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2025年1月8日 星期三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文

比较重组卵泡刺激素-β注射笔与传统注射液给药方式对临床促排卵效果的影响

徐彬

摘要: 目的 比较重组卵泡刺激素-β注射笔(普丽康注射笔)给药与传统重组卵泡刺激素注射液给药,对临床促排卵效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化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重组卵泡刺激素-β注射笔给药,对照组给予传统重组卵泡刺激素注射液,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长方案进行促排卵治疗,获卵后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对比两组不同给药方式在获卵数、周期卵泡刺激素消耗量、启动周期妊娠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不育年限、基础内分泌状态无统计学差异;但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刺激天数分别为(8.6±1.9)d vs.(9.7±2.1)d,P=0.013;使用卵泡刺激素为(1 412±266)Uvs.(1 546±356)U,P=0.007;而获卵数、MⅡ卵数、优胚数、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0±6.7)个vs.(9.2±5.5)个,(7.1±2.8)个vs.(7.3±3.2)个,(4.8±0.6)个vs.(4.6±0.4)个,54.0% vs.56.2%,以及46.0%vs.45.8%. 结论 采用重组卵泡刺激素-β注射笔进行控制性促排卵治疗可以提高促排卵效率,与传统注射组比较,促排卵时间平均减少1d,每个周期卵泡刺激素使用量平均减少100 U左右,而两组获卵数及妊娠率未见明显差异.

同期刊相关文献推荐
  • 超声观察绝经后长期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对子宫、卵巢和乳腺的影响

    作者:李娜;姜玉新;葛秦生

    目的观察长期小剂量激素替代疗法 (HRT)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卵巢和乳腺的影响. 方法 52例绝经后妇女,根据不同用药方案分为利维爱组和雌孕激素组,分别给予小剂量激素利维爱或雌激素联合孕激素替代治疗,用药时间5~31年,采用经阴道超声及高频超声观察子宫、卵巢和乳腺的形态结构特征. 结果利维爱组和雌孕激素组妇女的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双侧卵巢面积、双侧乳腺厚度及导管宽度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利维爱组和雌孕激素组内膜厚度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雌孕激素组的子宫体积和乳腺腺体厚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种用药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乳腺结构改变方面,小叶增生型中利维爱组和雌孕激素组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0.005);导管增生型中仅雌孕激素组较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长期小剂量HRT能够延缓子宫、卵巢和乳腺的萎缩进程,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双侧卵巢面积及乳腺腺体层厚度均大于对照组;不同的用药方案对上述靶器官的影响有所不同;小剂量HRT对发生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乳腺癌的危险性无明显影响;在应用HRT过程中,运用超声检查监测子宫、卵巢和乳腺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 基础及促性腺激素刺激第6天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对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作者:杨晓菁;林文琴;余蓉

    目的 探讨基础及促性腺激素(Gn)刺激第6天血清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反应性的预测价值. 方法 前瞻性观察91例行IVF-ET患者,超促排卵均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重组卵泡刺激素(rFSH)+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黄体期长方案.根据获卵数或hCG注射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卵巢低反应组(A组,11例),卵巢正常反应组(B组,50例)及卵巢高反应组(C组,30例).测定基础卵泡刺激素(bFSH)、E2、基础AMH水平,Gn刺激第6天AMH(D6AMH)、E2水平(D6 E2),hCG日E2峰值.同时行阴道B超检查测定窦卵泡数( AFC).获卵数作为卵巢反应性评价指标. 结果 基础AMH、D6AMH、获卵数及hCG日E2峰值三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C组>B组>A组(P<0.05).D6AMH水平较基础AMH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获卵数与D6AMH、D6E2、基础AMH、AFC呈正相关,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6AMH水平是影响获卵数重要的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卵巢低反应性时D6AMH有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72,D6AMH临界值为1.159 ng/ml时,敏感度90%,特异度84%.预测卵巢高反应时D6AMH有大AUC为0.895,D6AMH临界值为3.22 ng/ml时,敏感度77%,特异度87%. 结论 基础AMH及D6AMH水平均能预测卵巢反应和获卵数,D6 AMH相关性更强,是更理想的预测指标.

