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遏病”与“补虚”:宋代黄耆药用重心的变化

    作者:杨小敏

    宋代以前,黄耆主治痈疮、兼顾补虚,重在“遏病”,不被视为典型的补益药物.随着唐宋之际人们对植物类药物的深入利用,北宋中期至南宋末年,黄耆被不断赋予“补气”良药的理论地位.由于处于南北政权对峙,黄耆在供需紧张之中而被人为地抬高了身价.黄耆的药用重心,出现了从重于“遏病”向重于“补虚”的变化.这变化既来源于汉唐以来杰出医药学家的拓展实践,也有赖于宋代官修药方和官办药局的认可普及.南宋时,黄耆补脾(补气)的地位的确立,对后世(特别是明清)过分注重气血补益有一定消极影响.

    关键词: 黄耆 宋代 遏病 补虚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