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索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月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82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将2014年10月-2015年5月的82位护理人员设为对照组,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而对观察组进行分层管理模式管理,对比其实施前和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前得分分别为基础护理(87.35±6.39)分、病房护理(85.33±5.39)分,优质护理(86.47±3.27)以及护理不当事件共21件,而实施后得分分别为基础护理(95.44±5.17)分、病房护理(92.26±4.71)分,优质护理(91.61±3.38)分以及发生护理不当事件共3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前护理人员满意度,为89.02%,而实施后护理人员满意度为98.7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采用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的应用
目的:研究并探讨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20名护士,2016年7~12月收治的300产妇进行常规护理设为实施前,2017年1~6月根据护士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及工作能力的不同进行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收治的300产妇进行分层级针对性护理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绩效考核及产妇与护士的满意度及护理不合格率,记录并分析结果.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及绩效考核评分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产妇满意度及护士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在护理不合格率比较上实施后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产科实施固定小组护士分层级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科室护理质量与绩效,有助于提升产妇及护士满意度,构建和谐护产关系,增加护士工作主动积极性.
-
急诊科开展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
目的:对我院急诊科护士分层核心能力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士进行分层核心能力培训,并对核心能力培训前后护士专业知识、护理操作、急救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强;此外对培训前后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核心能力培训后,护士的专业知识、急救能力、护理操作、综合能力都得到显著提高,护士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也大幅提升(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分层级核心能力培训效果显著,核心能力培训对急诊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探析
目的 探析护士分层级使用在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名实施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0名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50名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合格率(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晨间护理、生活护理、皮肤护理以及卫生处置)以及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应用到综合内科护理管理中,可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为了提高护理管理质量,采用护士分层级的管理模式.分析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后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中任选护理人员100名,对照组的护理人员50名,以常规方式进行管理(即轮岗制和轮班制);另50例护理人员在常规管理的方式上辅以分层级管理模式,为观察组.针对管理间差异加以对比.结果:对照组中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中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P<0.05).结论:采用护士分层级的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
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从各科室中选取64名护士中进行研究,根据科室分为两组,每组3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满意度.结果:①两组护士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均明显提高,前后比较有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6.875%,高于对照组的81.25%,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升护士的满意度,作用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