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 정주대학학보(의학판)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自噬对MCF-7细胞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自噬是否可以提高乳腺癌MCF-7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方法:取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组、3-MA(自噬抑制剂)组和3-MA+紫杉醇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Ⅰ、LC3B-Ⅱ和p62蛋白的表达情况.另取MCF-7细胞,用3-MA预处理细胞后,加入紫杉醇,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以未行3-MA预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结果:紫杉醇和3-MA均可促进MCF-7细胞凋亡,同时降低LC3B-Ⅱ/LC3B-Ⅰ的比值,升高p62蛋白的表达,紫杉醇和3-MA联用有协同作用(P<0.05).加用3-MA后,紫杉醇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增强(P<0.05).结论:抑制自噬可增强MCF-7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
MG53蛋白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MG53蛋白对脂多糖(LPS)损伤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HT22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250、500、1000、1500 mg/L)LPS分别处理HT22细胞12、24、36、48、60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LPS的作用时间及浓度.将HT2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G53(30 mg/L)组、LPS组和MG53+LPS组,分别采用CCK-8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和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细胞周期和迁移距离,ELISA法检测细胞内SOD活性和MD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经筛选,选定以500 mg/L的LPS作用48 h为细胞模型的实验条件.MG53可降低HT22细胞的凋亡率,促进G0/G1期细胞向S期转运,增加其迁移距离;升高细胞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细胞内Bcl-2和Cyclin D1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MG53蛋白对LPS诱导的HT22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四种人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IGFBP-rP1的定位及表达
目的:检测不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的定位及表达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RL95-2、HEC-1B和HEC-1A,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IGFBP-rP1在4种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4种子宫内膜癌细胞中IGFBP-r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示IGFBP-rP1主要定位于4种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胞浆.子宫内膜癌Ishikawa、RL95-2细胞中IGFBP-r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EC-1A、HEC-1B细胞(P<0.001).HEC-1A细胞中IGFBP-rP1 mRNA及蛋白表达量低,Ishikawa细胞中表达量高(P均<0.05).结论:4种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均表达IGFBP-rP1.
-
岭回归法分析孕期郑州市大气污染物暴露与新生儿出生形态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索新生儿出生形态特征与母亲孕期大气污染物SO2、NO2和PM10暴露的关系.方法:以2010年至2012年在郑州市某卫生院生产的527对健康产妇及其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电子秤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卧式身长计测量出生身长,皮尺测量出生腹围和头围;全自动监测分析2009年至2011年当地大气中SO2、NO2和PM10的24 h平均浓度;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利用岭回归法分析不同孕期母亲SO2、NO2和PM10暴露水平与新生儿出生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岭回归结果显示,母亲孕期SO2暴露平均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和头围有关(β分别为-0.370、-0.371、-0.139,P<0.05),母亲孕期NO2暴露平均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和身长有关(β分别为0.329、0.259,P<0.001).孕期分层分析发现,随着母亲孕早、中、晚期SO2及孕晚期PM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减少(β分别为-0.198、-0.253、-0.305、-0.143,P<0.05);而随着孕中、晚期NO2及孕早期PM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β分别为0.191、0.370、0.164,P<0.05);随着母亲孕早、中期SO2及孕晚期PM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身长减少(β分别为-0.197、-0.186、-0.212,P<0.05),而随着孕早、晚期NO2及孕早期PM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身长增加(β分别为0.158、0.306、0.114,P<0.05);随着孕晚期PM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腹围减少(β= -0.161,P<0.05),而随着孕早期PM10暴露浓度的增加,新生儿出生头围增加(β=0.177,P<0.05).结论:新生儿出生形态特征受母亲孕期大气污染物暴露的影响,其影响与孕期不同阶段有关.
-
NOX4在BEAS-2B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索非吞噬细胞氧化酶4(NOX4)在人肺正常上皮细胞BEAS-2B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 BEAS-2B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NOX4抑制剂二苯基氯化碘(DPI)组、TGF-β 组和TGF-β+DPI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Vimentin、NOX4的表达,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水平.结果:TGF-β可增加BEAS-2B细胞NOX4、Vimentin的表达及ROS水平,降低E-cad-herin的表达以及划痕宽度,DPI可以抑制NOX4、Vimentin的表达及ROS水平,增加E-cadherin的表达以及划痕宽度(P<0.001);DPI可拮抗TGF-β对NOX4、E-cadherin、ROS的作用(P<0.05).结论:抑制NOX4的表达可以抑制TGF-β诱导的BEAS-2B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进而抑制BEAS-2B细胞的迁移能力.
