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阿罗格点刺液变应原皮试120例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应用阿罗格标准化生产的点刺液变应原皮试结果.方法:用阿罗格30种变应原,加一个生理盐水阴性对照和一个组胺阳性对照,试验部位是前臂掌侧皮肤,相距4 cm,滴1滴变应原后垂直点刺,10~20 min后判读试验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67例(55.8%)呈阳性,67例中42例有哮喘症状.67例皮肤点刺试验中粉螨阳性率高(89.6%),其次是室尘螨85.1%、豚草47.8%、艾蒿35.8%等.结论:室尘螨和粉尘螨是南京地区重要过敏原.
-
羟基磷灰石薄膜对人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吸附性能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HA)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对人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吸附性能.方法:用电子束蒸发和射频磁控溅射两种技术制备了天然HA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了HA薄膜的表面形貌,并用光反射干涉仪(RIfS)测试和比较了两种不同技术制备的HA薄膜对Fib的吸附性能.结果:用电子束蒸发和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的HA薄膜,对Fib的吸附厚度分别为7.01 nm和0.75 nm.结论:用电子束蒸发技术制备的HA薄膜对Fib的吸附能力和吸附牢固度均高于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的HA薄膜.
-
HPLC测定甲钴胺的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甲钴胺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Lichrospher-NH2色谱柱(250 mm×4.6mm,5μm),流动相为0.3%磷酸溶液:乙腈(32:6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甲钴胺、氰钴胺和羟钴胺的低检测限量分别为4.4、2.6和4.0 ng,甲钴胺与各杂质分离良好.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
-
子宫动脉栓塞和子宫切除术后血清性激素的变化
目的:通过观察子宫切除和子宫动脉栓塞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了解对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5例子宫切除患者、22例子宫动脉栓塞患者和29例正常人分别测定血清雌二醇、孕酮、卵泡雌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结果:子宫切除组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低,两者有极显著性差异;子宫动脉栓塞组血清雌二醇和孕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切除后对卵巢内分泌功能有影响,子宫动脉栓塞后对卵巢内分泌功能没有影响.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NSE水平的变化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9例HIE患儿在起病第1,3,7天血清NSE水平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HIE患儿血清中NSE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HIE临床分度的增加,NSE的含量显著升高.结论:血清NSE水平测定可作为早期判断HIE脑损伤程度和预后的生化指标.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普理灵疝修补装置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普理灵疝修补装置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方法:用普理灵疝修补装置对32例老年腹股沟疝进行修补术.结果:1例出现阴囊内巨大血肿,2例出现皮下血肿,6例出现阴囊积液(18.8%,P<0.05),皆痊愈出院.同期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240例,未发生术后出血,并发阴囊积液19例.结论:普理灵疝修补装置适用于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但应防止术后出血及阴囊积液.
-
慢性ITP患者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相关指标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患者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等指标的变化.方法:测定慢性ITP患者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等指标.结果:慢性ITP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及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红细胞成熟度、低荧光网红比率、中荧光网红比率、高荧光网红比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慢性ITP患者大血小板比率增加,且幼稚网织红细胞增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平均体积 网织红细胞 幼稚网织红细胞 -
儿童逼尿肌反射亢进的逼尿肌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对逼尿肌反射亢进患儿的逼尿肌进行超微结构观察,探讨可能存在的结构改变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13例逼尿肌反射亢进患儿标本,括约肌活动协调型5例,不协调型8例;另设3例正常儿童膀胱组织作为对照.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逼尿肌反射亢进的逼尿肌超微结构特点为:(1)肌细胞扭曲变形,排列紊乱;(2)平滑肌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出现肿胀变性,肌丝排列紊乱;(3)肌细胞间隙增宽,胶原纤维增多;(4)中间连接减少.括约肌活动不协调组另有以下特点:(1)细胞受损程度加重;(2)细胞间胶原纤维含量增加;(3)在部分患儿中出现异常细胞连接.结论:逼尿肌反射亢进患儿的逼尿肌超微结构有明显改变.这些改变都可以造成逼尿肌收缩能力受损,顺应性下降.不协调组的结构改变明显较协调组严重,异常细胞连接的出现,加速了逼尿肌反射亢进的病理生理过程.
-
870例遗体捐献者登记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目的:对遗体捐献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解遗体接收站的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登记捐献遗体者的相关情况.方法:应用常规的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本遗体接收站的870例遗体捐献登记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遗体捐献登记逐年增多,其中女性以50~80岁为主,男性则60~80岁占大多数,职业分布以工人、干部居先,其次为教师、医务工作者和职员.1998年以来农民出现在遗体捐献队伍中,并呈逐年增多趋势.结论:遗体捐献可为医学研究和器官移植创造条件,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接受遗体捐献,还应继续大力宣传,并从各个环节加强和完善遗体捐献工作.
-
囊泡单胺类转运体功能抑制对PC12细胞的毒性及抗氧化剂的干预
目的:研究囊泡单胺类转运体(VMAT)功能抑制对大鼠嗜铬瘤(PC12)细胞产生的内源性毒性及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观察VMAT功能抑制以及不同干预方法对PC12细胞存活的影响和细胞死亡方式.结果:单独加入VMAT抑制剂利血平对PC12细胞无毒性作用;利血平协同多巴胺明显增加多巴胺的毒性,使同样浓度的多巴胺诱发PC12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二硫苏糖醇(DTr)和脉冲1号使PC12细胞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VMAT功能抑制触发了多巴胺内源性毒性可诱发细胞凋亡,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制剂有细胞保护作用.
-
重症肝病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症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的疗效.方法:30例重症肝病患者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通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来判断ALSS治疗重症肝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0.01),纤维蛋白原(Fib)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结论:检测ALSS治疗的重症肝病患者的凝血指标有助于临床跟踪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