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所属专业:
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文献资料
-
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对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对大鼠完全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SD雌性大鼠用改良Allen法(10g×2.5cm)制备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损伤节段的上下各一个节段椎板间隙,放置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刺激器(可提供500-600μV/mm的直流电场,每15min改变一次极性),实验组实验后即刻给予直流电场环境干预至实验后2周,而对照组不予直流电场的条件.在实验后第1,3,7天,2周通过BBB评分观察双侧后肢运动功能的变化,并于实验后2周通过:①形态学: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丝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观察局部脊髓的变化.②神经电生理:运动诱发电位观察脊髓运动传导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后2周的BBB评分:实验组左后肢4.0±3.27,右后肢3.9±3.41;对照组左后肢4.9±3.35,右后肢4.1±3.47;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差:实验组左侧1.01±1.33,右侧0.16±0.09;对照组左侧2.15±4.44,右侧1.10±0.50;波幅差:实验组左侧1.86±1.45,右侧1.50±0.75;对照组左侧3.94±2.35,右侧2.76±1.30;右下肢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即脊髓运动传导有所改善.结论:伤后2周,交替极性的直流电场能改善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脊髓运动传导功能,但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也未见显著性差异.直流电场对大鼠脊髓损伤的长期作用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