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心通参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0例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本院采用步长脑心通参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CGRP、ET-1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血清内皮素-1(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情况、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清CGRP、ET-1水平、血流变学指标变化及药物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及眩晕障碍调查量表(DHI)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4.23%)高于对照组(80.77%)(P<0.05);两组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增快(P<0.05),阻力系数(RI)减少(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降低(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ET-1及ET-1/CGRP降低,CGRP水平提高,ET-1/CGRP值降低(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77%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改善内皮细胞损伤,对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循环缺血性眩晕 血塞通 倍他司汀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 -
祛风通络温肾汤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观察
目的:观察祛风通络温肾汤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方法:纳入2014年11月~ 2016年11月我院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组,47例行常规西医配合针灸治疗者归为针灸组,47例行常规西医+针灸+祛风通络温肾汤治疗者归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改善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74%,针灸组74.4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眩晕、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旋颈试验评分和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联合组提升程度显著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症侯积分改善指数(76.51±23.51)%,针灸组(38.51±15.68)%,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椎-基底动脉的PI指数显著降低(P<0.05),平均血流速(MV)显著上升(P<0.05),血流阻力指数(RI)显著降低(P<0.05),血清内皮素(ET)水平下降,一氧化氮(NO)水平上升,且联合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针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改善颈眩晕、疼痛等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眩晕 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