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验性近视模型变迁的回顾及其评价
近视由于其危害性成为科研热点,而近视模型的出现使其研究得到突破.模拟人类近视发展的不同模型无论在近视形成机制还是在物种选择,以及研究部位的变迁中均体现出哲学与科学相结合的过程.汲取不同类型的模型优点,并同人类原型予以比较,对解读近视本质和病因治疗有深远意义
-
哌仑西平对豚鼠离焦性近视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 评价眼表应用M1受体桔抗剂哌仑西平对豚鼠离焦性近视(lens-induced myopia,LIM)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2周龄雄性豚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单纯遮盖组(Ⅰ组)、氯化钠组(Ⅱ组)、哌仑西平组(Ⅲ组)、正常对照组(Ⅳ组),各组各10只.Ⅰ组、Ⅱ组、Ⅲ组豚鼠均右眼配戴-10.0 D透镜,左眼开放;Ⅳ组豚鼠双眼不做任何处理.Ⅱ、Ⅲ组豚鼠的右眼每天2次分别滴生理盐水溶液和30 g·L-1复方哌仑西平眼液.4周后检测4组豚鼠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豚鼠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情况.结果 4周后,4组实验眼屈光度、眼轴长度、视网膜DAT阳性细胞个数分别为:Ⅳ组(0.40±1.05)D、(7.64±0.18)mm、(37.00 ±3.48)个,Ⅲ组(-2.15±1.02)D、(7.66±0.03)mm、(35.60±3.74)个,Ⅰ组(-4.70 ±0.39)D、(8.02±0.17)mm、(24.20 ±3.73)个,Ⅱ组(-4.05 ±0.75)D、(7.86 ±0.19)mm、(23.40±2.77)个,与Ⅲ和Ⅳ组相比,Ⅰ和Ⅱ组实验眼形成中高度近视、眼轴明显延长、视网膜DAT阳性表达也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Ⅲ组与Ⅳ组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哌仑西平滴眼液能有效抑制豚鼠LIM的发展,能阻止LIM眼视网膜DAT表达水平的下降.
-
5-羟色胺在豚鼠离焦性近视眼中含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在豚鼠近视离焦模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4周龄的豚鼠分成2组,离焦组(18只36眼),包括离焦实验眼(右眼,戴接触镜)和离焦对照眼(左眼,未戴接触镜);空白对照组(6只12眼)除检查外不做任何干预.将PMMA接触镜配戴在离焦组豚鼠右眼前,自然光下饲养14d后除去镜片,建立近视离焦模型.近视离焦模型建立后,分别处死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豚鼠,取出眼球,分离出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组织.用高效液像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组织中5-HT含量.结果:在豚鼠视网膜、脉络膜、巩膜内均有5-HT存在,其中脉络膜中含量高,其次为巩膜及视网膜;离焦实验眼视网膜、脉络膜及巩膜中5-HT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离焦对照眼及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5-HT可能参与了离焦性近视的形成.
关键词: 离焦性近视 5-羟色胺 豚鼠 高效液像色谱/电化学检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