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重度MillerⅡ或Ⅲ类单牙牙龈退缩缺损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重度MillerⅡ或MillerⅢ类单牙牙龈退缩缺损患者予以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 ~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重度MillerⅡ或MillerⅢ类单牙牙龈退缩缺损患者42例,分为两组后分别予以修复治疗,常规组予以结缔组织移植治疗,研究组则予以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每组21例,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D及RC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RC水平、满意度评分依次为(93.26±5.09)%、(9.12±0.65)分,均高于常规组;且研究组的1年复发率及RD水平均较常规组相对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重度单牙牙龈退缩缺损时可采用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方法,可取得良好牙龈修复效果,美学效果更满意.
-
牙龈瘤切除后不同术式治疗根面暴露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牙龈瘤切除后采用不同牙周术式进行患牙根面覆盖治疗的临床效果,为牙龈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天津市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2014年8月至2017年12月唇面牙龈瘤患者30例(女性21例,男性9例),在瘤体切除后分别采用翻瓣术(翻瓣术组,10例)、带蒂瓣术(带蒂瓣术组,10例)及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联合术式组,10例)纠正术区的软组织缺损.在术中、术后3及6个月时随访,观察术区牙龈的色、形、质以及膜龈联合线的协调性,记录根面暴露情况及角化龈宽度,计算根面覆盖率,评价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角化龈宽度均较术中显著增宽,翻瓣术组术后6个月角化龈宽度[(2.70±1.16) mm]显著低于带蒂瓣术组及联合术式组[分别为(4.80±1.14)及(4.90±1.66) mm] (P<0.01).术后6个月翻瓣术组根面覆盖率低[(24±43)%],显著低于带蒂瓣术组[(80±23)%]及联合术式组[(86±24)%](P<0.01).带蒂瓣术组与联合术式组术后6个月时根面覆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者对3种术式的美学效果评价均满意.结论 牙龈瘤切除后导致牙龈缺损,经带蒂瓣术及带蒂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术进行软组织修复,均可取得满意的美学效果,且临床效果优于翻瓣术.
-
牙周根面覆盖术治疗牙龈退缩的长期疗效观察
牙龈退缩可导致牙根暴露、牙齿敏感、影响美观.已有多种根面覆盖术经临床证据证实在短期内(≤6个月)可显著改善牙龈退缩,其中冠向复位瓣术联合结缔组织移植的根面覆盖术是治疗牙龈退缩的金标准,可能获得完全根面覆盖的效果,并保持长期稳定性(≥2年),而其他自体结缔组织生物替代材料的长期疗效仍有待观察.本文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对单独的冠向复位瓣术、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或生物替代材料的冠向复位瓣术进行综述,并重点关注各类手术的长期稳定性,以期为临床试验设计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
改良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单牙重度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重度MillerⅡ或MillerⅢ类单牙牙龈退缩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存在5 mm及以上的牙龈退缩缺损且部分伴有牙唇(颊)向移位突出于牙弓之外的患者3例,采用改良的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进行手术治疗.在基线和治疗1年后随访时,记录退缩深度(RD)、角化龈宽度(KTH)、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并计算根面覆盖率(RC),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满意度.结果·3例患者基线RD平均为(5.3±0.5)mm,随访时RD平均为(0.3±0.5)mm;RC平均达(93.3±9.4)%,其中2例达到完全根面覆盖.退缩位点(受区)和邻近位点(供区)的KTH,基线为(0.3±0.5)mm和(6.0±0.8)mm,随访时为(4.3±0.5)mm和(5.7±1.3)mm;PD和CAL从基线的(1.7±0.5)mm和(7.0±0.8)mm分别降低到随访时的(1.3±0.5)mm和(1.3±1.2)mm.治疗1年后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为(9.0±0.8)分,根面敏感和美学等患者主观评价有极大提高.结论·对于重度单牙龈退缩患者,尤其是当患牙根面缺乏角化龈且伴有牙突出移位时,采用改良的侧向转位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仍可取得临床良好且患者满意的结果.
-
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
目的 观察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和牙齿敏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1例.通过临床照片比较、临床检查和患者主观感受对比评估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同时结合文献复习,针对多牙位牙龈退缩的手术方式利弊展开讨论.结果 临床照片比较以及临床检测发现,采用该手术方式退缩区域几乎达到完全的根面覆盖,同时牙龈的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相匹配,达到了良好的美学效果.同时,患者的冷热敏感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改良隧道技术结合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多牙位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
-
两种不同结缔组织移植技术在上前牙区即刻种植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带蒂结缔组织瓣移植(pedicle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PSCTG与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free subepithelial connective tissue graft,FSCTG)增厚种植体周围角化龈的量以达到稳定而良好的种植修复增量效果和美学效果.方法:29例满足即刻种植适应症的上前牙,拔出后即刻种植,同期采用PSCTG或FSCTG增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量,运用临时冠修复塑形,观察术后临床效果.结果:带蒂结缔组织瓣移植组(下文简称带蒂组)移植瓣成活率100%,游离结缔组织瓣移植(下文简称游离组)为93.33%.带蒂组移植后半年唇侧龈组织厚度(Facial gingival tissue thickness,FGTT)增加(1.572±0.74) mm,游离组增加(1.45±0.61) mm.移植1年时,带蒂组红色美学(the pink esthetic,PES)得分为(8.50±1.34)分,游离组(7.80±1.74)分,两组红色美学各指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带蒂组PES达到6分及以上的比率高于游离组.结论:即刻种植(immediate implant placement and provisionalization,IIPP)联合PSCTG与联合FSCTG一样,短期唇侧龈厚度增量和红色美学效果均较好,而PSCTG由于自身血供更易成活固定.