-
新基因AY358935对B16细胞小鼠体内外生长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基因AY358935对小鼠黑色素瘤B16在细胞小鼠体内外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小鼠AY358935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稳定转染B16细胞.MTT法检测AY358935转染细胞(B16-mAY细胞)、空质粒pcDNA3.1转染细胞(B16-pcDNA3.1细胞)及未转染的 B16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将 B16-mAY及B16-pcDNA3.1细胞分别腹背皮下接种于C57小鼠,观察两组成瘤情况.MTT法检测B16-mAY细胞培养上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结果:B16-mAY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明显高于B16-pcDNA3.1细胞及对照B16细胞(P<0.05).B16-mAY细胞移植瘤体积较B16-pcDNA3.1组明显增大(P<0.05).B16-mAY细胞培养上清组HUVEC增殖活性明显高于B16-pcDNA3.1培养上清组(P<0.05).结论:AY358935具有促进B16细胞生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促血管生长.
-
河南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线粒体ATP6基因9115、9185位点突变分析
目的:分析线粒体ATP6基因的9115位点和9185位点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及基因测序技术,分别对24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0例正常对照的外周血线粒体ATP6基因9115及9185位点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病例组9115位点突变率高于对照组(P=0.025),9115G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OR=4.790,95% CI=1.046~21.972);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9185位点突变.结论:线粒体ATP6基因9115A/G突变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
-
雷公藤红素对HGC-27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胃癌细胞HGC-27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0.0、0.5、1.0、1.5、2.0、3.0、4.0 μmol/L的雷公藤红素培养HGC-27细胞24、48、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比率.用0.0、0.5、1.0、1.5 μmol/L的雷公藤红素培养HGC-27细胞48 h后,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核凋亡小体的形成,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凋亡及侵袭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ERK、p-ERK、P38及p-P38的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红素作用后,HGC-27细胞增殖比率降低,细胞迁移率减小,早期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并能够诱导核凋亡小体的形成;细胞中Bax、Cleaved Caspase-3、p-P38表达均升高,而Bcl-2和p-ERK表达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
-
恒河猴卵巢组织中年龄相关性差异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探索恒河猴卵巢组织中受年龄影响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信号通路.方法:从GSE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44533,其中包含9个恒河猴卵巢样品,共3个年龄组[青年组(3~4岁),中年组(7~8岁)和老年组(18~19岁)],每组3个样品.对3组基因表达谱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KEGG信号通路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结果与结论:青年组与中年组有253个差异表达基因,中年组与老年组有68个差异表达基因,而青年组与老年组有636个差异表达基因.GO及KEGG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部分涉及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丙酮酸代谢通路等.青年组与老年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中,有6个基因(SNRNP200、DDX46、SNRNP35、DAZ2、ELAVL2、RBM46)存在细胞分子交互作用,可以作为此类研究的候选新方向.
-
基于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的我国人口生育率趋势分析
目的:探讨我国生育率随年龄、时期和队列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公开数据计算1995、2000、2005、2010及2015年总生育率及各孩次生育率,拟合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自1995年以来,我国总生育率和一孩生育率呈现下降趋势,二孩和三孩及以上生育率有所上升;生育高峰由1995年的20岁推迟到2015年的25岁.年龄是影响生育率的主要因素,总生育率、一孩生育率、二孩生育率和三孩及以上生育率较高的年龄组分别为20~34岁、20~29岁、20~34岁及25~34岁.时期效应对二孩生育率有影响,2015年二孩生育率上升.1966~1985年出生队列人群生育率高于其他队列人群.结论:我国人口生育高峰呈现延迟现象,总生育高峰年龄段集中在20~34岁;时期效应影响二孩生育率;晚出生队列人群生育率没有下降.
