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江苏省653例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陆培善;陶红;张晋琳

    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是以发热、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江苏省自1998年开始对RFIs中的麻疹、风疹进行了实验室监测.1998和1999年共监测RFIs病例653例,终实验室确诊麻疹348例、风疹66例.在348例确诊的麻疹病例中,≥20岁以上年龄的有112例,占了32.19%,表明江苏省麻疹流行有向大年龄组转移.

  • 德州市2002年风疹发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洁;高志坚;张本旭;郭津慧;郭威;单永明;郭秀升

    随着儿童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不典型麻疹病例的比例有所增加,而风疹作为发热出疹性疾病,临床上很难对两者进行鉴别.

  • 一起风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黄小涛;周华武;陈树东;郑瑞洪

    2000年3月27日至4月27日,潮阳市成田镇大寮小学爆发一起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证实系一起风疹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烟台市2002-2003年发热出疹性疾病监测分析

    作者:宫连凤;韩文清;王成芳;丁立;李波

    在麻疹检侧中,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fever illness,RFIs)视为麻疹疑似病例.为了解RFIs中麻疹、风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更好的开展麻疹监测工作,我们对烟台市2002-2003年176例RFIs进行了血清学监测分析.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 一起风疹暴发的调查报告

    作者:冷宝华

    2003年5月23日至6月16日,孝昌县某小学发生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暴发,共发生病例99例,罹患率为4.83%.采集本次暴发的前10例病人的血样送实验室检测,其中风疹IgM阳性的4例,阳性率40%,麻疹IgM均为阴性.证实为风疹暴发后,对易感人群采取风疹疫苗应急接种等综合措施,6月16日后无新发病例,本次风疹暴发流行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2005年慈溪市麻疹暴发流行时的实验室分析

    作者:岑迪;吴建根;毛晓群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冬、春季多发,好发于1~5岁儿童.2005年1~6月慈溪市出现多起发热出疹性疾病,通过实验室血清学抗体IgM检测,结果证实为麻疹暴发流行.现介绍如下.

  • 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徐爱强;许青;宋立志;肖作奎;张丽;王常银;王同展;李仁鹏;李漫时;李震

    目的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发病情况. 方法对山东省1999~2002年通过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的150例接种MV后RFI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 结果接种MV后RFIs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投入量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0.14/10 000 ml~0.25/10 000 ml,年均报告发生率为0.20/10 000 ml,且各年份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5); 88.67%的病例发热在38.5℃以上,75.33%的病例接种MV后4~11天出疹(中位数为8天),皮疹较为典型;出疹顺序基本与野病毒引起的麻疹病例一致;68.67%的病例为首次接种MV,其中8~12月龄组占94.17%;风疹IgM均为阴性,麻疹IgM阳性率为45.65%.结论接种MV可引起RFIs,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后的过敏反应和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其发生率与疫苗接种剂次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因果关系,今后应从病毒的基因型上加以鉴别.

  • 一起麻疹和风疹混合流行的调查

    作者:严有望;谢涛;李祖福;丁建明;龚镇奎;戚志华;舒士香

    1999年春末夏初,荆州区川店镇发生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暴发流行,全镇21个村(居委会)中,以镇直小学为重点,在13个村及居委会共发生病人150例,发病率为4.44‰,无死亡.

  • 一起风疹爆发的调查

    作者:张明慧;方策;马琼;李美英;刘玲娣

    2000年3月14日至4月20日,昆明铁路第三中学发生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点状爆发.全校发病24例,均为初中学生.以初二(2)班发病为主,该班有53人,发病15例,发病率283.02‰.男生30人发病10例,女生23人,发病5例.病人年龄13~14岁.临床症状和体征主要有发热(均<38.5℃),皮肤红色斑丘疹,皮疹密集或融合成片,经2~5 d消退,不留色素沉着,部分病例有耳后或枕后淋巴结肿大.采集14例血清,检测麻疹IgM抗体均阴性,而风疹IgM抗体均为阳性.结果证实这次发热出疹性疾病爆发为风疹病毒感染所致.分析本次爆发原因:一是疫情漏报迟报.发生首例病人,班主任未及时上报,当发生多例时才报告防疫站,采取隔离、应急接种措施,控制住疫情.因此普及防病知识,加强传染病报告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二是该校从未组织接种过风疹疫苗,且发病24例亦无免疫史,群体对风疹免疫低下是本次爆发的内因.目前风疹疫苗免疫效果肯定,应在中小学生中广泛推广使用.

  • 21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

    作者:唐桂蓉;段晋超;张佩如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ver illness,RFIs)是以发热、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麻疹、风疹和其他RFIs,常以爆发形式发生.为了解RFIs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治对策,对绵阳市近3年爆发的21起RFIs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

  • 东莞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朱建琼;叶临湘;王莹

    本研究对东莞市200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发生的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作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以明确诊断,分析本地人口(常住人口)和外地人口(流动人口)中确诊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川崎病58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国华;汪晓霞

    川崎病(Kawasa disease,KD)也被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随着对该病的认识,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逐渐成为小儿后天性心脏病主要原因之一.

  • 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需要与手足口病进行鉴别

    作者:祝双利;刘建锋;孙强;李静;李晓嫘;张勇;陈瑛;温小云;严冬梅

    对2008年在甘肃省发生的一起疑似手足口病(HFMD)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流行进行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明确引起这起传染病流行的病原体.从4名发热出疹患者采集的8份临床标本中(每个患者采集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首先将临床标本接种到RD和HEp-2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阳性的标本提取病毒核酸,然后使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人肠道病毒(HEV)核酸的检测.对HEV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采用序列非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SISPA)进行“未知病原体”的鉴定.分离到的6株病毒均鉴定为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结合分析这起流行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HSV-1是引起这起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的病原体.6株HSV-1的gG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较小,同源性分别高达98.8%和97.9%,说明这起疫情是由同一个病毒传播链引起的.HSV-1等病毒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需要与HFMD进行鉴别诊断,由于仅从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上判断引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病原体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依赖于实验室的诊断.

