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升陷汤治疗脾气虚胃下垂4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升陷汤治疗脾气虚胃下垂疗效.[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对44例住院及门诊患者使用升陷汤(黄芪炙60g,白术炒20g,柴胡、桔梗、升麻各10g,木香12g,枳实15g,知母、鸡内金粉各8g,五味子12g),1剂/d,水煎300mL,3次/d,100mL/次.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胃小弯弧线、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0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18%.[结论]升陷汤治疗脾气虚胃下垂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李今垣教授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缓临床经验
李今垣教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于2013年成立全国名老中医李今垣传承工作室,从医60余年,尤其擅长肝病、脾胃病治疗,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就随学所得,将李今垣教授治疗湿热中阻型胃缓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冀共同提高中医药防治胃缓的水平.1 析胃缓之名胃缓一词,首载于《内经》,《灵枢·本脏》:“肉月囷坚大者,胃厚;肉月囷么者,胃薄,肉月囷小而么者胃不坚;肉月囷不称身者,胃下,胃下者,不管约不利.肉不坚者胃缓.”自《内经》后历代医家未见将其专门立论论述,大多散见于脾胃病之痞满、呕吐、吐酸等章节中,目前可查证的早系统的将胃缓作为独立疾病进行论述的为1985年方药中版《实用中医内科学》川,但其认为胃缓必有胃下,将胃缓与西医胃下垂相对应对,其后学者大多沿用此观点.
-
常见内科病中医诊治(九)
第3章脾胃病证1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1.1诊治要点一般以饮冷受寒而诱发,胃脘冷痛,得温则舒者属寒;脘痛灼热,痛势急迫者属热;脘痛且胀,嗳气则舒者属气滞;痛如针刺,痛有定处属血瘀;得食痛甚,拒按属实;得食痛缓,喜按属虚.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研究概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病,发病率高,病理尚未完全阐明.中医对FD治疗效果肯定.多数学者认为病机系脾胃虚弱、脾虚气滞、肝郁脾虚等,湿热内蕴、痰浊阻滞、淤血阻滞、寒热错杂也有不少医家提及.辨证治疗以健脾理气、疏肝健脾、理气化瘀、化浊降逆、清热化湿为主.目前辨证分型、疗效评定标准尚未统一,中西医治疗多强调药物,鲜有心理干预,未能将基础研究与临床观察研究结合,今后应加强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中医药作用机制,开展大宗病例前瞻性研究,提高疗效可重复性.
-
论“中热胃缓则为唾”
目的:探讨“中热胃缓则为唾”的含义.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且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研读,认为不能脱离原文单独理解,通过对篇名、“中热”“虫”“充郭”“胃缓”“唾”含义的梳理来理解此句.结果:“中热胃缓则为唾”的含义应是人进食后,唾液开始分泌,胃受纳腐熟,脾运化水谷水液的状态.结论:唾的产生机理及唾在人体中非常重要,应将此理论灵活运用于临床实践.
-
升阳益胃汤治疗胃缓症40例
1998年1月~2002年1月我们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胃缓症患者40例,并与采用吗丁啉片剂口服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升阳益胃汤疗效优于吗丁啉片,现报告如下.
-
李寿彭主任医师治疗胃下垂经验介绍
介绍李寿彭主任医师治疗胃下垂的临床经验.李主任认为,胃下垂常虚实并见,不能执着于补中益气一法,处方用药之时,应以辨证为主,并参用补中益气、疏肝和胃、温肾化饮、活血化瘀四法,颇有良效.
-
针刺合推拿治疗"胃缓"40例
目的 观察依据中医经络腧穴学,结合选穴针刺和手法推拿的方法治疗胃缓病症.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6年4月在该院普通门诊就诊以胃缓为主症的患者40例,单纯针刺配合推拿的手法治疗胃缓.结果 治疗40例,每日或隔日一次针刺,7~10 d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后,痊愈3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有效率95%,无效5%.结论 针刺配合推拿的方法治疗胃缓,对身体不良反应,疗效确定,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