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及自我防护现状调查

    作者:鲍璟雯;王坚;陈朱虹;郑馨

    目的 调查护士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OMSI)及自我防护现状.方法 运用Nordic肌肉骨骼损伤间卷及自制的护士OMSI防护现状调查问卷对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和总结调查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有效问卷516份,回收有效率93.82%.护士OMSI的年发生率92.05% (475/516),周发生率71.32% (368/516),其中过去1年内有OMSI的部位中,以颈部发生率高(78.49%),其次为肩部(72.67%).搬运过度肥胖患者导致OMSI的发生率高(64.15%).OMSI发生后,护士所采取的防护措施中多的是按摩(72.67%),其次为短期休息(60.27%)和冷热敷(52.91%).结论 护士OMSI的年发生率高,护士OMSI的发生部位以颈部为多见,护士OMSI的防护知识少,工作中采取的防护行为少,临床应引起重视,加强职业防护,提高护士自我防护水平.

  • 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防护策略

    作者:张海凤

    目的:探讨: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策略.策略从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以及尖锐器械伤害等方面,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策略.结论:对于口腔科护理人员,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降低院内感染率.

  • 内镜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作者:王福限

    目的 加强内镜护士对于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并有效保证及防护其职业安全.方法 探讨并分析内镜护士职业危害相关因素,并提示护士在进行护理相关工作时,全面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正确做好自身防护,从而控制护士发生职业感染的可能性.结果 对于内镜护士,其职业危害分为4种: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针对不同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对应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辅以科学完善的管理方法.结论 内镜护士可通过加强有关自身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加强职业防护意识,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保证规范性,并提高自身护理技术,多方面结合,增强职业安全性.

  • 儿科门诊护士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作者:张建华

    儿科门诊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的服务窗口,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服务的对象全部是小孩,由于患儿病情变化快,表达能力不完善,又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家属众多,诊区环境嘈杂,儿科门诊患儿多,病种复杂,护士不可避免的接触各种细菌病毒,血液体液,分泌物,化学消毒剂,噪音以及暴力伤害等多种有害因子,经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中,因此儿科门诊护士要加强风险意识,有效避免护患纠纷,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 放射医学应用与防护的发展探究

    作者:何春香

    目的:放射医学技术发展迅速,用物理学的相关原理,借此来观察人体损伤.方法:研究人员主要分析医学影像技术这一技术,随机挑选需要接受放射手术检测治疗的患者50例,并且针对主要是结合物理学、X射线、超声等具体内容,对患者的人体器官和组织病变进行准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果:物理学、X射线、超声等具体内容在逐渐完善,我国目前的放射医学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创新,其主要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结论:放射医学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 放射医学检查中射线防护的重要作用分析

    作者:张莉

    在临床医学中,应用放射仪器进行医疗检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我们常用的手段就是使用X射线进行透视和拍片.对于这一类仪器,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操作仪器,让X射线穿透人体,从而产生光密度效应和感光效应,进行医生可以对患者的相关部位进行显像检查,从而发现病变部位.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射线照射到人体上,极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对机体造成损害.本文通过分析放射医学检查中射线防护的重要性,分别从患者角度和医护人员角度对相关防护措施进行研究.

  • 手术室烟雾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危害及预防

    作者:沈蔚

    本文从手术烟雾的产生机制、烟雾的成分及危害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从手术室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正确使用手术电设备、吸引系统、个人防护等方面提出对手术烟雾的防护措施.

    关键词: 手术烟雾 危害 防护
  • 酶类清洗剂在消毒供应室的防护

    作者:苌丽花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是院内感染的高危险人群,在特殊的环境中存在各种危害因素,其中包括容易被忽视的酶类清洗剂的危害.为了降低职业危害,现提出防护措施,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

  • 感染科职业危害因素分析与安全防护

    作者:赵庆生

    目的:探讨感染科医务人员高度的职业危害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方法:调查110名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危害的认知度,以及职业危害相关疾病的发生情况,对机械性损伤和生物、化学、物理、社会等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感染科医务人员对职业危害的知晓率不高,在临床工作中各种职业危害发生率达50%,通过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全面提高感染科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结论:感染科的职业危害客观存在,临床医务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正确面对,积极有效防护,保证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患者治疗环境的安全。

  •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不露调查与防护措施

    作者:李莎

    目的 了解供应室护士职业不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方法 对职业不露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有待完善和提高.结论 增强供应室护士的个人防护意识,制定操作流成绩防护措施.

  • 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

    作者:李建平

    临床护士居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在日常工作中承受着巨大的职业暴露风险和压力.为了减少和避免临床护士职业暴露事件的发生,本文通过分析临床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总结探讨一系列科学可行的防护措施,为采取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提供理论依据,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临床护士的执业安全.

  • 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

    作者:邢迪

    目的:认识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掌握相关防护措施.方法:对消毒供应供应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提出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在消毒供应工作过程中,存在着职业危害因素,相关职业人员防护意识淡薄.结论:通过对职业危险因素存在的危险性进行相关分析,不断强化相关人员的防护意识,制定各项操作规程及防护措施,并将其落到实处,是保证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的重要措施.

  • 助产士工作中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与防护

    作者:吴玲芳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多种传染病及性传播疾病的增多、蔓延扩散.如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乙肝、丙肝等,而且年龄更趋年轻化,其中女性患者也越来越多.助产士这一职业就是服务于孕产妇和新生儿.常暴露于多种危害中,若不注意采取职业安全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损伤,严重威胁助产士的身心健康.故做好防护、减少助产士职业暴露显得尤为重要.

