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的效果评价
目的:构建并实施危重症患者分级转运模式,评价该模式的实施效果,为急诊危重症患者的院内转运提供安全的转运模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3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358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7-9月的360例危重症患者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实验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转运前通过转运评估对患者病情进行分级,分为Ⅰ、Ⅱ、Ⅲ级,转运人员、转运仪器设备和药品根据病情进行分级准备。结果: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后,实验组转运至CT室、重症监护病房、介入室和手术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至普通病房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与病情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2.8%(χ2=6.19,P<0.05);与转运人员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7.2%(χ2=4.94,P<0.05);与仪器设备和药品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为3.9%(χ2=5.27, P<0.05)。结论:实施分级转运模式减少了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了转运时间,保证了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
-
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级转运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6~12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27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转运;选取2017年1~6月从急诊抢救室转运的273例危重症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分级转运模式.选择院内转运时间和发生并发症等不良事件作为评价指标,并从人员、病情、药品及仪器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转运至CT室、重症监护病房、介入室和手术室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分级转运模式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保证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