  • c-ras与大鼠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生成孕酮的关系

    作者:郑月慧;方廉;况海斌;钟志胜

    应用离体细胞培养,研究了反义c-ras寡脱氧核苷酸(反义c-ras ODN)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导的大鼠颗粒细胞和黄体细胞生成孕酮(P)的影响及其与外源性cAMP和Ca2+的关系.结果发现,20 μmol/L反义c-rasODN能显著抑制hCG诱导颗粒细胞的P生成量(P<0.05),而对黄体细胞的P生成无明显影响;反义c-ras ODN对hCG诱导的颗粒细胞生成P的抑制作用能被加入10-4 mol/L二丁酰cAMP所逆转,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对抑制作用具有协同效应.结果提示,c-ras癌基因参与hCG诱导的颗粒细胞生成P的调控,而对hCG诱导的黄体细胞P生成关系不大.

  • 控制性促超排卵治疗周期中卵泡生长速率的观察

    作者:苗本郁;周灿权;庄广伦

    对我中心1996~1997年间施行的255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超排卵周期,阴道超声监测卵泡发育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优势卵泡在排卵前的数天以1.3 mm/天的速率呈直线生长,3个大卵泡的平均生长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妊娠组和非妊娠组间卵泡的平均生长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促超排卵药物虽然可以促使多个卵泡发育,但不能完全克服这些发育卵泡之间的生长差异.

  • 类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在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

    作者:王宁;耿琳琳;张树成;贺斌;王介东

    目的 探讨类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dermal growth factor-like growth factor,HB-EGF)的表达与超声分型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 方法 在排卵日B超对子宫内膜分型,分为A型组和C型组,于排卵后7d手术获取两组的子宫内膜,C型组在取材的同时对子宫内膜进行局部机械刺激,第二周期继续观察排卵情况并在排卵后7d时再次刮取子宫内膜归为SC型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B-EGF在不同类型和机械刺激后子宫内膜中的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定位. 结果 A型组和C型组人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进行比较及与机械刺激前后子宫内膜(SC型)的比较时,HB-EGF的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在A型组高于C型组,并且经过机械刺激后SC型组HB-EGF的表达升高(P<0.05). 结论 HB-EGF与超声分型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正相关.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宁;郝翠芳;单英华;庄丽丽;曲庆兰

    目的 探讨在长方案控制性超排卵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阴道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的可行性. 方法 对769个IVF-ET周期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黄体支持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六组:A组,140周期,黄体酮胶囊;B组,53周期,黄体酮针剂;C组,228周期,黄体酮胶囊+移植后D5天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D组,85周期,黄体酮针剂+移植后D5天注射hCG;E组,161周期,黄体酮胶囊+移植后D7天注射hCG;F组,102周期,黄体酮针剂+移植后D7天注射hCG.所有黄体酮胶囊均采用阴道给药的方式. 结果 阴道应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组ET后D5天的血清孕酮水平低于肌注黄体酮进行黄体支持者,其中C组与D组相比,E组与F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1.96±36.11)nmol/L vs (83.34±23.30) nmol/L,P<0.01; (130.45±56.46) nmol/L vs (144.93±46.09)nmol/L,P<0.05].E组ET后D7天的血清孕酮水平显著低于F组[(59.66±29.01)nmol/L vs (80.01±24.28) nmol/L,P<0.01].阴道用黄体酮胶囊进行黄体支持组与肌注黄体酮组比较,阴道用药组临床妊娠率略高于肌注黄体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4% vs 53.3% P=0.21),前者的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后者(43.7% vs 33.8%,P<0.01),两组的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2.9% vs 6.3%,P=0.11). 结论 长方案IVF-ET周期采用黄体酮胶囊阴道用药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黄体支持方案.

  • 子痫前期血清sVEGFR-1和sEng水平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郑吉;毕温哲;赵香玉;王燕燕;杨楠;纪超;刘艳洁;左萍萍

    目的 通过对子痫前期患者产前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VEGFR-1)与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Eng)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在辽宁朝阳市中心医院入院的41例子痫前期患者(晚发型19例,早发型22例),与同期19名正常孕妇,对其产前进行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血清中sVEGFR-1和sEng水平,比较sVEGFR-1和sEng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数据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子痫前期两组的产前血清sVEGFR-1和sEn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因子增高呈显著正相关(r=0.719,P<0.001),其中子痫前期早发型组升高明显,与正常组和晚发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01).Pearson检验显示,各组产前孕妇血清sVEGFR-1和sEng水平分别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1;r=0.522,P<0.01).结论 产前孕妇血清sVEGFR-1和sEng水平协同变化与孕妇的血压显著相关.