  • 山东省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评价

    作者:许青;徐爱强;宋立志;肖作奎;张丽;李漫时;王同展;王常银

    为评价山东省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开展麻疹监测合作项目以来麻疹监测系统(MSS)的敏感性,结合山东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MSS以及居民和医疗机构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漏报调查等,对MSS各环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尽管MSS报告RFIs显著多于NNDRS,但仍存在漏报现象,本次调查居民漏报率为94.12%,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4.44%,虽较1998年有所好转,但在现阶段采用敏感病例定义的情况下,MSS仍欠敏感.改进和提高MSS工作质量,将是今后麻疹控制的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 海南省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本底调查

    作者:尹锡玲;曾雪霞;罗会明;莫少雄;郝利新;马静;何剑;马超;孙莲英;梁晓峰

    目的 开展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es,RFIs)发病本底调查,结合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进行分析,为中国接近消除麻疹地区能否达到麻疹监测系统(Measles Surveillance System,MSS)敏感性指标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X市L区、W县、D县进行回顾性调查.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法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Edition,ICD-10)编码及疾病名称,搜索被调查县(区,下同)全部医疗机构2010年6月~2011年5月诊治的RFIs病例,结合同期相应县的疑似麻疹(风疹)病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RFIs小年龄儿童发病率高,<1岁婴儿发病率达457.19/10万,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下降.45%的RFIs为幼儿急疹,31%为疑似麻疹(风疹).RFIs常年均有发生,3~5月的病例数占全年RFIs数的39.17%; RFIs年平均发病率为23.30/10万,校正年发病率为23.91/10万.三个县RFIs粗发病率均>8/10万.RFIs疾病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0年6月~2011年5月,L、W、D县实验室诊断麻疹(风疹)阳性比例分别为26.32%、6.58%、5.26%,实验室排除麻疹(含风疹)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12/10万、11.75/10万、3.60/10万.同期全省实验室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75/10万.结论 据现有数据,2010年6月~2011年5月,海南省RFIs发病率本底值,对于年度排除麻疹病例报告发病率≥2/10万的MSS敏感性指标是有可能达到的.海南省致力于消除麻疹时期,宜以实验室排除麻疹病例(含风疹)报告发病率作为MSS敏感性指标;并严格按照监测病例定义将可能的RFIs纳入至MSS中.

  • 深圳市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单芙香;陈学军;何建凡

    为了解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对深圳市1998~1999年发热出疹性病例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共检测RFIs 328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54.88%,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9.45%.RFIs病例中麻疹和风疹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夏季.麻疹发病以少年儿童为主,而风疹主要发病对象则出现两个非连续年龄高峰期,分别为儿童高峰期和青少年高峰期.180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占83.89%.结果显示,RFIs病例中以麻疹、风疹为主,其分布也与麻疹、风疹流行特征相似.有必要将RFIs病例血清学监测列入计划免疫常规监测.

  • 379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何吉兰;方刚;童文彬;孙莉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1997~2000年5月,在该省20个县采集了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379例中确诊为麻疹的192例(50.66%),风疹80例(21.11%),其它RFIs 107例(28.23%)。379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44份,阳性率37.99%;风疹IgM抗体阳性40例(10.55%)。RFIs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暴发病例以麻疹为主。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 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童文彬;何吉兰;孙莉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对1999~2001年收集的515份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显示,麻疹、风疹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9.71%和11.46%.麻疹、风疹病例集中在3月,以4~14岁儿童为主.各级实验室应开展血清学鉴别诊断工作,提高麻疹监测质量.

  • 贵州省4个县2013~2014年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学监测分析

    作者:吴升伟;戴丽芳;唐小敏;杜雯;叶绪芳;张丽

    目的 探讨贵州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病原谱的构成,为制定麻疹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4年贵州省4个项目县1044例RFI病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麻疹、风疹、EB病毒、水痘、人类小DNA病毒B19、人疱疹病毒6型IgM抗体.结果 在4个县1 044例RFI监测病例中,手足口、风疹和水痘分别占49.81%,15.61%和8.81%.1044份血清标本中304份IgM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1.19%;其中风疹、水痘和EB病毒IgM抗体阳性数分别占总阳性数的43.75%、22.37%和10.20%.一种病原的抗体可以在多种RFI中检出,一种RFI中可以检测出多种病原的抗体.结论 小儿各种RFI的临床诊断易误诊,需进一步加强RFI的临床诊断和综合管理,以利于麻疹防控.

  • 贵州省4个县2013-2014年发热出疹性疾病病原谱的研究

    作者:吴升伟;唐小敏;戴丽芳;杜雯;叶绪芳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3年8月-2014年7月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病原谱的构成特征.方法 收集贵州省4个项目县363例RFI病例病原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细菌/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检测麻疹病毒(MV)、风疹病毒(RV)、肠道病毒(EV)、EB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人类小DNA病毒B19、人疱疹病毒6型(HHV-6)、伤寒/副伤寒杆菌.结果 RFI监测病例的病原标本阳性率为20.94% (76/363).阳性株主要为EV(80.26%)、VZV(11.84%)、MV(5.26%).在61株EV中,EV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其他EV分别占21.31%、21.31%和55.74%.VZV基因型为J型.MV基因型为H1a亚型.结论 EV、VZV和MV是RFI的主要病原,开展相应的疫苗接种是控制RFI的主要措施.本研究建立了贵州省RFI实验室监测技术平台.

9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