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齐刺滞针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56例体会
肩背部筋膜炎属中医"痹证"范畴,病变常累及斜方肌、肩胛提肌、胸锁乳突肌.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颈及肩胛内侧缘酸痛,痛区触诊可触及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结节,按之压痛.笔者在临床中运用齐刺滞针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
针灸联合药酒走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5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针灸联合药酒走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针灸+药酒走罐疗法对肩背肌筋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中频理疗治疗,两组均隔日1次,7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8例,总有效率达到97.78%;对照组痊愈14例,总有效率83.88%.结论:针灸+药酒走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明显优于针灸+中频理疗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
走罐配合手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
走罐疗法是借热力排出罐中空气,使罐吸附于皮肤,并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造成皮下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近几年来,作者用此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3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曲垣穴为主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
肩背肌筋膜炎为临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常见于反复机械使用上肢者,且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采用以曲垣穴为主方法治疗该病患者24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背肌筋膜炎57例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肩背肌筋膜炎57例,运用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VAS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后VAS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功能障碍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外敷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肯定.
-
推拿配合TDP治疗肩背肌筋膜炎
肩背肌筋膜炎又称纤维肌炎、纤维组织炎,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慢性软组织疼痛性疾病.
-
综合治疗肩背肌筋膜炎110例
目的:观察多功能六合治疗仪加刺络拔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多功能治疗仪加刺络拔罐治疗110例肩背肌筋膜炎患者,1个疗程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例患者中,治愈88例,占80.00%;显效18例,占16.36%;好转4例,占3.64%.总有效率100%.结论:多功能六合治疗仪加刺络拔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治愈率高,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肩背肌筋膜炎 多功能六合治疗仪治疗 刺络 拔罐疗法 -
锋钩针配合拔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
肩背肌筋膜炎是好发于各年龄段的一种常见病,多因受风受寒,劳累过度引起.临床表现为颈下部、肩背部肌肉酸困疼痛,活动加剧.一般方法治疗效果欠佳,笔者尝试用锋钩针合拔罐治疗30例,效果颇佳,现报道如下.
-
肩背肌筋膜炎58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肩背肌筋膜炎患者58例,予推拿、神灯照射、走罐、水针等综合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100%.结论 采用手法、走罐、水针等综合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具有松解粘连、改善循环、消除痉挛、解除疼痛、恢复治愈的功效,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
温针灸结合平衡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平衡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温针灸结合平衡罐疗法,对照组予温针灸结合刮痧疗法.治疗2个疗程后记录疼痛视觉评分(VAS)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更能够降低VAS评分(P<0.05).治疗组痊愈13例,总有效率达到93.33%;对照组痊愈8例,总有效率为76.67%.结论:两种疗法对治疗肩背肌筋膜炎均有效果,但温针灸结合平衡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更优于温针灸结合刮痧疗法.
-
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88例
目的:评价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疗法对肩背肌筋膜炎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和循经取穴针刺治疗,治疗后常规推拿治疗,配合电脑中频治疗.两组均隔天1次,5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总有效率达到93.2%;对照组痊愈12例,总有效率72.7%.结论:银质针经筋理论针刺法加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局部和循经取穴针刺治疗配合常规推拿及电脑中频的治疗效果,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
刺血走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0例疗效观察
肩背肌筋膜炎又称肩背纤维织炎或肌肉风湿症,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引起肩背部疼痛、僵硬、运动受限及软弱无力等症状.常累及斜方肌、菱形肌和提肩胛肌等.笔者运用刺血走罐治疗肩背筋膜炎,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
小针刀联合药物治疗肩背肌筋膜炎600例
1 病例资料本组600例,其中男性450例,女性150例;年龄18 ~ 80岁,平均(35±5)岁;病程短1个月,长20年.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排除合并严重心肺疾患者、肝肾疾患者、糖尿病及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治疗时患者骑坐于椅子上,背对医者.医者在肩背部找到痛点或硬性条索处,指切定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抽取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0.5 ml+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0.5 ml于进针到病灶部注射1 ml,戴无菌手套,持汉章4号小针刀,将针刀刺入病灶,实施纵行切割、横向剥离粘连、条索,铲拨结节硬块等手法.
-
滞针提插法加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附22例报告
肩背肌筋膜炎以肩胛背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在针灸临床中.笔者受小针刀治疗粘连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启发,自1999年以来采用滞针提插法配合梅花针叩剌拔罐治疗该病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走罐配合手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
走罐疗法是借热力排出罐中空气,使它吸附于皮肤,并在皮肤表面来回推拉,造成皮下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笔者近二年来,用此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36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雀啄灸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3例疗效观察
肩背肌筋膜炎常见于电脑工作者及反复机械使用上肢的体力工作者,因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而成为临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自2008年5月~2011年10月间,笔者采用雀啄灸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3例,并与镇江膏药外敷治疗的41例作对照观察,获效较好.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所有84例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均符合肩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1].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其中男34例,女9例;年龄大46岁,小17岁,平均27.51岁;病程长7年,短0.5年,平均2.79年.对照组41例,其中男31例,女10例;年龄大49岁,小15岁,平均25.97岁;病程长5年,短1年,平均2.59年.全部病例经抗"O"、血沉、类风湿因子、黏蛋白、血尿酸检查未见异常,X线摄片:胸部和脊椎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腕踝针配合曲垣穴直刺治疗肩背肌筋膜炎228例
肩背肌筋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本病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严重时则影响工作和生活.我们自2003年以来采用腕踝针配合曲垣穴直刺治疗该病,效果相当满意,现总结如下.
-
背部走罐加刺血治疗肩背肌筋膜炎68例
肩背肌筋膜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以肩背部的疼痛、特定的激痛点、局部结节或条索状物,甚则活动障碍为典型临床表现.笔者自1996年开始采用背部走罐加刺血留罐的方法治疗68例,疗效满意.
-
一穴多针浮刺结合揉拨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32例
肩背肌筋膜炎是指多种原因导致的背部肌筋膜及肌肉等结缔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性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是背部弥漫性钝痛、酸胀、沉重,肌肉僵硬板紧,有压痛,以两肩胛间为著.
-
揉罐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1例
揉罐是采用走罐和按揉手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作用,具有走罐和按揉手法的双重优势,不仅可以放松肌肉,疏通经络,而且可明显缓解肌筋膜炎的疼痛症状,对治疗肩背肌筋膜炎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