  • 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作者:杨青

    目的 探究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及具体的防护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供应室4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工作人员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4位工作人员年龄在20~46岁,学历均在专科以上.结合本院供应室工作实际情况,分析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因素,制定调查问卷.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于职业危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危险因素防护培训,然后再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两次问卷调查所得结果 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 职业危险防护培训后,对本组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进行统计,本组护理人员对于职业危害知识的认知水平明显有所提高.结论 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物理危害、化学危害以及生物危害,因此,医院需要加强对于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的培训工作,提高其职业危害防护水平,保障工作人员生命健康.

  • 加强基层微生物室生物安全防护

    作者:施志勇;江艳

    近年来,尤其是2003年发生的SARS疫情以及新加坡、台北、北京陆续发生的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传播事件,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隐患变成了巨大的现实危害.

  • 传染科护士个人防护措施探讨

    作者:崔金娥

    我们回顾在传染病房工作二十多年的经历,就护士的个人防护总结如下.1传染科综合防护措施1.1配备必要设施 病区内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应严格区分,标记醒目.工作人员的清洁更衣柜与过渡更衣柜要严格分开.更衣室配备24h洗浴设施,保证传染科每位护士下班前都能沐浴更衣,防止病原体带入家庭、社会.病区内洗手设施齐全,有感应式水龙头、消毒毛巾.

    关键词: 传染病 护士 防护
  • 性病门诊医护人员职业安全意识及防护

    作者:冯占芹

    性传播疾病(STDs)促进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蔓延,已成为全球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护人员的血液,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刺伤;破损皮肤,粘膜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等.其中主要的是被污染的针头或锐器刺伤.含病毒浓度高的体液包括:血液,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脑积液,滑膜液及含有血液的唾液;含病毒浓度低的体液包括:尿液,便,汗液,泪液,母乳.职业安全防护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重要话题.性病不仅增加了人类个体对HIV感染的易感性,而且也促进了其传播.近年来,中国HIV感染呈现快速增长和STDs高发流行,性病诊所的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护理工作中存在潜在被感染的危险.因此,应加强职业安全意识,采取及时、适当、有效的防护措施,大限度减少职业危害.

    关键词: 职业 安全 防护 性病 HIV
  • 高空低压缺氧生理防护的应用和基础研究

    作者:郑晓惠

    高空生理研究室组建于我所建所之初,在高空生理学方面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高空低压缺氧特殊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为引进、吸收、改进和研制航空供氧装备、提高飞行人员高空生理耐力,改进高空航卫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建所以来,本专业组在高空缺氧、加压呼吸等方面进行过广泛、系统、深入的研究,为我军航空供氧装备的建立和发展,高空生理防护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80年代后,在低压生理学方面,通过系统的生理实验、结合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了人肺减压峰值的生理耐限;调查了我军高空减压病(altitude decompression sickness, ADS)的发病情况,研究了各种环境因素对ADS发生的影响,制定了适合部队实际需要的预防ADS的卫生保障措施.在高空生理训练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建立了低压舱高空生理训练、模拟迅速减压训练和过度换气预测训练的方法,以及用低氧混合气检查缺氧耐力的方法.上述方法在空军4个疗养院训练基地的推广实施,为降低飞行事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入90年代我们对人体实际高空暴露的生理防护,以及ADS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低氧 防护 综述文献
  • 飞机噪声性损伤及防护的研究

    作者:张雁歌

    飞机在地面发动和空中飞行时,其附近和机舱内的噪声属于强稳态噪声,对长期暴露在此环境下的飞行人员及地勤人员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稳态噪声的危害取决于噪声的频率、强度及暴露时间, 也取决于个体对噪声的耐受程度.关于噪声对人体都有哪些损伤,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所50年来,我所科研人员对此也做了大量工作,在测量分析各种军用飞机地面试车时各种状态和不同部位的噪声级,及空中飞行时座舱内噪声级及频谱的前提下,研究了飞机噪声对空勤、地勤人员的影响,制定了两项国家军用标准和一项空军标准,并初步建立了飞机噪声的综合防护体系.经测量,在飞机附近歼击机尾口处噪声高达138 dB SPL,其他部位也在110~130 dB SPL,空中飞行时,飞机座舱内噪声级因机种不同而异,但强度均在93~122 dB SPL.从频谱分布来看,歼击机和轰炸机等喷气发动机飞机的噪声是以中高频为主,直升机以低频为主,运-5等小型运输机则以低中频为主[1].如此强的噪声长期、反复作用,无疑会对人体造成损伤.

  • 医院放疗科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辐射防护

    作者:黄东京

    目的:加强放疗科工作人员诊疗活动中的防护意识,提高工作技能,改善辐射防护现状.方法:对我院放疗科2014-2016年三个年度期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进行监测,对放射场所进行辐射防护检测,进而了解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接受情况以及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情况,进而提出辐射防护措施.结果:近3个年度,我科工作人员个人年剂量基本稳定,其中工龄短的工作人员年剂量相对较高,工作量方面,三年期间逐年增加;此外60Co治疗机机房周围辐射剂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对治疗机房的设置在辐射防护方面影响重大.结论:对放疗科工作场所的辐射防护要求难度高,需要重点监控,工作人员更需要加强辐射防护安全意识,提高自身技能,降低辐射剂量.

3169 条记录 158/159 页 « 12...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