-
1型与2型Wellens综合征冠脉病变及风险评估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1型与2型Wellens综合征(WS-1/WS-2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两型之间风险评估的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符合Wellens综合征诊断标准的4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电图V2、V3导联T波形态改变分为WS-1型组(T波深倒置;n=33)和WS-2型组(T波双向;n=12),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化验检查、胸导联T波倒置幅度、冠脉造影与心脏超声结果以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危险评分等各项参数.结果:WS-2型组左前降支动脉(LAD)大狭窄程度比WS-1型组重,TIMI危险评分比WS-1型组高,血浆NT-proBNP值比WS-1型组高(P均<0.05),T波倒置幅度比WS-1型组小(P<0.05);而两组冠脉Gensini积分、LAD大狭窄位置、LAD的TIMI血流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壁运动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WS-2型患者LAD狭窄程度比WS-1型重,危险程度更高.
-
郑州地区正常人群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参考值范围测定
目的:检测郑州地区正常人群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计算参考值范围,为炎症相关疾病的细胞因子检测奠定基础.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认定健康,16~77岁,无急、慢性疾病及传染病,无特殊元素接触史的健康成人100名,抽取空腹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微球阵列法多因子检测技术定量检测多种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得到郑州地区正常人群炎症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4、IL-6、IL-10及IL-17A等的参考范围,不同性别及年龄分布的人群中以上因子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检测结果为日后炎症因子相关疾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氢吗啡酮在房颤心脏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用于房颤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心脏射频消融术的房颤患者60例,分为芬太尼组(30例)和氢吗啡酮组(30例).在房间隔穿刺成功后,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1 μg/kg静脉注射,随后以1 μg/(kg·h)持续泵注维持;氢吗啡酮组给予氢吗啡酮1 mg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T0)、手术开始(T1)、射频消融(T2)、手术结束 (T3) 时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pO2),消融时VAS评分和Ramsay评分,以及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1、T2、T3时平均动脉压(MAP)均较T0时升高,T2时SpO2降低(P<0.05);氢吗啡酮组MAP较芬太尼组降低(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氢吗啡酮组消融时VAS评分较低, Ramsay评分较高(P<0.05),补救药物使用率较低,麻醉满意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呼吸抑制、头晕、恶心、呕吐、口干、便秘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吗啡酮可以有效缓解房颤患者心脏射频消融术中的疼痛,安全性良好.
-
Septi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GTP结合蛋白氯苄乙胺2(Septi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对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GSE54129数据集的基因芯片进行分析,比较胃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Sep-tin2 mRNA的表达差异;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明确Septin2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收集胃正常和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Septin2蛋白表达的差异.用Septin2基因表达质粒转染胃癌SCG-7901和MNK-45细胞,观察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Septin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P<0.05),Septin2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预后相关,Septin2 mRNA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者(P<0.001).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Septin2基因的SCG-7901和MNK-45细胞Septin2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凋亡能力下降(P<0.001).结论:Septin2基因过表达可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凋亡;与胃癌预后关系密切.
-
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巨结肠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改良Soave术治疗的150例巨结肠患儿手术情况,术后均随访1 a,评估并比较患儿术后6、12个月排便功能,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直肠肛管压力变化,统计所有患儿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7例患儿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98.0%;剩余3例因术中腹腔粘连严重转为开腹手术.术后6个月及12个月患儿排便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2.8%及93.2%,且术后12个月较术后6个月升高(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患儿直肠静息压力及肛管静息压力均降低(P<0.001),肛管高压区长度缩短(P<0.001);患儿腹腔镜Soave术后小肠结肠炎、便秘、大便失禁及污粪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7%、3.4%、4.1%及3.4%,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腹腔镜改良Soave术可有效改善巨结肠患儿术后排便功能,恢复其控便能力,并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神经电生理联合导航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提高岛叶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运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电生理技术辅助行显微手术治疗的岛叶胶质瘤患者27例(电生理导航组),以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未用电生理导航切除的31例岛叶肿瘤患者为对照,重点分析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神经功能损害情况.结果:电生理导航组手术入路为经侧裂入路和经皮质造瘘入路.术后影像学证实,电生理导航组全切率为48.1%,高于对照组(16.1%)(P=0.009).电生理导航组术后新发偏瘫2例,偏瘫较术前加重2例,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3例,术后3个月随访仍有2例偏瘫,1例失语.结论:术中配合皮层及皮层下电刺激功能区定位及神经导航可有效提高岛叶胶质瘤的手术全切率.
