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外科化脓性感染患者临床舒适护理干预的分析

时间:2016-10-08 15:35:37 来源:未知 浏览:472

  外科化脓性感染患者临床舒适护理干预的分析

  寇凤英

  甘肃省玉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省玉门市73521 1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外科化脓性感染患者实施临床舒适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为进一步控制感染起到很好的作用。方法:选取2 009年1 0月-2 015年1 0月我院收治的外科化脓性感染患者3 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舒适护理措施,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及舒适护理,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分析,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外科化脓性感染;舒适护理;干预分析

  化脓性感染时常见的化脓性致病菌引起。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清楚脓液,坏死组织等毒性物质,增强人体抵抗力,促进组织修复。感染早期的治疗目的是促使炎症消散,感染较重时应使用抗生素。感染所在的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处压痛,浅表软组织或气管的感染,因炎性渗出可能见到不同程度的肿胀,局部组织炎性充血使皮肤潮红,皮肤温度增高。同时,因疼痛与肿胀,使感染部位的功能活动发生障碍,如果属于感染伤口或创面,可见炎性渗出液,坏死组织及肉芽增生等,根据脓液及其局部炎性反应特点,注意判断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本次研究为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外科化脓性感染患者的护理效果,选取了我院3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舒适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预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般资料

  选取20109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外科化脓性感染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年龄分布在16岁-61岁,平均年龄41.2岁,病史为10天一2个月,平均20天。其中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9例。所有患者在性别、龄、病程方面差异性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针对个体患者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2.1常规护理指导

  向缓解解释外科感染疾病的有关问题及治疗情况,鼓励病人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减轻或消除病人焦虑情况,对感染严重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注意神志变化,局部体征的发展,血常规检测结果等。如果一般情况恶化,应警惕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及时与医生联系。病情较重者注意休息,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疼痛明显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2.2局部护理

  做好局部疗法的护理,人体深部组织器官的感染,如阑尾炎,胆囊炎,脓胸,骨髓炎等,局部具体处理多侧重于治疗措施。

  (1)协助和指导病人将患部抬高与制动,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减轻疼痛,有利于炎症局限化和消退。肢体感染时,抬高患肢的高度应超过心脏水平。患侧肢体行固定制动时,应保持在功能位,颜面和口底感染则少说话,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以减少咀嚼运动。颜面危险三角区感染,应避免患处受压,更不可挤压和按摩病处。

  (2)配合医生做好换药工作,在人体浅表部位发生原发性感染病灶的早期,可在忠处外敷10%-20%鱼石脂软膏,或用25%-50%硫酸镁溶液湿热敷,或局部涂擦碘伏,或新鲜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败酱草等捣烂外敷,这些药物可促进炎症消退或局限化。外敷药物每日更换1次,敷料要妥善包扎,以防脱落。对于继发性感染的化脓伤口或溃疡面,可酌情选用0.1依沙丫啶溶液,含氯石灰硼酸溶液等药物纱布外敷。

  2.3饮食护理

  给予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维持营养平衡。必要时遵医嘱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对严重感染病人,遵医嘱给予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液,增强机体抵抗力,也可应用丙种球蛋白,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2.4遵医嘱护理

  遵医嘱合理,正确地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观察疗效和副作用。联合用药时,注意配伍禁忌,一般宜采用分次,分别静脉给药,避免2种以上药液混合使用而降低疗效,需要24小时内保持较高血药浓度的病人,应有计划地将当日药物总量分批加入2-3瓶液体内,分别在射液的开始,中间和后滴入,采用分次静脉输液比持续性静脉滴注的效果要好。在用药的疗程中应当注意体温和局部症状变化,在相应的时间内如体温明显下降,局部感染症状明显减轻则表明药物有效,若使用抗生素之后效果不明显,应报告医生以便及时更换药物,一般在感染被控制,体温恢复正常后即可停药,严重感染则需在体温正常后维持用药1-2周。

  3结果

  经过治疗及舒适护理,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l。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为探讨分析舒适护理在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中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特选取了我院收治的外科化脓性感染患者30例,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舒适护理干预方式,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经过治疗及护理,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舒适护理在外科化脓性感染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单慧斌,护理干预对5 8例外科感染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 (33): 326-329.

  作者简介

  寇凤英,女,现为甘肃省玉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管护师。

相关推荐
  • 内质网应激与溃疡性结肠炎

    医学论文发表医学论文……

  •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苏王志斌王跃仝令畅王荣美李玲张立超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 生物有关。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近年来研究发现……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雅琳、占强 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因其具有恶变潜能,近年来学者们 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变的基础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不多,此文就结直肠锯齿 状病变的流行……

  •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高燕、姜相君 摘要: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 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 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

  •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艳霞张靖王歌朱金水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长度大于20()个核苷酸,缺乏编码蛋白能力而得名。在表观遗传 学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IncRNA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已经证明, I……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