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暂时性肠套超声征象及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房艳娟

    目的:探讨暂时性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暂时性肠套叠患儿28例的超声图像,并与16例持续性肠套叠作对比分析.结果:暂时性肠套叠28例包块位于右上腹6例,脐周8例,左上腹9例,左下腹5例.持续性肠套叠16例包块位于右侧腹12例,脐上2例,左上腹2例.暂时性肠套叠包块直径1.52±0.22 cm,长度2.60±0.56 cm,外层肠壁厚度较薄0.35±0.06 cm,分别小于持续性肠套叠的2.51±0.42 cm,3.16±0.62 cm和0.51± 0.12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暂时性肠套叠套入的"同心圆"小、"套筒"短,套入部位肠壁血供可轻度增加,在超声严密的随诊下可以自行复位,无需灌肠整复或手术治疗,以免过度治疗.

  • 小儿暂时性肠套叠289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俊峰;张广平;韩建强;刘永东;胡强

    目的 总结小儿暂时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289例小儿暂时性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儿暂时性肠套叠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以呕吐、腹痛为首发症状;患儿的平均年龄为31.5个月,其中大于2岁的患儿占51.6%,男性多于女性.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暂时性肠套叠具有独特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其套叠直径小[(1.64±0.32)cm],套叠长度短[(2.56±0.76)cm];所有患儿均未经灌肠整复或手术治疗,自发复位;随访1个月,9例患儿再次出现肠套叠.结论 小儿暂时性肠套叠主要是小肠的一过性套叠,在小儿肠套叠中并不少见,具有自发复位的特点,无需特殊治疗;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暂时性肠套叠及观察随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