-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成骨细胞骨形成中的负向调节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系,以10 μg/L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或TGF-β1处理细胞6、12、24 h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硬骨素(SOST)和 TGF-β受体 ALK5 mRNA表达变化;取对数生长期的 MC3T3-E1细胞进行ALK5-siRNA转染,荧光定量 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 ALK5-siRNA 转染对 TGF-β1作用下 MC3T3-E1细胞中SOST mRNA和Smad2/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10 μg/L浓度的 TGF-β1诱导下,MC3T3-E1细胞中 SOST和ALK5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表达水平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调(P<0.05).沉默ALK5可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SOST mRNA和Smad2/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TGF-β1可通过激活Smad2/3信号通路上调SOST表达,从而抑制成骨细胞骨形成.
-
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伴OSAHS患者347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g/m2)≥115(男)或≥95(女)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45)和对照组(n=30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血压变异性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伴OSAHS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影响因素.结果:高血压伴OSAHS人群中,左室肥厚组女性患者比例、AHI、24 h收缩压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将以上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AHI、24 h收缩压变异性为LVMI的影响因素,OR(95% CI)分别为0.323(0.136~0.770)、1.036(1.019~1.052)、1.228(1.117~1.350).结论:高血压伴OSAHS患者中,女性、高AHI及24 h收缩压变异性为左室肥厚的危险因素.
-
3D打印心脏模型在右室双出口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评估3D打印心脏模型在右室双出口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12月收治的右室双出口患者12例(男3例、女9例)的CT血管造影资料,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心脏模型,比较3D打印心脏模型与术中探查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与结论:3D打印心脏模型可精确显示心脏空间结构,与术中探查符合度高,能够很好地显示主动脉与肺动脉的结构关系、室间隔缺损(VSD)与大动脉的位置、VSD与肺动脉瓣的距离等,可在模型上评估是否可行双心室矫治,并可评估双心室矫治患者内隧道的形态、位置,有利于术中内隧道的建立.3D打印心脏模型有利于右室双出口患者的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
孕期针对性补充叶酸对血清HCY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遗传体征的孕妇口服不同剂量的叶酸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定期围产保健的早孕期孕妇1432人,采集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用Taqman-MGB探针检测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A1298C和甲蛋氨酸合成还原酶(MTRR)A66G三个位点,判断叶酸利用能力.根据叶酸利用能力分为未发现风险组、低度风险组、中度风险组、高度风险组,其中未发现风险组根据叶酸补充剂量分为0.4 mg叶酸组和未干预组,低、中、高度风险组根据叶酸补充剂量分为:0.4 mg叶酸组和0.8 mg叶酸组,检测早、中、晚孕期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HCY水平.结果:未发现风险组中服用0.4 mg叶酸的孕妇血清HCY在早、中、晚孕期均低于未干预孕妇(P<0.05).低度风险组中,服用0.4 mg叶酸和服用0.8 mg叶酸的孕妇早、中、晚孕期血清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风险组中,服用0.4 mg叶酸的孕妇早、中、晚孕期血清HCY均高于服用0.8 mg叶酸的孕妇(P<0.05).未发现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补充0.4 mg叶酸和中、高风险组补充0.8 mg叶酸的孕妇血清HCY在孕期均呈降低趋势.结论:不同遗传体征孕妇针对性补充叶酸可使孕期血清HCY水平相对稳定,预防妊娠后期HCY浓度的升高,进而改善妊娠结局.
-
沉默单羧酸转运体4对宫颈癌Hela、Sih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沉默单羧酸转运体4(MCT4)基因对宫颈癌Hela、Siha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瞬时转染siRNA沉默Hela、Siha细胞的MCT4基因,Western blot筛选出沉默效果较好的siMCT4序列进行后续实验.转染后分别用乳酸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外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CCK8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Western blot显示siMCT4#2沉默Hela和Siha中的MCT4效果更好;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相比,siMCT4#2转染Hela、Siha 后,实验组(siMCT4#2)细胞外液乳酸浓度(P<0.05)、细胞增殖率(P<0.05)及细胞迁移率(P<0.001)、侵袭率(P<0.05)均下降,而细胞凋亡率上升(P<0.001).结论:沉默Hela和Siha的MCT4可抑制其乳酸的外排,抑制两种细胞系的增殖、侵袭、迁移,促进其凋亡.
