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rosthodontics 구강면수복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3761
- 国内刊号: 11-442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超声对大鼠牙骨质修复过程中TGF-β1表达和OPG/RANKL表达比值的影响
目的:研究超声在大鼠牙骨质修复过程中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骨保护蛋白、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OPG/RANKL)表达比值的影响.方法:选择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建立正畸性牙根吸收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加力组,自然修复组,超声修复组,其中用频率1.5MHz,强度100MW/cm2的治疗超声对超声修复组的实验牙在2周的修复期进行每天15min治疗超声照射.2周治疗结束后,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制作以上颌第一磨牙为中心的,近远中方向的组织切片,行TGF-β1,OPG,RANKL,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并作免疫组化光密度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超声修复组TGF-β1的光密度值(0.36228±0.02833),明显高于自然修复组(0.24576±0.03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修复组OPG/RANKL光密度值比值(1.1126±0.096),也明显高于自然修复组(0.7835±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通过上调TGF-β1表达,改变OPG/RANKL的比值,促进牙骨质的修复重建.
-
应用快速成型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桩核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成型制造(rapid prototyping and manufacturing,RPM)技术制作个体化桩核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CT影像为数据源,通过Mimics10.0软件处理,建立残冠/残根数字模型;通过Geomagic 9.0软件构建桩核体三维数字模型(库);应用反求软件得到残冠/残根点云数据,对桩核体及根部进行曲面设计,借助CAD软件对曲面模型进行实体化操作及工艺结构设计,将其轮廓数据转换为快速成型系统中的轮廓数据,快速成型制造出个体化桩核,通过测量桩核的边缘浮出量和适合性检测其可行性.结果:RPM制作的所有桩核均可精密就位,效果满意.制作桩核边缘浮出量(45.95±8.09)μm;适合性:在根管口处分别为(79.33±9.69)μm,在根管中部分别为(80.68±10.74)μm,在根管底部分别为(82.05±11.46)μm.结论:RPM技术可用于制作个体化桩核的设计和制造,为个体化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进行单侧下颌骨牵张,速率:0.4mm/d,牵张期为10d,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牵张期第10d及下颌骨牵张成骨固定期第14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新生骨组织成功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质共567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207个,其中上调≥1.5倍的47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筛选出多种与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与新骨形成相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
-
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前牙缺失患者1例
患者,女性,24岁.因前牙修复效果不美观就诊.磨牙和尖牙均为Ⅱ类咬合关系,(⊥1)为不良修复体,上颌前牙唇倾,前牙覆(牙合)7mm,覆盖6mm,下牙列轻度拥挤.患者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开唇露齿.安氏Ⅱ类一分类错(牙合);上颌前突;(⊥1)不良修复体;(⊥1)根折.深覆(牙合)Ⅲ°;深覆盖;下前牙轻度拥挤.全口曲面断层片显示,(⊥1)根折,(8十8)水平阻生.
-
桩核印模完整性的临床调查
目的:观察现阶段临床桩核印模的完整性,明确桩核印模出现缺损性缺陷的主要部位.方法:建立评价桩核印模完整性方法,将桩核印模分为桩核区、非桩核区、印模与托盘连接区,桩核区进一步细分为桩的根尖部、桩体部、牙本质肩领部、龈沟部.对156例临床桩核印模各区的完整性进行观察.结果:印模桩核区、非桩核区和连接区印模缺陷发生率依次为61.54%、45.79%、1.96%,桩核区印模缺陷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区域(P<0.01);桩核区的根尖部、桩体部、牙本质肩领部、龈沟部印模缺陷发生率依次为36.54%、19.23%、0.64%、33.97%,桩核区印模的根尖部、龈沟部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桩体部和牙本质肩领部(P<0.01).结论:本组临床桩核印模存在较高比例的缺陷;气泡性缺损好发于桩核区印模的根尖部;龈沟部印模不清晰.
-
济南敬老院老年人口腔缺牙及修复情况初步调查
目的:了解济南市敬老院老年人缺牙状况和口腔保健习惯,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敬老院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相关参考.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济南市敬老院420名老年人进行口腔保健问卷调查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20例受检者中,牙列完整者9例(2.14%),牙列缺损者321例(76.43%),牙列缺失者90例(21.43%);义齿修复率47.45%(195/411).结论:济南市敬老院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欠佳,缺牙率高而修复率低,缺乏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习惯.应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并采取相应的口腔保健措施改善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
-
信息动态
关键词: -
即刻种植的临床研究
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即刻种植具有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手术次数,保存牙槽嵴宽度与高度,维持原有美学形态的显著优势,临床的成功率得到证实.本文就即刻种植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微创拔牙技术,骨缺损的处理,初期粘膜瓣的关闭,种植体周围骨改建作一综述.
