于低负压组及高负压组(P<0.05),低负压组、高负压组切口导管留置时间及术后第3天切口引流量显著少于无负压组(P<0.05)。术后第3天低负压组、高负压组腹壁切口引流液中PDGF和TGF-β含量高于无负压组(P<0.05),而高负压组PDGF含量高于低负压组( P<0.05)。结论:高负压引流对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切口愈合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孙氏手术治疗急性 A型主动脉夹层21例临床分析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发病迅速,病情紧急,若非手术治疗,预后极差,48 h内病死率为50%,1周内约70%,2周内可达90%[1]。近些年来随着CT血管造影( CTA)的普及及疾病防范意识的提高,很多患者都能够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2]。在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中,孙氏手术已逐步取代传统单纯升主动脉置换术,成为主流手术。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共对21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孙氏手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MAWD、MAWBP 和 Smad2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MAWD、MAWBP和Smad2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 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6例ESCC组织标本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免疫组化法测定MAWD、MAWBP及Smad2蛋白的表达。结果:MAWD、MAWBP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 Smad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 P<0.05);MAWD与MAWBP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呈正关联(rP =0.045,P<0.001),且均与Smad2蛋白表达负关联(rP =-0.285、-0.211,P<0.05)。 MAWD阳性表达率与ESCC 组织的TNM 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 Smad2阳性表达率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MAWD可能参与了ESCC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ESCC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和治疗靶点。
-
术中磁共振联合运动功能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 iMRI)联合运动功能神经导航在颅内病变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138例患者接受3.0T iMRI联合运动功能神经导航引导下颅内病变切除术;男75例,女63例;年龄5~83岁,平均43.2岁。全部病变邻近或累及运动功能皮质或皮质脊髓束。术中应用MR工作站携带的后处理软件进行实时BOLD-fMRI和DTI数据分析。结果:41例病变位于大脑皮质表面,根据运动功能神经导航3D脑表面脑回及脑沟的显示可明确判断病变部位。终81例(58.7%)因iMRI扫描后进一步扩大切除而获益。104例病变全切,全切率从297.%提高到75.4%。138例获长期(6个月以上)随访,其中127例(92.0%)患者无术后新发永久性运动障碍,127例中好转34例,无变化83例,暂时性10例(出院时);11例(8.0%)患者术后6个月仍遗留不同程度的新发运动障碍。结论:iMRI联合运动功能神经导航有助于大程度切除病变,同时小限度地损伤神经功能,对提高手术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2 |
1998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02 03 04 |
1992 | 01 02 03 04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7 | 01 02 03 04 |
1986 | 01 02 03 04 z1 |
1985 | 01 02 03 04 |
1984 | 01 02 03 04 |
1983 | 01 02 03 04 |
1982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