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AIDR 技术在优化婴幼儿胸部 CT 扫描方案中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是探讨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技术(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AIDR)在婴幼儿胸部 CT 扫描中的应用。本研究从拟行胸部 CT 检查的患儿中随机选取40例,分成 A 与 B 两组,A 组管电压为80kV ,用 AIDR 重建技术;B组为100kV ,用滤过反投影重建技术(FBP)。比较 A 、B 两组 CT 值、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辐射剂量。该研究所得到的 A 、B 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CT 值、SD 、SNR 、CNR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A 组较 B 组辐射剂量降低。所以本研究认为在婴幼儿胸部扫描中采用80kV 加 ADIR重建,图像质量能达到诊断要求,且可降低辐射剂量。
关键词: 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算法重建 X 线体层摄影术 辐射剂量 -
伴眼部症状的淋巴瘤 PET-CT 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观察以眼部不适就诊的淋巴瘤患者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CT)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为本病及早诊断提供新思维。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对有眼部症状或体征,经病理学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共25例,男16例,女9例,并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18 F-2氟-2-脱氧-D-葡萄糖(18F-FDG)PET-CT,对正电子示踪剂18 F-FDG 在病灶内生物学表现及其在眼部及其以外的全身其他部位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病灶部位均表现为18 F-FDG 代谢活跃,呈现放射性浓集,浓集区 SUVmax >2.5,范围2.5~23.0;放射性浓集区局限在眼睑、结膜、眶壁等眼的局部区域6例(24.0%),已超出眼部但局限在头颈部7例(28.0%),有眼部及头颈局部高代谢浓集区,同时伴有全身多部位、多脏器组织阳性表现12例(48.0%)。结论 PET-CT 检查能为有眼部症状的淋巴瘤患者的诊断提供详细全面、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
-
CT灌注成像在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治疗反应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定量评价肿瘤组织血流动力学改变,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肿瘤中心组织和肿瘤边缘组织的有效性,以及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反应的有效性. 方法 15只一侧大腿植入VX2肿瘤的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组,1组行抗血管治疗(n=11),1组为对照组(n=4).于肿瘤种植1周后、治疗1周后和治疗2周后进行DEC-CT扫描,分别计算肿瘤区、肿瘤边缘区、肿瘤中心区和正常组织区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 mean transit time,MTT)和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并对各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肿瘤区和正常组织区的BF、PS、MTT值分别为(149.32±30.99)ml/(100 g·min)、(28.24±5.15)ml/(100 g·min)、(2.79±0.66)s和(32.18±4.10) ml/(100 g·min)、(11.88±0.71)ml/(100 g·min)、(6.57±0.90)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核心区和肿瘤边缘区的BF、PS、MTT值分别为(175.70±34.43)ml/(100 g·min)、(32.43±6.52) ml/(100 g·min)、(3.87±0.84)s和(19.07±3.58)ml/(100 g·min)、(18.75±2.10) ml/(100 g·min)、(8.11±1.44) s,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肿瘤区的BF、 BV、 PS、MTT值在治疗后第2周后从187.57 ml/(100 g·min)、5.21 ml/100 g、30.74 ml/(100 g·min)、3.87 s改变为118.48 ml/(100 g·min)、4.21 ml/100 g、24.02 ml/(100 g·min)、4.27 s,对照组从129.74 ml/(100 g·min)、3.22 ml/100 g、25.85 ml/(100 g·min)、3.68 s改变为362.33 ml/(100 g·min)、10.86 ml/100 g、39.31 ml/(100 g·min)、3.54 s,改善明显. 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能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提供肿瘤定量信息,并能定量监测肿瘤微血管系对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