-
一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懈症家系COL7A1基因突变分析
目的:检测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懈症(DEB)家系的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分析该家系成员COL7A1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内含子序列,并与50名健康个体及GenBank数据库中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筛选有意义突变.结果:在该家系COL7A1基因上共发现了5个突变位点,包括1个插入突变、1个错义突变和3个同义突变.COL7A1基因第13号外显子上存在1个插入突变c.17311732insA,造成编码区阅读框架的移位,终导致蛋白终止密码的产生.COL7A1基因第73号外显子上第6016位的G错义突变为A,即c.6016G→A(p.G2006S).其余3个同义突变分别为COL7A1基因上的c.1641G→T、c.5451 A→G和c.5508G→C.结论:COL7A1基因的插入突变c.17311732insA和错义突变c.6016G→A(p.G2006S)可能是该DEB家系患者临床表型的病因,其中c.17311732insA为新发突变.
-
姜黄素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肾组织中TGF-β1、NF-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高尿酸血症(HUA)大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嗪酸钾组和氧嗪酸钾+姜黄素组(联合组),每组12只,氧嗪酸钾灌胃制备 HUA模型,模型成功后联合组给予姜黄素灌胃治疗8周.检测大鼠血尿酸(UA)、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胱抑制素C(Cys-C)水平;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氧嗪酸钾组及联合组UA、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Cys-C水平均升高(P<0.05);联合组较氧嗪酸钾组血清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Cys-C均下降(P<0.05);HE染色显示氧嗪酸钾组肾小管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轻度扩张,联合组较氧嗪酸钾组肾小管损伤程度减轻;Masson染色显示氧嗪酸钾组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大于对照组及联合组,联合组纤维化程度减轻;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氧嗪酸钾组TGF-β1、NF-κB表达水平升高(P<0.05),联合组TGF-β1、NF-κB表达量较氧嗪酸钾组下降(P<0.05).结论:姜黄素对HUA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NF-κB的表达有关.
-
显微内窥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应用MED(观察组,70例)和传统椎板切除手术(对照组,60例)治疗的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患者功能障碍)、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的疼痛强度)、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的优良率)以及两种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MED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传统椎板切除术(P<0.05).结论:MED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lug和E-cadherin的表达
目的:探讨Slug及E-cadherin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n=54)、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n=30)、正常卵巢组织(n=20)中Slug和E-cadhe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分析2个因子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Slug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43.3%和5.0%(P<0.001),E-cadherin蛋白分别为22.2%、46.7%和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lug和E-cadherin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腹水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Slug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 -0.276,P=0.044).结论:Slug和E-cadherin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与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也有关.
-
CAD/CAM三种修复方式对邻牙合缺损上颌前磨牙抗折性的影响
目的:采用CAD/CAM三种方式修复邻牙合缺损的上颌前磨牙,分析其对抗折性的影响.方法:将32颗上颌前磨牙随机均分为4组.A组不做处理,B、C、D组样本牙经根管治疗后制备邻牙合洞型,然后按嵌体(B组)、高嵌体(C组)、全冠(D组)修复行牙体预备,采用CAD/CAM玻璃陶瓷分组修复.在力学万能实验机上静态加载,记录试件折裂时的载荷值及折裂模式.结果:4组中B组折裂载荷值低(425.13 ± 56.28)N(P<0.05);C、D组与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折裂模式B、C组以可修复性为主,D组以不可修复性为主.结论:CAD/CAM玻璃陶瓷高嵌体或全冠修复均可恢复邻牙合缺损的上颌前磨牙的抗折强度,其中高嵌体折裂模式为可修复性折裂.
-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一例
血管肉瘤是起源于血管或淋巴管内皮的恶性肿瘤[1].发生于乳腺的原发性血管肉瘤十分罕见,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0.05% [2].因其侵袭性的生长模式和明显的局部复发征象,乳腺血管肉瘤预后极差,平均无瘤生存期2.26 a,总生存期2.96 a[3].乳腺血管肉瘤易被误诊为其他血管源性病变而延误诊断、治疗.现将本院收治的一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该病例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CD10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中的表达及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D10在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和隆突性皮纤维肉瘤(DFSP)中的表达及其在BFH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80例BFH和50例DFSP组织中CD10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常用于BFH和DFSP鉴别诊断的抗体CD68、SMA和CD34的表达.结果:CD10在BFH和DFSP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68/80)和16.0%(8/50),CD34在BFH和DFSP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8%(23/80)和88.0%(4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8与SMA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0在BFH诊断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和84%.结论:CD10可作为BFH诊断的标志物,用于BFH与DFSP鉴别诊断.
