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怀念我亲爱的父亲

    作者:王宪

    12月22日晚上, 我像往常一样到医院看望了父亲并谈了一些有关工作上的事情, 等到他安详地休息后, 我离开医院去实验室做实验。我万万没有想到, 这竟成了我和父亲后的会面。24日凌晨, 父亲匆匆地离去了。至今, 我仍然沉浸在巨大的震惊和悲痛之中。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封唁电、信函如雪片一样, 从四面八方飞来。 1月5日, 500多人, 顶着寒风, 伫立在八宝山大礼堂外, 等待着给父亲送行。泪水遮挡了我的双眼, 但往事却一幕幕出现在眼前。 勤奋一生思报国父亲生活的年代, 跌宕起伏, 是今天许多年轻人难以理解的时代。正是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磨难, 阅读过大量爱国志士如闻一多等人的爱国诗篇, 饱尝过当亡国奴的苦难, 他对“科学无国界, 但科学家有祖国”这句名言, 刻骨铭心。他一生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中国的科学家。正如他在遗嘱中谈到的那样: “我一生自愧成就很小, 唯一安慰的是, 我于解放初能回归祖国, 为祖国人民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他说: “自己出身于一个劳动人民家庭, 是由人民的血汗养育大的, 我家穷, 我爱我的心地善良、勤劳一生的父母; 我的国家穷, 我爱我的有着几千年文化的祖国。我不愿在国外长期寄人篱下, 为他人做嫁衣裳。”他还说: “我一无意于官场、二无意于发财。我不怕吃苦, 愿意走自己的道路, 做一名创业者, 在祖国土地上成自己的‘家’, 立自己的业, 哪怕一切从零开始, 也心甘情愿。” 1950年底, 他回国后白手起家, 从零开始, 建立了消化-内分泌研究室。经过半个世纪的科研和教学, 共培养消化生理专业人员近120名, 使我国在消化生理学科形成了一支较好的队伍。我1988年回国时, 他大力支持我创业, 经常在大方向上给我指点、把关。从我的科研思路, 到实验的每一个小环节, 他总是细心倾听, 认真指导。父亲庆幸我赶上了一个可以干一番事业的好时光, 而不像他自己, 曾在人生好的年华被各种各样的运动制约着。他看到我能够回国, 如同他当年一样在自己的国家创业, 非常高兴。但是由于我的爱人和孩子因种种原因不能回国, 他也担忧和疑虑, 并多次考验性地问我: “你不是为照顾我们二老, 而与爱人和孩子分开, 留在国内的吧?”当我告诉他“我离不开自己的实验室, 我真的是对我从事的职业感兴趣”时, 他十分欣慰。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常常想: 父亲回国时, 我们的国家刚刚解放, 百业待兴, 他又正值年富力强, 充满激情和活力, 但他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他白手起家, 建立起实验室, 才有了一点眉目, 一个接一个的政治运动就把他40岁至70岁一段人生好的年华都大量地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