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循证公共卫生与国境口岸卫生检疫
目的 探索循证公共卫生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通过对循证公共卫生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国境口岸卫生检疫中的需求分析,从循证保健医学、循证检验医学、循证免疫规划、循证公共卫生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领域进行实践和措施的分析研究.结果 循证公共卫生将为我国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决策、技术方法与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理论与实践保障,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循证公共卫生研究势在必行.结论 国境口岸卫生检疫应积极采用循证公共卫生理念及方法应对新形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
POCT检测在口岸卫生检疫的应用
常用的即时检验(POCT)分析技术包括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免疫层析技术、免疫斑点渗滤技术、干化学技术、生物和化学传感器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其中以胶体金免疫标记技术和免疫层析技术在口岸卫生检疫应用较多.这些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免疫学反应和生化反应,检测蛋白质和小分子化合物为主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已有几种根据病原检测实验室的核酸检测原理开发出来的核酸POCT检测技术,例如GenePOC现场核酸快速检测系统、试管实验室技术(lab-in-a-tube technology)、GeneXpert PCR系统等,弥补传统免疫学快速检测试剂敏感性较低,核酸检测方法和病原分离培养需要较长时间的不足,解决口岸卫生检疫的实际需要.
-
我国社区爆发流行前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甲流)在我国出现社区局部爆发前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口岸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5月10日~2009年6月10日公开发布的的我国甲流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甲流确诊病例111例,年龄分布及临床表现与其他国家相似,96例输入性病例中海外中国籍人员和美籍华人占63.1%,70.2%出发地为美国,入境口岸有北京等11个;7例发病者主动申报病情,20例在入境检疫现场被动发现,非入境检疫现场的输入性病例中29.2%、39.6%的发病时间分别为入境后第2、3天,80O%二代病例由于社交活动被传染。结论依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和我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可以有效地履行防控职责。
-
适应中国疾病控制体系发展的口岸卫生检疫监管体系框架研究
在分析国际传染病应对以及中国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的口岸卫生检疫监管体系的组织和业务框架,即由现在的按职能划分为检疫查验、传染病监测、卫生监督、卫生处理以及后来增加的口岸反恐等,调整为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过程划分为信息监测预警、传染病监测、应急处置和卫生监督等.
-
我国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目的 对国家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以完善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积极服务国际卫生海港建设.方法 通过对国家核心能力建设在新监测模式、国际卫生机场、港口、高水平实验室及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并分析其中的不足之处.结果 我国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提高认识,采取相应措施.结论 口岸卫生检疫核心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有关部门宜早日统一部署,有计划地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口岸安全,保护公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