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鼻间歇指令通气吸气同步装置在RDS早产儿中的应用与疗效比较

    作者:李帅;沈俊军;周薇薇;王欣睿;梁修琴

    目的:比较NIPPV辅助通气期间,吸气同步装置对RDS早产儿的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所有RDS患者,给予NIPPV作为初始治疗模式,根据是否给予吸气同步装置,分为同步及不同步两组,评估其无创辅助通气3d内成功率、上机后血气分析、无创通气时间以及早产儿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NSNIPPV相比,SNIPPV上机后1h、12h等氧分压水平更高,上机后1h、24h等二氧化碳分压更低,无创通气3d有更高的成功倾向;然而其余评价指标,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病死率等均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作为RDS初始治疗模式,NIPPV采用同步模式比非同步模式不能降低通气失败率及远期BPD的发生率,但是在通气早期能够增加氧合,改善通气.

    关键词: RDS早产儿 同步装置
  •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RDS患者的运用时机与疗效的观察

    作者:刘月阳

    目的 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运用时机,并总结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RDS早产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时间的差异,将其均分为两组.将出生低于2小时的早产儿设为研究组,将出生2~12小时的早产儿设为参照组,对比两组早产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血气指标和吸氧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13.3%)低于参照组(5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DS早产儿给予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不仅可以将氧合功能得以改善,还可以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