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MR介入临床运用
MR成像具有良好空间、时间和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多平面多功能成像和无放射线损伤、无造影剂副作用等优点,越来越成为临床发展介入技术的重要手段,并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1 MR成像系统1.1 闭式和开放式MR设备 Mueller等[1]1986年首先提出在肝肿块中运用MR成像导引活检或抽吸细胞学的概念,并做了临床试验。紧接着,Lufkin[2]等将该技术早运用于人体头颈部活检,逐渐该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乳腺,脑,纵隔,腹部和肌肉骨骼等全身各系统的诊断和治疗。初期这些技术都是运用传统的闭式MR成像系统,术者不能充分接触患者,没有超声和CT导引方便,限制了其临床运用。直到1995年,新的开放式MRI仪应运而生用于临床[3],恰好完成了MR介入由理论到临床实践的过渡。开放式MR成像系统能使医生直接接近病人,床边图像显示,可结合各种介入和外科器械,成像质量高,同时灵活控制成像方向和层面,即时反馈介入治疗过程的全貌。目前,开放式MRI仪的生产已成为国外MR开发和研制的主流方向。
-
质量监管转型
通过一种管理方式,将一家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像三维立体成像一样展现在众人面前,并如医生审读检查报告般对检查结果追根溯源.作为一名医院院长,是否认为自己的医院禁得起此种形式的医疗质量管理?这是当前医疗质量管理的主流方向,对医疗质量进行三维成像的实现,有赖于经过精心设计、定期采集、即时反馈、实地分析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
-
采取即时反馈方法增强实验课教学效果
应用控制论和信息学原理分析课堂教学活动,认为教学过程是信息的输入、识别、存储和输出过程.教师只有不断接受来自学生的输出信息,才能正确评估教学效果,并相应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向,以取得佳教学效果.因此,在实验课中善于捕捉课堂即时反馈并调整教学,对保证实验项目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