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提高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作用研究——以齐齐哈尔医学院为例

    作者:陈婷婷

    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相应对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在培育医学生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培育,而且要加强对隐性职业素养的培育.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不但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和工作幸福感,而且有助于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和谐.

  • 护理专业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培养

    作者:谢晓芳;谢季良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新医改的逐步推进,特别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医学有了更高的需求,渴望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护理工作的任务和范围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同时也赋予了护士更高层次的职业要求.这些改变要求护理专业学生一方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还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养是指职业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借鉴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 land)“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可以把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分为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

  • 在专业特色情境中培养护生隐性职业素养

    作者:陈玉华;丁彩云;龚慧慧;蒋芙蓉;谢娟;谢辛尔

    目的 探讨在专业特色情境中培养护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级7个班级的护生,采用专业特色情境教育方式,通过专题模块(日常认知养成培养)、课程模块(专业课程加强培养)、临床实践模块(临床感知行动培养)干预措施进行隐性职业素养培养.随机抽取380名护生,对比入学时和干预后的职业态度、隐性职业素养认知的转变.结果 干预后,94.89%(353/372)的护生对护理隐性职业素养表示“清楚”,较干预前的71.77%(267/372)改善明显(P<0.05).干预后,95.97%(357/372)护生表示全面了解护理的工作内容.干预后,护生人际关系适应性、情绪控制调节能力、社会认知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护生自我认知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采取干预措施后,护生对“在教学中寓职业教育”“组织师生座谈会”“思政工作加强教育”“临床教师的实例现身教育”“寻求家庭和亲友支持”的认知教育措施的态度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积极正面的专业特色情境中提升护生隐性职业素养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