  • 葡萄胎临床表现的新特点:113例葡萄胎临床分析

    作者:侯进琳;万希润;向阳;戚庆伟;杨秀玉

    目的 探讨葡萄胎临床表现的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11月至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3例葡萄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1948~1975年收治的葡萄胎的临床特点加以比较.使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28岁.诊断葡萄胎时中位停经时间为90.2 d(13周);阴道不规则流血94例(83.2%);子宫大于孕周52例(46.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3.5%),均在孕20周前确诊;妊娠剧吐12例(10.6%);咯血4例(3.5%);卵巢黄素化囊肿19例(16.8%);恶变24例(21%).与1948~1975年收治的214例葡萄胎的临床特点比较,近期葡萄胎的诊断时间大大提前;症状也明显减轻,其中阴道流血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率降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5).恶变率较既往稍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近期葡萄胎的诊断时间明显提前,临床表现有了新的特点,临床处理亦应随之有所改变.

    关键词: 葡萄胎 临床表现
  • 缺氧诱导因子1和缺氧诱导因子2在人类着床前胚胎的表达

    作者:姚元庆;David Barlow;Ian Sargent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缺氧诱导因子2(HIF-2)在人类着床前胚胎各个阶段的表达,探讨这两个氧调节基因在人类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收集不育症患者捐赠的胚胎,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定性和定量在5 %和20%O2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胚胎的HIF-1α和HIF-2α mRNA.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人胚胎的HIF-1α和HIF-2α蛋白. 结果 巢式RT-PCR分别检测了5%和20% O2体外培养的2、4、6、8细胞胚胎和囊胚发现,所有34个胚胎均表达HIF-1α和HIF-2α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 5%O2培养的人囊胚HIF-1α与18S rRNA的Ct比值为(1.22±0.05);20%O2培养的人囊胚,这一比值是(1.02±0.07);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人胚胎在体外常氧培养条件下的HIF-1α mRNA水平显著高于低氧培养.5%O2培养的人囊胚HIF-2α与18S rRNA的Ct的比值为(1.29±0.04);20%O2培养的人囊胚,这一比值是(1.19±0.11);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人胚胎在体外低氧培养条件下的HIF-2α mRNA水平与常氧培养无显著差异.5%和20% O2体外培养的2、4、6、8细胞,各个发育阶段人胚胎的HIF-1α和HIF-2α免疫荧光染色均阳性.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人类着床前胚胎在体外常氧和低氧培养时均表达HIF-1α和HIF-2α.二者可能通过广泛的靶基因系统参与早期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着床过程,在早期胚胎的调控可能不在转录水平,而在转录后水平.

  • 兔初级卵母细胞生发泡移植方法的研究

    作者:廉莉;李光鹏;廉颖;王敏康;宋祥芬;陈大元

    目的:以家兔为实验动物模型,探索卵母细胞生发泡(GV)互换的可行性。方法:在注射第一针卵泡刺激素(FSH)72 h后,取大耳白兔卵巢内GV期卵母细胞,用显微操作和电融合的方法,对兔初级卵母细胞进行异卵间GV互换,将重构卵培养于TCM-199加10%FCS中,对重构卵进行成熟培养,后对成熟重构卵进行卵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和胚胎培养。结果:对987枚GV期卵母细胞进行了异卵间GV互换,成功互换272枚(27.6%),电融合后存活230枚(84.6%),在进行成熟培养后,230枚卵有178枚(77.4%)发育到MII期(排出第一极体),将成熟卵进行ICSI后,有126枚(70.8%)受精。结论:对兔初级卵母细胞进行GV互换是可行的,若将此法应用于提高高龄妇女卵母细胞的质量,将有助于解决她们的不育问题。

生殖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稿时间:3-6个月 早咨询早发表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