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肉桂和食用桂皮的效果对比及鉴定内容.方法:2015年1~9月,以我院妇科病房接受治疗的盆腔炎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两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食用桂皮熬制成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药肉桂熬制成药,对比两组患者的盆腔炎病症控制率和药物应用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盆腔炎患者的病症改善率为85.0%(17/20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5.0%(11/20例),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服用药物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判断标准(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药肉桂的效果更为显著,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辅助推广应用.
-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阴香)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药材来源,性状,薄层鉴定,显微鉴别来对肉桂及其混淆品食用桂皮(阴香)进行鉴别,这些鉴别方法可区别肉桂与桂皮,从而保证肉桂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
-
探讨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之间的比较和鉴定分析。方法将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做比较,观察其在性状、显微等方面的差异,然后将61例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服用桂皮,观察组31例服用肉桂,观察两组的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在形态、性状、显微等方面有明显差异,两组在治疗痛经的临床效果上,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有较大的差异,不能混用,在临床治疗上,中药肉桂对痛经寒凝血淤证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食用桂皮,并且并发证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
-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鉴定方式.方法 选取我院中药肉桂、食用桂皮对中草药来源、药物性状、显微镜观察、薄层色谱、桂皮醛的检查与内酯类检查实施鉴定,分析两种中药鉴定差异性.结果 中药肉桂、食用桂皮的药物来源、药物性状、显微镜的观察结果、薄层色谱鉴定结果、桂皮醛鉴定结果与内酯类结果比较,差异明显.(1)中药肉桂的功效为助阳、活血通络与驱寒散痛等作用,食用桂皮的功效主要为驱寒、消肿与止泻、止痛等临床症状.(2)中药肉桂饮片平均的厚度为4.5毫米.食用桂皮平均的厚度为0.36毫米.(3)中药肉桂的纤维细胞表现出长梭形散布,食用桂皮的纤维细胞数量多并且呈现成群分布.(4)中药肉桂的横切面显微结果显示排列有多列木栓细胞.肉桂皮层细胞含有石细胞、分泌细胞等,肉桂韧皮细胞的排列呈现出放射状、油细胞数量较多.(5)薄层色谱结果显示:通过紫外线灯显示,中药肉桂多显示出蓝色斑点,蓝色斑点要比食用桂皮多,在中药肉桂当中存在红棕色斑点.桂皮醛检查结果:中药肉桂的粉末呈现出干状结晶,中药肉桂当中有桂皮醛存在.食用桂皮没有结晶存在,且不含有桂皮醛.(6)内酯类检查结果:中药肉桂结果显示呈现为橙色,且有丰富内酯类物.食用桂皮则无颜色,不含有内酯类的物质.结论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临床药物使用时,需要对药物进行鉴定,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
目的:对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进行比较与鉴定。方法:随机选择药材市场15处采购的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分析生药来源和性状,通过显微镜下检查、薄层色谱等比较鉴定,分析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结果。结果:通过对比鉴定发现,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从来源、性状到显微镜下观察都存在极大的差异。结论:这种比较鉴定方法可以准确鉴定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使中药用药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值得推广应用。
-
试论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别
目的:探讨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别.方法:将中药肉桂和食用桂皮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药肉桂和食用桂皮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镜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然后比较其在各方面的差异.结果:1)进行性状鉴别的结果是:中药肉桂的厚度为0.2~0.8㎝,外表较为粗糙,折断后两层之间有一条黄棕色线纹,有浓烈奇特的香气,味甜且辣;食用桂皮的厚度为0.1~0.6㎝,外表光滑度较高,折断后两层之间无黄棕色线纹,有轻微的香气,味稍甜.2)进行显微镜鉴别的检查是:中药肉桂的横切面有木栓细胞数列,其粉末为长梭形、边缘呈微波状或伴有凹凸状;食用桂皮横切面的细胞排列整齐,其粉末呈长梭形、边缘尖突或呈微波状.3)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的结果是:中药肉桂有1个棕色斑点和3个红色斑点,食用桂皮有1个蓝色荧光斑点;在显色结束后,中药肉桂有1个与桂皮醛相对应的黄色斑点显示,食用肉桂则无斑点显示.结论:对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镜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的结果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
中药用肉桂与食用桂皮的分析比较及鉴定
目的:探讨中药用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方法.方法:选择从不同药材市场采购的中药用肉桂和食用桂皮,通过对生药的来源、性状、显微观察、薄层色谱、桂皮醛检查、内酯类检查,对中药用肉桂和食用桂皮进行分析比较与鉴别.结果:中药用肉桂和食用桂皮在来源、性状、显微观察、薄层色谱、桂皮醛检查、内酯类检查中均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此鉴别方法可以有效地鉴别出中药用肉桂和食用桂皮,从而保证中药用肉桂的药品质量.
-
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鉴定与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74例月经不调患者各3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食用桂皮熬药治疗,观察组使用中药肉桂熬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痛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率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中药肉桂用于月经不调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
-
探究中药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分析
目的 分析研讨肉桂与食用桂皮的比较与鉴定.方法 此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从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月经不调疾病者中,抽取90例纳入到讨论中,90例按入院单双顺序号分45例对照组(食用桂皮熬药治疗)和45例研究组(中药肉桂熬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状况.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痛经率,研究组91.11%比对照组9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治疗后痛经状况,研究组8.89%比对照组37.78%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0%比对照组46.67%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月经不调疾病可考虑给予中药肉桂,其治疗疗效突出,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状况,并发症低,应用推广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