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偏振激光扫描仪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多种眼病可伴有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变薄,有些在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之前就已发生,然而,多数情况下对RNFL的检查和拍摄是一有难度的技术,这些技术不但具有主观性、非定量性、不稳定性、耗时,并依赖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亦有限.偏振激光扫描仪(SLP)是继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TA)、共焦激光扫描仪(HRT)、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等之后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索产生的双折射原理实现对RNFL厚度的测量,可以提供自动、客观和可定量的RNFL测定方法,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检测结果和临床上对视盘结构的评估及视功能检查一致.本文将对该项技术的技术原理、发展历史、临床应用优势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关键词: 偏振激光扫描仪 -
偏振激光扫描仪联合个体化角膜补偿技术对可疑青光眼的随访研究
目的 对临床可疑青光眼患者进行长期的偏振激光扫描仪联合个体化角膜补偿技术(scanning laser polarimetry with variable corneal compensation, GDx VCC)随访,分析GDx VCC对该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门诊可疑青光眼的眼底检查视乳头杯/盘比(C/D)≥0.4,或双眼不对称且C/D差值≥0.2,静态视野检查结果正常患者68例,随访前后均用GDx VCC检查(采用相同的角膜补偿值).如双眼C/D值相同,随机选取1眼,如C/D值不同,则选取C/D值大的1眼,对结果进行t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2.5±7.0)个月,眼底C/D值为 0.57±0.17.随访前后GDx VCC 检查:椭圆平均值分别为50.33±7.72和49.66±8.12,上方平均值为58.72±13.56和58.18±12.01,下方平均值为60.71±11.31和59.13±11.95,神经纤维指数为30.85±19.62和33.03±2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绝对数值上,椭圆平均值、上方平均值和下方平均值变小,神经纤维指数变大.其中7例(10.3%)诊断为青光眼, 21例(30.9%)排除青光眼,40例(58.8%)仍需进一步随访.结论 对临床怀疑青光眼的患者应长期进行随访,GDx VCC随访对青光眼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92-94)
-
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表现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研究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变薄,并分析RNFL厚度和若干糖尿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位2型糖尿病患者(47~70岁)被纳入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常规眼科检查和GDxVCC神经纤维分析仪检查(包括可变角膜补偿模式VCC和强化角膜补偿模式ECC).GDx测量参数包括:颞侧-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平均(TSNITave),上方平均(Superiorave),下方平均(Inferiorave),TSNIT标准差(TSNITstdDev)和神经纤维指数(NFI).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指标的诊断能力,并研究相关危险因素与NFI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ECC和VCC检测模式下,NF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是大的.年龄增长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然而,在糖尿病病程和空腹血糖与RNFL 厚度之间未发现具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年龄对糖尿病患者的NFI检测值的影响大于对正常对照人群NFI值的影响.结论 年龄因素对糖尿病患者的NFI值具有重要影响.眼底尚表现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已存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
-
年龄对正常成年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目的 使用偏振激光扫描仪对部分健康的中国成年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进行测定,评估年龄和RNFL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GDxVCC神经纤维分析仪的两种不同检测模式(可变角膜补偿,VCC;强化角膜补偿,ECC)测定150例患者共150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测量参数包括:颞侧-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平均(TSNITave)、上方平均(Superiorave)、下方平均(Inferiorave)、TSNIT标准差(TSNITstdDev)、和神经纤维指数(NFI).结果 VCC检测模式得到的TSNITave、Superiorave、Inferiorave、TSNITstdDev、NFI平均值分别为(57.12±6.26),(69.35±4.21),(67.59±7.06),(25.46±4.02),(17.35±7.59).ECC检测模式五项检测值分别为:(56.15±5.32),(68.24±6.63),(66.90±2.40),(24.80±6.76),(18.84±8.51).VCC和ECC模式的检测值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总样本人群中检测参数指标与年龄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而在40岁以上人群中检测参数指标与年龄未发现相关性.结论 VCC和ECC模式对检测150例正常国人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检测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对21~70岁的健康人眼中,RNFL厚度检测值随年龄增长而变薄,但在40岁以上人群中未见此改变.
-
偏振激光扫描仪测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重复性
目的评价在正常者和青光眼患者中偏振激光扫描仪检查神经纤维层厚度的重复性.方法 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60例正常者用偏振激光扫描仪行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检查.每例患者同一天内行3次检查,记录下列指标:TSNIT平均值、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TSNIT标准差和神经纤维层厚度指示(nerve fiber indicator, NFI)值.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用于检验各次检查之间的差异.计算每例患者三次检查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得出所有标准差的平均值及95%可信区间.计算各指标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在正常者和青光眼患者中,各指标三次检查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常者和POAG患者NFI值三次检查的标准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87和3.38.正常者中,TSNIT平均值、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和TSNIT标准差的平均CV分别为1.67%, 2.40%, 2.62%和6.16%.POAG患者中,各指标的平均CV分别为2.59%, 2.50%, 3.98%和6.37%.结论在正常者和青光眼患者中,偏振激光扫描仪的重复性均很好.
-
GDx VCC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GDx VCC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7名正常人(眼压、视野和视乳头形态均正常)和133例POAG患者[眼压>21 mm Hg(1mm Hg=0.133 kPa)、有典型的视乳头形态改变和(或)典型的青光眼性视野变化]进行GDx检查,记录TSNIT(颞侧一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另一半)平均值、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TSNIT标准差和神经纤维层厚度指示值(NFI).计算并比较各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并作检验.然后计算诊断价值高的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似然比,此外分别计算早、中和晚期POAG的AUC.结果 TSNIT平均值、上方平均值、下方平均值、TSNIT标准差和NFI的AUC分别为0.94、0.94、0.93、0.92和0.97.与其他指标相比,NFI的AUC大(P值均<0.05).当NFI临界点值为30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和95.3%,阳性似然比为19.3.仅就NFI而言,早、中和晚期POAG的AUC分别为0.94、0.99和0.99.当NFI临界点值为30时,早、中和晚期POAG的灵敏度分别为82.2%、94.0%和97.4%,特异度为95.3%.结论 GDx VCC各项指标均能较好地区别正常人与POAG患者,NFI是诊断价值高的指标.
-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未发病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
目的:采用偏振激光扫描仪(GDxVCC系统)检测正常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closureglaucoma,CACG)有明显视野缺损的患眼及其视野未受损害的另眼(未发病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layer,RNFL)厚度,并进行比较,了解未发病眼RNFL厚度变化有无改变,探讨GDxVCC系统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6例,1眼具有可重复性视野缺损,其另眼视野检查正常(如:差异概率图上≤1个测试点在5%概率水平以下),将视野正常的未发病眼定为CACG-视野正常组,有视野缺损的已确诊眼为CACG-视野缺损组;24例48眼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进行视野和GDxVCC系统检查.采用方差分析,对CACG-视野正常组、CACG-视野缺损组、正常对照组的RNFL参数进行两两比较GDxVCC检测RNFL厚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CG患者视野未受损组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但视野未受损眼的RNFL明显厚于视野缺损眼.3组的各RNFL参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CACG-视野正常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下方平均值和神经纤维指数(P=0.073,P=0.054)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其椭圆平均值、上方平均值及TSNIT标准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P=0.002,P=0.010).结论:GDxVCC系统可以更早地检测出CACG未发病眼RNFL结构损害,对临床处理早期CACG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