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效果比较
目的 对三种手术方法 治疗小度数CN代偿头位效果比较.方法 采用改良Anderson法、Anderson法及调整Parks法矫正CN头位扭转角在15°~25°范围内的代偿头位.结果 三种手术方法 在术后原在位视力、眼球震颤改善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代偿头位矫正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 改良Anderson法矫正15°~25°范围内的代偿头位手术效果较为满意.
-
先天性水平冲动型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
目的 讨论先天性水平冲动型眼球震颤的手术设计和效果.方法 采用Parks法手术治疗先天性水平冲动型眼球震颤24例,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原在位眼震基本消失,21例代偿头位基本消失,原在位视力提高1~4行.结论 Parks法适合于矫正代偿头位>15°的先天性水平性冲动型眼球震颤.
-
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34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8~2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7例,均采用Anderson法和Parks法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之外进行综合性护理,术后比较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手术前后进行充分的综合性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由于手术不良效果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
-
调整Parks法治疗有代偿头位的先天性眼球震颤
目的 观察采用调整Parks法手术量治疗有代偿头位(compensatory head posture,CHP)的先天性眼球震颤(congenital nystagmus,CN)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伴有CHP的CN患者,采用调整Parks方法的手术量行中间带移位术,当代偿头位为15°~25°、25°~30°、30°~40、>40时,从慢相侧到快相侧4条水平直肌手术量分别为7050 mm、6446mm、7557 mm、7658 mm.对比观察术前、术后视力及CHP情况.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单眼或双眼同时注视时的佳矫正视力和第一眼位视力均有显著提高.CHP基本消除者(CHP<10°)21例,明显改善者(CHP>10°)6例,无变化者1例,与术前相比疗效显著.3例伴水平斜视者全部矫正为正位.结论 调整Parks法手术量适用于治疗各种大小CHP的CN患者.
-
直肌边切术在先天性眼球震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简捷、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1例年龄在7~12岁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采用改良的Parks手术方法,即在Parks手术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直肌边切术代替Parks法中的直肌后退,而Parks法中的直肌缩短仍保持不变.结果15例(71.43%)患者相对静止眼位移至正前方,正前方眼震基本消失,6例(28.57%)眼震明显减轻,正前方为低幅低频震颤,视力提高2~5行;18例(85.71%)代偿头位基本消失,3例(14.29%)明显改善.16例术后随访2年,其中8例术后有轻度回退现象,6周后稳定者7例,经过2年随访,情况稳定者15例.经1~2年随访,18例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效果肯定,手术操作简捷.手术因不需缝合巩膜,故不会有发生巩膜穿孔的危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