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皮内针刺激穴位对腰麻术后尿潴留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使用皮内针刺激穴位解除肛肠科腰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 例肛肠疾病手术后出现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 例;治疗组予埋置皮内针,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心理放松、听流水声、热敷下腹部等诱导排尿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皮内针刺激穴位解除腰麻术后尿潴留疗效显著.
-
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回顾选择本院收治的113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治疗措施,分成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低频脉冲刺激穴位治疗方案,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上腹部手术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设盲原则,将50例ASAⅠ-Ⅱ级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组(A组,n=25),单纯七氟烷组(B组,n=25).麻醉诱导前,A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30 min;B组在手术室静置30 min.插管后,A、B两组静脉连续输注瑞芬太尼,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BIS值在40~ 50,A组继续经皮穴位电刺激.分别在穴位刺激前(T0)、切皮时(T1)、开腹探查时(T2)、开腹探查后30 min(T3)、开腹探查后60 min(T4),采静脉血监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浓度,手术开始后每10 min记录1次呼气末七氟烷浓度.结果 A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1.4±0.2)%,明显低于B组的(1.9±0.4)%(t =3.147,P<0.01);两组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在T1、T2时间点较T0明显升高(F=2.256、2.432,2.132、2.334,均P<0.05),两组T1~T4时间点皮质醇、血管紧张素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9、2.232、2.453、2.602,均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降低了上腹部手术患者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及应激反应,与七氟烷具有麻醉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