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绒毛膜双胎胎盘血管结构与胎儿体重的关系
目的 探讨双绒毛膜双胎胎盘血管结构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方法 选择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分娩的、成功获得血管铸型标本的3例胎盘,对胎盘血管网体积和面积与相应6例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盘血管网体积的相关系数r=0.95,两者高度相关.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盘血管网面积的相关系数r=0.17.结论 胎儿宫内生长与胎盘的体积及其脐带因素关系密切,妊娠中期及其以前能利用超声检查及早作出判断,使得在妊娠中晚期能采取适当措施严密监护,对减少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率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多胎妊娠.
-
双胎输血综合征胎盘血管铸型及深部动静脉吻合的形态学分析
目的:建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胎盘血管铸型,观察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与胎盘形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MCDA且无特殊并发症的患者的胎盘117例,其中23例TTTS者胎盘(TTTS组),94例非TTTS者胎盘(非TTTS组)。采用改良的血管铸型方法,比较两组胎盘脐带插入、胎盘份额和胎盘表面血管吻合及深部动静脉吻合形态。结果与非TTTS组比较,TTTS组胎盘重量轻,脐带帆状附着胎盘、胎盘面积差异>25%的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TS组动脉-动脉(AA)吻合的胎盘数少于非TTTS组,AA吻合直径及血管总吻合直径小于非TTT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吻合总数、每个胎盘动脉-静脉(AV)吻合数、AV吻合的胎盘数、静脉-静脉(VV)吻合的胎盘数、VV吻合直径、胎盘表面AV吻合直径、深部AV吻合的胎盘数、深部AV吻合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TS胎盘脐带帆状插入率高、胎盘份额不平衡和缺乏AA吻合及AA吻合直径及总的血管吻合直径小,其AV吻合的胎盘数、吻合数量、血管直径与非TTTS胎盘无明显差异,推测AV吻合可能不是导致TTTS发生的根本原因,但可能助长了TTTS发病。
-
单绒毛膜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产妇胎盘血管铸型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研究
目的 建立单绒毛膜双胎合并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IUGR)胎盘血管铸型模型,并探讨其胎盘血管形态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以剖宫产方式分娩且明确绒毛膜性质、孕周相同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产妇20例,其中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合并sIUGR产妇10例(A组),再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A1(大胎儿)组和A2(小胎儿)组;正常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组(无合并症、并发症)产妇10例(B组),再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B1(大胎儿)组和B2(小胎儿)组.应用胎盘血管铸型的方法对两组产妇胎盘进行血管铸型并观测相关指标:(1)胎盘份额比值(大胎盘与小胎盘面积比);(2)标本铸型后,计量血管吻合支情况以及胎盘各级动、静脉的血管管腔内直径等指标;(3)比较A组与B组产妇胎盘血管形态学差异.结果 (1)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A组产妇平均年龄(28.36 ±4.79)岁,平均分娩孕周(35.10±2.69)周;B组产妇平均年龄(31.04±5.13)岁,平均分娩孕周(35.32±2.66)周;A组两胎盘份额比值>1.5,显著高于B组两胎盘份额比值.A组中有6例发生脐带的异常附着(球拍状或帆状胎盘);B组中只有1例发生脐带的异常附着(球拍状胎盘).(2)A组两胎儿胎盘间存在丰富的血管吻合支,两胎儿各级动静脉分级血管管内直径存在显著性差异.(3)B组两胎儿胎盘间血管吻合情况较A组明显减少,两胎儿各级动静脉分级血管管内直径数值差异较小.结论 (1)本研究通过对胎盘血管的铸型,观测及分析了相关形态学改变,验证了胎盘血管吻合、胎盘份额差异以及脐带插入方式对单绒毛膜双胎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即胎盘份额差异越大、胎盘血管吻合及脐带的异常插入越常见,则新生儿出生体重差异就越大;(2)单绒毛膜双胎sIUGR产妇两胎盘血管容量、分级血管管内径、末梢动、静脉比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亦可能是单绒毛膜sIUGR的可能病因之一;(3)通过对单绒毛膜双胎胎盘血管铸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对单绒毛膜双胎合并sIUGR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认识,对改善围产期结局也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