-
下前牙瓷贴面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下颌中切牙及其瓷贴面粘接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为前牙瓷贴面修复的生物力学分析奠定基础.方法:用Micro-CT扫描离体牙,Mi mi cs软件读取断层影像数据、数据分割、三维重建,Geomagic软件精修,再运用Catia软件预备牙体并制作瓷贴面及粘接剂层,ANSYS workbench软件网格划分,后进行有效性验证.结果:准确地建立含有瓷贴面、粘接剂、牙釉质、牙本质、髓腔的下颌中切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后共计771788个单元,551587个节点.经收敛试验验证所得模型在力学和几何学方面与实体组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应力云图可见Von-Mises应力主要集中于舌侧牙颈及唇侧肩台部,应力峰值发生在肩台偏近中处.结论:应用Micro-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MimicS、Geomagic,及造型软件Catia,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建模的方法快捷可行、准确度高.
-
CAD/CAM一体化氧化锆桩核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CAD/CAM一体化氧化锆桩核在修复前牙残冠、残根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45颗残冠、残根使用自凝塑料在口中制作桩核模型,应用CAD/CAM技术切削出一体化氧化锆桩核,运用一体化氧化锆桩和全瓷冠修复所有残冠、残根,经3年的临床跟踪,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观察期间失访2例患者,因此只对剩余43件修复体进行复查,其中中切牙28例,侧切牙7例,尖牙8例.2例患牙在第6个月时出现牙龈炎.1例右上中切牙氧化锆桩核修复体在第12个月后出现Ⅰ-Ⅱ°松动,1例右上侧切牙桩核修复体在第18个月后松动脱落.24个月和30个月时分别有1例患牙出现根折.所有复诊患者在36个月的临床观察中均未见桩核折断、边缘着色和继发性根尖周炎,并且所有修复体均获得满意美观效果.结论:CAD/CAM一体化氧化锆桩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和生物相容性,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
不同金属处理剂对钴铬合金与基托树脂粘结强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三种金属处理剂对钴铬合金与基托树脂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40个钴铬合金试件随机分为4组,采用喷砂和激光对各个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后,除对照组外,其它组试件分别采用Metal Primer Ⅱ,Estenia Opaque Primer,Metal Base M三种金属处理剂对试件表面进行处理,后将基托树脂与金属试件进行粘接.经37℃恒温水浴24h后,测定金属试件与基托树脂间的剪切粘接强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金属处理剂组所获得的钴铬合金与基托树脂间的剪切粘接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tal Primer Ⅱ组与E(s)tenia Opaque Primer组所获得的钴铬合金与基托树脂间的剪切粘接强度显著高于Metal Base M组(P<0.05),Metal Primer Ⅱ组与Estenia Opaque Prime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金属处理剂均能提高钴铬合金与基托树脂间的剪切粘接强度,Metal Primer Ⅱ和Estenia Opaque Primer提高钴铬合金与基托树脂间剪切强度的效果优于Metal Base M.
-
不同厚度材料封闭冠方根管的微渗漏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根管口充填3mm或4mm厚度三种不同材料的冠方微渗漏.方法:选取140颗离体下颌前磨牙并在距离釉牙骨质界冠方2mm处截断牙冠.经根管清理、预备成型后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个样本.实验组的样本根管充填后根管冠方分别充填3mm或4mm厚玻璃离子体、Cavit暂封膏或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对照组不作处理.用印度墨水对所有样本染色,透明处理后在体视显微镜下测量根管冠方染色长度,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材料及不同厚度的微渗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材料的微渗漏由高到低排序为对照组>ZOE> Cavit> GI,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4mm充填厚度微渗漏低于3mm充填厚度微渗漏,P<0.05.结论:玻璃离子体冠方封闭性能优于Cavit暂封膏,Cavit暂封膏封闭性能优于氧化锌丁香油水门汀.4mm厚度的充填材料比3 mm厚度的充填材料更有利于减少冠方微渗漏.
-
咬合支持丧失患者修复前后咀嚼肌表面肌电分析
目的:探讨咬合支持丧失患者修复前后咀嚼肌肌电的变化.方法:对24例咬合支持丧失患者进行常规修复,记录不同时期双侧咬肌和颞肌前束在下颌姿势位及牙尖交错紧咬位时的肌电活动,分析肌电幅值、不对称指数及咬肌/颞肌活动指数的变化.结果:(1)修复前后下颌姿势位肌电变化,咬肌肌电幅值和不对称指数在不同时期无明显变化(P>0.05);颞肌肌电幅值和不对称指数在义齿戴用3个月以上后显著小于义齿早期(P<0.05);咬肌/颞肌前束活动指数在各时期均小于0.(2)修复后牙尖交错位紧咬时肌电变化,咬肌及颞肌前束肌电幅值在戴牙3个月后显著高于戴牙早期(P<0.05);不对称指数与初戴牙时接近(P>0.05),较戴牙1周及1个月显著减小(P<0.05).咬肌/颞肌前束活动指数值在各时期均接近0.结论:咬合支持丧失患者进行咬合重建过程中,咀嚼肌肌电活动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肌电测量可为咬合重建效果的评价提供参考.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