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原因及护理对策

时间:2016-10-09 10:02:33 来源:未知 浏览:929

  手术患者发生压疮的手术室原因及护理对策

  刘鸿燕

  上海崇明第二人民医院上海市200072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患者发生压疮的相关手术室原因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发生的8例手术压疮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研究,分析手术室相关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改善患者的压疮状况。结果:经过护理人员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患者压疮情况得到显著改善,4d内均痊愈。结论:找到手术室相关压疮原因,然后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包括提高重视程度、进行体位呵护和加强卫生等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患者;压疮;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手术室患者由于手术时间过长或护理不当会产生压疮,给病人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不利于患者的预后。相关研究表明手术时间长短与压疮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但手术时间难以缩减,故预防术中压疮的关键就在于找到手术室压疮的相关原因,然后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以减少压疮的发生。我院针对8例手术压疮患者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他们的临床护理资料,找到压疮的手术室相关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本研究的压疮患者共8例,男女各4例,年龄2178岁,平均46.8+11.3岁;手术时间1~5h,平均3.4土l.lh;其中压疮I度5例,II度3例;压疮面积4.5cm2_105crri2,平均37.9士16.5cm2。

  1.2方法

  患者采取局部避免受压法进行红外线照射治疗,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定时翻身,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1.3手术室相关影响因素

  1.3.1重视及评估不足

  经过调查访问,绝大部分护士认为手术体位是无法调整的,必须配合手术方式,没有认真思考过怎样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术中压疮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复杂程度评估不够,尤其是没有对压疮高危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1.3.2手术人员不良习惯

  (1)铺巾褶皱或放置不平整,易导致患者的局部皮肤受力不均,受力集中处易发生压疮。 (2)皮肤冲洗液和外麻醉消毒液等液体没有完全干透,即命患者长时间采取平卧位,皮肤潮湿情况下降低保护能力,易滋生细菌,发生皮肤破损或感染。(3)患者体位不当或不舒适,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使局部受压严重,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通畅以发生压疮。 (4)输液管道、器械电线等放置随意,加上手术人员无意识压靠患者肢体,都可能造成局部受压严重。

  1.3.3药物影响

  麻醉药作用会使患者在麻醉期间血糖和血氧过低,血液循环发生阻滞,局部组织受压使得血管收缩,导致周围血流变慢,局部皮肤组织出现严重缺氧状况,无氧代谢的产物无法及时排除。同时,镇痛药物让患者对外部压力刺激不敏感,无法及时感应到局部受压反馈信息。血管收缩药虽然具备止血功效,但加速了周围组织血管的收缩,不利于氧气输送,使得局部组织缺氧发生压疮。

  1.3.4手术环境

  研究表明,人体体温每升高l℃,对应要多消耗10%的能量。当局部组织持续受压而出现血氧低的情况时,会合并引起体温升高而加速新陈代谢,这提高了压疮形成的易感性。术中患者身体皮肤不可避免的暴露,需要大量消毒液及冲洗液来清洗体腔,加之静脉输液和库存血的温度通常低于人体舒适温度,易造成患者的术中低体温症状。这使得血液循环减缓,局部受压后更是供血不足,引起局部组织的低血氧症状,增加术中压疮发生几率。

  2结果

  压疮I度的5例患者,采取了局部避免压疮措施,故压疮程度较轻,红外照射治疗后第二天均痊愈,其余3例II度压疮患者由病房护士定期帮助翻身和红外线照射治疗,4d后均彻底痊愈。

  3护理对策

  针对上述的手术室压疮相关原因,我院采取以下针对性护理对策,取得不错的效果,具体如下。

  3.1提高重视程度

  在科务会或晨会期间,护士长和相关领导要重点强调压疮护理的重要性,组织讲座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护理的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在术中压疮防治上的重视程度和专业水平。同时,将术中压疮发生率与护理质量考核挂钩,将每位护士的绩效考核与所护理患者的压疮情况关联起来,让所有护士从根本上提高重视度。术前病房访视也是术中压疮防治的关键一环,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仔细的全身皮肤检查,判断有无压疮高危因素。如病人的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及体位都是压疮的直接影响因素,营养状况、麻醉方式及是否输血也有关联。针对压疮高危患者,提前做好患者手术信息的交接,必要时重点突出压疮高发部位,利用泡沫敷贴或透明贴对局部皮肤进行保护,缓解局部压力集中。

  3.2合理手术体位

  手术患者的体位摆放首先要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便于手术人员的操作,在满足以上前提的条件下,且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呼吸循环功能,尽量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且能持续一定时间,注意肢体的有效固定。仰卧位要确保头颈部、足跟部及骶尾部的保护,头下枕垫软枕或头圈来保护后枕部。上肢于身体两侧固定,膝关节使用约束带固定,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侧卧位则特别注意肩部、耳部、膝关节内外侧和髋部的保护,可在侧胸廓下面放置海绵垫,以减少臀部受压,同时还有助于手术视野暴露。

  3.3规范手术习惯

  术前手术台的铺巾一定要确保平整,巡回护士加强该方面的监督。切口处及时放置接液袋,让冲洗液、消毒液和血液及时排走,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静脉输液、消毒液及体腔冲洗液尽量控制在3538℃,避免低温液体造成的患者低体温症状。术前及术中及时检查管道是否畅通,有无局部受压严重情况,注意尽量避免压靠患者的肢体。

  经过围术期的提高护理人员重视程度、帮助患者处于合理手术体位和规范手术人员的手术习惯等护理干预,患者的术中压疮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赵宏波,手术全期压疮护理理念在手术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 5,(5):135-136.

  [2]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 28 (4): 305-307.

  [3]潘富群,术中压疮护理在手术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6):78-80.

  [4]秦薇,手术全期护理在术中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 3,11 (1):44-45.

相关推荐
  • 内质网应激与溃疡性结肠炎

    医学论文发表医学论文……

  •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苏王志斌王跃仝令畅王荣美李玲张立超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 生物有关。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近年来研究发现……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李雅琳、占强 摘要: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因其具有恶变潜能,近年来学者们 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变的基础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不多,此文就结直肠锯齿 状病变的流行……

  •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高燕、姜相君 摘要: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 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 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

  •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黄艳霞张靖王歌朱金水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长度大于20()个核苷酸,缺乏编码蛋白能力而得名。在表观遗传 学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IncRNA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已经证明, I……

最新文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