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30例行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治疗,了解骨折愈合及膝形态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愈合时间缩短.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手术方式治疗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缩短了骨愈合时间,改善了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更好的恢复了膝关节的功能.
-
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治疗上颈椎损伤
目的评估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应用于上颈椎损伤的价值和作用.方法对13例上颈椎损伤患者进行后路经寰后弓侧块行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重建上颈椎的稳定性.结果13例获2~18个月随访,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头部前曲、后伸活动好,左右旋转活动有受限,未见螺钉松动及钉棒断裂现象.结论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固定可使固定节获得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同时保留枕颈间的运动功能,并发症少,适用于上颈椎损伤需重建稳定性的治疗.
-
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的手术可操作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寰枢椎脱位并有高位颈脊髓受压症状及体征的患者应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术前均行X线、CT等影像学检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其中16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经口腔前路松解,一期后路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融合.术后颈托固定3个月.结果:42例8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术后36例获3~42个月随访,平均18.6个月,患者均在3~6个月寰枢椎骨性融合,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其中4枚螺钉穿入椎动脉孔内缘1mm,但无椎动脉损伤的临床表现.31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5例好转.结论: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
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CT测量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探讨寰椎经后弓侧块行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具寰椎骨标本,对经寰椎后弓侧块的螺钉固定通道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mm处的水平面的交线在后弓后方的投影点确定为进钉点;进钉方向保持与冠状面垂直,在矢状面上钉尖向头侧倾斜约5°,是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较理想的置钉通道.结论: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
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研究
目的为提供国人寰椎的数据,探讨经寰椎后弓侧块(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50例干燥寰椎标本的后弓进钉点及进钉方向等相关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侧块、椎动脉沟、后弓侧块螺钉通道的轴线长度,及后弓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等参数.结论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
颈部三维CT血管成像在寰椎后路固定术中的应用
背景:寰枢椎后路内固定融合是治疗上颈椎病变的常用手术方式,此处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损伤椎动脉的案例时有报道.目的:观察正常人上颈椎三维CT血管图像,研究寰椎后弓的解剖结构及伴行椎动脉的走形特点,为寰椎后路置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纳入椎动脉显影良好且寰枢椎无明显病变者400例,利用原始资料进行容积重建,同时配合分离、融合、透明和伪彩等图像处理技术,在三维图像上观察椎动脉寰枕段的走行及变异,测量寰椎与后路置钉相关的解剖数据.结果与结论:400例头颈部三维CT血管图像清晰,满足要求.椎动脉寰枕段的行程弯曲,走形典型者385例,变异15例,共18侧.固定第一阶段动脉11侧,窗式椎动脉6侧,异常起源的小脑后下动脉1侧;椎动脉沟环48例,其中10例为双侧,共58侧.椎动脉沟底的后弓是钉道薄弱部分,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寰椎后弓及其伴行椎动脉常存在变异,给寰椎后路置钉带来不确定因素,三维CT血管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两者的解剖结构,置入前充分了解这些数据,可以制定准确的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
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疗效分析
[目的]评估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难复性寰枢关节脱位的手术可操作性和疗效,并选择一种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治疗寰楸椎脱位.[方法]2003年6月-2009年2月,行一期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前路松解,后路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脱位并高位脊髓压迫症14例.术前均行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榆查;术中在直视下行C_(1、2)置钉,复位固定,椎板后弓植骨.术后除枕颈融合需颈托固定3个月外,其它无需外固定.[结果]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14例病人均获得了平均18个月的随访,均达到了骨性愈合.没有神经、血管损伤,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病例.12例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改善,2例好转.[结论]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满意、融合率高等特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
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影像学测量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评价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针对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对50具寰椎骨标本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的上方2mm处的冠状面的交线在后弓后方的投影点确定为进钉点;于冠状面上保持垂直进钉,矢状面上钉头向头侧倾斜约5°,是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较理想的置钉通道.结论: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
寰椎后弓和侧块的解剖及CT测量在螺针技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寰椎后弓和侧块螺钉技术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为寰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选取正常成人寰椎标本100例和未发现寰椎病变的颈椎CT影像100例,确定螺钉的进钉点,测量螺钉进钉点周围结构的径线和进钉角度、长度,比较干、湿标本及其与CT影像的差别.结果 干、湿寰椎标本各结构径线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数据合并处理为干湿标本均值.干湿标本均值和CT影像的寰椎侧块的高度(M7)、宽度(M8)、长度(M9)、螺钉进钉点至侧块前缘中点的距离(F3)、螺钉进钉点处后弓的高度(F4)、寰椎椎弓根的高度(C1)、宽度(C2)分别为(12.69-±1.44)、(11.52 ±1.28)、(22.64±1.50)、(27.37±1.93)、(5.98±1.66)、(5.45±0.83)、(9.54±1.01)mm和(12.20±1.17)、(11.99 ±1.14)、(22.73±1.69)、(26.65 ±1.71)、(5.81±2.35)、(5.38±0.73)、(9.54±1.01)mm,干湿标本均值和CT影像的内倾角(α)、上倾角(β)分别为(15.09 ±2.17)°、(4.10±1.12)°和(15.42±1.34)°、(4.03±1.26)°,干、湿寰椎标本的螺钉进钌点周围各结构径线和进钌角度均值与CT影像的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寰椎的解剖及CT测量为临床实施寰椎后弓和侧块螺钉固定技术提供了个体化治疗资料和依据.寰椎后弓和侧块可选择直径3.0~3.5 mm、长度22.0~28.0 mm的螺钉进行固定.
-
胫骨高位嵌插后弓截骨治疗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127例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年龄58~82岁,病史3~9年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127例患者,行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治疗,了解骨折愈合及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愈合时间缩短。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胫骨近端嵌插后弓截骨手术方式,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改善了膝关节屈曲内翻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