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开放式管理对精神病患者外走行为的影响
为了给精神病患者创造更理想的治疗环境,开放式这种人性化管理模式越发受到重视.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往往会因症状、环境、管理模式的影响而发生出走现象,开放式管理的应用,使患者可以与家属和其他患者进行接触,能够自由活动,且通过定期的技能培训,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精神病患者的出走行为.
-
精神科住院患者出走行为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对金华市第二医院精神科住院患者出走行为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护理管理对策.方法:对金华市第二医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期间的120例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其中出走的患者的出走行为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护理管理对策.2014年2月起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对策,对2014年2月~2015年1月实施护理对策后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出走率与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实施之后精神科住院患者出走行为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之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施之后医疗纠纷发生率较实施之前有了明显的降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住院患者出走行为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科学、高效的护理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走的发生率,对于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
精神分裂症患者出走行为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走行为,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自设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分型、出走时间、出走原因、出走方式及结果等.通过实例调查、收集病案与护理文件中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得信息.结果 28例有出走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偏执型多(14例),占50.00%.1个月内出走患者数多(12例),占42.86%.出走原因中,疾病因素占39.28%,比例高;心理因素次之(21.42%).外出治疗途中出走高,占67.86%.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走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出走行为的发生,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
精神科出走行为的护理
分析精神科病人出走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
出走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走行为的影响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走的原因,并探讨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出走行为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5 ~2016年作者所在医院精神科开放病区收治的300例精神分裂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2015年入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经验性评估,2016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用自制出走风险评估量表进行风险评估,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出走情况.结果 干预后患者在治疗中出走的次数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精神分裂住院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出走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
住院精神病人"出走"行为的预测及护理干预
总结了98例精神病人出走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认识状况、住院时间等.认为对年轻男性单身或离异者、自知力缺乏者、住院早期的精神病人应加强巡视,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加强交接班制度,加强病人外出的管理,以及加强服药依从性,做好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其家属沟通等,可有效地预防出走行为的发生.
-
精神障碍患者在开放式管理病房出走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开放式管理病房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出走行为的原因及护理防范对策,保证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6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走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有陪护,出走均在陪护离开时发生,其他行为原因分别为情绪不稳定、自知力缺乏及受精神病性症状支配,而记忆力下降及有出走史者仅1例.6例出走患者均能顺利找回,无出现意外.结论 开放式管理病房有利于轻症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而对于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应做好出走风险评估,对于存在出走风险的患者尤其应加强管理,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才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出走行为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
-
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出走行为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发生出走行为的男性住院精神病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出走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调查显示,2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出走的主要原因依次为患者心理因素、工作人员因素、管理因素及环境因素,分别占主要原因的40.91%、27.27%、18.18%及13.64%.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出走行为与多种因素相关,需针对性给予防范干预,才能有效降低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出走率,保证住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