-
河南省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内75家学术期刊的在岗编辑人员进行整群抽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研;使用描述性分析、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河南省学术期刊的编辑人员SCL-90总分为(145.05 ± 48.62),高于全国常模(P<0.001).不同性别、岗位和每周锻炼身体次数、每天睡眠时间的编辑人员SCL-90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业务组(β= -7.831,P=0.017)、每周锻炼身体次数(β = -14.419,P =0. 001)、每天睡眠时间(β= -16.136,P=0.011)是编辑人员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学术期刊的管理层应重视编辑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编辑人员自身也应注意适时调节自己的心情.
-
运动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运动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运动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运动预处理组、运动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进行6周的中等强度跑台运动.建立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模型;检测血清中cTnI、LDH的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纤维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Cytochrome C、Sirt1和Ac-FOXO1蛋白的表达,测定心肌线粒体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运动预处理组和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中LDH和cTnI含量升高,心肌纤维结构出现断裂,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ytochrome C表达增加,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Sirt1蛋白表达减少,FOXO1乙酰化增加(P均<0.05);而运动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LDH和cTnI升高,减少心肌纤维断裂,下调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Cytochrome C的表达,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上调Sirt1蛋白的表达,减少FOXO1的乙酰化(P均<0.05).结论:运动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Sirt1的表达,从而降低心肌氧化应激损伤实现的.
-
β-胡萝卜素对食管鳞癌EC1细胞内活性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β-胡萝卜素对食管鳞癌EC1细胞内活性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β-胡萝卜素(30、50、80 μmoL/L)处理食管鳞癌 EC1细胞48 h 后,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 EC1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变化,通过JC-1从红色荧光到绿色荧光的转变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变化,ELISA法检测胞内细胞色素C(Cyt-C)含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β-胡萝卜素对EC1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β-胡萝卜素处理能够提高EC1细胞内ROS含量,引起MMP下降,促进Cyt-C的释放,上调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并下调Bcl-2蛋白表达;同时,β-胡萝卜素作用能提高EC1细胞凋亡率.结论:β-胡萝卜素能够通过上调细胞内ROS的水平,降低MMP,进一步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凋亡.
-
食管鳞癌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对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淋巴结包膜外侵犯(ENE)对食管鳞癌病理分期和预后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R0切除、淋巴结阳性的162例食管鳞癌患者,HE染色检测ENE情况.采用门诊或住院复查方式进行随访,以随访至少5 a或患者死亡为终点事件.应用χ2检验对ENE和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ENE对预后的影响.结果:87例(53.7%)患者发生ENE.ENE的发生率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NE阳性患者的生存期低于ENE阴性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NE为食管鳞癌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伴ENE阳性食管癌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RR=4.747,95% CI 3.092~7.290).结论:如将ENE的状态添进新的TNM分期系统,可更好指导预后判断.伴ENE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应积极行辅助治疗,密切随访复发和转移状况.
-
Mcl-1 siRNA转染对EC9706细胞紫杉醇化疗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Mcl-1 siRNA转染后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Het-1细胞及EC9706细胞中Mcl-1蛋白的表达.采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分别处理转染和未转染Mcl-1 siRNA的EC9706细胞48 h,应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0.4 μmol/L紫杉醇处理转染和未转染Mcl-1 siRNA的EC9706细胞24 h,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与Het-1细胞相比,EC9706细胞中Mcl-1蛋白高表达.与单用紫杉醇处理的EC9706细胞相比,Mcl-1 siRNA转染联合紫杉醇处理的EC9706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凋亡率也升高(P<0.05).结论:干扰抗凋亡基因Mcl-1可以增强EC9706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2 |
1998 | 01 02 03 04 |
1997 | 01 02 03 04 |
1996 | 01 02 03 04 |
1995 | 01 02 03 04 |
1994 | 01 02 03 04 |
1993 | 01 02 03 04 |
1992 | 01 02 03 04 |
1991 | 01 02 03 04 |
1990 | 01 02 03 04 |
1989 | 01 02 03 04 |
1987 | 01 02 03 04 |
1986 | 01 02 03 04 z1 |
1985 | 01 02 03 04 |
1984 | 01 02 03 04 |
1983 | 01 02 03 04 |
1982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