-
牙龈乳头手术重建的研究进展
牙龈乳头缺失产生的黑三角问题是临床治疗上棘手的问题之一. 龈乳头的缺失与邻接点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密切相关. 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正畸、修复的技术改变邻接点位置缩小黑三角,手术方法则通过结缔组织移植、骨移植、或生物活性材料应用,结合冠向复位瓣等手术技术实现软硬组织增量,增加龈乳头高度. 本文就龈乳头重建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冠向复位瓣联合结缔组织瓣治疗下前牙牙龈退缩
目的 比较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结缔组织瓣移植技术与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进行根面覆盖治疗下前牙牙龈退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例33~ 43 MillerⅢ类牙龈退缩伴右下牙敏感的患者采用自身左右对照的方法,42、43行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结缔组织瓣移植、33~41行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可吸收胶原蛋白膜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牙龈退缩.结果 术后3.5个月,42、43取得较理想的根面覆盖效果,敏感症状消失;33~41牙龈根面覆盖与术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术后12个月,42、43根面覆盖效果稳定.结论 利用冠向复位瓣技术联合结缔组织瓣治疗牙龈退缩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根面覆盖;采用膜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治疗邻面附着丧失的多牙MillerⅢ类牙龈退缩效果欠佳.
-
上颌腭侧软组织厚度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
在涉及软组织移植的牙周与种植手术中,上颌腭侧结缔组织是软组织的主要供区,其组织厚度直接决定手术的成功.因此,术前获得足够的上颌腭侧软组织厚度,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供区位点,更好地指导临床计划和对手术预后的判断.本文将对上颌腭侧软组织厚度的测量方法 、影响因素进行总结.
-
异种胶原蛋白基质与自体结缔组织移植瓣牙周软组织增量效果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 比较异种胶原蛋白基质(XCM)和自体结缔组织移植瓣(CTG)用于牙周软组织增量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查找利用XCM和CTG进行牙周软组织增量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evMan 5.3软件分析、比较两者牙周软组织增量的效果,包括角化龈宽度增量、角化龈厚度增量、平均根面覆盖率和手术时间.结果 共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角化龈宽度增量及根面覆盖率方面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XCM效果不如CTG(P<0.05);术后12个月XCM的角化龈厚度增量效果不如CTG(P<0.05);XCM的手术时间短于CTG(P<0.05).结论 有限的证据表明,在增加角化龈宽度和提高根面覆盖率方面,XCM与CTG无差异;在增加角化龈厚度方面,无足够证据表明XCM不如CTG;但XCM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CTG.尚需随访时间更长的、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该问题.
-
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对牙龈退缩的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牙龈退缩患者时使用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牙龈退缩患者共17例,患者均接受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治疗,将治疗前的平均探诊深度作为对照组,将治疗后的平均探诊深度、角化龈平均宽度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探诊深度明显浅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角化龈平均宽度显著宽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在牙龈退缩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冠向复位瓣结合结缔组织移植能够有效保持浅袋,提高临床附着并增加根面覆盖,值得推广应用.
-
结缔组织移植增加植入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厚度——一项为期一年的描述性的分口区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
目的:评估结缔组织移植扩增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效果.材料和方法:10位部分缺牙患者,在下颔双侧前磨牙或磨牙区至少各植入一颗种植牙,随机分为扩增组和非扩增组.在扩增组,种植体植入时,行结缔组织移植,移植物取自上腭.种植体埋置骨性式愈合3个月后,上基台,在1个月内完成永久冠修复粘结.负载1年后,对其结果进行评估,包括种植体的成功与否、有无并发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改变、患者满意度和偏好、软组织厚度和美学效果(粉红美观记分)进行评估,美学效果由一个独立的评估员采用单盲法测定.结果:负载1年后,无患者失访,无种植体失败,无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有明显的骨吸收(移植组:0.8mm;非移植组:0.6mm),但两组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扩增区的软组织比非扩增区厚1.3mm(P<0.001).并有更高的粉红美观记分(P<0.001).患者对两组效果都十分满意(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但更偏向扩增区的美观(P=0.031).然而,有5位患者不愿意再次接受移植手术,另两位不确定.结论:结缔组织移植能有效地增加软组织的厚度,从而改进美学效果.对种植体周围组织长期稳定性的评估,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追踪调查.
-
从上腭获取移植结缔组织会有出血的风险:是真的吗?
为获得较好的上皮下结缔组织移植的临床效果,大多数作者都把重点放在手术技术上.然而,很少有研究报道这种手术干预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尽管手术并发症并不是经常出现且没有生命危险,但并发症确实存在.这些并发症让手术者产生了担心,而使手术者担心的并发症是术中及术后出血,而这种情况是否发生取决于腭黏膜固有的血管分布的密度.本文是一项人类解剖学的研究,作者证实了硬腭形态学与腭大血管神经束的分布之间的关系,由此证实此关系是否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决定因素.本研究包括了与应用解剖有关的两部分:骨学(第一部分)及解剖(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包括30个不同形状和不同缺失牙牙列的上颌骨,作者观察和比较了腭大血管神经束、硬腭形态与拔牙和戴入可摘局部义齿后骨重建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包括12个新鲜的人类尸体上的上颌骨,向其动脉系统注入彩色乳胶后,切开标本,观察腭大神经血管束的分布.运用不同的组织获取技术对两个不同形态的上腭进行解剖手术.这样,手术者就可以首先详细了解硬腭的血管分布状况,然后估算获取结缔组织区域与腭大血管神经束分支的关系,后制定出预防出血的方法.
-
牙周(外科)手术中结缔组织移植的应用
结缔组织移植在牙周美学外科手术中已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自从30年前第一例游离结缔组织移植报道以来.获取结缔组织的技术和结缔组织的应用领域也不断改变和发展.本文综述了获取结缔组织移植的技术和其在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