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
肠道是细菌定植的主要器宫,菌群的种类、数量、比值的变化,对维持婴儿生长发育、促进免疫系统成熟、参与生理代谢等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与婴儿的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功能紊乱、湿疹及哮喘等疾病有关.不同喂养方式是影响婴儿肠道菌定植和建立的因素之一,已成为临床新生儿学、生产奶制品企业、营养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尽管先前研究了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和新生儿肠道菌群的种类、定植,但结果仍存在差异.因此,深入研究婴儿肠道菌群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婴儿肠道菌群,以减少婴儿过敏性疾病、腹泻等疾病发生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
产后不同的喂养方式对产妇产后康复及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选取2011年2月~2014年3月于我院自然分娩的健康产妇287例,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别为母乳组115例、混合组102例和人工组70例,对三组产妇的体成分、运动功能和婴儿体重、身长等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产后6w,母乳组FD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3个月母乳组FD、BF%、MS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人工组与混合组(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差异。产后3个月,母乳组婴儿体重、身长与人工组、混合组有明显差异(P<0.05)。产后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利于产妇产后康复与婴儿生长发育。
-
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健康的足月新生儿12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使用混合喂养,对照组使用纯母乳喂养.结果 试验组的新生儿产生黄疸的时间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新生儿的生理性体质量下降的程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生儿出生早期,产妇的产乳量不足,使用混合喂养可以延迟黄疸的出现,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不同喂养方式对儿童孤独症病发的影响
由于儿童孤独症的病发存在很大的地域、种族、个体差异,因未经干预治疗而终身病残率极高,由此国内外对儿童孤独症发病原因的探索始终未曾停歇,然而虽然对儿童孤独症病因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成果广而多,但因为研究人群地域、种族、实验方法和实验样本局限性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现阶段儿童孤独症病发的诱导因素仅局限于环境、家庭、儿童自身3个层面.文中主要以家庭层面作为分析的基础重点针对不同喂养方式对儿童孤独症病发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和讨论.
-
不同喂养方式对早产儿骨密度的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于早产儿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96例作为研究组,将研究组早产儿分为三组,各32例,分别进行混合喂养 、人工喂养以及母乳喂养后,进行骨密度指标的测量,分析不同喂养方式对于早产儿骨密度的影响情况.结果:混合喂养组平均骨密度高于人工喂养组以及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骨密度高于母乳喂养组,在进行喂养中添加维生素D的早产儿骨密度值明显高于未添加者,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对于早产儿骨密度具有一定影响,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早产儿骨密度值略高于母乳喂养早产儿,维生素D的添加能够促进早产儿骨密度增长,对早产儿进行母乳喂养时可以适当的使用母乳强化剂用以促进骨密度增长.
-
基于不同喂养方式分析0~24月龄婴幼儿的生长速率、生长水平
目的 基于不同喂养方式分析0--24月龄婴幼儿的生长速率、生长水平.方法 挑选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本院出生的0--24月龄婴幼儿210例,根据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等三种方式分成A、B、C三组,每组各70例,分析三组婴幼儿不同时间段的体重、身高、头围.结果 体重:1月龄时B组>C组>A组,7—24月龄A组>C组>B组;身高:4—24月龄A组>C组>B组.结论 对0--24月龄婴幼儿来说,母乳是佳的天然食品,能为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生长速率和生长水平,对婴幼儿健康发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不同喂养方式 0--24月龄婴幼儿 生长速率 生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